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標準工時設定方法

標準工時設定方法

2024-07-10 閱讀 7376

標準工時的設定方法

一、時間研究的定義、特點及用途

1.時間研究的定義

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以上定義的含義為:

(1)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

即操作者必須是一個合格的工人,而且該作業必須適合于他做;操作者對該項特定工作的操作方法,必須受過完全的訓練;操作者必須在正常速度下工作,不能過度緊張,也不能故意延誤,工作時生理狀態正常。

(2)在標準狀態下

系指用經過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標準的工作方法、標準設備、標準程序、標準動作、標準工具、標準機器的運轉速度及標準的工作環境等。

2.時間研究的用途

(1)決定工作時間標準,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

(2)制定標準時間作為資金制度的依據。

(3)決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計劃。

(4)決定標準成本,并作為標準預算的依據。

(5)決定機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幫助解決生產線的平衡。

二、時間研究的方法、步驟

1.時間研究的研究方法

時間研究也稱秒表時間研究、直接時間研究或密集抽樣時間研究――即采用抽樣技術進行研究。

抽樣調查是按隨機的原則從總體中抽選少部分單元,無任何主觀意圖的影響,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抽樣調查的次數是根據科學的計算確定的,在調查次數上,有最低限度的保證。

抽樣調查的結果,其誤差可在調查之前根據抽樣的次數和總體中各單位時間標志的差異程度,事先通過計算,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因此調查結果比較可靠。

密集抽樣與后面介紹的工作抽樣(分散抽樣)不同之處在于:密集抽樣是在一段時間內,利用秒表連續不斷地觀測操作者的作業,而分散抽樣(工作抽樣)則是在較長時間內,以隨機的方式,分散地觀測操作者。

2.時間研究的工具

秒表(停表、馬表)

觀測板

時間研究表格

鉛筆

計算器

測量距離及速度的儀器等

篇2:某某公司生產部工時定額管理辦法

某公司生產部工時定額管理辦法

1、目的

建立合理化、標準化的工時管理辦法,依據工時定額規范生產,并作為合理利用人員、工藝改進的依據,從而提高公司經營管理及生產管理水平。

2、適用范圍

2.1公司業務相關的間接人員及生產部直接人員的工時管理和運用。

2.2生產工時周報表、月報表之統計分析。

3、職責

3.1生產部經理或助理組織相關人員核定標準工時;

3.2生產部經理對標準工時進行決策、批準。

3.3生產部助理、車間主任對標準工時的合理性有建議的職責。

4、階段劃分

4.1生產工藝的制定;

4.2標準工時定額的初步確定;

4.3標準工時定額的進一步確定,同時工時定額試執行;

4.4工時定額執行,標準工時定額調整。

這四個階段并不是完全獨立的,而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5、工時定額辦法

5.1標準工時定額=每件直接加工工時+輔助工時(分鐘)

輔助時間包括:裝夾時間、檢驗時間等。

每件直接加工工時確定依據中級工按正常加工時間確定。

5.2工時計算

工時定額=標準工時定額×加工件數×等級系數+休息生理時間+準備結束時間(分鐘)

等級系數依加工者工種等級不同而不同,初級工為1.1,中級工為1,高級工為0.9。

準備結束時間指工具、刀具、量具準備時間、機床維護時間、環境衛生清掃時間、理解圖紙時間、送檢時間、工序轉移時間等。

5.3支援工時

支援工時指因工作需要,生產部以外部門借調人員在借調期的工作時間,包括路途和準備時間、當班剩余不足1小時,無法正常進行生產時,該部分時間也計入支援工時。

5.3工時統計

最終統計工時=(工時定額+浪費工時+支援工時)/60(小時)

浪費工時包括:待料等待時間、因圖紙更改增加的加工時間、后續加工引起的返修所用時間、其它非加工造成的不可預料原因增加的加工時間等。

6、工時定額報表

6.1生產周報表

由車間主任統計,加工者確認后報經理助理。

6.1生產月報表

由經理助理統計,并分析人員和設備利用情況、工藝合理性并報生產經理備案并決策。

7、附件:生產工時周報表、生產工時月報表

8、標準工時確定后下發到每位加工者,并備案。

9、本辦法最終解釋權歸生產部。

篇3:工廠車間計件工時管理辦法

工廠車間計件工時管理辦法

1.目的

規范工時管理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氛圍,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

2.范圍

生產部計件產品及零部件

3.職責

成立工時管理委員會,設置工時測量/核算員。

工時管理委員會由生產部長、工時測量核算員、工程部長/產品工藝員、車間班長(只參與本車間范圍工時管理內容)等人員組成。由生產部長任工時管理委員會主任。工時管理委員會主任對工時管理委員會的職責負責。

工時管理委員會:負責工時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時定額數據測量的組織和安排,工時定額確定,工時定額數據調整,工時管理問題的處理等。為保證工作效率,工時管理委員會主任可對工時調整,工時投訴調查和處理事宜作出即時安排。

工時測量核算員:負責工時定額數據測量的具體實施,工時管理文件夾的維護和更新。負責對各車間班組每天匯總提交的員工計件數量進行實際有效工時的核算,并在隔兩天的早上10:00前公布于各車間班組的公告欄。

4.工時管理規定

4.1工作分類確定

工時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人員,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特點(主要指工作性質不同導致工時計算不同),將各班組的工作分為不同類別,如非計件性工作,臨時性計件工作,小批量計件工作,大批量計件工作,列出不同類別的工作范圍。

4.2工時定額數據確定

工時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人員,確定各類工作的工時定額數據,形成工時定額數據表。在本制度頒布執行后,工時管理委員會應制定計劃,完成各車間的工時定額數據表,并在各車間工時管理文件夾公布。

4.3工時定額數據的確定方式

無爭議(以有無收到投訴或反饋為判斷標準)的成熟產品零部件的工時定額數據,直接引用。

有爭議的成熟產品零部件的工時定額數據,按測量規定進行測量驗證確定。

無爭議小批量零部件的工時定額數據,直接引用。

有爭議小批量零部件的工時定額數據,由工時管理委員會組織確定。

非計件性工作及臨時性計件工作的工時定額數據,由工時管理委員會組織確定。

4.4非測量工時定額數據確定的要求

必須綜合考慮設備的性能差異,需要的技術能力,零部件的加工難度和操作難度,工作安排的難易程度。

必須有真正了解加工工序的人(工序代表/組長或工藝員)參與確定。

必須有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安排。

必要時可參考實際測量工時數據。

非測量工時數據的確定至少得到所在車間車間主任,工序代表/組長的確認方可核算工時,特殊情況必須要經過工程部部長,生產部部長的確認方可進行核算。

4.5工時定額數據的公布

每個車間需用文件夾公開展示實行的工時定額數據表,工時管理制度等,以便員工查驗。

工時定額數據確定后,應保持穩定,除非有投訴或管理人員認為數據影響了公平合理性,需要進行調整。

當工時數據得到修改調整時,應在執行之日上班前,在公示文件夾進行更新。

4.6工時定額數據的更新和維護

工時定額數據的更新維護工作由工時測量核算員負責。

工時測量核算員應保證工時數據的完整和有效性。

測量工時調整時間范圍:測量性工時調整為1個季度調整一次,調整時間是月頭(1~5號)或月末(25~30號),特殊情況可作臨時調整,但必須填寫工時定額測量/調整申請表到工時管理委員會進行審批,通過后方給予測量調整。

4.7工時定額測量規定

由工時測量/核算員組織某工序的測量工作。

測量方法:針對某一工序,分別找操作效率高,普遍,較低的三個人,獲得這三人某段時間的加工數量、加工時間、計算平均時間,然后將三人的平均時間再做平均,作為該零部件該工序的生產工時。測量時不應預先告知。測量計算結果應得到當事人的簽名確認,并做好記錄。(若有未能找到三個代表人的特殊情況,采用其他測量方法需經工時管理委員會主任、所在車間主任、產品工藝員(工程部部長)審核批準后執行,但結果仍然要記錄和簽字)。

工時測量必須考慮,設備的性能差異,操作難易程度,加工難易程度,必要時工時數據應具體到不同的設備。

4.8工時定額調整申請

任何員工可向工時管理委員會提交工時定額調整申請,申請必須書面提出。

工時管理委員會必須在48小時內組織或委托人員對工時定額調整申請進行核查,并決定是否進行工時檢驗及調整。

不論申請是否批準,工時管理委員會應在2天內回復結果。

若工時定額調整有必要,工時管理委員會應在收到申請2天內,組織相關工時定額的測量工作,按審批程序進行批準和發布。

4.9工時定額測量后的審批和發布

按照測量規定測量后的工時數據,需提交工時管理委員會審批,應至少得到工時測量/核算員,所在車間車間主任,產品工藝員/工程部部長,生產部長的一致同意后,進行發布。

4.10工時數據統計管理(工作安排,工時統計,工時公布,工時核算)

班組長必須嚴格按照工時管理規定和數據執行。

工時測量核算員對各車間班組每天匯總提交的員工計件數量進行實際有效工時的核算,并在隔兩天的上午10:00前公布于各車間班組的公告欄。

如果計件員工對公布工時數據有異議,應該在公布之日起兩天內及時反饋到工時核算員進行確認后更正。逾期不反饋視為默認處理。

班組長必須與下屬員工確認當天計件產品的數量;對于有意虛假/虛報數量,班組長有權10倍扣除多報數量。對于有意虛假/虛報當天產品加工數量的10%以上,班組長有權取消當天有效工時并提交工時管理委員會,通報批評。

4.11工時管理的反饋和投訴渠道

工時管理方面的任何問題,任何員工可向工時管理委員會進行投訴和反饋。

工時管理委員會必須在24小時內對員工反饋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并在2天內回復員工。

若員工向工時管理委員會反饋/投訴無果,員工可向稽核辦或總經理信箱進行反饋,或通過投訴/申訴管理辦法進行反饋。

4.12工時管理的溝通與培訓

班組長有義務將工時管理方面的規定,通知,決議,工時定

額數據,應在24小時內,通過會議和其他方式傳達到每個員工,保證員工及時了解相關變化。

員工可通過車間的工時管理文件夾了解制度,工時定額數據等。

班組長有義務將每天的工時數據進行公布和告知,讓員工及時掌握自己的工時數據。

4.13工時價格確定的原則

按照目前同行業基本工時工資率實際情況確定工種工時工資率單價。

工時工資率調整的上下浮動不能超過±10%。

4.14工時價格確定的過程

財務部核算->生產部長復核->總經理審批

5.處罰規定

不履行職責,處罰5元/次;

未按本規定執行,處罰10元/次;

對于虛假投訴,一經查實,給予100元/次處罰;

對于打擊報復的,一經查實,給予200元/次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