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財務報告管理崗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財務報告管理崗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2024-07-26 閱讀 3928

財務報告管理崗崗位職責

工作職責:

1.研究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國會計準則、監管法規的發布及變化,根據變化制定或者更新會計核算辦法和會計科目,并評估及測算對我行關鍵財務指標及信息披露的影響;

2.參與業務部門的產品設計,負責配置核算辦法,并確定系統的實施方案,推動相關系統的建設;

3.負責組織財務報表月度關帳、季度、年度決算工作,并對財務信息及關鍵財務指標進行計算、分析;

4.負責全行定期報告審計的協調工作,以及全行定期報告的編制、審核和披露工作;

5.負責監管機構的會計調研和檢查的協調和反饋工作,并根據需要,組織對分行核算的檢查及調研工作;

6.根據會計準則、各類監管法規以及我行會計核算制度的變化情況,定期組織面向總行及分行的各類培訓工作。

任職要求:

1、重點院校會計、金融等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者CPA資格優先。

2、3年(含)以上銀行會計核算管理工作經驗或者事務所銀行審計工作經驗;

3、熟悉企業會計準則,有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與清晰的思維邏輯和創新意識,良好的組織、協調、溝通和執行能力;

4、熟練使用各種office軟件,具有較強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篇2:財務報告與會計檔案管理制度(范例)

財務報告與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第一條財務報告是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文件,包括財務報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每年年終公司按期將年度財務報表及年審查賬報告一起報董事會。

第二條按公司的規定,公司應上報的年度報表有下列幾種:資產負債表、管理費用表、財務狀況變動表、損益表、營業費用表、投資收益表、固定資產及累計折舊表、營業外收支情況表、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應交稅金明細表、存貨結存表、財務狀況比率分析表等,各報表上報前財務部應認真逐級復核,減少差錯,確保各類報表的正確性。

第三條綜合反映評價本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體系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資產負債率”、“費用率”、“銷售利潤率”、“資本金利潤表”、“營業收入利稅表”、“利息償還倍數”等。

第四條按照企業行業的特點,將所有的會計檔案按其重要性分為三類,分別存檔、保管。

1.會計報表、財務程序軟件、會計賬簿、“物料、材料收發結存明細賬”、“會計人員交接單”、財務計劃、“會計師事務所年審、驗資報告”、“賬戶余額表”等為第一類;

2.借款、裝修、訂貨合同,經濟合同分析資料,工資資料、成本報表、材料價目表以及下發文件,年度、月度財務數據備份等為第二類;

3.產品還原表、日報表、驗收單、領用單、各類賬單、轉撥單、工作底稿等為第三類。

第五條企業財務部設兩個兼職檔案員分管本部門各類檔案。各業務部門應歸檔的資料平時自行管理備查,到年終列出清單,統一交兼職檔案員保管,其余屬自行保管的資料應按月份整理,于次月初登記、造冊。各檔案應分類裝訂成冊、存放有序、方便查找,并應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

您還可以瀏覽以下相關推薦制度文章:

利潤分配制度

某單位產品成本核算制度(一)

某單位產品成本核算制度(二)

篇3:物業管理財務報告范本

物業管理公司財務報告

各種財務報告是財務部與公司領導進行溝通的重要工具,也是財務工作的重要成果。財務部應定期向公司領導遞交相關報告及報表,具體時間與報表內容可能有差異,但總體應包含以下報表:

1.資金周報表。向公司領導提供公司最新的資金收支余情況,以便更好地使用或調度資金。

2.應收款明細表。應收款管理是物業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行業性的難點,財務部應按金額大小及拖欠時間長短等指標將各主要拖欠款客戶進行列表,將本期應收款管理情況及時報告公司領導。

3.各部門收支情況表。各部門的收支狀況及盈虧狀況反映了公司整體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公司領導應對這些予以關注,這些報表內容是公司領導對業務部門加強財務管理所必要的信息。

4.行政部門費用明細表。因行政部門不創造利潤,控制行政費用是實現收支控制的重點之一。公司為控制行政費用,管理層必須對行政費用的明細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

5.公司基本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他附表。

6.財務分析。財務分析應定期將以上財務報表以文字形式形成報告,對詳細的財務收支狀況,收支結構,收支的變化的原因、與預算差異的分析、資金的管理狀況、應收款的管理狀況進行分析,提出應予以關注的因素與改善建議,并對下一期的財務狀況進行預計。最后使報告的閱讀者對公司整體財務狀況形成清晰的理解,明確財務管理的重點及方向。

財務分析是財務工作重要的階段性總結報告,財務部門應定期向公司領導提交財務分析,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應進行改善的措施。

財務分析的一般性原則:

a)分析要全面。主、客觀因素分析,成功及不足的分析,經濟因素與技術因素的分析,內外部因素的分析。

b)事物的聯系。要注意局部與全局聯系,報酬與風險的聯系、過去現在將來的聯系。

c)實事求是,不能結論先行。

d)深入淺出,分析問題深入核心,表述問題淺顯易懂。多用圖表,如柱狀圖,餅式圖等。

e)多種分析方法綜合運用。如比較分析、因素分析等。

f)對于過于復雜、過于專業的方法慎用,以提高報告的可閱讀性。

g)行文保持結構嚴謹,證據充分,邏輯嚴密。

h)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證據與結論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