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公司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工作程序
1.目的
為確保所使用的測量儀器的精準度,滿足各階段檢驗與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2.適用范圍
本公司內用于產品質量判定的全部量規、儀器設備。
3.職責
3.1使用部門負責量規儀器設備之申購、使用。
3.2質管部負責量規儀器設備之匯總記錄,定期內校或送檢。
4.工作程序
4.1量規儀器申購
4.1.1各部門依工作需要,提出量規儀器設備申請報設備部,制定設備購置計劃,具體依《采購控制程序》執行。
4.1.2新購量規儀器交貨時,由設備部及質管部對量規儀器做驗收,驗收時應參考國家或國際標準之校驗儀器方法,或要求廠商交提供合法之校驗證明。
4.1.3驗收合格之量規儀器設備,由質管部記錄在"量規儀器一覽表",確定檢驗周期后,即可交由使用部門正常使用。
4.2校驗方式
4.2.1內部校驗:由公司內部訓練合格之校驗人員執行校驗,其檢驗系統應依據國家或國際計量標準。
4.2.2送外校驗:由國家認可的校驗單位或儀器設備的供應商執行校驗,其校驗系統應依據國家或國際標準。
4.3校驗分類管理
校驗技術員依據量規儀器設備之使用狀況及精準度要求確定內部校驗或送外校驗,并記錄于"量規儀器一覽表"。
4.4內校流程
4.4.1校驗技術員根據校驗周期通知使用部門送校。
4.4.2軟尺驗證方法
將標準鋼尺平放于平臺上,被驗證軟尺測量點起始刻度與標準鋼尺0刻度重合,軟尺抹平即可,在軟尺英寸和厘米兩面總長度范圍內取12″、24″、36″三個測量點,和30CM、60CM、90CM三個測量點與標準鋼尺讀值比對數值差異,任何一個測量點相對數值偏差不超過±0.5%為合格。計算公式如下:
(被測量點讀數-標準鋼尺讀數)÷標準鋼尺讀數×100%
4.4.3直尺、木尺等驗證方式與軟尺相同。
4.4.4電子秤驗證方法
將電子秤置于水平臺面上,秤盤內不可放置物品,將電子秤讀數校正為零,置50g、100g、500g三個標準砝碼于電子秤上讀取數值測算誤差。計算公式:
誤差值=(電子秤讀數-標準砝碼值)÷標準砝碼值×100%。
測量誤差值與標準值此對偏差不超過±1%為合格。
4.4.5磅秤驗證方式與電子秤相同。
4.5外校流程
外校機構之儀器校驗人員在所校驗之儀器、量具上貼校驗狀況標簽,并附校驗報告。
4.6校驗記錄及判定
4.6.1量規儀器校驗的結果,必須記錄于"量規儀校設備年度校驗周期表",校驗合格者,貼"校驗合格標簽";校驗不合格者,貼"暫停使用"標簽。
4.6.2校驗不合格的量規儀器,視具體情況作送修、重校或報廢處理,由質管部統一依《設備管理程序》處理。對于單位價值很小之量具如軟尺、木尺、直尺則由質管部驗證后,不合格量具由倉庫予以記錄、回收、更換。
4.6.3布倉驗布機驗證:
布倉驗布機由質檢科每三個月校驗一次,方法如下:
找一塊30-50碼之間,彈力很小的布(如全棉牛仔布、斜紋棉布)用驗布機量過后,再用軟尺(驗證合格)測量,(過碼機讀數-軟尺讀數)÷軟尺讀數×100%,在±1%之內為合格,如不合格即此驗布機不能使用,并將檢查結果記錄于品控設備驗證記錄中。
4.6.4量規儀器于有效期內損壞,經修理后必須再校驗判定。
4.6.5檢驗員驗證時發現某一度量工具誤差超過驗證標準時,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質管部主管及時清理現場,對使用超標測量工具制作的半成品進行標識。質管部主管及生產總監需對有關工具所引起的品質問題作出評估,由質管部主管制定并實施糾正措施。
4.6.6未實施糾正時,誤測半成品視為不合格暫存,已流出的誤測半成品,質管部主管須通知檢查人員特別留意尺寸問題。
4.6.7誤將超標測量工具測量成品,一經發現,需將未出貨之該批成品再作一次成品質量檢查。
4.7量規儀器在使用或搬運中需十分小心,避免重摔或碰撞,以免造成損壞,若有損壞等異常,需重新校驗判定,以維護其數據精準度。
4.8量規儀器使用部門,必須認真妥善做好量規儀器之保管工作。標準鋼尺、砝碼應封好,存放在質管部,僅可用于校對。標準鋼尺、砝碼每年需外校一次。質管部應保存其外校記錄。
4.9量規儀器編碼原則:
標準砝碼編號50以(QC-STD-002)表示
標準砝碼編號100g以(QC-STD-003)表示
標準砝碼編號500g以(QC-STD-004)表示
直尺編號以(QC-OK-1***)表示,編號以"1"開頭
軟尺編號以(QC-OK-2***)表示,編號以"2"開頭
木尺編號以(QC-OK-3***)表示,編號以"3"開頭
磅秤、電子秤編號以(QC-OK-4***)表示,編號以"4"開頭
標準鋼尺編號以(QC-STD-001)表示
5.相關文件
5.1《采購控制程序》
5.2《設備管理程序》
6.記錄
6.1《量規儀器校驗設備一覽表》
6.2《量規儀校設備年度檢驗周期表》
6.3《量校標簽一、二》
6.4《量規儀器驗證記錄》
附件:量校標簽
(1)校驗合格標簽(內校)
校驗合格
量儀編號:校驗者:
校驗日期:
有效日期:
(2)暫停使用標簽
暫停使用
量儀編號:
校驗者:
篇2: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1目的
有效地控制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的添置、領用、校驗、維修和報廢。
2適用范圍:
本公司所使用的所有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包括自制)的添置、領用、校驗、維修和報廢。
3定義
外校:指本公司內部無法校驗而送到其它有能力和資格的單位進行校驗。
4職責:
4.1品保部的職責。
4.1.1保證本程序的持續、有效的實施。
4.1.2負責各類儀器、裝置、量具的統計、校驗和維修。
4.1.3完成對所有的儀器、裝置、量具的校驗。
4.2使用部門的職責:負責對所使用的儀器的保養。
5工作程序
5.1品保部對本公司所有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進行統一編號。
5.2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設備的添置和領用。
5.2.1各部門需添置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時,須填寫申請單,經批準后安排采購人員購買。
5.2.2采購人員根據申請單的要求購買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
5.2.3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設備購回后,應將購回的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資料(包括名稱、型號、規格、說明書等)交品保部,另新購回的儀器其合格證若能追溯到相關的國家或國際標準,可判定其合格,日期以購回日期開始,一年為限。
5.2.4品保部負責檢查、校對購回的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對合格品進行編號,作標記后登錄在《計量儀器裝置清單》上,不合格的則退回更換。
5.3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校驗。
5.3.1品保部應對每種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設備制定出校驗周期,記錄在《計量儀器裝置清單》上。
5.3.2品保部對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作好校驗后,須在相應的儀器、裝置貼上狀態標貼,注明有效期限、檢驗人、儀器編號等內容。
5.3.3使用儀器時,若發現超過有效期,應主動要求品保部進行校驗。
5.3.4使用人懷疑儀器準確度不準確時,可主動向品保部申請校驗。
5.3.5超過校驗有效期和計量時發現不準的計量器具、檢驗儀器及試驗裝置,品保部負責追溯此儀器檢測的產品,并由品保部決定對這些產品的處理方式。
5.4校驗追述流程:
5.4.1儀器的計量原則上可以追溯到國家二級標準或國際標準,無國家標準的,可以自定,但必須成文。
5.5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的保管和使用。
5.5.1儀器領用后,使用人員負責保管,長期不用的儀器、裝置,要退回專人負責保管,儀器保管應注意防塵、防潮和防高壓等。
5.5.2品保部應對較復雜的儀器做出儀器操作指導書,使用人要按照儀器操作指導書的要求去作業。
5.5.3儀器操作員必要時在儀器使用前對儀器進行檢查。
5.5.4品保部不定時對儀器的使用的保管進行抽查,對不符合要求的應立即組織校驗,檢驗合格后,貼示合格的狀態標貼。
5.5.5如果儀器出現故障,使用人必須申請修理,修理并校驗好后,貼示正確的狀態標貼后,才允許使用。
5.5.6儀器報廢后由使用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生效。
6相關文件
6.1《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
7.1《計量儀器裝置清單》
7.2檢定報告/合格證
篇3:環境及安全監視和測量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環境及安全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有效的監控測定公司的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有關的運行控制、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指標的符合情況,法律法規的維護、遵循符合ISO14001及OHSAS18001標準的要求,對已發生的異常或潛在的異常能得到適當糾正,以達到防止再次發生或預防發生。
2適用范圍
本基準適用于以下事項:
(1)目標、指標
(2)管理方案
(3)日常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運作(含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符合性)。
(4)體系規定。
3職責
3.1各部門負責2-1中項目的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者代表組織ISO小組定期或平時隨機抽查監督。
4定義(略)
5運作流程
5.1監督
5.1.1對于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監督,由其所屬部門推進委員每季度向管理代表提交《管理方案實施報告》,針對計劃進展狀況及目標指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說明。
5.1.2對于各部門日常的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運作項目,由各部門推進委員每月針對本部門所管理的項目進行監督,確保符合體系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并將監督結果記錄于《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日常運作監督表》。
5.1.3人事科針對以上監督內容,每季度定期監督,并將監督結果記錄于《季度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總表》。
5.1.4人事科每年度制定《日常監督項目管理目標一覽表》。
5.1.5在各項監督項目中,推進委員或人事科在抽查中發現如下情況:
(1)未按照體系文件規定實施;
(2)目標指標未達成;
(3)管理方案未實施;
(4)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外部要求等。
人事科編制《糾正及預防措施報告》給責任單位,責任單位應針對問題點分析原因、對策改善。人事科應針對對策內容進行確認,并與責任單位協調,直至不符合完全改善完畢。改善結果應報告管理代表。若改善的內容涉及到體系文件的變更時,責任單位應同時提交變更內容給秘書科。
5.2監測
5.2.1環境監視和測量范圍包括:
a、廢水排放口(檢驗標準參見《廢水水質檢驗規程》)。
b、各廢氣排放口(廢氣排放沒有可見的黑色污染物即為合格)。
c、廠界噪音(以環境保護部門檢測為準)。
5.2.2環境績效監視和測量。
5.2.2.1工藝科依據《廢水水質檢驗規程》,對廢水排放口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填寫相應記錄;若監測不合格,工藝科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2.2.2工程部對廢氣排放口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填寫相應記錄;若監測不合格,工藝科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2.2.3總務科對相關廢棄物堆放區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填寫相應記錄;若監測不合格,工藝科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2.2.4工藝科負責與外部有關檢測機構進行聯絡,對公司相關環境績效進行監視和測量,并保存記錄;若監測不合格,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3法律、法規符合性定期評價。
5.3.1管理者代表于每年年底,組織公司各部門以會議形式進行環境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并填寫《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表》。
5.3.2評價結果有不適宜時,管理者代表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提請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
5.4職業健康安全監視和測量范圍包括:
5.4.1監測事故、事件和其它不良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歷史證據,由人事科組織進行,并填寫《職業健康安全監測記錄》。
5.4.3人事科每年組織對員工進行身體檢查,填寫《健康登記表》。
5.4.4生產部每季度利用檢查表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健康安全因素檢查,以確保危險源及危險因素皆在受控制狀態下。
5.5如果績效測量和監測需要用到監測設備,應對這類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并應保存校準和維護活動及結果的記錄,按《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5.6記錄的管理。
記錄的管理依據《記錄控制程序》。
6相關支持文件
6.1《廢水水質檢驗規程》……………
6.2《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6.3《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
7.1《管理方案實施報告》
7.2《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日常運作監督表》
7.3《季度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總表》
7.4《日常監督項目管理目標一覽表》
7.5《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表》
7.6《職業健康安全監測記錄》
7.7《健康登記表》
管理方案實施報告
目標:指標:
目標指標達成情況遺留的問題點對策完成日期
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日常運作監督表
部門:
日期項目確認情況存在問題對策
季度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總表
項目監督檢查結果項目監督檢查結果
共通設施
◇用電情況的管理◇能源管理情況
◇空調的管理◇廠界噪音監測
◇廢棄物的分類處理◇設備保養情況
◇用紙的管理◇污水處理場運行情況
◇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
◇教育訓練后勤
◇運行記錄◇垃圾處理場的作業情況
◇廢棄物的流向
◇廢棄物的管理統計
人事科工廠(以下內容要改)
◇目標
、指標監控◇有機溶劑的管理
◇法律法規的收集情況◇手焊后敲落的錫粒的處理
◇環保及安全宣傳欄◇焊錫鉛煙過濾器保養情況
◇通箱清洗有否到清洗場
日常監督項目管理目標一覽表
序號項目目標責任部門/責任人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