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化鋰冷水機組操作規程
1、運轉設備
檢查下列項目須符合要求:
(1)機組的氣密封性:確認真空度下降值〈66.7Pa/24h.
(2)真空泵的抽氣性能:確認極限抽真空性能≤0.067Pa,即使舊泵也要求≯10~20Pa。
(3)溴化鋰溶液的PH=9.0~10.5,鉻酸鋰含量=0.2~0.25%
(4)完全保護裝置動作正常,尤其是冷卻水和冷煤水壓力低于規定值時,聲、光報警器要準確動作。
(5)長期停機后再開機時,水泵和風機等設備應作試運轉,要確保正常運轉性能。
(6)檢查所有閥門(含隔膜閥),要啟閉靈敏、開關無誤。
(7)電器設備必須安全可靠。
2、啟動程序
(1)啟動冷卻水泵、冷媒水泵及冷卻塔風機,將水量調至需要值。
(2)啟動發生泵,通過調節發生器出口閥門,將高、低壓發生器的液位,穩定在頂排傳熱管或略低于頂排熱管的位置。
(3)啟動吸收泵,利用吸收泵出口閥門將溶液噴淋密度調節至良好狀況。
(4)啟動真空泵,對機組抽真空30min。
(5)打開凝水回熱器前面疏水器的旁通閥門(防水擊)。
(6)緩緩開啟蒸汽閥門,徐徐向高壓發生器供汽,使溶液溫度升高,待沸騰正常后,將蒸汽壓力調至給定值。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蒸汽壓力升高,會使液位相應降低,應注意溶液循環量調節。
(7)蒸發器液囊中水位到達視鏡后,啟動蒸發泵,即開始制冷并逐漸投入正常運轉。
3、運轉操作
(1)做好運轉記錄,分析機組運行是否正常。
(2)觀察高、低壓發生器、吸收器和蒸發器液位,防止高壓發生器液位過低而損壞傳熱管。防止蒸發器液位過低而引起蒸發泵汽蝕。
(3)監視屏蔽泵運行情況,測定工作電流及電機溫升,當電機外殼溫度高于80℃時,應停止運轉,并查找引起溫升的原因。
(4)如機組制冷效果不佳,可按下列程序分析:
①測量冷劑水密度≮1.04,否則應進行再生。
②監測機內絕對壓力,如高于當時溶液濃度與溫度相對應的飽和蒸汽壓力。應啟動真空泵,抽除機內不凝性氣體。
③根據防晶管發熱程度,判斷是否出現溶液結晶故障。
④如冷卻水溫度偏高或冷卻水量偏少,應及時進行調節。
⑤出現下列任一情況時,應立即關閉加熱蒸汽:
1)斷水或冷劑水溫度低于4℃,保護裝置動作(鈴響、燈亮)。
2)任一屏蔽泵故障。
3)嚴重漏氣。
4)液位異常升高。
5)斷電。
4、停機程序
(1)關閉加熱蒸汽閥門。
(2)繼續運轉15~20min,待溶液溫度下降到50~60℃時,依次停止蒸發器泵、發生器泵、吸收器泵和冷卻水泵,冷煤水泵,冷卻塔風機的運轉。關閉蒸發器泵前,打開冷劑水旁通閥門進行溶液稀釋。
(3)分析溶液PH值及鉻酸鋰含量,PH應≮9.6~10.5,鉻酸含量0.1~0.3%,以防腐蝕。
(4)監測機內真空度并做好記錄。
(5)切斷電源。
5、注意事項
(1)真空泵的操作方法
①啟動前應先啟動發生器泵和吸收器泵,待吸收器液位低于抽氣排管方可啟動真空泵,以防抽出溶液。
②打開抽氣總閥前,應使真空泵運轉2~3min,并判斷真空電磁閥是否正常工作。
③抽氣完畢,先關閉抽氣總閥,再停止真空泵運轉,發防空氣和真空泵油被吸入機內。
④機組運轉中,不能對高壓發生器和冷凝器進行抽氣。
⑤當真空泵油出現嚴重乳化或水珠時,應當更換新油。
(2)長期停機充氮時,應先將連接管道中的空氣充分排掉,嚴防空氣泄入機內。
(3)如須短時間暴氣檢修機組時,可不斷向機內補充氮氣,使機內氮氣壓力始終高于大氣壓力20~30Pa,可避免空氣進入機內造成腐蝕。
(4)長期停機,必須排凈傳熱管內和凝結水管道內的存水,以防冬季凍裂。
篇2:溴化鋰冷水機組操作規程
1.運轉設備
檢查下列項目須符合要求:
(1)機組的氣密封性:確認真空度下降值〈66.7Pa/24h.
(2)真空泵的抽氣性能:確認極限抽真空性能≤0.067Pa,即使舊泵也要求≯10~20Pa。
(3)溴化鋰溶液的PH=9.0~10.5,鉻酸鋰含量=0.2~0.25%
(4)完全保護裝置動作正常,尤其是冷卻水和冷煤水壓力低于規定值時,聲、光報警器要準確動作。
(5)長期停機后再開機時,水泵和風機等設備應作試運轉,要確保正常運轉性能。
(6)檢查所有閥門(含隔膜閥),要啟閉靈敏、開關無誤。
(7)電器設備必須安全可靠。
2.啟動程序
(1)啟動冷卻水泵、冷媒水泵及冷卻塔風機,將水量調至需要值。
(2)啟動發生泵,通過調節發生器出口閥門,將高、低壓發生器的液位,穩定在頂排傳熱管或略低于頂排熱管的位置。
(3)啟動吸收泵,利用吸收泵出口閥門將溶液噴淋密度調節至良好狀況。
(4)啟動真空泵,對機組抽真空30min。
(5)打開凝水回熱器前面疏水器的旁通閥門(防水擊)。
(6)緩緩開啟蒸汽閥門,徐徐向高壓發生器供汽,使溶液溫度升高,待沸騰正常后,將蒸汽壓力調至給定值。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蒸汽壓力升高,會使液位相應降低,應注意溶液循環量調節。
(7)蒸發器液囊中水位到達視鏡后,啟動蒸發泵,即開始制冷并逐漸投入正常運轉。
3.運轉操作
(1)做好運轉記錄,分析機組運行是否正常。
(2)觀察高、低壓發生器、吸收器和蒸發器液位,防止高壓發生器液位過低而損壞傳熱管。防止蒸發器液位過低而引起蒸發泵汽蝕。
(3)監視屏蔽泵運行情況,測定工作電流及電機溫升,當電機外殼溫度高于80℃時,應停止運轉,并查找引起溫升的原因。
(4)如機組制冷效果不佳,可按下列程序分析:
①測量冷劑水密度≮1.04,否則應進行再生。
②監測機內絕對壓力,如高于當時溶液濃度與溫度相對應的飽和蒸汽壓力。應啟動真空泵,抽除機內不凝性氣體。
③根據防晶管發熱程度,判斷是否出現溶液結晶故障。
④如冷卻水溫度偏高或冷卻水量偏少,應及時進行調節。
⑤出現下列任一情況時,應立即關閉加熱蒸汽:
1)斷水或冷劑水溫度低于4℃,保護裝置動作(鈴響、燈亮)。
2)任一屏蔽泵故障。
3)嚴重漏氣。
4)液位異常升高。
5)斷電。
4.停機程序
(1)關閉加熱蒸汽閥門。
(2)繼續運轉15~20min,待溶液溫度下降到50~60℃時,依次停止蒸發器泵、發生器泵、吸收器泵和冷卻水泵,冷煤水泵,冷卻塔風機的運轉。關閉蒸發器泵前,打開冷劑水旁通閥門進行溶液稀釋。
(3)分析溶液PH值及鉻酸鋰含量,PH應≮9.6~10.5,鉻酸含量0.1~0.3%,以防腐蝕。
(4)監測機內真空度并做好記錄。
(5)切斷電源。
5.注意事項
(1)真空泵的操作方法
①啟動前應先啟動發生器泵和吸收器泵,待吸收器液位低于抽氣排管方可啟動真空泵,以防抽出溶液。
②打開抽氣總閥前,應使真空泵運轉2~3min,并判斷真空電磁閥是否正常工作。
③抽氣完畢,先關閉抽氣總閥,再停止真空泵運轉,發防空氣和真空泵油被吸入機內。
④機組運轉中,不能對高壓發生器和冷凝器進行抽氣。
⑤當真空泵油出現嚴重乳化或水珠時,應當更換新油。
(2)長期停機充氮時,應先將連接管道中的空氣充分排掉,嚴防空氣泄入機內。
(3)如須短時間暴氣檢修機組時,可不斷向機內補充氮氣,使機內氮氣壓力始終高于大氣壓力20~30Pa,可避免空氣進入機內造成腐蝕。
(4)長期停機,必須排凈傳熱管內和凝結水管道內的存水,以防冬季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