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交通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適用規則
鄭州市交通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適用規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保證交通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公平、公正、合理地執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系統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市各級交通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委托機構,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實施交通行政處罰時,適用本規則。
第三條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應當遵循罰過相當原則。
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應當考慮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等,作出的行政處罰要與違法行為相當。
第四條貫徹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時,應當基于正當目的,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對同類情況應當相同對待,堅持“同案同罰”。在處罰違法行為時應當參照過去對類似案件的處理結果,同一機關對于違法主體、性質、情節相同或相似的案件,適用的法律依據、處罰種類、處罰幅度應當基本相同。
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對外公布,并允許公眾查閱。
第五條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遵循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行政處罰要以當事人糾正違法行為為首要目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六條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遵循綜合裁量原則。
全面分析違法行為的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及社會危害后果等因素,應用邏輯、公理、常理和經驗,對違法行為進行判斷,并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第七條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遵循合法性原則,不得超越法定的自由裁量幅度和范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可以單處也可以并處的,可以選擇適用。規定應當并處的,不得選擇適用。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再作其他處罰的,不得選擇適用。
第八條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在罰款幅度范圍內分為從輕處罰適用,一般處罰適用,從重處罰適用等不同的階次。
第九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處罰:
(一)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
(三)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
(四)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
對上述第(三)項情形,應予以告誡,并登記違法行為。
第十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輕處罰:
(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脅迫實施違法行為的;
(四)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五)有盲、聾、啞等殘障的;
(六)有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七)違法金額較小的;
(八)違法行為尚未造成實際危害結果的;
(九)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
有上述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應在較低階次或降低一個階次給予行政處罰。有上述第(一)、(二)、(三)、(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重處罰:
(一)多次實施違法行為,或者在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后繼續實施同一違法行為的;
(二)違法金額較大的;
(三)在執法機關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過程中,故意隱瞞事實,弄虛作假的;
(四)隱匿、銷毀或拒絕提供違法行為證據的;
(五)脅迫、誘騙、教唆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六)在共同違法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違法行為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并造成危害后果的;
(八)抗拒檢查,阻礙執法的;
(九)對檢舉、舉報人或者執法人員實施打擊報復,查證屬實的;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應當從重處罰的。
有上述從重處罰情節的,一般應在較高階次或提高一個階次給予行政處罰。有上述第(七)、(八)、(九)項情形之一的,應按最高階次處罰。
第十二條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沒有減輕、從輕、從重情節的,應當對其予以一般處罰。
第十三條辦案機構應當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及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的規定提出處罰建議,并在調查終結報告中對所建議的處罰階次說明其事實理由和依據。
核審機構認為辦案機構所建議的處罰階次不當,提出改變處罰階次核審意見的,也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四條辦案機構對其所建議的處罰階次沒有按規定作出說明的,核審機構應當退卷并要求辦案機構作出說明。
核審機構認為辦案機構所建議的處罰階次缺少必要證據的,應當要求辦案機構補充有關證據或改變處罰階次。
第十五條交通局各二級機構擬作出的行政處罰降低或者提高階次超出本規則規定的,應當報市局法規處審核后由局長決定。
第十六條辦案機關應當定期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復查,發現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不當的,應當主動糾正。
市局應當不定期對所屬單位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不當的,可以直接予以糾正或者責令糾正。
第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構成執法過錯,依照相關規定應追究有關責任人的過錯責任:
(一)因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造成行政處罰案件被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變更的。
(二)因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造成行政處罰案件被復議機關撤銷或變更的。
(三)行政處罰案件在執法檢查中被市局確認為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嚴重不當的。
(四)因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引起當事人投訴,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
第十八條違法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必須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十九條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鄭州市交通局負責解釋。
篇2:鄭州市交通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適用規則
鄭州市交通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適用規則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保證交通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公平、公正、合理地執行,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有關規定,結合本系統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市各級交通行政管理機關及其委托機構,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實施交通行政處罰時,適用本規則。
第三條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應當遵循罰過相當原則。
實施行政處罰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行使自由裁量權時應當考慮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等,作出的行政處罰要與違法行為相當。
第四條貫徹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時,應當基于正當目的,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對同類情況應當相同對待,堅持“同案同罰”。在處罰違法行為時應當參照過去對類似案件的處理結果,同一機關對于違法主體、性質、情節相同或相似的案件,適用的法律依據、處罰種類、處罰幅度應當基本相同。
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對外公布,并允許公眾查閱。
第五條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遵循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
行政處罰要以當事人糾正違法行為為首要目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六條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遵循綜合裁量原則。
全面分析違法行為的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及社會危害后果等因素,應用邏輯、公理、常理和經驗,對違法行為進行判斷,并作出相應的處理決定。
第七條落實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應當遵循合法性原則,不得超越法定的自由裁量幅度和范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可以單處也可以并處的,可以選擇適用。規定應當并處的,不得選擇適用。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再作其他處罰的,不得選擇適用。
第八條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在罰款幅度范圍內分為從輕處罰適用,一般處罰適用,從重處罰適用等不同的階次。
第九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處罰:
(一)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
(三)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
(四)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
對上述第(三)項情形,應予以告誡,并登記違法行為。
第十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輕處罰:
(一)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脅迫實施違法行為的;
(四)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五)有盲、聾、啞等殘障的;
(六)有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七)違法金額較小的;
(八)違法行為尚未造成實際危害結果的;
(九)其他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
有上述從輕處罰情節的,一般應在較低階次或降低一個階次給予行政處罰。有上述第(一)、(二)、(三)、(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重處罰:
(一)多次實施違法行為,或者在違法行為被行政處罰后繼續實施同一違法行為的;
(二)違法金額較大的;
(三)在執法機關對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取證過程中,故意隱瞞事實,弄虛作假的;
(四)隱匿、銷毀或拒絕提供違法行為證據的;
(五)脅迫、誘騙、教唆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六)在共同違法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違法行為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并造成危害后果的;
(八)抗拒檢查,阻礙執法的;
(九)對檢舉、舉報人或者執法人員實施打擊報復,查證屬實的;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應當從重處罰的。
有上述從重處罰情節的,一般應在較高階次或提高一個階次給予行政處罰。有上述第(七)、(八)、(九)項情形之一的,應按最高階次處罰。
第十二條當事人的違法行為沒有減輕、從輕、從重情節的,應當對其予以一般處罰。
第十三條辦案機構應當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及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的規定提出處罰建議,并在調查終結報告中對所建議的處罰階次說明其事實理由和依據。
核審機構認為辦案機構所建議的處罰階次不當,提出改變處罰階次核審意見的,也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四條辦案機構對其所建議的處罰階次沒有按規定作出說明的,核審機構應當退卷并要求辦案機構作出說明。
核審機構認為辦案機構所建議的處罰階次缺少必要證據的,應當要求辦案機構補充有關證據或改變處罰階次。
第十五條交通局各二級機構擬作出的行政處罰降低或者提高階次超出本規則規定的,應當報市局法規處審核后由局長決定。
第十六條辦案機關應當定期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復查,發現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不當的,應當主動糾正。
市局應當不定期對所屬單位行政處罰裁量權制度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不當的,可以直接予以糾正或者責令糾正。
第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構成執法過錯,依照相關規定應追究有關責任人的過錯責任:
(一)因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造成行政處罰案件被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變更的。
(二)因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造成行政處罰案件被復議機關撤銷或變更的。
(三)行政處罰案件在執法檢查中被市局確認為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嚴重不當的。
(四)因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引起當事人投訴,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
第十八條違法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必須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十九條本規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鄭州市交通局負責解釋。
篇3:縣教育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
縣教育局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
第一章綜合類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五條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五條: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由教育行政部門予以撤銷;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違法行為情形及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反國家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沒有違法所得。
處罰基準: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撤銷。
(二)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反國家規定舉辦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有違法所得。
處罰基準: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撤銷,沒收違法所得。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十條的行政處罰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頒發學位證書、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的,由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責令收回或者予以沒收;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取消其頒發證書的資格。
違法行為情形及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輕微未造成嚴重后果,沒有違法所得。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并責令收回。
(二)較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有違法所得。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并予以沒收,沒收違法所得。
(三)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造成嚴重后果,有違法所得;阻礙調查或隱匿、銷毀違法證據;或者兩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的。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宣布證書無效并予以沒收,沒收違法所得,取消其頒發證書的資格。
第二章民辦教育類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二條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二條:
民辦學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審批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分立、合并民辦學校的;
(二)擅自改變民辦學校名稱、層次、類別和舉辦者的;
(三)發布虛假招生簡章或者廣告,騙取錢財的;
(四)非法頒發或者偽造學歷證書、結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
(五)管理混亂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
(六)提交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騙取辦學許可證的;
(七)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辦學許可證的;
(八)惡意終止辦學、抽逃資金或者挪用辦學經費的。
違法行為情形和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六十二條違法行為之一的,情節輕微且未造成嚴重后果,且積極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產生的后果或不良影響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行政處罰,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
(二)較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六十二條違法行為之一的,違法行為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造成較大損害的;不配合執法人員檢查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給予停止招生的行政處罰,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
(三)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六十二條違法行為之一的,違法行為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的;經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隱匿、銷毀違法證據或阻礙執法人員執法檢查的;兩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機關吊銷辦學許可證,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四條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四條:
社會組織和個人擅自舉辦民辦學校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有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符合本法及有關法律規定的民辦學校條件的,可以補辦審批手續;逾期仍達不到辦學條件的,責令停止辦學,造成經濟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違法行為情形及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輕微未造成損害后果的。
處罰基準: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責成具備辦學條件,達到設置標準,符合當地教育發展需要的舉辦者提出辦學許可申請。
(二)較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和后果,且主動消除或減輕不良影響和后果的。
處罰基準: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停止招生,在規定的籌設期內達到設置標準的,責成舉辦者提出辦學籌設許可申請。
(三)嚴重的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造成嚴重的后果;或經整改后仍達不到基本辦學條件的;或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
處罰基準: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辦學。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審批機關沒收出資人取得的回報,責令停止招生;情節嚴重的,吊銷辦學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民辦學校的章程未規定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出資人擅自取得回報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不得取得回報而取得回報的;
(三)出資人不從辦學結余而從民辦學校的其他經費中提取回報的;
(四)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辦學結余或者確定取得回報的比例的;
(五)出資人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回報的比例過高,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
違法行為情形及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四十九條違法行為之一的,違法行為輕微,且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產生的危害后果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的教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沒收出資人取得的回報。
(二)較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四十九條違法行為之一的,違法行為造成較大負面影響或損害的;或不配合執法人員的執法檢查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的教育行政部門沒收出資人取得的回報,并責令停止招生。
(三)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四十九條違法行為之一的,違法行為造成嚴重的后果或惡劣的社會影響;經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隱匿、銷毀違法證據或阻礙、抗拒執法人員檢查的;兩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的教育行政部門沒收出資人取得的回報,并吊銷辦學許可證。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
民辦學校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將出資人取得回報比例的決定和向社會公布的與其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有關的材料、財務狀況報審批機關備案,或者向審批機關備案的材料不真實的,由審批機關責令改正,并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
違法行為情形及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輕微未產生后果,沒有違法所得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機關責令改正,并予以警告。
(二)較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造成較大損害的,且能主動消除或減輕危害后果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機關責令改正,并予以停止招生的處罰,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三)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造成嚴重的后果或惡劣的社會影響的;兩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隱匿、銷毀違法證據或阻礙、抗拒執法人員檢查的。
處罰基準:由審批機關吊銷辦學許可證,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
民辦學校管理混亂嚴重影響教育教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形式決策機構未依法履行職責的;
(二)教學條件明顯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育教學質量低下,未及時采取措施的;
(三)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未及時采取措施的;
(四)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會計報告,財務、資產管理混亂的;
(五)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
(六)違反國家規定聘任、解聘教師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六十二條
民辦學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審批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招生、吊銷辦學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分立、合并民辦學校的;
(二)擅自改變民辦學校名稱、層次、類別和舉辦者的;
(三)發布虛假招生簡章或者廣告,騙取錢財的;
(四)非法頒發或者偽造學歷證書、結業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
(五)管理混亂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的;
(六)提交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騙取辦學許可證的;
(七)偽造、變造、買賣、出租、出借辦學許可證的;
(八)惡意終止辦學、抽逃資金或者挪用辦學經費的。
違法行為情形及處罰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五十一條所列情形之一的,違法行為輕微且未造成嚴重后果或不良影響的。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
(二)較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五十一條所列情形之一的,違法行為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造成較大損害的;積極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產生的后果或不良影響的。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給予停止招生的行政處罰,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
(三)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有第五十一條所列情形之一的,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兩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的;隱匿、銷毀違法證據或阻礙執法人員執法檢查的;經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吊銷辦學許可證,有違法所得的,退還所收費用后沒收違法所得。
六、《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第二十七條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處罰依據:
《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民辦教育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按照管理權限,及時查處違法辦學行為;對辦學水平低下、管理混亂的民辦學校應當及時督促改正,并可以責令暫停招生直至取締。
違法行為情形及裁量基準:
(一)一般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輕微,未造成社會后果的。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限期整頓。
(二)較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造成較重后果或不良社會影響,且主動消除或減輕危害后果的。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限期整頓,并給予暫停招生的處罰。
(三)嚴重違法行為的表現情形:違法行為產生嚴重的社會后果和不良影響;兩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屢教不改的;隱匿、銷毀違法證據或阻礙、抗拒執法人員執法的;經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
處罰基準: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取締辦學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