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質量監視和測量工作程序
酒店質量手冊--監視和測量
1.目的
通過對產品/服務質量的監視和測量,及時發現提供過程中的質量問題,便于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所有產品/服務質量的監視和測量。
3.引用標準
3.1ISO9001:20008.2監視和測量
4.職責
4.1總經辦負責檢驗、監控生產和服務提供過程中的質量狀況,負責制定質量統計技術分析考核辦法,收集各部門反饋的賓客信息。
4.2財務部負責提供酒店及各部門的經營監視和測量所需的統計.
4.3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產品/服務過程的監視和測量,負責收集本部門賓客反饋信息。
5.標準要素要求
5.1總經辦對各部門提供的產品/服務質量的準確性、適用性、可靠性、有效性進行監視和測量。
5.2財務部負責確定各部門經營控制所采用的統計方法。
5.3各部門經理負責制定本部門監視和測量的目標和標準,使監視和測量具有可操作性和準確性。
5.4各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本部門滿足顧客要求的實現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
5.5各部門負責對產品的特性在實現過程中負責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滿足規定的要求。
5.6各部門對所有的監視和測量應作好詳細記錄。
5.7若由于客觀原因造成當時的服務操作或產品未達到標準要求,在客人認可的前提下,允許放行產品.
6.相關/支持性文件
《內部審核程序》YZIH/QB024/2003
《服務的監視和測量程序》YZIH/QB026/2003
篇2: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
1目的
有效地控制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的添置、領用、校驗、維修和報廢。
2適用范圍:
本公司所使用的所有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包括自制)的添置、領用、校驗、維修和報廢。
3定義
外校:指本公司內部無法校驗而送到其它有能力和資格的單位進行校驗。
4職責:
4.1品保部的職責。
4.1.1保證本程序的持續、有效的實施。
4.1.2負責各類儀器、裝置、量具的統計、校驗和維修。
4.1.3完成對所有的儀器、裝置、量具的校驗。
4.2使用部門的職責:負責對所使用的儀器的保養。
5工作程序
5.1品保部對本公司所有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進行統一編號。
5.2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設備的添置和領用。
5.2.1各部門需添置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時,須填寫申請單,經批準后安排采購人員購買。
5.2.2采購人員根據申請單的要求購買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
5.2.3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設備購回后,應將購回的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資料(包括名稱、型號、規格、說明書等)交品保部,另新購回的儀器其合格證若能追溯到相關的國家或國際標準,可判定其合格,日期以購回日期開始,一年為限。
5.2.4品保部負責檢查、校對購回的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對合格品進行編號,作標記后登錄在《計量儀器裝置清單》上,不合格的則退回更換。
5.3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校驗。
5.3.1品保部應對每種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設備制定出校驗周期,記錄在《計量儀器裝置清單》上。
5.3.2品保部對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作好校驗后,須在相應的儀器、裝置貼上狀態標貼,注明有效期限、檢驗人、儀器編號等內容。
5.3.3使用儀器時,若發現超過有效期,應主動要求品保部進行校驗。
5.3.4使用人懷疑儀器準確度不準確時,可主動向品保部申請校驗。
5.3.5超過校驗有效期和計量時發現不準的計量器具、檢驗儀器及試驗裝置,品保部負責追溯此儀器檢測的產品,并由品保部決定對這些產品的處理方式。
5.4校驗追述流程:
5.4.1儀器的計量原則上可以追溯到國家二級標準或國際標準,無國家標準的,可以自定,但必須成文。
5.5計量器具、檢測儀器及試驗裝置的保管和使用。
5.5.1儀器領用后,使用人員負責保管,長期不用的儀器、裝置,要退回專人負責保管,儀器保管應注意防塵、防潮和防高壓等。
5.5.2品保部應對較復雜的儀器做出儀器操作指導書,使用人要按照儀器操作指導書的要求去作業。
5.5.3儀器操作員必要時在儀器使用前對儀器進行檢查。
5.5.4品保部不定時對儀器的使用的保管進行抽查,對不符合要求的應立即組織校驗,檢驗合格后,貼示合格的狀態標貼。
5.5.5如果儀器出現故障,使用人必須申請修理,修理并校驗好后,貼示正確的狀態標貼后,才允許使用。
5.5.6儀器報廢后由使用人申請,經批準后方可生效。
6相關文件
6.1《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
7.1《計量儀器裝置清單》
7.2檢定報告/合格證
篇3:環境及安全監視和測量控制工作程序
精制加工有限公司程序文件
環境及安全監視和測量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有效的監控測定公司的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有關的運行控制、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和指標的符合情況,法律法規的維護、遵循符合ISO14001及OHSAS18001標準的要求,對已發生的異常或潛在的異常能得到適當糾正,以達到防止再次發生或預防發生。
2適用范圍
本基準適用于以下事項:
(1)目標、指標
(2)管理方案
(3)日常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運作(含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符合性)。
(4)體系規定。
3職責
3.1各部門負責2-1中項目的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者代表組織ISO小組定期或平時隨機抽查監督。
4定義(略)
5運作流程
5.1監督
5.1.1對于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監督,由其所屬部門推進委員每季度向管理代表提交《管理方案實施報告》,針對計劃進展狀況及目標指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說明。
5.1.2對于各部門日常的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運作項目,由各部門推進委員每月針對本部門所管理的項目進行監督,確保符合體系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并將監督結果記錄于《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日常運作監督表》。
5.1.3人事科針對以上監督內容,每季度定期監督,并將監督結果記錄于《季度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總表》。
5.1.4人事科每年度制定《日常監督項目管理目標一覽表》。
5.1.5在各項監督項目中,推進委員或人事科在抽查中發現如下情況:
(1)未按照體系文件規定實施;
(2)目標指標未達成;
(3)管理方案未實施;
(4)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外部要求等。
人事科編制《糾正及預防措施報告》給責任單位,責任單位應針對問題點分析原因、對策改善。人事科應針對對策內容進行確認,并與責任單位協調,直至不符合完全改善完畢。改善結果應報告管理代表。若改善的內容涉及到體系文件的變更時,責任單位應同時提交變更內容給秘書科。
5.2監測
5.2.1環境監視和測量范圍包括:
a、廢水排放口(檢驗標準參見《廢水水質檢驗規程》)。
b、各廢氣排放口(廢氣排放沒有可見的黑色污染物即為合格)。
c、廠界噪音(以環境保護部門檢測為準)。
5.2.2環境績效監視和測量。
5.2.2.1工藝科依據《廢水水質檢驗規程》,對廢水排放口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填寫相應記錄;若監測不合格,工藝科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2.2.2工程部對廢氣排放口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填寫相應記錄;若監測不合格,工藝科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2.2.3總務科對相關廢棄物堆放區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填寫相應記錄;若監測不合格,工藝科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2.2.4工藝科負責與外部有關檢測機構進行聯絡,對公司相關環境績效進行監視和測量,并保存記錄;若監測不合格,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3法律、法規符合性定期評價。
5.3.1管理者代表于每年年底,組織公司各部門以會議形式進行環境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并填寫《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表》。
5.3.2評價結果有不適宜時,管理者代表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提請采取糾正與預防措施。
5.4職業健康安全監視和測量范圍包括:
5.4.1監測事故、事件和其它不良的職業安全健康績效的歷史證據,由人事科組織進行,并填寫《職業健康安全監測記錄》。
5.4.3人事科每年組織對員工進行身體檢查,填寫《健康登記表》。
5.4.4生產部每季度利用檢查表對作業場所進行職業健康安全因素檢查,以確保危險源及危險因素皆在受控制狀態下。
5.5如果績效測量和監測需要用到監測設備,應對這類設備進行校準和維護,并應保存校準和維護活動及結果的記錄,按《監視和測量裝置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5.6記錄的管理。
記錄的管理依據《記錄控制程序》。
6相關支持文件
6.1《廢水水質檢驗規程》……………
6.2《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6.3《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
7.1《管理方案實施報告》
7.2《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日常運作監督表》
7.3《季度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總表》
7.4《日常監督項目管理目標一覽表》
7.5《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價表》
7.6《職業健康安全監測記錄》
7.7《健康登記表》
管理方案實施報告
目標:指標:
目標指標達成情況遺留的問題點對策完成日期
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日常運作監督表
部門:
日期項目確認情況存在問題對策
季度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監督總表
項目監督檢查結果項目監督檢查結果
共通設施
◇用電情況的管理◇能源管理情況
◇空調的管理◇廠界噪音監測
◇廢棄物的分類處理◇設備保養情況
◇用紙的管理◇污水處理場運行情況
◇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
◇教育訓練后勤
◇運行記錄◇垃圾處理場的作業情況
◇廢棄物的流向
◇廢棄物的管理統計
人事科工廠(以下內容要改)
◇目標
、指標監控◇有機溶劑的管理
◇法律法規的收集情況◇手焊后敲落的錫粒的處理
◇環保及安全宣傳欄◇焊錫鉛煙過濾器保養情況
◇通箱清洗有否到清洗場
日常監督項目管理目標一覽表
序號項目目標責任部門/責任人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