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安全管理規定
1目的
為加強設備安全管理,全面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及時有效地消除設備運行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確保公司財產和人身安全,特制訂本辦法。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各子集團(公司)設備安全管理。
3職責
3.1設備管理部門負責設備的日常安全維護和安全隱患的整改。
3.2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負責設備安全的監督與檢查。
4設備規劃與選購的安全要求
4.1設備的規劃與選購的類型要符合安全生產的需要。
4.2選購的設備應有完整的技術資料和產品合格證、使用說明書。
4.3選購的特種設備必須是持有(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建議檢疫局)生產許可證和安全認可證的廠家產品。
4.4進口設備應當備有設備維修技術資料和必要的維修配件。
4.5對新設備認真驗收、調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設備管理檔案
5.1對新購設備及調入設備及時建立檔案。
5.2建立相應的設備安全操作、使用、維護規程和崗位責任。
5.3收集整理所有相關資料,保證設備技術檔案的完整和準確。
5.4特種設備執行注冊登記制度,取得驗收檢驗報告和安全檢驗合格證后方可使用。
6設備的安全使用和維修
6.1設備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和安裝技術規程的要求進行安裝、調試后使用。使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相應的安全技術培訓。
6.2特種設備必須經過有關部門的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操作。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持證上崗。
6.3大型精密設備要嚴格實行定人、定機的管理辦法。
6.4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常規檢查、維修保養等安全使用和運營的管理制度。
6.5針對設備的使用性質制定交接班制度。分班輪換使用或集體使用的設備,由當班負責人全面負責,專人使用的設備由使用者全面負責設備的使用安全。
6.6設備的使用人員,負責設備的日常檢查和保養,并做好日常的檢查保養記錄。
6.7制定設備安全技術性能定期檢驗制度,根據設備的安全性能和技術參數,對設備定期檢驗,確保設備運行過程的安全。
7設備安全事故及報告和處理
7.1設備事故分類。設備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設備損壞和設備事故,根據設備損壞程度,設備事故分為:
7.1.1一般設備安全事故:零部件損壞,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元以下。
7.1.2重大設備安全事故:設備受損嚴重,直接經濟損失在5001元至50000元。
7.1.3特大設備安全事故:導致設備報廢或直接經濟損失在50000元以上。
7.2設備安全事故報告和處理
7.2.1一般設備安全事故發生后,操作使用人員應立即向所在單位負責人報告,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責任。
7.2.2重大、特大設備事故發生后,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保護現場的措施并報告公司負責人及有關職能部門,公司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責任。
7.2.3對各類設備安全事故,堅持“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調查及時報告,嚴肅處理。
7.2.4設備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按《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執行。
7.2.5對玩忽職守,違章指揮,違反設備安全管理規定造成設備安全事故的領導,管理人員和直接責任者,根據情節輕重、責任大小,分別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經濟或法律責任。
篇2:某酒店廚房設備餐具衛生管理規定
酒店廚房設備餐具衛生管理規定
1、定期清洗、檢修及保養雪柜及所以電用設備
2、所有餐具洗刷后必須進行消毒措施后整潔存放在指定的地方
3、所有的設備及餐具使用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說明使用
4、各種電用設備不使用時或使用后必須切斷電源
5、不能超負荷使用電氣設備
6、下班后必須關閉所有的照明或相關的能源開關。
篇3:安全設備管理規定
1.消防器材及消防設施各使用單位必須到安環處登記。
2.各使用單位至少每周檢查一次,出現問題及時向本單位領導與安全員匯報,有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
3.消防設施、器材必須放在指定的位置。
4.使用后必須及時到安環處更換,并說明使用原因,因使用單位未及時更換而耽誤救火,一切后果有使用單位負責。
5.各單位對本單位的消防設施必須明確專人負責,丟失、損壞照價賠償外,追究責任。
6.任何單位、個人不準將消防設施、器材挪作別用,否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處罰條例》處罰,嚴重者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7.在無火情況下,擅自放掉滅火器藥品,除加倍罰款外,還要追究肇事者責任。
8.車間分管安全的人員及工段長,每天需對轄區內的消防器具全面檢查,并做好詳細的檢查記錄。
9.消防器具使用后,要根據情況向公司安環處匯報并申請更換,并做好使用記錄。
10.崗位消防器材要嚴格交接制度,發現問題及異常,要向車間分管安全的領導匯報,并由車間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安環處接報后要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達到器具的完好使用。
11.轄區內消防器具如在使用時達不到備用狀態,要追究車間分管安全領導主要責任人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交司法機關處罰。
12.車間要定期組織職工學習消防知識,掌握各類消防器具使用方法,組織滅火、演練演習,培養一支有過硬本領的消防隊伍。
13.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含氧量、毒物濃度)、勞動強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防護范圍,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使用。
14.崗位配備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應與有毒物質的性質和人員頭型相適應。
15.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體積),有毒氣體高于2%(體積)的作業場所,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16.嚴禁使用防塵口罩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17.使用隔離式長管式面具應將吸氧口置于空氣新鮮的地方,嚴禁拆、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20米,否則應強制送風并設專人監護。
18.面具使用人必須受過培訓,熟知機具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方法。
19.安環處有關人員和各單位專職安全員,要深入生產崗位,組織生產人員或骨干學習各種防毒器材的使用規定和保管、檢查、使用方法,使廣大職工都會使用、保管防護器材。
20.配備給車間、崗位的防護器材,應放入救護柜內,救護柜管理應列入車間的崗位負責制,由生產人員與生產設備一起交接班,并設立使用臺帳。
21.各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需仔細檢查,以確保使用安全。
22.長管式防毒面具每月進行一次氣密情況檢查,每次用后要進行外觀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清洗,保持清潔。
23.過濾式防毒面具濾毒罐每個月進行定期檢查一次,一氧化碳濾毒罐每月稱重檢查一次。
24.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應放在便于取用,無日光直接照射,溫度適宜和不易遭受塵埃和腐蝕性物質污染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