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核電廠汽輪機調試的安全方法
1汽輪機調試的先決條件
1.1確保調試現場準備充分
調試前,首先確保消防通道暢通,消防水源充足,火警探測和消防系統全部可用,高溫區域不存在任何易燃物品,臨時消防設施已經到位,排水設備完善,排水溝通暢,調試區域無任何雜物以及無關人員,同時保證充足的照明和可靠的通訊設施。
1.2確認必須系統試驗完成
最小邊界內的系統確認可用,相關的單體試驗或部分啟動試驗已經完成,未投用的系統確保隔離完畢。給水系統應當沖洗合格,輔汽系統吹掃完成,熱工、電氣設備均已試驗合格,保證氣源和電源的供應。
1.3落實調試人員安排
各個系統經過培訓的人員分班配齊,專人負責安全和消防工作。調試人員及時到崗,現場配備調試的熱力系統圖。專用工具齊全,試驗儀表安裝到位。汽輪機周圍不得有無關人員,以免影響調試。
2汽輪機調試中的注意事項
2.1沖轉前準備
確認無影響沖轉試驗的臨時控制變更,沖轉關鍵參數在DCS監視畫面無壞點,執行潤滑油箱液位保護及汽輪機輔助系統功能組定值修改的臨時控制變更。頂軸油泵與潤滑油泵運行正常并已投入備用,無異常報警。就地檢查確認發電機與勵磁機油水檢漏計無液位,相關報警與現場實際相符。確認真空泵、軸封投入運行,真空合格。現場巡檢人員檢查確認主廠房內就地無蒸汽泄漏。確認所有系統疏水閥已投入自動,狀態設置正確。確認低壓缸噴淋水控制閥自動打開,低壓缸噴淋水壓力正常。確認盤車投運,主蒸汽隔離閥與調閥處于關閉狀態,蒸汽未通入汽輪機的情況下,完成主汽門與調門的活動性試驗。確認蒸汽品質,蒸汽發生器處于額定壓力下,完成主調閥與主汽閥的嚴密性試驗。檢查并啟動發電機密封油系統,確認發電機內充氫加壓,啟動發電機定冷水系統,投入發電機氫冷器系統。準備過程中,相關運行操作和試驗人員應該清楚報警狀態,要全面檢查出現的報警,及時調查清楚報警原因并做好記錄,確認不會危害機組和相關設備的運行,同時全面檢查控制室顯示,所有異常讀數要清晰標記并通知操作人員。
2.2暖管和暖機
確認蒸汽發生器蒸汽可用,逐漸開啟主蒸汽隔離閥的旁路閥,對主蒸汽管路到汽機進汽隔離閥前管道進行暖管升壓,升壓過程中要注意蒸汽升溫速率,以及疏水閥旁路閥自動開啟。主蒸汽隔離閥上下游管線壓力平衡時,打開主蒸汽隔離閥,關閉旁路閥,完成暖管。投入主汽閥與調閥的預熱自動,注意蒸汽品質不滿足要求時主汽閥要保持關閉,以規定溫升率完成主汽閥與調閥預熱。檢查確認外缸的上下缸溫差不高,凝汽器真空合格,手動釋放主調閥,調整轉速設定值至暖機轉速390rpm,當轉速大于120rpm時檢查低壓缸噴水閥自動關閉。當汽機轉速到達390rpm后,觀察轉速能否穩定在390rpm并完成相關檢查。
2.3汽輪機升轉速至額定轉速
確認高壓缸轉子溫度、汽機應力合格,釋放主蒸汽控制,將汽機轉速設定到1515rpm(稍高于額定轉速)。汽輪機經過臨界轉速區時(450rpm~1425rpm),密切監視汽輪發電機振動。當汽機轉速大于520rpm時,檢查頂軸油泵是否已經自動停止運行。升速過程中,密切監視軸承振動、軸向位移、轉子膨脹、軸承金屬溫度、潤滑油回油溫度變化趨勢。當轉速達到1515rpm,觀察汽機轉速穩定。然后確認汽輪發電機組振動不超限。監視軸向位移、低壓缸膨脹、汽機各溫度測點在運行限值內。檢查軸承金屬溫度保持在一定值或者穩步上升在運行限值范圍內。任何變化快的參數必須報告并調查原因。檢查軸承溫度差保持在運行限值范圍內(小于20℃),任何不正常的溫度差必須報告并調查原因。檢查潤滑油母管溫度控制在50℃左右。確認基座及軸密封沒有漏油。檢查低壓缸排汽溫度在運行限值范圍內。檢查汽輪機疏水管溫度確保蒸汽管線均勻加熱。檢查軸封系統保持軸封管線壓力,確認沒有蒸汽從軸封處外漏。檢查密封油差壓和流量在運行范圍內。檢查發電機內沒有漏液,任何液位的升高都應該及時進行調查。整個過程中,要對各系統進行總體檢查,標記泄漏點以及異常狀況,檢查軸系有無摩擦跡象,并進行標記。
3汽輪機調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及預防措施
3.1汽輪機汽缸進水
汽輪機汽缸進水可能引起汽缸變形、動靜間隙消失發生碰磨、導致汽門或汽缸結合面漏汽、大軸彎曲或產生裂紋、導致葉片松動或斷裂。為預防汽缸進水,啟動前應對汽缸疏水管道閥門進行檢查,確保閥門開啟。確保抽氣管道上疏水閥門狀態正確。檢查確認汽缸金屬溫度測量元件顯示正常。運行中注意監視汽缸上下缸溫差的變化。確認高低壓加熱器、GSS及除氧器的水位自動工作正常,水位高值信號報警及聯鎖保護準確無誤。注意監視主、再熱蒸氣溫度變化,如汽溫變化過大,應當立即采取措施或停機。停機之后,真空到90kPa以上才允許停止軸封供汽,防止冷氣、冷水進入。檢查抽汽逆止門動作時間符合要求、關閉嚴密。
3.2汽輪機潤滑油系統工作失常
汽輪機潤滑油系統工作失常可能導致軸瓦損壞、火災發生,引起機組跳機。為預防汽輪機潤滑油系統工作失常,機組啟動前要確認油質合格,機組啟動后定期化驗油質,發現不合格應該采取措施進行處理,處理后仍達不到標準時,應停機更換。還要確認潤滑油凈化系統投運正常,保證軸封壓力與軸封加熱器壓力在允許范圍內。同時加強現場巡視,預防油管路泄漏。主控密切監視主油泵出口壓力,就地監視濾網差壓,差壓高時及時切換濾網并及時清理差壓高濾網。平日必須定期試驗備用油泵與事故油泵。
3.3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發生火災
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發生火災可能引起主廠房著火,危及設備與工作人員。若著火點發生在8、9號瓦處,更可能危及發電機氫氣系統,甚至引起爆炸。為預防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發生火災,必須密切監視油室內的油箱油位正常,定期檢查主廠房內消防系統運行正常,1#-9#軸瓦及潤滑油室要準備充足的便攜式滅火器(二氧化碳式),并檢查滅火器的有效性(指針在黃區或綠區),禁止在油區放置易燃物質和進行動火作業,在油系統的管道、法蘭、閥門等可能泄漏點,禁止動火作業,并懸掛警示標牌。如進行動火作業,須持動火作業許可證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有油滲入油區附近高溫設備保溫中,則應該及時更換保溫。嚴查是否持有動火證、作業位置是否和動火證上保持一致、動火作業防護是否到位,嚴查是否有流動吸煙,違章取火等行為,是防止發生火災的重要舉措。
4結語
總而言之,核電廠汽輪機安全調試,包括調試現場的準備工作、汽輪機調試過程中的檢查操作步驟、調試前的試驗和暖管前的操作、汽輪機的啟動等一系列方法要點,做好這些環節的同時,準確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提高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和安全意識,制定高效的預防措施也是重中之重。把科學的調試方法和風險預防結合起來,核電廠汽輪機的安全調試才能有效實現。
篇2:汽輪機發電機調試措施要求
1、分系統調試
1.1調試目的:
了解和檢驗各分部系統和輔助機械設備的運行性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保證整套機組的穩定、安全、正常運行的要求。
如①循環泵:電機電流、泵出口壓力,流量能滿足汽機運行,帶負荷的要求。
②凝結泵:電機電流、泵出口壓力,出力要滿足帶負荷要求,一臺泵有故障備用泵能聯動啟動,保證機組連續運行。
③主副抽氣器:在其要求的蒸汽壓力、溫度下,能否達到要求的真空,使機組能穩定和安全的運行。
2、調節保安系統的調式:
2.1調試的目的:
使調節保安系統,在汽機正常運行時,各部套的活動能自由靈活無卡澀的移動,緊急情況下,或有故障時能及時的關閉主汽門,調速汽門達到停車的目的,保證機組的安全。
2.2調節保安系統的主要技術規范:
2.2.1汽機額定轉速3000r/min
2.2.2主油泵額定出口油壓0.638Mpa
2.2.3主油泵額定進口油壓0.049Mpa
2.2.4脈沖油壓0.343Mpa
2.2.5同步器工作范圍2880-3180r/min
2.2.6空負荷時油動機行程4M/M
2.2.7滿負荷時油動機行程43M/M
2.2.8油動機最大行程63M/M
2.2.9危急保安器動作轉速3270-3330r/min
2.2.10危急保安器復位轉速2885r/min
2.2.11數字轉速表上超速保護值3360r/min
2.2.12軸向位移報警值0.4mm
2.2.13軸向位移保護動作0.7mm
2.2.14潤滑油壓降低報警值,啟動交流油泵?
0.05-0.055Mpa
2.2.15潤滑油壓降低報警值,啟動汽輪油泵0.04Mpa
2.2.16潤滑油壓降低停機值0.02-0.03Mpa
2.2.17潤滑油壓升高報警值、停交流油泵?0.16Mpa
2.2.18軸承回油溫度報警值65℃
2.2.19軸承回溫度保護值(停機)75℃
2.2.20復水器真空降低報警值-0.087Mpa
2.2.21復水器真空降低保護值(停機)-0.061Mpa
2.2.22主蒸汽壓力高報警值3.63Mpa
2.2.23主蒸汽溫度高報警值445℃
2.2.24主汽門關閉時間小于<1秒
3、靜態試驗
靜態試驗,就是汽機在靜止狀態下,對機組的調節安全保護系統作試驗,能保證機組在任何情況下,能安全穩定的運行,在故障情況下,能緊急停機,保證機組的安全。
3.1啟動交流油泵,在其正常出口壓力下,掛上危急保安器,能打開自動主汽門,滿足汽機沖轉啟動的需要,緊急情況下,手打危急保安器,迅速關閉主汽門達到停機的目的。
3.2保護裝置,為了安全,主汽門關閉停機時,潤滑油壓降低時,有啟動高壓油泵或潤滑油泵的聯鎖啟動裝置,保證各軸承的潤滑,以保證機組的安全。
3.3滑銷系統檢查:
滑銷系統要清理干凈,并保證有一定活動間隙,在受熱時,各部能自由移動,膨脹不受阻,不卡澀。
4、汽輪發電機組整套啟動前應具備的條件。
4.1汽水管道沖洗完畢。
4.2各冷卻水系統通水試驗完畢。
4.3真空嚴密性試驗檢查完畢。
4.4循環水泵、凝結水泵試運完畢。
4.5電動油泵、汽動油泵、事故直流油泵試運完畢,經油循環,瀘油油質合格,系統不泄漏。
4.6調節保安系統靜態試驗合格,盤車試驗合格。
4.7場地平整、孔洞堵好、欄桿齊全,設備清掃干凈。
4.8室內外照明完備,并有能投入的事故照明,并有完好的通訊設施。
4.9有足夠可靠的消防設施,并經檢驗。
4.10各水位計,油位計標示正確。
4.11裝好應有的熱工儀表,電氣儀表以及信號音響裝置。
4.12設備、管道保溫已做好。
5、整套啟動試驗:
各分系統試運正常后,可進行整套啟動。
試運的目的,是檢查整套機組的機械、安裝是否符合制造廠的要求,機組的振動,軸承溫度是否符合要求,調速系統是否穩定,主油泵油壓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調速器動作應在2880-2920r/min。
5.1啟動時,同步器應在高位(即彈簧壓縮小)。
5.2啟動前:油溫應在25℃以上,蒸汽壓力30Mpa,溫度在300℃以上。
5.3沖轉用旁路沖,沖轉后保持轉速500轉/分,低速暖機30-45分鐘,而后升速到1200轉/分,暖機20分鐘,臨界轉速2000r/min,過臨界應快速通過,到2500轉/分時保持15分鐘,測量各軸承振動和軸承油溫,一切正常后,慢慢升速,升速時要觀察調速器動作時間,直至定速。而后用同步器調到3000r/min,3000r/min后,作全面檢查,振動、軸承油溫、油泵出口壓力、進口壓力、潤滑油壓、脈沖油壓、安全油壓、排汽溫度、真空等都在范圍以內,都作好記錄,運行正常,可進行下一步的試驗,超速試驗。
5.4超速試驗,用同步器搖到下限慢慢升高轉速,轉速不到動作轉速可用頂壓,錯油門再升速,直至3330轉/分,危急保安器動作為好,如不動作則手打危急保安器停機,調危急保安器,調好后再啟動升速作試驗。
5.5超速試驗完后,穩定在3000轉/分,正常后交電氣作電氣試驗。
6、帶負荷試運:
電氣試驗作完后,并網發電。
6.1并網后,先帶400KW負荷暖機15分鐘。
6.2再以0.2MW速度增負荷至3WM,暖機15分鐘。
6.3再以0.2MW增負荷直至6MW,滿負荷運行。進行72小時試運。
7、安全技術措施及組織分工。
7.1機組調試是一項涉及面廣技術復雜的工作,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建全的組織領導,發現問題,出現故障要及時采取果斷措施解決處理。
7.2組織要嚴密,分工要明確,還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爭取一次試運成功。
7.3調試隊指揮,運行人員操作,安裝人員、檢修、維護,各負其責。
7.4試運人員,不允許亂操作,亂動設備,以免造成人身設備事故。
調試隊:韓彥峰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日
篇3:汽輪機潤滑油系統調試技術措施
1.目的及適用范圍
通過調整試運,使潤滑油系統、頂軸油系統及盤車裝置運行正常。滿足機組的啟、停要求,運行安全平穩。
本措施適用于國電陽宗海電廠三期擴建工程2×300MW機組潤滑油系統的調試。
2.系統概述
潤滑油系統主要用于向汽輪發電機組各軸承提供潤滑油,向保安部套提供壓力油,向發電機密封油系統提供密封用油以及為頂軸裝置提供油源。潤滑油系統由交流潤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溢油閥、冷油器、主油箱、畜能器、交流電動排煙風機及潤滑油供排油管路系統等組成。機組正常運行時交流電動主油泵經冷油器后向整個潤滑油系統及發電機密封油系統供油。機組啟、停機過程由交流潤滑油泵向整個潤滑油系統、頂軸油系統、盤車裝置及發電機密封油系統供油。當交流潤滑油泵無法工作時可以由直流事故油泵向系統供油,確保機組安全。
頂軸油系統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機組在低速轉動時磨損軸瓦。頂軸油系統由頂軸油泵、過濾器、分流器、單向閥、節流閥及頂軸油供排油管道構成。該系統的油源取自潤滑油冷油器出口,其回油和潤滑油回油一起流回主油箱。盤車裝置為低速電動盤車,轉速為4.10r/min,可就地操作,也可以遠方操作。
2.1交流潤滑油泵:
轉速:3000r/min?流量:2200l/min
壓力:0.52MPa?功率:45KW
2.3直流事故油泵
轉速:1750r/min?流量:1550l/min
揚程:32m?功率:15KW
2.4頂軸油泵
型號:PVH98型,德國進口
壓力:16MPa?流量:大于190l/min
轉速:1480r/min?功率:75KW
2.5畜能器
50L共4只,充氮壓力:0.19MPa
2.6盤車裝置
型式:電液操縱擺動齒輪切向嚙入式自動低速盤車
型號:PC-22/4.10型?轉速:4.10r/min
功率:22Kw
3.職責分工
3.1建設單位:參加試運各階段工作的檢查協調、交接驗收、竣工驗收的日常工作;處理試運過程中設備問題和備品配件的供應;組織試運質量驗評。
3.2生產單位:在試運啟動時,負責單機試轉完成后的系統設備代管、監控、啟停、運行調整及事故處理。負責汽機潤滑油系統試運設備啟動前檢查維護工作,根據調試方案、措施及運行規程在調試單位的組織指導下完成汽機潤滑油系統的啟停操作、運行監控。負責提供試運所需要的合格透平油。
3.3施工單位:負責組織完成汽機潤滑油系統的分部試運單機試運及單體調試工作,負責試運設備維護、消缺、檢修及試運現場安全工作。配合調試單位完成汽機潤滑油、頂軸油、盤車系統的聯鎖、保護及性能試驗。
3.4調試單位:參加汽機潤滑油系統的分部試運單機試運工作,負責組織完成啟動試運過程的分系統及整套啟動試運調試工作,編制項目調試報告和機組啟動試運調試工作總結。
3.5設計單位:負責必要的系統設備、功能設計修改,及時提供設計變更通知。
3.6監理單位:負責按相關質量規程及項目監控點計劃進行機組本項目的質量監理。
3.7制造廠:負責按合同規定進行技術服務和指導,完成系統裝置內部調試及功能投用。保證所供設備性能。及時提出消除設備缺陷的意見和措施,并配合缺陷消除工作。
4.編制依據
4.1云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力研究院《國電陽宗海電廠三期擴建工程2×300MW機組調試大綱》(YDSY.ZY.TS(YZH3)-01-2006)。
4.2云南省電力設計院圖紙:熱力系統圖(F0313S-J0202-02)。
4.3東方汽輪機廠N300-16.7/538/538-9型汽輪機運行說明書(D300N-000106ASM)。
4.4東方汽輪機廠《汽輪機潤滑油系統說明書》(D300S-000152BSM)
4.5東方汽輪機廠《FQ-5-250-1型切換閥使用說明書》(M765.*03ASM)
4.6東方汽輪機廠《套裝油管路說明書》(D300S-605000BSM)
4.7東方汽輪機廠《冷油器說明書》(D300N-720000GSM)
4.8東方汽輪機廠《頂軸裝置說明書》(D300N-601000ASM)
5.引用標準
5.1《火力發電廠基本建設工程啟動及施工驗收規程》(1996年版),電力部電建[1996]159號文頒發。
5.2《火電工程啟動調試工作規定》電力部建質[1996]40號文頒發。
5.3《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2006年版)》。
5.4《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火電機組達標投產考核辦法(試行)》?國電集工[2004]125號。
5.5《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火電機組達標投產考核辦法(試行)條文說明》工[2005]24號。
5.6《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第一部分:火力發電廠)電力行業標準DL5009.1-20**?國家經貿委發布20**年10月1日實施。
5.7《火電施工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汽機篇(1998年版),電力部電綜[1998]145號文頒發。
5.8《300MW機組汽機運行導則》電力部,DL/T609-1996。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L-TSA汽輪機油(GBH120-89)。
6.應具備條件及準備工作
6.1設備及系統按要求安裝完畢,并經檢驗合格,安裝記錄齊全。
6.2系統內監測表計齊全,各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經熱工調試合格,動作靈活可靠。
6.3油箱安裝后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過承壓試驗且無泄漏。
6.4交流潤滑油泵、直流事故油泵、油煙風機、頂軸油泵、盤車裝置等經單體試運轉證明旋向正確、運行可靠。
6.5主油箱內潤滑油油循環完畢,油質合格,系統油管道無泄漏,機組各軸承進口已加裝100目的臨時濾網,且循環4小時后拆下檢查無明顯硬質雜物。
6.6油箱已經注油至最高油位,油質合格(破乳化時間≤60min,水分≤0.2,顆粒度≤NAS8級)。
6.7準備了足夠的補充油。
6.8畜能器充氮壓力達0.19MPa
7.作業程序
潤滑油系統的調試在鍋爐蒸汽吹洗前完成分系統調試工作。
7.1主油箱油位試驗
7.1.1用手上、下活動油位計指示桿,觀察油位計浮筒及指示桿動作應平穩,無卡澀現象。
7.1.2用鋼尺測量油箱液面至油箱上蓋距離,換算為油位計指示值后應與指示值相符,否則應進行調整。
7.1.3調整好的油位計指示應滿足設計量程。
7.1.4用手撥動油位計指示針,當升高油位計至+100mm時,應有“主油箱油位高”報警信號發出;降低油位至-100mm時,應有“主油箱油位低”報警信號發出。
7.2潤滑油壓的調整試驗
啟動交流潤滑油泵,潤滑油溫達38℃后,調整潤滑油供油母管上的溢油閥,使潤滑油母管壓力為0.18MPa。
7.3頂軸裝置的調整試運
7.3.1打開濾油器進口閥門,引入潤滑油。
7.3.2用手盤動聯軸器,檢查頂軸油泵轉動是否正常。
7.3.3關閉所有節流閥,同時將溢流閥開到最大開度。
7.3.4檢查泵進口壓力是否建立,汽輪機供油系統中交流潤滑油泵應正常供油。
7.3.5啟動頂軸油泵,檢查其運行應無泄漏,振動符合要求。
7.3.6調整溢流閥,整定頂軸油泵出口壓力至16MPa。
7.3.7軸頂起前用千分表抵觸軸頸上部測量位置,然后開啟單向節流閥,逐個調整各軸頸的分管頂起油壓為8~13MPa,頂起高度為0.02~0.05mm,并對各頂起油壓、軸頸的頂起高度作好記錄。
7.3.8各軸頸頂起高度調整完畢,確認合格后,即可投入盤車裝置,并觀察盤車裝置及汽輪發電機轉子轉動應正常。
7.4頂軸油系統聯鎖保護試驗
以頂軸油系統的兩臺頂軸油泵分別作為運行泵和備用泵,試驗確認運行泵發生故障停機時,能聯鎖啟動備用泵。機組轉速降到2000rpm時,頂軸油泵自動投入。
7.5盤車投運調試
調試前啟動交流潤滑油泵及頂軸油泵,系統的潤滑油壓、頂軸油壓已經建立且壓力合格。當機組轉速下降到0r/min時將聯鎖自動投入盤車。
8.質量標準及記錄
8.1質量標準見見附錄1、2:調試質量檢驗評定表
8.2原始記錄見附錄3:原始記錄表
9.安全措施
9.1分工明確,統一指揮,堅守工作崗位。
9.2非工作人員不準擅動試運設備,無關人員遠離待啟動設備。
9.3試運時,對任何承壓部件缺陷,滲漏處不得隨便處理。需辦理工作聯系單。
9.4在處理缺陷時,必須切斷電源,確保安全檢修清理。
9.5帶電后不準亂動各種儀表,開關和按鈕。
9.6試運設備周圍用明顯標識帶圍出。
9.7經常檢查潤滑油泵工作情況,潤滑油系統不應有泄漏。
9.8在汽輪機工況變化過程中,應特別注意油溫、油壓變化情況。
9.9濾網前、后壓差有明顯增大時,應聯系檢修人員清掃濾網。
9.10經常檢查主油箱油位應在合格范圍內,否則應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