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金屬制品公司設備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設備控制程序

2024-07-10 閱讀 6633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設備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保證本公司生產設備能保持正常的生產能力,避免設備遭受不應有的磨損等損壞,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發揮設備潛力,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任務完成。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所有生產設備的管理。

3.職責:

3.1生產部部負責設備的選型。

3.2總經理負責設備采購計劃的批準。

3.3采購業務部負責設備采購的具體實施。

4.定義:無

5.工作程序:

5.1設備采購:

5.1.1生產部負責對所須采購的生產設備進行選型,并提出設備采購申請報告;

5.1.2總經理負責審批設備采購申請報告;

5.1.3總經理將批準的設備采購申請報告下發采購業務部作為設備采購指令;

5.1.4采購業務部依據指令進行設備采購。

5.2設備的進貨檢驗:

5.2.1設備到貨后由工程部會同生產部、采購業務部、使用部門對設備進行驗收,內容包括:

a.外觀檢驗;

b.進行必要的手動檢驗;

c.檢驗隨同設備附帶的技術文件(如說明書、合格證、附件清單、圖紙等);

d.檢查隨同設備購買的附件、備件及工具等。

5.2.2隨同設備附帶的文件資料由生產部保管;

5.2.3隨同設備附帶的附件、備件、工具由使用部門保管。

5.3設備的安裝調試:

5.3.1生產車間負責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5.3.2工程部負責指導生產車間進行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5.3.3設備的安裝調試包括以下內容:

a.調整設備使設備處于水平位置;

b.澆鑄設備基礎;

c.設備空載試車和加載試車等。

5.3.4生產部做好設備安裝調試記錄;

5.3.5在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如發現設備存在質量問題時,由采購業務部會同生產部與制造公司聯系解決。

5.4設備的驗收交接:

5.4.1生產部會同采購業務部和使用部門對設備進行驗收;

5.4.2生產部對關鍵設備和重要設備應編制設備驗收指導書,生產部做好設備驗收記錄;

5.4.3設備未交接前使用部門不得使用設備。

5.5設備管理:

5.5.1設備交接后生產部應及時將設備編入設備臺帳并建立《設備檔案》;

5.5.2生產車間依據《設備臺帳》上的本公司編號做好設備的標識工作。

5.6設備的維護保養:

5.6.1每日上班前操作工應對設備進行檢查;

5.6.2下班前操作工對設備周圍環境進行徹底清潔;

5.6.3設備一級保養以操作工為主,維修工輔導,一級保養內容包括;

a.對設備進行局部解體和檢驗;

b.清潔所規定的部件;

c.疏通油路;

d.更換密封件;

e.調整設備各部位配合間隙緊固設備各部位。

5.6.4設備二級保養以維修工為主操作工參加,二級保養內容包括:

a.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并檢查修理;

b.更換或修復磨損件,局部恢復精度;

c.潤滑系統清洗、換油;

d.電氣系統檢查維修;

5.6.5對復雜設備、復雜故障及影響設備精度的故障,生產部應編制設備維修工藝及驗收標準等;

5.6.6生產中出現故障的設備車間應及時進行維修;

5.6.7生產車間和維修工應做好《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5.7設備的封存和保管

5.7.1長期停用的設備由使用部門負責提出設備封存報告,報總經理批準;

5.7.2使用部門對封存設備做好以下工作:

a.切斷電源;

b.放凈水、氣、油、液等流體物質;

c.如封存超過半年以上,應將設備清潔干凈;

d.所有封存設備的滑動表面應均勻地涂上防銹油脂。

5.8設備的報廢:

5.8.1設備因主要結構嚴重損壞,無法修復,或在經濟上不值得修復或改裝,使用部門可以申請報廢;

5.8.2設備報廢時,由使用部門出具設備報廢申請報告,由生產部會同財務共同進行鑒定、評估報廢設備的殘值;

5.8.3經公司批準后,財務對報廢設備進行如帳,銷帳,并做好記錄存檔備查。

5.9附件管理:

5.9.1每臺設備的附件、工具由操作者負責保管、保養;

5.9.2對設備上必須添置的附件由操作者向本部門負責人提出申請;

5.9.3部門負責人編制計劃,報總經理批準后交采購業務部采購;

5.9.4各種設備附件由生產部登記列入《設備臺帳》。

5.10設備的檢查:

5.10.1公司應定期對設備的衛生、保養情況進行檢查并進行記錄。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BF/QJ-020《設備臺帳》

6.2BF/QJ-021《設備檔案》

6.3BF/QJ-022《設備維護保養計劃》

6.4BF/QJ-023《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

篇2:動力車間水處理設備維保與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水處理設備維修、保養,達到預防水質污染的可能性。

2.適用范圍:任何產品、材料、原材料直接接觸處理水的設備維修活動。

3.職責

3.1維修人員

負責水處理區域內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在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嚴格按照設備維修食品安全程序執行,對所涉及到的水質安全活動負責。

3.2維修班長及化驗班長

負責設備維修食品安全程序的執行、監督工作;監督維修人員嚴格照設備維修食品安全程序進行維修活動,并負責對發生水質污染的活動進行跟蹤解決。

4.設備維修食品安全操作程序及要求

4.1維修前的洗消

4.1.1使用工具,應在維修前在20--25ppm的氯水中浸泡30分鐘,或采用75%酒精溶液均勻噴涂并沖洗。

4.1.2需要更換的備件,應列入工具/零件清單,備件在使用前進行消毒、沖洗。

4.1.3生產過程中,更換或維修設備管道密封墊及設備上的與產品接觸的相關零件前進行消毒、沖洗。

4.1.4其余與產品表面接觸的設備檢修,維修完成后進行消毒、沖洗。

4.1.5消毒過程由化驗人員完成。

4.1.6設備維修完成后及時與化驗人員進行交接。

4.2維護過程中的清潔及食品安全防護:

4.2.1維修前,清點使用工具,并填寫《設備維修維修記錄》。

4.2.2在生產區域維修過程中,如果出現零件替換,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程序執行,并詳細填寫《設備維修維修記錄》。

4.2.3為防止交叉污染,保證食品安全,維修、安裝部件等操作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內后外的順序進行。

4.2.4維修完設備后維修人員要進行工具及零件清點,并與維修前所列出的工具及零件清單進行核對,核對無誤并且作業區域沒有發現零散、不能說明明確用途的零件及工具后,方可離開現場。替換下來的零件帶出維修現場,集中處理。

4.2.5維修完設備后,維修人員應進行復核。同時,查找可能隱患,并處理后才可以生產,確保水質及設備安全。

4.2.6維修保養過程中所產生的碎屑應及時清除。對于螺母、螺栓、墊圈、金屬絲、膠帶、焊條等類似小物品,由于可能對產品造成污染,應首先被加以控制。

4.2.7在產品區或生產區內進行重大維修活動時,應預先制定方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該等防護裝置應能夠有效防止水質受污染。

4.2.8生產過程中,嚴禁在水處理設備周邊10米范圍內進行切割、焊接和可能造成揚塵等一切維修活動。

4.2.9只有潔凈的工具和擦拭物方可在設備內部使用。當在接觸水體位置作業時,維修人員應遵守良好的衛生規范。

5.臨時性維修的管理

5.1設備,設施的維修應避免使用臨時性材料如:繩子、膠帶、鋼絲等。

5.2在特殊情況下為了不影響當班生產需要臨時性修理時,應確保不會對水質安全造成危害,且應掛上標識牌,注明日期和時間.

6.潤滑保養

6.1設備潤滑按照《潤滑油使用管理制度》執行。根據設備銘牌或說明書制定潤滑點檢表,按照點檢表進行設備潤滑保養。

6.2在產品、包裝材料接觸面只能使用食品級潤滑油。

6.3維護保養應預防并減少潤滑油泄漏及過量等問題。若產品區上方裝有驅動電動機或傳送帶在不同層面上交叉或平行運行,則應在適當部位安裝接盛潤滑油的回收盤。

6.4將常用潤滑劑存放于單獨的指定區域內。對設備進行維護后,多余的潤滑劑應及時清除。

6.5食品級潤滑油要標識明確單獨存放在零件庫,隨時發生隨時領用。并與非食品級潤滑油分開存放,避免使用時發生混淆。

6.6加油槍加以標簽標識,明確適用油品規格。

6.7廢棄機油等油類集中存放,統一回收或銷毀,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

篇3:工廠生產設備管理維護保養控制程序

工廠生產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生產設備的管理辦法,使其處于完好狀態來確保設備能力,滿足產品加工質量的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工廠生產設備的購置、安裝、使用、維護、改造、更新直至報廢全過程的控制活動。

3.定義

3.1設備的綜合管理:對設備的壽命、全過程,全面的經濟效益的管理。

3.2機器能力:由公差與生產設備的加工離散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測算和證明,此時只考慮短期的離散,盡可能地排除對過程有影響而與機器無關的因素。

4.職責

4.1生產準備部為本程序的歸口管理部門,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負責全廠生產設備綜合管理,負責設備采購計劃的編制和采購。

4.2生產準備部機修工段負責設備安裝、調試、驗收工作和維護保養工作。

4.3技術開發部負責設備的選型工作和設備安裝工藝平面圖。

4.4生產部負責培訓操作工正確使用設備及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4.5廠長負責設備采購計劃的批準。

5.工作程序

5.1.1設備使用單位根據產品質量特性要求的實際需要,提出設備購置申請,填寫《設備購置審批表》報廠長批準。

5.1.2經廠長批復同意的購置申請,由技術開發部綜合考慮設備的生產能力、技術性能、精密度,由設備技術員考慮可靠性、可維修性進行新設備的選型工作。并把確定的購置設備型號報廠長批準。

5.1.3根據廠長批準的購置設備型號,生產準備部負責編制設備采購計劃,經廠長批準后執行采購,并負責與供貨單位簽訂設備購置合同或協議。

5.1.4設備到廠后,由生產準備部會同檔案管理員、設備管理員進行開箱驗收。檢查設備有無缺損、附件、備件各技術資料是否同裝箱單相符。

5.1.5設備安裝前由技術開發部確定安裝工藝平面圖,生產準備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安裝。

5.1.6設備安裝后由生產準備部牽頭,會同技術開發部、生產部、質保部及相關人員對設備進行調試、驗收,達到驗收標準,符合使用要求后,填寫《設備安裝、移交驗收單》,各有關部門應在移交單上簽署意見。

5.1.7設備驗收合格后,由生產準備部按照規定逐臺統一編號,建立設備臺帳,將設備技術資料歸檔。

5.1.8生產準備部會同技術開發部、生產部根據設備在生產中的重要程度和對加工產品質量的影響,確定生產設備管理類別。

5.1.9當關鍵設備生產新零件、加工公差縮小、工藝更改、計劃修理、搬遷后以及長期停止使用后重新啟用時,由技術開發部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重新測定機器能力。

5.1.10針對關鍵設備由技術開發部組織有關部門確定特性值的調查方式,對于新的/維修過的機器設備及在生產新產品和產品開發更改時須對能力進行調查,能力指數Cmk≥1.67。當發生偏差時,必須采取糾正措施,措施完成后須重新測定機器能力。

5.2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修理

5.2.1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上崗培訓,經過考試合格發設備操作證后,方可憑證獨立操作。

5.2.2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負責制定設備年度保養計劃報主管領導批準后,組織設備使用部門、機修工段實施。

5.2.3認真貫徹三級保養制度,一、二、三級保養內容見《生產設備保養工作內容》。

a.一級保養:班前班后由操作者認真檢查設備,并按規定加油潤滑,對關鍵設備要認真填寫好點檢卡。所使用設備應保持清潔、整齊、潤滑、安全。設備運行中嚴格按操作規程。出現故障若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應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檢修,做好交接班記錄。周末和節假日前,操作者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掃,擦拭和涂油,由生產準備部按設備維護要求進行檢查評定,予以考核。

b.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由操作者負責,機修工輔導,清潔主要工作部位,疏通油路,清洗更換潤滑油,調整設備各部分的配合間隙,二級保養每半年進行一次并記錄。

c.三級保養:列入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由機修工為主,操作者配合,維修除二級保養內容外,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還要更換和修復磨損件,檢查并調整設備主要精度,全部潤滑系統要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器系統等,三級保養每年進行一次并記錄。

d.設備區域維修:區域維修是由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生產區域內設備的維修工作,并做好計劃修理、保養工作。維修人員承擔區域內一級保養檢查工作。機修工段負責完成區域內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等考核指標,對班組定期加以評定并與獎懲掛鉤。

5.3設備管理

5.3.1生產準備部對全廠每臺設備建立設備臺帳,關鍵設備建立點檢卡,各種報表、修理記錄。

5.3.2設備狀態標識為:a.完好;b.不完好

5.4關鍵或特殊過程設備控制

5.4.1關鍵或特殊過程是指對最終產品的主要質量特征有直接影響的生產過程,主要制定以下措施:

a.由生產準備部組織制定操作規程,操作者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并做好一級維護保養工作。

b.必須對操作者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c.生產準備部做好年度維護保養計劃,對一、二級保養周期應適當縮短,增加保養頻次。

5.4.2為確保對有關過程參數監控的準確和有效,應特別做好焊接過程參數(電流、電壓等)的監控儀表的檢定校準工作。其具體要求:

a.設備上電流、電壓、溫度、時間等儀表必須登記造冊列入測量設備的管理范圍;

b.按《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控制程序》的要求,對電流、電壓、溫度、時間等過程參數監控,儀表由理化計量室實施周期檢定。

c.經檢定合格的儀表應貼有"合格"標記,不合格的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進行修理或更換。

5.5設備維修控制

5.5.1由生產準備部每月根據設備完好狀況的檢查情況,由生產部提出維護保養、計劃修理的申請要求。

5.5.2生產準備部會同設備技術員確定修理類別。

5.5.3設備修理計劃納入生產計劃下達考核。

5.5.4生產準備部根據年度計劃由設備計劃調度員適時下達月設備維護保養計劃交生產部計調室,確定修理時間,并發至設備使用部門,修理完工后,由設備檢驗員負責驗收并填報《設備維修完工報告單》交生產準備部存檔。

5.5.5如因生產或資金等原因未能按期完成設備計劃修理的,由生產準備部提出申請并說明原因,并對相應的設備采取一定的補償措施或

限用措施,且須廠長批準。

5.5.6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設備故障,操作人員不能自行解決時,應及時通知機修工段,由機修工段安排維修人員執行修理,當維修人員無法排除故障時,生產準備部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會診或聯系制造商來廠修理。修理后將所修項目填寫《設備修理完工單》,如所修內容影響重要產品或過程特性加工時對項目進行機器能力重新測定。

5.5.7工廠在維修技術或能力上不具備自己修理條件需修理設備時,由生產準備部委托外企業承修。

5.5.8當設備嚴重損壞,確定無法通過修理恢復其性能時,由使用部門填寫《設備報廢申請單》,經生產準備部、技術開發部、質保部核實后簽署意見再報廠長批準,經批準報廢的設備應在設備臺帳上標明。

5.6設備備件管理

5.6.1設備備件的儲備定額,應以滿足修理需要和不積壓過多為原則,由生產準備部制訂備件最小儲備量,并根據儲備定額和實際儲備情況,制定設備備件計劃并組織自制或采購最小儲備量,保證需要及時提供備件,尤其是關鍵設備和"瓶頸"設備的備件供應。

5.6.2備件領用時由維修人員開具領料單,部門主管核準簽章后,由倉庫保管員負責發放記帳。庫存的備件應合理保管保養,存放合理并有標識。

5.7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對所有設備建立檔案,設備檔案包括設備資料、運行情況、維修保養記錄、修理記錄、設備磨損記錄、完好狀況以及設備狀態匯總情況,以便識別設備環節和及時預防設備故障。

5.8操作人員負責設備日常維護、嚴格遵守操作規定,在設備搬運時須在設備表面做好保護工作,貯存時在設備上覆蓋油布或其他防水材料。

5.9設備控制要求

5.9.1關鍵和特殊過程設備的設備完好率須達到100%,其他生產設備完好率須達到90%以上。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按規定對設備完好狀況進行檢查,如完好率低于規定時,應立即組織修理外,適當增加設備保養頻次。

5.9.2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按規定進行設備完好狀況匯總統計,填寫《生產設備運轉情況記錄單》,計算出設備平均非計劃停機時間和設備總效率,按《持續改進控制程序》規定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和提高設備效率。

5.10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負責設備編號,并在設備上附設銘牌,所有設備須標識完好或不完好等狀態。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09.03-01《設備購置申請單》

QR/SH09.03-02《設備安裝、移交驗收單》

QR/SH09.03-03《設備清單》

QR/SH09.03-04《設備日檢維修卡》

QR/SH09.03-05《年、月設備修理計劃》

QR/SH09.03-06《設備維護保養檢查記錄表》

QR/SH09.03-07《設備修理完工報告單》

QR/SH09.03-08《設備報廢申請單》

QR/SH09.03-09《生產設備運轉情況記錄單》

檔案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