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在職訓練制度范例
員工在職訓練制度
第一條目的
為提高本公司從業人員素質,充實其知識與技能,以增進工作質量及績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適用范圍
凡本公司所屬從業人員的在職教育訓練及其有關作業事項均依本制度。
第三條工作職責劃分
(一)教育訓練部
1.全公司共同性訓練課程的舉辦。
2.全公司年度、月份訓練課程的擬定、呈報。
3.訓練制度的制定及修改。
4.全公司在職教育訓練實施成果及改善對策呈報。
5.共同性訓練教材的編纂與修改。
6.訓練計劃的審議。
7.訓練實施情況的督導、追蹤、考核。
8.外聘講師擔任公司全體在職教育訓練的舉辦,每季一次為原則。
9.全公司派外訓練人員的審核與辦理。
10.派外受訓人員所攜書籍、資料與書面報告的管理。
11.其他有關人才發展方案的研擬與執行。
12.各項訓練計劃費用預算的擬定。
(二)各部門(單位)
1.全年度訓練計劃匯總呈報。
2.專業訓練規范制定及修改,講師或助教人選的推薦。
3.內部專業訓練課程的舉辦及成果匯報。
4.專業訓練教材的編纂與修改。
5.受訓人員完訓后的督導與追蹤,以確保訓練成果。
第四條訓練規范的制定
(一)教育訓練部應召集有關部門共同制定“從業在職教育訓練規范”,提供訓練實施的依據;其內容包括:
1.各部門的工作職務分類。
2.各職務的訓練課程及時數。
3.各訓練課程的教材大綱。
(二)各部門組織機能變動或引進新技術使(制程)生產條件等變化時,教育訓練部即應配合實際需要修改訓練規范。
第五條訓練計劃的擬定
(一)各部門依訓練規范及配合實際需要,擬定“在職訓練計劃表”,送教育訓練部審核,作為訓練實施之依據。
(二)教育訓練部應就各部門所提出的訓練計劃匯編“年度訓練計劃匯總表”,呈報人事部核簽。
(三)各項訓練課程主辦單位應于定期內,填寫“在職訓練實施計劃表”,提報呈核后,通知有關部門及人員。
(四)臨時性之訓練課程,亦需填寫“在職訓練實施計劃表”,呈核后實施。
第六條訓練之實施
(一)訓練主辦部門應依“在職訓練實施計劃表”按期實施并負責該訓練之全盤事宜,如訓練場地安排、教材分發、教具借調,通知講師及受訓單位等。
(二)如有補充教材、講師應于開課前一周講講義稿送教育訓練部統一印刷,以便上課時發給學員。
(三)各項訓練結束時,應舉行測驗,由主辦部門或講師負責監考,測驗題目分3-4種,由講師于開課前送交主辦部門。
(四)各項在職訓練實施時,參加受訓學員應簽到,教育訓練部應確實了解上課、出席狀況。
(五)受訓人員應準時出席,因故不能參加者應辦理請假手續。
(六)教育訓練部應定期召開檢查會以評估各項訓練課程實施成果,并記錄,送交各有關單位參考予以改進。
(七)各項訓練之測驗缺席者,事后一律補考,補考不列席者,一律以零分計算。
(八)訓練測驗成績成果報告,列入考核及升遷參考。
第七條訓練成果之呈報
(一)每項(期)訓練結束1周內,講師應將學員的成績評定出來,登錄于“在職訓練測驗成績表”,連同試卷送入人事部門,以建立個人完善的訓練資料。
(二)主辦單位應于每項(期)訓練辦理結束1周內填報在職訓練測結果表”及“講師鐘點費用申請表”,連同“成績表”及“學員意見調查表”,送教育訓練部門,憑以支付各項費用及歸檔
(三)如需支付教材編纂費用時,主辦部門應填寫“在職訓練教材編纂費用申請表”,送相關部門核簽后憑此予以支付。
(四)各部門對所屬人員應設定“從業人員在職訓練資歷表”。
(五)沒3個月,各部門應填寫“在職訓練實施結果報告”呈人事與教育訓練單位,以了解該部門最近在職訓練實施狀況。
第八條訓練之評估
(一)每項(期)訓練辦理結束時,主辦部門應視實際需要分發“在職訓練學院意見調查表”,供學員填寫后與測驗卷一并收回,并匯總學員意見,送講師轉人事部會簽,作為以后再辦類似訓練參考。
(二)教育訓練部應對各部評估訓練的成效,定期分發“訓練成效調查表”,供各單位主管填寫后匯總意見,并配合生產及銷售績效之推動比較資料分析評估訓練之成效,做成書面報告,并呈核簽后,分送各部門及有關人員作為再舉辦訓練的參考。
第九條派外訓練
(一)因工作或升等任職新工作前的需要,各部門得推薦有關人員送教育訓練部審議后,呈總經理核準后派外受訓,并依人事管理規章辦理出差手續。
(二)派外受訓人員返回后,應將受訓之書籍、教材及資格證件等有關資料送教育訓練部歸檔保管,其受訓成績也應登錄于受訓資歷表。
(三)派外受訓人員應將受訓所習知識整理成冊,列為講習教材,并舉辦講習會,擔任講師傳授有關人員。
(四)旅費報銷單據呈核是,應送教育訓練部審核其派外受訓之資料是否繳回,并于報銷單據上簽注,如未經營審核,會計部門不應予付款。
(五)本條款適用于參加公司外的訓練,對因升遷、儲備需要,于任職前可集中委托外協部辦理訓練,但每年以2次為限。
第十章附則
(一)教材講義編纂費及鐘點費標準
(二)各項訓練之舉辦,應盡量以不影響工作為原則,如逾下班時間1個半小時以上,或上下午均有訓練時,應由主辦單位負責申報提供學員膳食,學員不得另報支加班費。
(三)從業人員之受訓成績及資歷可提供人事部門作為年度考核、晉升之參考。
(四)本辦法呈
折舊率核準后頒布實施,修改也需報總經理核準。
篇2:鄉衛生院三基三嚴訓練考核制度
鄉村衛生院三基三嚴訓練考核制度
一、遵照縣衛生局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的訓練要求,作為醫院學科建設的重要環節,是關系到醫院今后發展的重要保證。制定訓練、考核及措施制度。
二、院辦負責布置訓練、考核內容,并針對不足訂出整改措施,培養各級醫師規范化行醫的意識。
三、每年布置二次三基培訓,并進行考核,成績記入技術檔案,考試成績與晉升、評聘掛鉤。不合格者給予補考,仍不合格者按規定予以處罰。
四、全院各科室以講座、各種討論及其他形式進行培訓,年終應有考試成績存檔。院辦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手冊每年審核一次。
五、規范化培養以低年資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為主體,以發展學科為目標,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建立醫院人才庫,并以三基三嚴標準管理,每年定期對導師和學員進行評審。
篇3:食品公司青工崗位訓練職內培訓制度
食品股份公司青工崗位訓練(職內培訓)制度
1、開展崗位培訓活動。要按照青工崗位規范和應知、應會的要求,組織下發或編寫青工崗位培訓的教材,然后本著長遠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將培訓內容詳細分解,以班組為單位,開展“每日一題、每周一課、每月一考、每季一賽”專業技能訓練,并定期張榜公布成績,通過經常性、靈活性、趣味性的活動將系統的崗位理論知識融會貫通起來,以達到化零為整、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
2、開展導師帶徒活動,要本著以老帶新、以熟帶生的原則,針對青工技能的弱項,結對子、拜師學藝。要以簽訂師徒結對協議的形式確立學習項目,制定學習措施,規范達標時間,然后由師傅言傳身教,向徒弟傳授絕技絕活,經考核達標后,重新選擇新課題,不斷積累實踐經驗,以提高青工的實際操作技能。
3、推廣先進操作法和先進管理法活動。各二級團委要聯合生產、技術、質量、安全、經管等部門收集、整理、總結、提煉各行業青工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方法,經業務部門鑒定、認可后,匯編成冊,通過模擬操作、現場指導、經驗交流、巡回講解等辦法進行推廣。有條件的單位還可制成錄像帶、光碟,不斷在同行業中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