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教師考核制度

教師考核制度

2024-07-25 閱讀 8076

教師考核制度(一)

1、對教師實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結合,校方考核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2、校方的定期考核由校長負責,每學期一次,主要考核教師的道德水平、業務能力、敬業勤業和教學成效,以教學成效為主。占考核成績的60%。

3、生評價由校長主持,采取問卷評分和個別訪談的方式,主要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態度、關愛學生等問題進行評分。占教師考核成績的40%。

4、教師學期考核成績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計入教師的檔案。

5、校方可以根據需要舉行不定期的教師考核。

教師考核制度(二)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學校各項管理制度,使學校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通過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有效結合,更好地調動廣大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二、考核對象

全校教師

三、考核內容及細則

(一)考勤(10分

1、出全勤得10分。

2、事假半天扣0.25分,病假一天扣0.2分(住院期間不扣分),以此累計。

3、曠工一天扣10分,曠課一節扣5分,遲到、早退,隨意停課,擅離崗位者酌情扣分。

4、請假超出一定天數者,除扣完本項以外,其余按教文體局有關規定執行。

(二)師德(10分)

1、言行不檢點,給學校聲譽造成嚴重影響的,每次扣5分;

2、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嚴重的每次扣5分。

3、鬧不團結,無理取鬧的,每次扣5分;

4、對偶發事件未處理或視而不見者,造成學校聲譽受影響,()影響教師整體形象者,每次扣5分。

5、其他嚴重違反師德情況的酌情扣分。

6、本項總分10分,扣完為止。

(三)工作常規考核(10分)

1、備課、上課、批改、家訪等工作未能很好完成者,視情況酌情扣分;

2、教師在本人職責范圍內,或學校布置的工作,未及時履行職責,或未及時完成,造成學校工作受嚴重影響者,每次扣5分;

3、實驗課開設率每低于1個百分點,扣1分;

4、違反學校規章制度,如到校時間、清校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每次扣5分。

(四)教育教學能力(60分)

1、教學成績按總分折40分的方法,計入本考核方案。

2、教師獲各級先進、榮譽稱號的,區級記3分,市級記5分,省級記7分,國家級記10分,以文件公布之日為準。

3、教職工本人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舉辦或批準同意的各類競賽獲獎,加5分。

4、教師輔導學生參賽獲獎,加5分。

5、一個年度內一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2―7項)加分封頂20分。

教師考核制度(三)

一、總則

一、教師從參加工作開始參加考核,考核原則上一學年一次。

二、教師考核成績記入學校教師個人業務檔案。

三、教師考核成績與期末評比先進、職級確定等掛鉤,并起主導作用。

四、教師考核成績按分數分為ABCD四個等次,分別是優秀,良好,一般,較差。

二、考核方式

考核分業務考核、綜合評定兩個方面進行。

一、業務考核:

指對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個人素質方面進行考核。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主任負責,業務評定的形式可多樣化。以百分制評定,分值權重占考核總分的50%。

二、綜合評定:

指對教師的德能勤績進行綜合評定,主要考核的內容有責任心、對學生的愛心和耐心、教育教學效果、同事間的協作精神、個人修養、家長反饋意見等。綜合評定實行逐級評定制,以百分制評定,分值權重占考核總分的50%。

三、加分與扣分

有下列情況的,可酌情加5-20分:

1、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為學校帶來顯著影響的。

2、積極為學校出謀劃策,并收到良好效果的。

3、班級學生生源穩定率達100%,主要任課教師均可加分。

4、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校外競賽或活動,獲獎或獲得良好社會反響的。

5、其它各類為學校工作帶來良好效應,被家長委員會提名或行政會提議加分的。

有下列情況的,要酌情扣分:

1、體罰及變相體罰學生,一次扣分值20分。

2、教育教學出現失誤被家長投訴屬實的,一次扣除10分。

3、與家長爭吵,并有粗暴言行的,一次扣除20分。

4、因工作失誤造成學生人身傷害、學校財產損害、學校形象損害的,酌情扣除5-20分。

5、所任班級學生轉學,經查實屬家長對教師不滿的。一人次扣10分。

6、索取家長財物或利用家長關系為個人謀取私利,一次扣20分。

篇2:一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街道小學教師考核評價制度

為了更好地落實有關師資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根據上級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特制定此評價制度。

一、考核評價目的和原則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觀念評價,建立符合素質教育思想的,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性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等,幫助全體教師不斷提升職業道德和專業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原則

1、發展性原則,必須關注教師發展的要求,將教師的參與、變化和發展過程作為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全體教師主動、終身發展提高的過程。也成為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過程。

2、全面性原則,既重視教師業務水平的發展,也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既要評估教師的工作業績,又要重視教師的工作過程;既要體現教師的群體協作,共性發展,又要尊重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個體差異。

3、多元性原則,評價主體要多元化,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以教師自評為準,學校領導、同事、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多向溝通的教師評價機制;評價方法,途徑多樣化,建立以校為本,以教研為基礎的教師崗位工作評價方式,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

4、可行性原則,既體現評價目標的共性要求,又考慮到地域環境和學校條件的差異,探索利于教師自評和他評的評價方法。

二、考核內容和標準:

(一)對工作人員的考核,從德、能、勤、績四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德:是指政治、思想、師德修養和職業道德的表現。

能:是指教育理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研究的水平及實際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勤:是指工作態度,勤奮敬業及出缺勤情況。

績:是指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益和貢獻。

(二)考核標準以各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工作質量、工作任務及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為基本依據。

(三)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標準是:

優秀: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及政策,模范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精通本職工作業務,工作勤奮,有改革創新精神,教育教學工作效果顯著,成績突出。

合格:正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遵守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熟悉或比較熟悉本職業務,工作積極,能夠完成工作任務。

基本合格:政治、業務素質一般,工作能力較弱,工作作風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誤,但未造成嚴重后果。

不合格:政治業務素質較差,難以適應工作要求或工作責任心不強,不能完成工作任務或在工作中造成嚴重失誤。

三、評價內容

1、職業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教學,與時俱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上進,樂于奉獻;公正、誠懇、具有健康心態和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2、了解和尊重學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評價學生;尊重學生,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全體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贏得學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學能力。能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積極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設計教學方案,使之適合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學習興趣等;善于與學生共同創造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4、交流與反思。積極、主動與學生、家長、同事進行交流和溝通,能對自己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制定改進計劃。求真務實,勇于創新,嚴謹自律,熱愛學習。

四、評價方式和途徑

教師自評:

應用自評量表、教學反思、階段性工作總結、個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與可比對象比較,要求能經常地反思,自覺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客觀地分析別人的評價意見,確定自我發展目標,實際可持續性發展。

同事互評:

應用教學案例分析和研討、說課、聽課與評課、述職測評或展示成長記錄等交流方式,調查問卷或互評量表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建立教師教學個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組或年級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互評應持真誠態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團結氛圍,促進共同成長。

領導評價:

應用面談、座談會、評課或教師述職等交流方式,日常觀察、常規檢查記錄等調查方式進行,要求領導評價時要實事求是,注意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關注教師個體差異和工作特點,體現關懷,注重發現教師的閃光點和進步,幫助教師樹立自信心,實現自我發展。

學生評價:

應用問卷調查、學生作業、學生成長冊填寫或個別征求意見等調查方式,師生對話等交流方式進行。要求評價前應讓學生了解評價目的、內容、過程、程序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評價工具,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講真話、實話,適當顧及學生對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的不同接納程度,以大多數學生的意見為準度。

篇3:林二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實施辦法

第二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實施辦法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激發廣大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工作,實現教師師德考核的科學化,特制**二小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實施辦法。

一、考核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考核是以國家教育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以市教育局《嚴格教師規范的八條規定》為標準。

二、考核辦法

考核的基本方法是:領導考核與群眾考核相結合、定量考核與評估相結合、學期考核與日常考核相結合。

1.日常考核(100分)

學校師德考核以《嚴格師德規范的八條規定》中的“二十個不準”為指標,對教師日常師德表現進行監督和檢查,違紀現象一次扣5分,并記入教師師德監督檢查記錄,學期末統計。

2.期末考核(100分)

由學校領導、年級組、學生、家長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不同的形式對教師一學期師德表現進行測評。學期各種形式考核的平均分與日常考核結果按7:3的比例計算,得出學期得分,學年度的分數由兩個學期分數的平均值取得。

3.等次的確定

根據考核最終得分的高低確定其等次,考核總分在90分以上者,方可定為優秀,60分以上者,方可定為合格;不滿60分者,定為“不合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師德表現直接認定為“不合格”,不再參加其它等次的評定。

(1)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

(2)道德品質敗壞,產生惡劣影響的;

(3)體罰學生或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嚴重后果的;

(4)違紀違法受處分的;

(5)造成較大學生安全責任事故的。

師德考核分數將納入《包頭市中小學教職工年度考核》中,師德考核成績占年度考核總成績的20%以上。年度考核優秀者應從師德考核優秀中產生,凡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定為不合格,實行一票否決制。師德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得聘任教師職務、晉級晉職,評選先進。

三、組織領導

師德考核工作在學校統一領導下進行,考核小組由校委員會成員和年級組組長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