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成長的搖籃崗位職責

成長的搖籃崗位職責

2024-07-24 閱讀 4500

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產品的銷售及推廣;

2、根據市場營銷計劃,完成部門銷售指標;

3、開拓新市場,發展新客戶,增加產品銷售范圍;

4、負責轄區市場信息的收集及競爭對手的分析;

5、負責銷售區域內銷售活動的策劃和執行,完成銷售任務;

6、管理維護客戶關系以及客戶間的長期戰略合作計劃。

任職資格:

1、大專及以上學歷,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

2、1-2年以上銷售行業工作經驗,業績突出者優先;

3、反應敏捷、表達能力強,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及交際技巧,具有親和力;

4、具備一定的市場分析及判斷能力,良好的客戶服務意識;

5、有責任心,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6、有團隊協作精神,善于挑戰。

篇2:成長的搖籃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產品的銷售及推廣;

2、根據市場營銷計劃,完成部門銷售指標;

3、開拓新市場,發展新客戶,增加產品銷售范圍;

4、負責轄區市場信息的收集及競爭對手的分析;

5、負責銷售區域內銷售活動的策劃和執行,完成銷售任務;

6、管理維護客戶關系以及客戶間的長期戰略合作計劃。

任職資格:

1、大專及以上學歷,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

2、1-2年以上銷售行業工作經驗,業績突出者優先;

3、反應敏捷、表達能力強,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及交際技巧,具有親和力;

4、具備一定的市場分析及判斷能力,良好的客戶服務意識;

5、有責任心,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6、有團隊協作精神,善于挑戰。

篇3:校本教研:教師成長的搖籃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校本教研──教師成長的搖籃

──湖頭中心小學語文校本教研活動簡介

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教師,只有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行為,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課程改革這一宏偉工程都能得以順利實施。而校本教研,則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之路、是學校提高辦學品位的必由之路、是改進和加強教研工作的有效之路。所以在全面實施新課程的一年多里,我校一直致力于培養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創建學習型的學校。下面對我校開展的語文校本教研活動作一些介紹。

一、圍繞一個目標。

要開展好校本教研,首先要對校本教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它的基本特征表現為:“基于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也就是說,要以學校為基地,以學校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為研究目的,強調理論指導下的應用性研究,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群體的同伴互助、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它們構成了校本教研的三維關系。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提出了校本教研的總目標:教師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發展自我、在專家引領下完善自我。前者,是校本教研的孵化器,后兩者,則是校本教研發展的催化劑與助推器。

二、推行五項措施。

1、改革備課制度,實行集體備課制。

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當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

我們實行的集體備課制,總體思路是“分塊備課、集體評議、個人修改、注重反思”16個字。要求教師必須遵循“兩定、兩性”原則,兩定:一定主備課人,二定主備內容;兩性:一發揮年級組說課、研討的共性優勢,二展現主備人、復備人的個性特色。具體操作流程為:以年級組為單位,先分塊備課,每人細致、深入地主備一至兩個單元;然后在年級組內說課、集體研討;在此基礎上每位教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把集體教案再創造成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實際的個性化的教案;最后,課后反思,把課堂中的閃光點與失敗處、學生的錯例、二次教學建議等都記錄下來。教案提倡備多板塊、移動式、個性化的教案。這樣既能讓每位教師集中精力備精一至兩個單元的課,又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同時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群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2、改革學科指導方式,實行隨堂聽課制。

學校成立學科指導組,全面負責各學科的教學指導工作。實行教師候課制和隨堂聽課制,我們的做法是,學科指導組通常在早晨通知相關教師,隨后即進入課堂聽課,促使每位語文教師都能認真地對待每一節課,向每一個40分鐘要質量,課后立即進行評課交流,學科指導組成員定期匯報。這樣客觀上敦促每一位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提高教師校本教研的自主性,全校逐步形成了“深入課堂,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

3、改革教研活動模式,實行教研多樣化。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動,往往存在形式主義、內容窄化、經驗主義、研教分離等不良傾向,成為了校本教研發展的“攔路虎”。所以,我們時刻注重對教研實效的追求。

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我們要求各年級組做到“三個有”,即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有活動記錄,事先定好計劃、確立研究主題。如我們曾先后開展過以“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互動‘對話’、人文與工具、知識的積累與語文素養的提升”等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使活動有了針對性、實效性。

根據不同的教材特點與活動主題,我們要求各年級組采取豐富的教研形式,如:

同課異構:同一篇課文,基于對文本的多元解讀,對文本側重點的不同把握,對各班學生的不同學情,以及不同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同一年級組的幾位教師同時執教同一篇課文,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各不相同,但對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宗旨的追求是一致的,從而達到教師之間思維碰撞、教學展示、提升業務水平的目的。

同課多輪:這是為避免校本教研成為個別骨干教師或年輕教師的“專利”,更好促進交流互助而推行的,即年級組內每一位教師都上同一篇課文,依次先后執教,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融合集體的力量進行再構思,緊緊圍繞著預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