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醫院醫療差錯事故認定
市人民醫院醫療差錯事故認定
一、凡屬醫療事故均必須經醫學會組織專家進行鑒定確認。未經過醫學會組織鑒定的不得隨意稱為醫療事故。
二、醫療事故的鑒定按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三、凡由于醫務人員的責任或技術原因,發生醫療護理錯誤、延長治療時間,給病人造成輕微痛苦,但無不良反應后果者應認定為嚴重差錯,未給病人造成痛苦者為一般差錯。
四、醫療差錯事故的性質、責任程度,由醫院醫療損害事件處理委員會討論確認。
五、差錯事故的責任認定:
(一)醫師開錯醫囑,護士未發現而出現的差錯,醫師應負主要責任,護士負次要責任;醫師在非緊急情況下口頭醫囑交代不清,護士在執行中出現的差錯,醫師、護士均應負同等責任。
(二)由于藥房發錯藥,護士又未查對發生差錯者,發藥人應負主要責任,護士負次要責任。
(三)內臟手術中遺留異物者:如手術者詢問器械護士計數有無不對,若回答無誤而遺留者,器械護士應負主要責任;如經器械護士清點不符,而術者自行縫合遺留異物者應由術者負主要責任;而術者不詢問器械護理,器械護士亦不主動清理并提醒術者,術后有遺留者,雙方負同等責任。
(四)術前備皮中部位錯誤:如醫囑無誤者應由護士負責,醫囑錯誤者應由醫師負責,術中病人體位擺錯發生手術錯誤者應由術者負責。
(五)驗錯血型,雖經護士查對仍發生錯誤者,檢驗人員負責,如血型檢驗及交叉配血無誤而由護土輸錯血者應由護士負責。
(六)實習醫師(士)、實習護士發生的差錯事故:如事先未經請示自行處置的實習人員,負主要責任,指導醫師亦負重要責任;如實習人員已經請示或由指導醫師指示執行而發生的差錯事故,指導醫師負主要責任。
(七)配輸液中發生的差錯:如液體混濁、沉淀、霉變、變色等配制及輸液者都發現,雙方都負同等責任;如經輸液者發現未輸者由配制者負責;在配制中將藥液配錯,由配制者負責,配制無誤而輸液者輸錯病人者由輸液者負責。
六、差錯的認定:
(一)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凡未直接發生在病人身上或未造成經濟損失的為差;凡發生在病人身上,未造成病人痛苦而有經濟損失的為錯。
(二)在執行醫囑中對一般病人延誤治療時間4小時應為錯;在4小時內挽救者為差;對重要藥物,治療護理措施雖未超過4小時亦應認為錯;對危重病人,雖未超過4小時亦應認為錯。
篇2:五一醫院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
第五醫院醫療差錯事故登記報告制度
一、發生一般差錯,當事人或發現人應立即向科主任(護士長)報告,科室應及時組織討論,了解差錯詳細經過,明確性質,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并填寫一般差錯報告表,在一周內交醫教科。
二、發生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應立即報告醫教科及院領導,對重大醫療事故應協助醫教科做好善后工作,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的當事者應寫出書面檢查,三天內交科主任及醫教科。
三、醫教科審查科室討論意見后及時提請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
1、嚴重差錯和醫療事故應立即口頭報告并及時書面報告醫教科。
2、發生在兩個科室(或部門)或以上的同一差錯,有關科室均應上報材料,以便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在處理時參考。
3、甲科人員因工作關系在乙科發生的差錯,原則上由甲科上報差錯發生經過及當事人的情況。
4、報告填寫項目必須安全,并簽具科室意見(包括性質教訓、改進措施等)。
5、本月內如未發現差錯,也應填報“本月無差錯”報告,以示負責。
四、嚴重差錯或醫療事故的經過情況、性質、處理和主要當事者個人書面檢查等材料由醫教科歸入技術檔案。
五、對弄虛作假、包庇隱瞞醫療差錯,事故不報告者,要嚴肅處理,不嚴格執行登記報告制度的科室,追究科室負責人責任。
六、醫教科負責對全院醫療安全情況,月報及年度匯總通報并分析,講評,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并報市衛生局。
七、醫院每季召開差錯、事故討論鑒定會議,確定差錯事故性質及處理意見。
八、發生各種醫療糾紛,當事人或發現人應及時報告科主任(護士長),科室對病人(家屬反映的問題,予記錄,并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家屬(病人)做好耐心細致的工作,一般糾紛由所在科室負責解決,并同時報醫教科備案。經科主任調解后,病人和家屬仍有意見者,由醫教科負責調解,在醫教科調解過程,科主任及有關人員要提供有關情況并積極協助,對病人(家屬)提出的意見,科室應認真調查、核實、組織討論,吸取教訓,改進工作,重大醫療糾紛寫出書面材料上報醫教科。
九、有關醫療差錯(一般、嚴重)事故,糾紛的調查、鑒定處理意見,由醫教科收集匯總,組成單元材料,年終歸檔。
篇3:A醫院差錯事故管理制度
醫院差錯事故管理制度
1.差錯事故是指藥學部在處方調劑、藥品分裝、中藥煎藥中發生的違反正常程序的操作或過失錯誤,并給正常工作、藥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響或損害后果的情節較輕的行
2.差錯可分為內部差錯和發出差錯兩類;事故為已造成不良后果的不良行為。
3.在制劑生產或配方發藥等工作中發生的,被本人或其他人員發現,及時更正,未發生無法糾正的情況或藥已發出而在患者未使用前追回的,按內部差錯論。
4.發出差錯包括以下情況:
4.1外部發現的發錯藥、錯量(少發、多發、漏發)、發錯患者、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和過期變質,不論患者使用與否,或內部發現而患者已用藥的(限于對病情、健康無影響的)。
4.2分裝藥品:藥品標簽與內裝藥品不符者;數量不對而發給患者的。
4.3毒麻藥品的實耗與統計數量不符而無法溯源的。
4.4計價或審核錯誤,造成患者或醫院重大經濟損失者(金額≥500元)。
4.8因保管不善,造成錯藥、混藥、標簽不清、過期失效的;調劑室、藥庫的藥品產地、規格、批號等與庫存藥品驗收記錄不符的(包括以自購藥品換取醫院藥品)。
4.9賬物管理混亂,造成賬物嚴重不符的(≥500元,自行發現原因并及時、正確處理者除外)。
4.10精密、貴重儀器不注意維護、保養,使用時不遵守操作規程,造成器械損壞或性能下降的。
4.11中藥煎藥中漏煎、錯煎(包括方法和用藥人)而影響患者正常服藥或造成嚴重浪費的(≥500元)。中藥加工炮制,不符合要求而無法補救的。
4.12錯購假冒偽劣藥品的。
5.進修、實習人員發生的差錯由帶教老師承擔。
6.差錯、事故發生后,應及時按規定程序上報。藥學部視情節輕重逐級上報至醫院主管院長。如不及時報告或有意隱瞞者,一經發現,視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7.差錯、事故發生后,當事人及所在部門領導要積極采取補救措施,以減輕或消除由于差錯、事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損失。
8.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由專人負責登記發生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并及時組織討論和總結。
9.登記差錯應準確詳實,登記內容包括責任人姓名、發生日期、患者姓名、差錯性質、發生經過、處理結果及發現者。
10.差錯、事故責任人處罰辦法依照藥學部有關規定執行。對已發生醫療事故責任人則按醫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11.對累次出現差錯者加重處理。重復出現類似差錯者,將追究當事人及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12.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各崗位職責、操作規程,有效防止和避免差錯和事故的發生。
13.差錯分級判定標準
13.1嚴重差錯
13.1.1麻、毒、一類精神藥處方錯配、遺漏或超量或服法錯誤等已用于患者,未發生嚴重影響的。
13.1.2麻醉、一類精神藥品管理不善,造成藥品丟失的。
13.1.3脫崗,致患者久等,延誤治療的。
13.1.4藥品過期失效、發霉、變質者,已發用于患者的。
13.1.5分裝藥品錯誤,已發用于患者的。
13.1.8錯購假冒偽劣藥品的。
13.1.9賬目混亂及保管不善,以及藥品未及時養護,致大量藥品過期、變質,以零售價計價值超過500元的。
13.1.10違反有關法規,被各級行政機關查處的。
13.2一般差錯
13.2.1配錯、發錯一般藥品,用于患者未影響患者病情的。
13.2.2配錯、發錯麻醉、毒性、精神藥品,及時發現追回而未用于患者的。
13.2.3制劑不合格,經檢驗分析后,采取措施,未用于患者的。
13.2.4不按處方發藥,多發或少發的。
14.2.5違反相關制度、規范、常規等,未造成嚴重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