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精選)
第一篇: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
(一)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環境保護部門依法行使職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下列環境保護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環境保護部門申請復議:
1、對繳納排污費、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責令恢復正常使用或限期重新安裝使用、中止或吊銷排污許可證或臨時排污許可證的;
2、認為環境保護部門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3、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環境保護部門頒發許可證、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環境保護部門審批、登記有關事項,環境保護部門沒有依法辦理的;
4、對環境保護部門作出的有關許可證、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消的決定不服的;
5、申請環境保護部門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法定職責,環境保護部門沒有依法履行的;
6、認為環境保護部門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7、認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8、認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規定不合法,可以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二)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應當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除外。
(三)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四)申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五)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除前款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六)對決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申請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七)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
(八)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九)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情況復雜,經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十)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并加蓋印章。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十一)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環境保護部門將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014年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來源于,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盡在。歡迎閱讀2014年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
第二篇:稅務行政復議制度
稅務行政復議制度為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限制稅務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提供了簡便快捷的權利救濟途徑,并且稅務行政復議是稅務機關的內部約束機制,因而還具有一定的準司法性質,這使它成為解決稅務爭議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當前的稅務行政復議實踐中,還存在著若干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稅務行政復議范圍
我國目前的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具體行政行為,基本上排除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立法性的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也就是說無論行政機關還是法院都無權對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合憲性和合法性加以審查,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對某些抽象行政行為具有有限的審查權。《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請求……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稅務行政復議規則》沿襲了《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如第九條規定:“納稅人及其他當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一)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規定:(二)其他各級稅
務機關的規定;(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規定;(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規定。前款中的規定不合規章。”該條款顯然存在三方面限制:一是向稅務復議機關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是以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申請為前提的,如果不是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就不能向稅務復議機關提出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申請,此即附帶性審查;同時向稅務復議機關提起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申請,應當認為是抽象行政行為不合法,而非不適當。二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行政行為都可以申請審查,只有對“規定”即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才可以申請審查,這大大縮小了劉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范圍。三是稅收規章與規定的界限不是很明確。在目前稅收立法還不規范的情況下,許多時候很難區分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規章還是規定。規章與規定的界限不太明確,導致在稅務行政復議實踐中對規定申請審查缺少可操作的標準,從而影響稅務行政復議制度功能的發揮。
二、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我國目前原則上實行稅務行政復議的垂直管轄制度,稅務行政復議實行垂直督促雖然有利于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解決行政復議對專業性和技術性要求較高等問題,但同時由于稅務復議機關和作出具體稅務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的隸屬
性,使得稅務復議機關在裁決爭議時難免缺乏復議公正的形式要件,這種“自己做自己法官”的模式即使結果公正,也難讓當事人心服口服。
稅務行政復議作為一種層級內部監督制度和稅務機關自我糾錯制度,應充分體現公正、公開原則,在機構設
篇2: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精選)
第一篇: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
(一)為了防止和糾正違法的或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監督環境保護部門依法行使職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下列環境保護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環境保護部門申請復議:
1、對繳納排污費、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責令恢復正常使用或限期重新安裝使用、中止或吊銷排污許可證或臨時排污許可證的;
2、認為環境保護部門侵犯合法的經營自主權的;
3、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環境保護部門頒發許可證、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或者申請環境保護部門審批、登記有關事項,環境保護部門沒有依法辦理的;
4、對環境保護部門作出的有關許可證、資質證、資格證等證書變更、中止、撤消的決定不服的;
5、申請環境保護部門履行保護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法定職責,環境保護部門沒有依法履行的;
6、認為環境保護部門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7、認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8、認為環境保護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規定不合法,可以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二)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應當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除外。
(三)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四)申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已經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請行政復議;在法定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五)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除前款規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六)對決定不予受理或受理后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申請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七)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
(八)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的,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三十日內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九)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情況復雜,經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
(十)環境保護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應當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并加蓋印章。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十一)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環境保護部門將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014年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來源于,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盡在。歡迎閱讀2014年市環境行政復議制度。
第二篇:稅務行政復議制度
稅務行政復議制度為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限制稅務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提供了簡便快捷的權利救濟途徑,并且稅務行政復議是稅務機關的內部約束機制,因而還具有一定的準司法性質,這使它成為解決稅務爭議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當前的稅務行政復議實踐中,還存在著若干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稅務行政復議范圍
我國目前的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具體行政行為,基本上排除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立法性的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也就是說無論行政機關還是法院都無權對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合憲性和合法性加以審查,只有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對某些抽象行政行為具有有限的審查權。《行政復議法》第七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請求……前款所列規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規章的審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辦理。”《稅務行政復議規則》沿襲了《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如第九條規定:“納稅人及其他當事人認為稅務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下列規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一)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規定:(二)其他各級稅
務機關的規定;(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規定;(四)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規定。前款中的規定不合規章。”該條款顯然存在三方面限制:一是向稅務復議機關提出對有關規定的審查申請,是以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申請為前提的,如果不是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就不能向稅務復議機關提出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申請,此即附帶性審查;同時向稅務復議機關提起對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申請,應當認為是抽象行政行為不合法,而非不適當。二是并不是所有的抽象行政行為都可以申請審查,只有對“規定”即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文件才可以申請審查,這大大縮小了劉抽象行政行為的審查范圍。三是稅收規章與規定的界限不是很明確。在目前稅收立法還不規范的情況下,許多時候很難區分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規章還是規定。規章與規定的界限不太明確,導致在稅務行政復議實踐中對規定申請審查缺少可操作的標準,從而影響稅務行政復議制度功能的發揮。
二、稅務行政復議管轄
我國目前原則上實行稅務行政復議的垂直管轄制度,稅務行政復議實行垂直督促雖然有利于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解決行政復議對專業性和技術性要求較高等問題,但同時由于稅務復議機關和作出具體稅務行政行為的稅務機關的隸屬
性,使得稅務復議機關在裁決爭議時難免缺乏復議公正的形式要件,這種“自己做自己法官”的模式即使結果公正,也難讓當事人心服口服。
稅務行政復議作為一種層級內部監督制度和稅務機關自我糾錯制度,應充分體現公正、公開原則,在機構設
篇3:ZX公司員工規章制度
ZX公司員工規章制度
1.實行每日八小時工作制:上午8:00-12:00;下午:13:30-17:30。
2.不準遲到,需提前15分鐘到達辦公室(特殊情況必須說明),如果不能遵守,遲到一次扣除5元(從當月工資中扣除)。
3.有特殊情況請假,批準者按無薪假期。未經批準無故曠工者,按曠工處理.
4.不準在上班時間瀏覽與業務無關的網頁或登錄私人QQ,看電影、下載歌曲,以及做其他私事,一旦發現記過一次。
5.員工不得對外泄露公司的工作機密、工作方向和客戶情況,網站后臺用戶名和密碼,服務器登錄密碼,如有違反本條者,作立即辭退處理。
6.員工有義務制止和謝絕外來者動用公司內部的計算機,為防止外來計算機病毒入侵公司計算機系統,非本公司擁有的光盤、軟盤不得在公司網絡系統內使用。凡公司擁有的書籍、光盤、軟件非經登記和同意批準,任何員工不得出借,帶出公司辦公地點。
7.員工對待客戶應該禮貌、熱情、周到、不卑不亢;處處為客戶利益著想,對客戶所提的問題應該耐心解釋。為了保持公司形象,員工外出聯系業務需著裝整齊,舉止文明,不得做有損公司形象的事情。
8.員工應該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要有拼搏敬業精神,工作中要不斷努力學習,積極開拓進取,不怕吃苦,沒有業務和任務的時候要努力學習新的技術,不斷加強自身的競爭能力。
9.員工應該在工作上互幫互助、協調配合,生活上互相關心照顧。員工應該愛護公司財物,保持公司環境衛生,關心和愛護其他員工的身體健康,不得在辦公區域內吸煙。
10.本規章制度的考核與員工薪金掛鉤。
對以上違規者,公司將會有所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