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鋼結構鋼構件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

鋼結構鋼構件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

2024-07-25 閱讀 2544

1、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所承建建筑工程中鋼結構鋼構件的焊接工程。

2、施工準備

2.1材料和主要機具

2.1.1所需施焊的鋼材、鋼鑄件必須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和設計要求。

2.1.2根據設計要求選用適宜的焊條、焊絲、焊劑、電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并應符合現行國家行業標準。

2.1.3施工機具:交流電焊機、直流弧焊機、半自動CO2弧焊機、埋弧焊焊機、熔化嘴電渣焊機、焊條烘箱、焊條保溫筒、焊接檢驗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施工前焊工應復查組裝質量和焊接區域的清理情況,如不符合技術要求,應修整合格后方可施焊。

2.2.2氣溫、天氣及其它要求:

(1)氣溫低于0℃時,原則上應停止焊接工作。

(2)強風天,應在焊接區周圍設置擋風屏,雨天或濕度大的場合應保證母材的焊接區不殘留水分。

(3)當采用氣體保護焊時,若環境風速大于2m/s,原則上應停止焊接。

2.3焊工必須經考試合格并取得合格證書,持證焊工必須在其考試合格項目及其認可范圍內施焊,焊工均應經過質量技術交底、安全交底和有關環境保護的交底。

3、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

焊前準備→引弧→沿焊縫縱向直線運動,并作橫向擺動→向焊件送焊條→熄弧

3.2焊前準備:根據鋼種、板厚、接頭的約束度和焊縫金屬中含氫量等因素來決定預熱溫度和方法。預熱區域范圍為焊接坡口兩側各80~100mm,預熱時應盡可能均勻。

3.3引弧

3.3.1嚴禁在焊縫區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在坡口內引弧的局部面積應熔焊一次,不得留下弧坑。

3.3.2對接和T形接頭的焊縫,引弧應在焊件的引入板開始。

3.3.3引弧處不應產生熔合不良和夾渣,熄弧處和焊縫終端為了防止裂縫應充分填滿坑口。

3.4焊接姿勢

3.4.1平焊姿勢:該姿勢為焊接施工最理想姿勢,因此盡可能創造條件采用平焊。

3.4.2船形焊接姿勢:該姿勢不易產生咬邊、下垂等缺陷,一般對角焊縫要求成凹形時常采用。

3.4.3橫向焊接姿勢:該姿勢熔化金屬由于重力作用容易下淌,而使上側產生咬邊,下側產生焊瘤以及未焊透等缺陷。因此焊接時宜采用小直徑焊條、適當的電流和短弧焊接。

3.4.4立焊姿勢:該姿勢熔化金屬由于重力作用容易下淌,而使焊縫成型困難,易產生焊瘤、咬邊、夾渣及焊縫成型不良等缺陷。因此宜采用小直徑焊條和較小的電流,并采用短弧焊接。

3.4.5仰焊姿勢:必須保持最短的弧長,宜選用不超過4mm直徑的焊條,焊接電流一般介于平焊與立焊之間。

3.5焊接順序和熔敷順序

3.5.1盡可能減少熱量的輸入,并必須以最小限度的線能量進行焊接。

3.5.2不要把熱量集中在一個部位,盡可能均等分散。

3.5.3采用“先行焊接產生的變形由后續焊接抵消”的施工方法。

3.5.4平行的焊縫盡可能地沿同一焊接方向同時進行焊接。

3.5.5從結構的中心向外進行焊接。

3.5.6從板的厚處向薄處焊接。

3.6多層焊

3.6.1多層焊焊接接頭應連續施焊一次完成,每一層焊道焊完后應及時清理。若發現有影響焊接質量的缺陷,必須清除后再焊。

3.6.2對于重要結構處的多層焊必須采用多層多道焊,不準擺寬道焊接。

3.6.3多層焊過程中的層間溫度若無特殊要求一般應與預熱時的溫度相同。

3.7背面清根

在電弧焊接過程中,當接頭有全熔透要求時,背面的第一層焊縫容易未焊透、夾渣或裂紋等缺陷,要從背面徹底清除后再行焊接。常用的方法是碳弧氣刨。

3.8熄?。合ɑ诤讣囊霭褰K止。

3.9焊后處理

3.9.1焊接結束后的焊縫及其兩側,必須徹底清除焊渣、飛濺和焊瘤等。

3.9.2焊接結束后,如發現焊縫出現裂紋時,焊工不得擅自處理,應申報技術負責人查清原因后,訂出修補措施方可處理。

4、質量標準

4.1強制性條文

4.1.1鋼材、鋼鑄件的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現行國家產品標準和設計要求。進口鋼材產品的質量應符合設計和合同規定標準的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中文標志及檢驗報告等。

4.2主控項目

4.2.1焊接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等應符合現行國家產品標準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焊接材料的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中文標志及檢驗報告等。

4.2.2重要鋼結構采用的焊接材料應進行抽樣復驗,復驗結果應符合現行國家產品標準和設計要求。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復驗報告。

4.2.3焊條、焊絲、焊劑、電渣焊熔嘴等焊接材料與母材的匹配應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現行行業標準《建筑鋼結構焊接技術規程》JGJ81的規定。焊條、焊劑、藥芯焊絲、熔嘴等在使用前,應按其產品說明書及焊接工藝文件的規定進行烘焙和存放。

檢查數量:全數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質量證明書和烘焙記錄。

篇2:溫室項目鋼結構工程施工方法

溫室項目鋼結構工程的施工方法

1.鋼結構制作場地、存放、運輸

鋼結構的制作場地定在現場,20m,寬5m,完全符合施工要求。

鋼構件應根據鋼結構的安裝順序,分單元成套供應。

運輸鋼構件時,根據鋼構件的長度、重量選用車輛;鋼構件在運輸上的支點、兩端伸出的長度及綁扎方法均應保證鋼構件不產生變形、不損傷涂層。

鋼構件存放場地應平整堅實、無積水。鋼構件應按種類、型號、安裝順序分區存放;鋼構件底層墊層墊枕應有足夠的支承面,并應防止支點下沉。相同型號的鋼構件疊放時,各層鋼構件的支點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并應防止鋼構件被壓壞和變形。

2.鋼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1、檢材

首先對供應部門提供的各種鋼材進行檢查驗收,看是否符合圖紙要求與質量要求,檢查質量保證書或合格證,不盲目下料。

2、矯正

對彎曲、變形的鋼材必須進行校正,以確保制造質量,其方法是使用螺旋式壓力機,千斤頂和氧炔火焰等手段使鋼材恢復平直。

3、放樣

在完全熟悉圖紙的基礎上,鉚工可按圖制作下料用的樣板和樣桿。樣板用來控制平面幾何尺寸,樣桿用來控制長度尺寸,樣板用油氈制作,樣桿用-30*3的扁鋼制作。

樣板和樣桿必須經技術人員檢查復核。

4、下料

按照施工鋼結構及部件圖,對各種組合件進行編號,列表,并注明每件的數量,準備就緒后,按表依次用樣板劃線下料。

下料時100mm以內的型鋼用砂輪切割機下料。下好的材料必須除盡氧化鐵,堆碼整齊,注明編號和數量。

5、屋架單片屋架的組裝是保證本工程質量的關鍵,該項工作必須在鋼板平臺上進行,首先在鋼平臺上按設計圖放出放樣,并按規定起拱,然后按地樣設置胎模具,胎模具必須水準儀測平,并加以固定,使整個屋架在模具里按規定成型。屋架端部的支座應先采用小拼焊組合,經過矯正后再拼裝到屋架上去,這樣可提高屋架高度尺寸的精確度。

6、焊接變形的予防和矯正

屋架和其它構件在組合過程中,由于局部焊接加熱,隨著焊縫的收縮,會產生焊接變形。為了保證桁架的幾何精度,在焊接過程中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焊接變形控制在最小的范圍。

第一種方法采取剛性固定法,把整個構件用卡蘭,倒勾或其它模胎具固定在鋼平臺上,不讓構件有曲繞的余地,(但必須能讓焊縫收縮,以減小內應力)達到減小變形的目的。

第二種方法采取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正確的施焊方法,所謂合理的焊接順序,應先焊腹桿與節點板之間的焊縫,再焊上、下弦與節點板之間的焊縫,焊接次序不應集中,應從中間節點開始向兩邊節點間隔跳開焊接,在進行幾個面的立體焊節時應對稱施焊,以達到減小焊接變形和焊接應力的目的。所謂正確的施焊方法是指焊工在施焊時,為減小焊接變形,要根據構件具體情況和焊縫長短來采用不同的焊接方式,如對稱焊法、分段退焊法、跳焊法等等。并且在施焊時在保證焊縫質量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電流,快速施焊。

第三種方法,采取反向變形措施,即在屋架點焊成形后,先將屋架人為的向焊接變形反向彎曲一點,以達到消除焊接變形的目的。但此種方法尚無法提供確切數據,焊工、鉚工如無把握可不采用。

第四種方法,利用屋架翻面對稱施焊來糾正變形,其實這也就是一個合理的焊接次序問題。第一面焊接第一遍后即翻面焊另一面。

如采用了以上的辦法后,構件仍有一些彎曲就得用千斤頂配合卡具來進行矯正,千斤頂每個能力必須要達到施工要求。

除了用機械辦法,還可以用火焰來矯正,用兩把大號焊槍把焊接變形相對部位的金屬局部加熱到熱塑性狀態。

3.鋼構件的吊裝

鋼構件吊裝前,應對鋼構件的質量進行檢查。鋼構件的變形、缺陷超過允許偏差時,應進行處理。

吊裝采用一臺5t汽車吊進行。鋼結構的柱、屋架安裝就位后應立即進行校正、固定,當天安裝的鋼構件應形成穩定的空間體系。

吊裝時要做好軸線和標高的控制。各支承面的允許偏差:標高為±3.0mm,水平度為L/1000。

4.鋼結構構件的質量檢查

1、焊縫的外觀檢查

對完成的焊縫必須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進行外觀檢查,不允許有下列缺陷存在:

⑴裂紋;

⑵嚴重咬邊;

⑶未焊透;

⑷焊瘤及焊肉高低不平;

⑸表面沙眼及灰渣;

⑹焊縫斷面尺寸不符合圖紙要求。

以上各項的具體檢驗標準參照"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3、4、14~17條。

2.各構件的組合尺寸偏差按下列數值檢查:

⑴屋架的跨度偏差,從兩端支承處最外側的距離不得超過+3~-7mm。

⑵屋架跨中高度允許偏差不得大于±10mm。

⑶屋架跨中拱度偏差:為+10~-5mm。

⑷鋼柱安裝允許偏差:柱腳底座中心線對定位軸線的偏移為5.0mm;柱基準點標高+5.0~-8.0mm;撓曲矢高H/1000(15.0mm);柱軸線垂直度為10.0mm。

⑸桿件軸線對節點,中心的偏移不得大于3mm。

5.質量保證措施

1、設置專職的質量檢驗員,由質檢員負責復核各放樣尺寸的準確性,以及復查焊縫位置。

2、工程技術員和檢驗員必須按GBJ50205-95國家施工驗收規范指導生產和檢驗產品。

3、焊工必須持證操作,必須對自己所焊焊縫質量進行自檢,并做出標記,以落實責任。

4、施工前對本工程所使用的所有鋼尺進行一次監定。按《鋼直尺檢定規程》和《鋼卷尺標定規程》進行校驗,不合格的一律不用。

5、主體在吊裝之前,由質檢部再進行一次質量檢查。

6、為了克服焊接變形和防止焊接應力造成焊縫裂紋,在施工過程中積極開展:"QC"小組活動,群策群力爭創"全優"。

6.安全措施

1、進入制作現場人人必須戴安全帽,穿工作服,工作鞋,操作時戴手套。

2、氧氣、乙炔必須放在規定的位置,不得隨意移動。

3、由于露天操作,下雨天焊工不得進行電焊作業。

4、搞好現場的照明設施。

6、組裝鋼結構時,必須作好安全支撐,防止傾倒。

7.工程驗收

1、鋼結構制作場地、存放、運輸:

鋼結構的制作場地定在現場,20m,寬5m,完全符合施工要求。

鋼構件應根據鋼結構的安裝順序,分單元成套供應。

運輸鋼構件時,根據鋼構件的長度、重量選用車輛;鋼構件在運輸上的支點、兩端伸出的長度及綁扎方法均應保證鋼構件不產生變形、不損傷涂層。

鋼構件存放場地應平整堅實、無積水。鋼構件應按種類、型號、安裝順序分區存放;鋼構件底層墊層墊枕應有足夠的支承面,并應防止支點下沉。相同型號的鋼構件疊放時,各層鋼構件的支點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并應防止鋼構件被壓壞和變形。

2、鋼結構的制作方法及技術要求

1)、檢材

首先對供應部門提供的各種鋼材進行檢查驗收,看是否符合圖紙要求與質量要求,檢查質量保證書或合格證,不盲目下料。

2)、矯正

對彎曲、變形的鋼材必須進行校正,以確保制造質量,其方法是使用螺旋式壓力機,千斤頂和氧炔火焰等手段使鋼材恢復平直。

3)、放樣

在完全熟悉圖紙的基礎上,鉚工可按圖制作下料用的樣板和樣桿。樣板用來控制平面幾何尺寸,樣桿用來控制長度尺寸,樣板用油氈制作,樣桿用-30*3的扁鋼制作。

樣板和樣桿必須經技術人員檢查復核。

4)、下料

按照施工鋼結構及部件圖,對各種組合件進行編號,列表,并注明每件的數量,準備就緒后,按表依次用樣板劃線下料。

下料時100mm以內的型鋼用砂輪切割機下料。下好的材料必須除盡氧化鐵,堆碼整齊,注明編號和數量。

5)、屋架單片屋架的組裝是保證本工程質量的關鍵,該項工作必須在鋼板平臺上進行,首先在鋼平臺上按設計圖放出放樣,并按規定起拱,然后按地樣設置胎模具,胎模具必須水準儀測平,并加以固定,使整個屋架在模具里按規定成型。屋架端部的支座應先采用小拼焊組合,經過矯正后再拼裝到屋架上去,這樣可提高屋架高度尺寸的精確度。

6)、焊接變形的予防和矯正

屋架和其它構件在組合過程中,由于局部焊接加熱,隨著焊縫的收縮,會產生焊接變形。為了保證桁架的幾何精度,在焊接過程中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焊接變形控制在最小的范圍。

第一種方法采取剛性固定法,把整個構件用卡蘭,倒勾或其它模胎具固定在鋼平臺上,不讓構件有曲繞的余地,(但必須能讓焊縫收縮,以減小內應力)達到減小變形的目的。

第二種方法采取合理的焊接順序和正確的施焊方法,所謂合理的焊接順序,應先焊腹桿與節點板之間的焊縫,再焊上、下弦與節點板之間的焊縫,焊接次序不應集中,應從中間節點開始向兩邊節點間隔跳開焊接,在進行幾個面的立體焊節時應對稱施焊,以達到減小焊接變形和焊接應力的目的。所謂正確的施焊方法是指焊工在施焊時,為減小焊接變形,要根據構件具體情況和焊縫長短來采用不同的焊接方式,如對稱焊法、分段退焊法、跳焊法等等。并且在施焊時在保證焊縫質量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電流,快速施焊。

第三種方法,采取反向變形措施,即在屋架點焊成形后,先將屋架人為的向焊接變形反向彎曲一點,以達到消除焊接變形的目的。但此種方法尚無法提供確切數據,焊工、鉚工如無把握可不采用。

第四種方法,利用屋架翻面對稱施焊來糾正變形,其實這也就是一個合理的焊接次序問題。第一面焊接第一遍后即翻面焊另一面。

如采用了以上的辦法后,構件仍有一些彎曲就得用千斤頂配合卡具來進行矯正,千斤頂每個能力必須要達到施工要求。

除了用機械辦法,還可以用火焰來矯正,用兩把大號焊槍把焊接變形相對部位的金屬局部加熱到熱塑性狀態。

3、鋼構件的吊裝

鋼構件吊裝前,應對鋼構件的質量進行檢查。鋼構件的變形、缺陷超過允許偏差時,應進行處理。

吊裝采用一臺5t汽車吊進行。鋼結構的柱、屋架安裝就位后應立即進行校正、固定,當天安裝的鋼構件應形成穩定的空間體系。

吊裝時要做好軸線和標高的控制。各支承面的允許偏差:標高為±3.0mm,水平度為L/1000。

4、鋼結構構件的質量檢查。

1)、焊縫的外觀檢查

對完成的焊縫必須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進行外觀檢查,不允許有下列缺陷存在:

⑴裂紋;

⑵嚴重咬邊;

⑶未焊透;

⑷焊瘤及焊肉高低不平;

⑸表面沙眼及灰渣;

⑹焊縫斷面尺寸不符合圖紙要求。

以上各項的具體檢驗標準參照"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范"3、4、14~17條。

2).各構件的組合尺寸偏差按下列數值檢查:

⑴屋架的跨度偏差,從兩端支承處最外側的距離不得超過+3~-7mm。

⑵屋架跨中高度允許偏差不得大于±10mm。

⑶屋架跨中拱度偏差:為+10~-5mm。

⑷鋼柱安裝允許偏差:柱腳底座中心線對定位軸線的偏移為5.0mm;柱基準點標高+5.0~-8.0mm;撓曲矢高H/1000(15.0mm);柱軸線垂直度為10.0mm。

⑸桿件軸線對節點,中心的偏移不得大于3mm。

5、質量保證措施

1)、設置專職的質量檢驗員,由質檢員負責復核各放樣尺寸的準確性,以及復查焊縫位置。

2)、工程技術員和檢驗員必須按GBJ50205-95國家施工驗收規范指導生產和檢驗產品。

3)、焊工必須持證操作,必須對自己所焊焊縫質量進行自檢,并做出標記,以落實責任。

4)、施工前對本工程所使用的所有鋼尺進行一次監定。按《鋼直尺檢定規程》和《鋼卷尺標定規程》進行校驗,不合格的一律不用。

5)、主體在吊裝之前,由質檢部再進行一次質量檢查。

6)、為了克服焊接變形和防止焊接應力造成焊縫裂紋,在施工過程中積極開展:"QC"小組活動,群策群力爭創"全優"。

6、安全措施

1)、進入制作現場人人必須戴安全帽,穿工作服,工作鞋,操作時戴手套。

2)、氧氣、乙炔必須放在規定的位置,不得隨意移動。

3)、由于露天操作,下雨天焊工不得進行電焊作業。

4)、搞好現場的照明設施。

5)、組裝鋼結構時,必須作好安全支撐,防止傾倒。

6、工程驗收

鋼結構工程的驗收,應在鋼結構的全部或空間剛度單元部分的安裝工作完成后進行。

工程驗收,應提交下列資料:

(1)鋼結構工程竣工圖和設計文件;

(2)安裝過程中形成的與工程技術有關的文件;

(

3)安裝所采用的鋼材、連接材料和涂料等材料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復驗報告;

(4)制作構件的出廠合格證;

(5)焊接工藝評定報告;

(6)焊接質量檢驗報告;

(7)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8)工程中間檢查交接記錄;

(9)結構安裝檢測記錄及安裝質量評定資料;

(10)鋼結構安裝后涂裝檢測資料;

(11)設計要求的鋼結構試驗報告。

篇3:鋼結構工程施工計劃

鋼結構工程的施工計劃

A、根據現場土建施工情況及業主要求,生產區、行政辦公區及研發區的鋼結構將按從西到東搭建,協同業主、設計單位,切實、合理劃分各建筑區域,確保一星期完成區域內所有一、二層的鋼結構系統及所有的附件,但不包括防水涂料的施工、屋面板系統,考慮其立面的統一性及施工過程的安全性,各建筑小組統一安裝,最后實施門窗及其它附件的安裝。

B、落實技術質量責任制,項目經理和項目工程師對工程質量全面負責,以確保本合同內容包含的所有工作內容均按照圖紙和技術規范完成。

C、施工現場專職試驗關,并建立嚴格的原材料、構配件的試驗和檢測制度檢測和存檔所需的所有材料、設備和服務。凡進入工地的原材料和構配件必須先檢查合格證,再按有關要求取樣復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提交本地質量監督站和監理公司要求的所有質量文件,嚴禁不合格的原材料和構配件進入現場。

D、實行質量跟蹤檢查,施工現場設各專業質量檢查員,發現問題及進指導操作人員分析原因,找出薄弱環節,制定對策,達到預為主的目的。

E、認真進行圖紙會審,提前發現和糾正圖紙中的問題及時編制切實可丟并肯有指導性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專題方案。

F、按分部分頂工程制定工藝標準,搞好技術交底工作,做到施工按規范、操作按規程、驗收按標準。

G、做好隱蔽工程的驗收和各項技術資料的整理,保證資料與工程進度同步。

H、認真做好技術復核工作,對建筑物的軸線標高及放線,項目工程師或項目經理必須逐一復核,確認無誤后方可施工。

I、協調好土建、安裝、裝飾等施工單位的施工配合,搞好成品保護。

J、建立安全保證和質量監督體系,健全現場施工安全生產責任制,項目管理部設專職安全員,班組設兼職安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