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設備五防安全管理規定

設備五防安全管理規定

2024-07-10 閱讀 9130

1.目的

為了規范****項目對于設備防護的安全管理,防止出現設備損壞和財產損失的現象,特制定本規定。

2.適用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項目管理范圍內的所有設備的防護要求。承包商及分包商在從事本項目作業時,應按照其要求執行。

3.術語

設備“五防”:指的是“防火、防水、防塵、防碰、防盜”,設備上組塊后,必須按要求做好“五防”措施。

4.設備“五防”要求

4.1防火措施

設備上平臺組塊后,無論什么類型的設備都必須立即在外層包裹一層防火布以防止設備受到火災損壞。如無非常必要,嚴禁在設備周圍1米范圍內進行動火作業;

設備上平臺組塊后,應馬上在周圍配置符合標準的、相對應的消防器材;

在設備周圍動火時,必須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應配置專職的看火員;

無論什么類型的動火作業,嚴禁火星直接飛濺到設備上;

在設備正上方進行動火作業時,設備除采用防火布包裹外,還須在設備頂部臨時加裝鐵皮,以阻止火星直接接觸設備及防火布。

4.2防水措施

設備所在空間的頂甲板或周圍的墻皮沒安裝好時,該設備需要進行防水保護,防護原則如下:首先包裹一層防火布,第二層包裹三防布,最后再包裹一層防火布。三防布的拖地長度不得超過各層防火布;

用于包扎各層防火布的鐵絲須留有足夠長度的收緊口(不得剪斷),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的拆除包扎物;

各施工班組在平臺組塊上使用三防布前,必須先向建造項目組申請填寫《三防布使用申請表》,等候批準后方可使用;

一些精密設備內的原件如果需要防潮保護還必須放置干燥劑等;

因電氣施工作業需要拆除的防護層,在完成作業后須及時將防護包扎進行復原。

4.3防塵措施

在組塊建造期間,設備周邊其他類型的作業較多,產生的粉塵、飛沫也多,因此在設備吊上平臺進行安裝后,要做好防塵措施(特別是電氣設備和精密儀表設備);

防塵保護最少要在設備外圍包裹一層三防布;

如無必要,盡量少在設備周邊進行打磨、氣割、焊接等易產生大量粉塵的作業;

精密設備檢查、電氣設備校線、開箱等作業時,周圍嚴禁進行打磨、氣割、焊接等易產生大量粉塵的作業;

任何時候都必須防止雜質,譬如打砂塵、金屬鐵屑、噴漆飛沫、銹灰等污染設備的內部;

施工單位必須每日定時或隨時對設備區域進行衛生清潔,確保甲板干凈整潔。

4.4防碰措施

設備吊裝上平臺組塊后,應確保設備附件已經正確的安裝和連接,確認設備底座已經完成焊接,確認所有設備的螺栓和螺母已經緊固;

設備上易損壞的部件,如:儀表面、玻璃罩或液位計等,在外層包裹防火布的同時,還必須覆蓋鐵皮或其他措施以防止意外損壞;

任何時候都不允許施工作業人員踩塌在設備上進行其他類型的作業,如有必要,則應先在設備上方搭設腳手架平臺并在設備上鋪設鐵皮保護;

對于處于通道附近的關鍵設備,或其他施工作業頻繁的關鍵設備附近,要求使用腳手架在設備周邊搭設防撞框架并加裝防撞板。

4.5防盜措施

一些易拆易拿的精密、貴重設備元件或配件,在陸地建造期間原則上先不安裝,由建造項目組或移交生產方保管,如必須安裝進行調試等作業的,建造項目組要制定相關防盜措施;

組塊立片以后,及時在左右兩側設置云梯,并拆除一切可以從底層進入組塊的臨時樓梯,只允許從云梯上下組塊,并在下班后鎖閉上下云梯的門鎖;

建造項目組應加強平臺組塊上的安全巡檢,如有必要,還應該在平臺組塊的進出口安排專職保衛,以防止偷盜現象的出現。

篇2:某酒店廚房設備餐具衛生管理規定

酒店廚房設備餐具衛生管理規定

1、定期清洗、檢修及保養雪柜及所以電用設備

2、所有餐具洗刷后必須進行消毒措施后整潔存放在指定的地方

3、所有的設備及餐具使用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說明使用

4、各種電用設備不使用時或使用后必須切斷電源

5、不能超負荷使用電氣設備

6、下班后必須關閉所有的照明或相關的能源開關。

篇3:安全設備管理規定

1.消防器材及消防設施各使用單位必須到安環處登記。

2.各使用單位至少每周檢查一次,出現問題及時向本單位領導與安全員匯報,有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

3.消防設施、器材必須放在指定的位置。

4.使用后必須及時到安環處更換,并說明使用原因,因使用單位未及時更換而耽誤救火,一切后果有使用單位負責。

5.各單位對本單位的消防設施必須明確專人負責,丟失、損壞照價賠償外,追究責任。

6.任何單位、個人不準將消防設施、器材挪作別用,否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處罰條例》處罰,嚴重者交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7.在無火情況下,擅自放掉滅火器藥品,除加倍罰款外,還要追究肇事者責任。

8.車間分管安全的人員及工段長,每天需對轄區內的消防器具全面檢查,并做好詳細的檢查記錄。

9.消防器具使用后,要根據情況向公司安環處匯報并申請更換,并做好使用記錄。

10.崗位消防器材要嚴格交接制度,發現問題及異常,要向車間分管安全的領導匯報,并由車間安全員向安環處匯報。安環處接報后要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達到器具的完好使用。

11.轄區內消防器具如在使用時達不到備用狀態,要追究車間分管安全領導主要責任人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交司法機關處罰。

12.車間要定期組織職工學習消防知識,掌握各類消防器具使用方法,組織滅火、演練演習,培養一支有過硬本領的消防隊伍。

13.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含氧量、毒物濃度)、勞動強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防護范圍,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使用。

14.崗位配備的過濾式防毒面具,應與有毒物質的性質和人員頭型相適應。

15.凡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8%(體積),有毒氣體高于2%(體積)的作業場所,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16.嚴禁使用防塵口罩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17.使用隔離式長管式面具應將吸氧口置于空氣新鮮的地方,嚴禁拆、壓軟管,管長不得超過20米,否則應強制送風并設專人監護。

18.面具使用人必須受過培訓,熟知機具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方法。

19.安環處有關人員和各單位專職安全員,要深入生產崗位,組織生產人員或骨干學習各種防毒器材的使用規定和保管、檢查、使用方法,使廣大職工都會使用、保管防護器材。

20.配備給車間、崗位的防護器材,應放入救護柜內,救護柜管理應列入車間的崗位負責制,由生產人員與生產設備一起交接班,并設立使用臺帳。

21.各種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需仔細檢查,以確保使用安全。

22.長管式防毒面具每月進行一次氣密情況檢查,每次用后要進行外觀檢查,根據情況進行清洗,保持清潔。

23.過濾式防毒面具濾毒罐每個月進行定期檢查一次,一氧化碳濾毒罐每月稱重檢查一次。

24.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應放在便于取用,無日光直接照射,溫度適宜和不易遭受塵埃和腐蝕性物質污染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