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
《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試行)》規定的重大隱患
一、“超能力、超強度或者超定員組織生產”,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礦井全年產量超過礦井核定生產能力的;
(二)礦井月產量超過當月產量計劃10%的;
(三)一個采區內同一煤層布置3個(含3個)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個(含5個)以上掘進工作面同時作業的;
(四)未按規定制定主要采掘設備、提升運輸設備檢修計劃或者未按計劃檢修的;
(五)煤礦企業未制定井下勞動定員或者實際入井人數超過規定人數的。
二、“瓦斯超限作業”,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瓦斯檢查員配備數量不足的;
(二)不按規定檢查瓦斯,存在漏檢、假檢的;
(三)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繼續作業的。
三、“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未依照規定實施防突出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未建立防治突出機構并配備相應專業人員的;
(二)未裝備礦井安全監控系統和抽放瓦斯系統,未設置采區專用回風巷的;
(三)未進行區域突出危險性預測的;
(四)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
(五)未進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檢驗的;
(六)未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
(七)未按規定配備防治突出裝備和儀器的。
四、“高瓦斯礦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統和監控系統,或者瓦斯監控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1個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米3/分鐘或1個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米3/分鐘,用通風方法解決瓦斯問題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統的;
(二)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達到《煤礦安全規程》第145條第(二)項規定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統的;
(三)未配備專職人員對礦井安全監控系統進行管理、使用和維護的;
(四)傳感器設置數量不足、安設位置不當、調校不及時,瓦斯超限后不能斷電并發出聲光報警的。
五、“通風系統不完善、不可靠”,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礦井總風量不足的;
(二)主井、回風井同時出煤的;
(三)沒有備用主要通風機或者兩臺主要通風機能力不匹配的;
(四)違反規定串聯通風的;
(五)沒有按正規設計形成通風
系統的;
(六)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風地點風量不足的;
(七)采區進(回)風巷未貫穿整個采區,或者雖貫穿整個采區但一段進風、一段回風的;
(八)風門、風橋、密閉等通風設施構筑質量不符合標準、設置不能滿足通風安全需要的;
(九)煤巷、半煤巖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巖巷的掘進工作面未裝備甲烷風電閉鎖裝置或者甲烷斷電儀和風電閉鎖裝置的。
六、“有嚴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未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和采空區、相鄰礦井及廢棄老窯積水等情況而組織生產的;
(二)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沒有配備防治水機構或人員,未按規定設置防治水設施和配備有關技術裝備、儀器的;
(三)在有突水威脅區域進行采掘作業未按規定進行探放水的;
(四)擅自開采各種防隔水煤柱的;
(五)有明顯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業人員的。
七、“超層越界開采”,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國土資源部門認定為超層越界的;
(二)超出采礦許可證規定開采煤層層位進行開采的;
(三)超出采礦許可證載明的坐標控制范圍開采的;
(四)擅自開采保安煤柱的。
八、“有沖擊地壓危險,未采取有效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有沖擊地壓危險的礦井未配備專業人員并編制專門設計的;
(二)未進行沖擊地壓預測預報、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
九、“自然發火嚴重,未采取有效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層時,未編制防止自然發火設計或者未按設計組織生產的;
(二)高瓦斯礦井采用放頂煤采煤法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有效防治煤層自然發火的;
(三)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礦井,未選定自然發火觀測站或者觀測點位置并建立監測系統、未建立自然發火預測預報制度,未按規定采取預防性灌漿或者全部充填、注隋性氣體等措施的;
(四)有自然發火征兆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繼續生產的;
(五)開采容易自燃煤層未設置采區專用回風巷的。
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設備、工藝”,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被列入國家應予淘汰的煤礦機電設備和工藝目錄的產品或工藝,超過規定期限仍在使用的。
(二)突出礦井在2006年1月6日之前未采取安全措施使用架線式電機車或者在此之后仍繼續使用架線式電機車的;
(三)礦井提升人員的絞車、鋼絲繩、提升容器、斜井人車等未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未按規定進行定期檢驗的;
(四)使用非阻燃皮帶、非阻燃電纜,采區內電氣設備未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
(五)未按礦井瓦斯等級選用相應的煤礦許用炸藥和雷管、未使用專用發爆器的;
(六)采用不能保證2個暢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藝開采(三角煤、殘留煤柱按規定開采者除外)的;
(七)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薄煤層除外)礦井采用前進式采煤方法的。
十一、“年產6萬噸以上的煤礦沒有雙回路供電系統”,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單回路供電的;
(二)有兩個回路但取自一個區域變電所同一母線端的。
十二、“新建煤礦邊建設邊生產,煤礦改擴建期間,在改擴建的區域生產,或者在其他區域的生產超出安全設計規定的范圍和規模”,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未經審查批準擅自組織施工的;
(二)對批準的
安全設施設計做出重大變更后未經再次審批并組織施工的;
(三)改擴建礦井在改擴建區域生產的;
(四)改擴建礦井在非改擴建區域超出安全設計規定范圍和規模生產的;
(五)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未經竣工驗收并批準而擅自組織生產的。
十三、“煤礦實行整體承包生產經營后,未重新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從事生產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轉包的,以及煤礦將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維修作業進行勞務承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生產經營單位將煤礦(礦井)承包或者出租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者相應資質的單位或者個人的;
(二)煤礦(礦井)實行承包(托管)但未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或者載有雙方安全責任與權力內容的承包合同進行生產的;
(三)承包方(承托方)未重新取得煤炭生產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進行生產的;
(四)承包方(承托方)再次轉包的;
(五)煤礦將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維修作業對外承包的。
十四、“煤礦改制期間,未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人和安全管理機構,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變更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煤礦改制期間,未明確安全生產責任人進行生產的;
(二)煤礦改制期間,未明確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及其管理人員進行生產的;
(三)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變更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以及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進行生產的。
篇2:重大隱患認定辦法
為了全面強化和落實各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把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及時認定、處理和解決各類安全隱患,對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單位及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第446號令)和《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集團公司制定了重大安全隱患的認定辦法,具體內容如下:
重大隱患的認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認定為礦井重大安全生產隱患。
(一)采煤、掘進專業
1.工作面出口20m范圍內高度:炮采小于1.6m,綜采小于1.8m,巷道最小斷面小于原設計斷面的60%;
2.端頭支護低于四對八根長鋼梁支護的,支柱初撐力有3根及以上達不到要求的;
3.工作面支柱(架)初撐力合格率低于90%的;
4.泵站壓力達不到規定值(炮采、普采18MPa;綜采30MPa)或壓力指示器失效的;
5.老塘懸頂面積超過50m2不跨落,不處理繼續生產;
6.采用不能保證2個暢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藝開采的;
7.礦井采區進行“剃頭”開采的;
8.采煤工作面未經煤業公司驗收合格組織生產的;
9.掘進工作面不使用超前支護造成空頂作業的;
10.采掘生產和施工過特殊地段未采取特殊措施的。
(二)機電、運輸專業
1.礦井采用單回路供電的;
2.井下電氣設備失爆的;
3.沒有措施進行井下電、氣焊作業的;
4.鍋爐、壓力容器安全閥、斷水保護、斷油保護、超溫保護、水位報警等不靈敏可靠,整定值超過規定,不按期校驗;
5.礦井未按規定制定主要采掘設備、提升運輸設備檢修計劃或者未按計劃檢修的;
6.提升、運輸和供電等系統安全保護裝置不齊全的;
7.礦井提升人員的絞車、鋼絲繩、提升容器、斜井人車、采區內電氣設備等未取得煤礦安全標志、未按規定進行定期檢驗的;
8.被列入國家應予淘汰的煤礦機電設備和工藝目錄的產品或工藝,超過期限未更換仍在使用的。
(三)“一通三防”專業
1.礦井總風量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的;
2.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采用回風井出煤的;
3.沒有備用主要通風機或者兩臺主要通風機能力不匹配的;
4.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以及開采容易自燃煤層而未設置采區專用回風巷的;
5.生產采區進(回)風巷未貫穿整個采區,或者一段進風、一段回風的;
6.礦井未建立安全監控系統的;
7.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以及有瓦斯異常區的低瓦斯礦井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統的;
8.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未執行“四位一體”防突措施的;
9.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沒有實現“三專兩閉鎖”、低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沒有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的;
10.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沒有專人進行使用管理和維護的;
11.安全監控系統傳感器數量不足、安設位置不當、調校不及時、瓦斯超限后不能立即斷電并進行聲光報警的;
12.礦井不按規定檢查瓦斯或存在漏檢、假檢的;
13.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仍然進行生產的;
14.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風地點,無風、微風或風量不足的;
15.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未建立防治突出機構并配備相應專業人員、未按規定配備防治突出裝備和儀器的;
16.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時,未編制防止采空區自然發火設計或未按設計施工的;
17.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礦井,未建立注漿等防滅火系統和防止采空區自然發火措施的;
18.有自然發火跡象而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繼續生產的。
(四)地測、防治水專業
1.未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相鄰礦井及廢棄老窯積水情況而組織生產的;
2.有嚴重水患沒有按規定建立防治水隊伍、配備設施和有關技術裝備的;
3.在有突水威脅區域進行采掘作業而未按規定進行探放水的;
5.擅自開采各種防隔水煤柱和保安煤柱的;
6.接近斷層或可疑采空區的采掘工作面沒有實行“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
7.有明顯透水征兆而未撤出井下現場作業人員的。
(五)其它方面
1.技術管理不到位,無規程、無安全技術措施組織生產或施工的;
2.煤礦爆破材料的貯存、運輸、發放管理以及井下爆破作業,嚴重違犯《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規定的;
3.查出的重大隱患在限期內未徹底整改到位的;
4.其他認為嚴重的隱患。
篇3:一通三防方面安全隱患認定安全技術規定
(一)安全隱患認定
1、通風系統方面安全隱患認定:
(1)因巷道失修造成礦井通風阻力過高,對主扇安全運行有影響的;
(2)巷道風速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的;
(3)輔扇、局扇的安裝和管理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局部通風風筒出口距工作面距離不符合作業規程,出口風量不能滿足稀釋瓦斯要求的;局部扇風機運轉不正常,掘進工作面出現無計劃停風的;
(4)通風巷道、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斷面小于設計斷面2/3的;
(5)巷道貫通、調整通風系統無措施、不審批措施、措施不落實的;
(6)反風設施不完好的;主要風門未實現聯鎖的;
(7)采掘工作面及峒室溫度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
2、瓦斯管理方面安全隱患認定:
(1)不按規定處理瓦斯超限、排放瓦斯的;
(2)啟封密閉不制訂安全技術措施的;
(3)采煤工作面隅角等易發生瓦斯超限地點沒采取防止瓦斯超限措施的;
(4)末及時封閉盲巷、臨時停風地點末按規定采取措施防止人員進入的;
(5)采煤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大于3m3/min,掘進工作面瓦斯絕對涌出量大于1m3/min,未按重點瓦斯區管理、無專項瓦斯管理措施的;
(6)井下放炮不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的;
(7)下井干部、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流動電鉗工等特殊工種不攜帶瓦斯報警儀,或不對工作地點的瓦斯濃度進行檢查的;
(8)監測系統存在問題不及時處理的;
(9)通風值班人員不審閱瓦斯日報,存在問題沒及時處理的;礦長、總工程師不按規定審閱瓦斯日報并簽字的;對重大通風問題沒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的;瓦斯檢查點設置計劃不按規定制訂、修改或未經礦總工程師審查的;
(10)受小煤窯有毒有害氣體威脅,未制定專項預防措施的。
3、綜合防塵安全隱患認定
(1)未建立健全防塵責任制或防塵責任制沒全面落實的;
(2)礦井防塵系統不完善的;
(3)防塵措施不落實,防塵設施安裝、使用不符合規定的。
4、防滅火安全隱患認定:
(1)沒有建立健全各級人員防滅火責任制或責任制沒有全面落實的;
(2)井上下的防滅火制度和措施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或有關規定的;
(3)消防系統不完善,消防設施和器材存在嚴重缺陷的;
(4)采用化學注漿方法處理采掘工作面片幫、冒頂使用可燃性化學材料的;
(5)開采有自燃發火危險的煤層,沒有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采取防止自燃發火措施的;
(6)存在火區的礦井沒有按照《煤礦安全規程》246條至250條的有關規定對火區進行管理的。
5、井下爆破方面安全隱患認定:
(1)火工品的運輸、儲藏、保管、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和國家有關規定的;
(3)井下放炮不按《煤礦安全規程》和作業規程執行的。
6、本專業出現的“三違”行為。
7、其它不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及有關規定的。
(二)“一通三防”安全隱患治理安全技術規定
1、“一通三防”安全隱患治理的主要安全技術措施內容:
(1)隱患存在的地點,對安全生產的影響程度;
(2)隱患治理的時間及受影響范圍;
(3)隱患治理要求達到的目標;
(4)治理前需做的準備工作,治理過程中采用的方法、安全技術措施及注意事項;
(5)隱患治理必須遵守的《煤礦安全規程》及其它有關規定;
(6)隱患治理的人員分工,明確有關人員的責任;
(7)治理后的檢查與驗收。
2、“一通三防”隱患治理過程的保證措施
(1)“一通三防”隱患治理必須由礦長或礦總工程師負責組織。
(2)通風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制訂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實施,工程完工后負責驗收。
(3)安監部門負責對治理全過程的監督檢查。
3、安全隱患治理過程中的人員素質
參加“一通三防”隱患治理的人員,必須具有“一通三防”方面的常識,特殊工種和特殊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合格,掌握具有與治理隱患相關的知識;負責隱患治理的管理人員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能。
4、“一通三防”隱患治理強制執行的措施:
(1)礦井通風阻力大,對主要通風機安全運行造成影響的,必須制訂降低礦井通風阻力的措施,并限期解決。
(2)因巷道變形或堆放物料造成通風斷面減小,風速超限的必須采取措施保證通風斷面符合要求。
(3)采煤工作面隅角必須采取抽放、引排、擴散稀釋、減小隅角空間、采用隅角射流噴霧等防止發生瓦斯事故的措施。
(4)局部通風風筒管理不符合質量要求,出口風量達不到作業規程規定或稀釋瓦斯需要的,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進行處理。
(5)巷道貫通和調整通風系統必須制定措施并審批,現場必須明確人員統一指揮。
(6)處理瓦斯超限,排放瓦斯時必須執行“三級排放”制度;,必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并按規定審批;必須采取斷電撤人措施。
(7)井下臨時停風地點必須設置柵欄、警標;長期停風地點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封閉。啟封密閉必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
(8)必須按月編制瓦斯檢查點設置計劃,并經礦總工程師審批。
(9)可能受小煤窯有毒有害氣體威脅的地區,必須制訂專項通風安全技術措施。
(10)安全檢測設備發生故障時,必須及時處理。
(11)區(隊)、班組長、下井干部,電鉗工等特殊工種,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查儀,工作前檢測工作地點風流20米范圍內的瓦斯濃度。
(12)高瓦斯放頂煤工作面初次放頂時,必須制定防止瓦斯事故的安全技術措施。
(13)礦井消防、防塵系統必須完善;消防、防塵責任制必須逐級落實;消防、防塵設施必須安裝到位,使用正常。
(14)采掘工作面處理偏幫冒頂注漿嚴禁采用可燃性化學材料,特別是聚氨酯注漿液。
(15)火工品管理不符合有關規定、井下違章放炮的,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進行糾正處理。
(16)其它按《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