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重大隱患認定辦法

重大隱患認定辦法

2024-07-09 閱讀 5896

為了全面強化和落實各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把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及時認定、處理和解決各類安全隱患,對存在重大安全生產隱患的單位及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國務院關于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國務院第446號令)和《煤礦重大安全生產隱患認定辦法》,集團公司制定了重大安全隱患的認定辦法,具體內容如下:

重大隱患的認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認定為礦井重大安全生產隱患。

(一)采煤、掘進專業

1.工作面出口20m范圍內高度:炮采小于1.6m,綜采小于1.8m,巷道最小斷面小于原設計斷面的60%;

2.端頭支護低于四對八根長鋼梁支護的,支柱初撐力有3根及以上達不到要求的;

3.工作面支柱(架)初撐力合格率低于90%的;

4.泵站壓力達不到規定值(炮采、普采18MPa;綜采30MPa)或壓力指示器失效的;

5.老塘懸頂面積超過50m2不跨落,不處理繼續生產;

6.采用不能保證2個暢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藝開采的;

7.礦井采區進行“剃頭”開采的;

8.采煤工作面未經煤業公司驗收合格組織生產的;

9.掘進工作面不使用超前支護造成空頂作業的;

10.采掘生產和施工過特殊地段未采取特殊措施的。

(二)機電、運輸專業

1.礦井采用單回路供電的;

2.井下電氣設備失爆的;

3.沒有措施進行井下電、氣焊作業的;

4.鍋爐、壓力容器安全閥、斷水保護、斷油保護、超溫保護、水位報警等不靈敏可靠,整定值超過規定,不按期校驗;

5.礦井未按規定制定主要采掘設備、提升運輸設備檢修計劃或者未按計劃檢修的;

6.提升、運輸和供電等系統安全保護裝置不齊全的;

7.礦井提升人員的絞車、鋼絲繩、提升容器、斜井人車、采區內電氣設備等未取得煤礦安全標志、未按規定進行定期檢驗的;

8.被列入國家應予淘汰的煤礦機電設備和工藝目錄的產品或工藝,超過期限未更換仍在使用的。

(三)“一通三防”專業

1.礦井總風量不能滿足生產需要的;

2.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采用回風井出煤的;

3.沒有備用主要通風機或者兩臺主要通風機能力不匹配的;

4.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以及開采容易自燃煤層而未設置采區專用回風巷的;

5.生產采區進(回)風巷未貫穿整個采區,或者一段進風、一段回風的;

6.礦井未建立安全監控系統的;

7.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以及有瓦斯異常區的低瓦斯礦井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統的;

8.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未執行“四位一體”防突措施的;

9.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沒有實現“三專兩閉鎖”、低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機沒有實現風電、瓦斯電閉鎖的;

10.礦井安全監控系統沒有專人進行使用管理和維護的;

11.安全監控系統傳感器數量不足、安設位置不當、調校不及時、瓦斯超限后不能立即斷電并進行聲光報警的;

12.礦井不按規定檢查瓦斯或存在漏檢、假檢的;

13.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仍然進行生產的;

14.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風地點,無風、微風或風量不足的;

15.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未建立防治突出機構并配備相應專業人員、未按規定配備防治突出裝備和儀器的;

16.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時,未編制防止采空區自然發火設計或未按設計施工的;

17.開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的礦井,未建立注漿等防滅火系統和防止采空區自然發火措施的;

18.有自然發火跡象而沒有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繼續生產的。

(四)地測、防治水專業

1.未查明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相鄰礦井及廢棄老窯積水情況而組織生產的;

2.有嚴重水患沒有按規定建立防治水隊伍、配備設施和有關技術裝備的;

3.在有突水威脅區域進行采掘作業而未按規定進行探放水的;

5.擅自開采各種防隔水煤柱和保安煤柱的;

6.接近斷層或可疑采空區的采掘工作面沒有實行“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

7.有明顯透水征兆而未撤出井下現場作業人員的。

(五)其它方面

1.技術管理不到位,無規程、無安全技術措施組織生產或施工的;

2.煤礦爆破材料的貯存、運輸、發放管理以及井下爆破作業,嚴重違犯《煤礦安全規程》和有關規定的;

3.查出的重大隱患在限期內未徹底整改到位的;

4.其他認為嚴重的隱患。

篇2: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三級制度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公路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對“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重要性的認識,根據省、市政府《關于建立安全生產工作七項制度》的要求,結合交通行業特點,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按照市交通局、區(市)縣交通局、交通企事業單位隱患排查整治三級管理原則,切實加強對公路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水上運輸、公路事故多發點段和病害橋梁等重點部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做到標本兼治、防患于未然。

第三條市交通局每年底由有關處分別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改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省交通廳、公路局、運管局和航務局。同時抄送局安全監督處,匯總上報市政府辦公廳、市安監辦等相關部門。并按照省交通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按期完成;堅持每季度定期排查和經常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設處負責國省干線在建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公路處負責公路、橋梁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指導督促市級收費公路公司排查整治收費路橋的安全隱患;交管處負責指導督促市級客貨運輸、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航務處(海事局)負責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

第四條區(市)縣交通局負責縣道公路橋梁、屬地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駕校、水上運輸和渡口碼頭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的整治計劃、整改方案,分別報送市交通局安全監督處、公路處、交管處、航務處(海事局);并按照市交通局、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下達的整治任務,在職責范圍內有計劃地對隱患整治項目進行整改,確保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堅持季度排查和經常性排查整治制度。

第五條公路橋梁施工企業、養護企業、公路客貨運輸企業、客貨站點、汽車維修企業、駕校、航運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在每年底提出下一年度安全生產重大隱患整改計劃和整改方案,并報上級交通行業管理部門;堅持月查和日查安全隱患排查制度,按時完成各級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門下達的安全隱患整治任務。

第六條隱患整治項目完工后,負責整治的單位要及時向下達隱患整治任務的政府或上級交通部門提交評價申請,由下達任務的政府或交通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整治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不能投入生產和使用,并限期重新進行整改。

第七條本制度經**市交通局修訂后,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

篇3:安全事故隱患消除制度

安全生產小組以法人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公司的安全生產工作,直到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按有關規定準時做到車輛檢修、年檢。落實安全生產管理措施,健全安全生產檔案,對薄弱環節及時進行整改。加強對司機的教育,提高司機的安全服務意識。

一、司機應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并服從交通管理人員的指揮及服從調度的安排,謹慎駕駛,安全行車,及時排除故障,防止事故發生。

二、如發生意外事故,應積極采取措施,盡量減少損失,發生事故要及時搶救傷者,保護現場,報告交警和有關管理人員。

三、隨車證件由駕駛員自行保管,出車時必須帶齊證件,如有遺失或不齊而發生經濟罰款及申請補辦的費用由駕駛員自行負責。

四、認真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統一停車,未經許可公車私用者,按公司有關規定處罰。

五、在承運貨物時,應當場確定貨物是否和貨物清單一致。若不一致,應當場指出。在運輸過程中,確保貨物安全運輸,給客戶一個滿意的答復。

六、車輛應定期保養,每周六、日到指定修理廠進行檢修和保養,確保正常用車、安全行駛。

七、絕不開無牌無證的車輛,不挪用、不轉借機動車輛和駕駛證。

八、不使用過期證件,不酒后駕車。

九、按有關部門的管理規定定期進行二保、檢修和年檢,保持車況良好,車容整潔,做到全年無重大事故發生。

二○**年八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