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制度
為加強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預防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更好地落實《貴州省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結合本站實際,訂立本制度:
一、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的,應當及時向
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書面報告,同時向上級交通主管部門書面報告,書面報告應當由車站站長簽字確認。
二、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內容應當包括:
1、重大事故隱患的現狀及產生原因。
2、重大事故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
3、車站擬定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方案。
三、對排查中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報告不及時或隱瞞不報的,應追
究責任人責任。
篇2:船舶安全隱患事故處罰管理規定
為了進一步加強公司船舶的安全管理,杜絕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確保公司船舶設備設施和人員的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本規定適用于公司船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違章、玩忽職守以及發生火災、海損、機損、工傷亡、溢油污染等事故的報告、調查、處理和處罰。
二、職能分工:安全辦負責對各類事故隱患的調查、處理和處罰,包括:火災、工傷亡以及污染事故、海損事故、機損事故。
三、安全檢查隱患管理
對各種安全檢查查出的隱患,根據查出問題的性質以及對設備的影響程度,按A、B、C進行如下分類管理:
1、A類問題--為重大問題,主要包括:
1)危及安全生產的問題;
2)嚴重影響設備主要總成件壽命和性能的問題;
3)容易導致重大機械、安全事故發生的問題。
查出A類問題--每個罰責任人300~500元(視設備關鍵程度和問題的嚴重程度而定),并責令設備停用,限期整改。
2、B類問題--為嚴重問題。主要包括:
1)影響安全生產的問題;
2)影響設備使用壽命的問題;
3)導致一般總成機械事故發生的問題、安全事故發生的問題。
查出B類問題--每個罰責任人200~300元(視設備關鍵程度和問題的嚴重程度而定),限期整改。
3、C類問題--為一般問題,即A、B類問題之外的其它與安全及設備管理不相符的所有問題。查出C類問題--必須限期整改。
四、事故處理:
發生事故,要按其性質進行嚴肅處理,做到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者未經處理和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對事故責任者,要視其情節輕重和損失大小,給予通報批評、紀律處分及一定的經濟處罰。根據事故損失大小可分為五類進行處理:
1、小事故:直接損失金額在三千元以內者。
給予事故責任者批評你教育,并賠償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70%~80%。全年發生2次及以上,取消該船的先進評選資格。
2、一般事故:直接損失金額在三千元至一萬元以內者。
給予事故船舶在公司內通報批評,主要負責人扣除半月工資、事故責任者扣除當月工資,取消該船的先進評選資格。
3、大型事故:其直接經濟損失金額在一萬元至五萬元以內者。
取消該船的先進評選資格,其主要負責人扣除當月工資、事故責任者扣除2個月工資。
4、重大事故:其直接經濟損失金額在五萬元至十萬元以內者。取消該船的先進評選資格,其主要負責人扣除2個月工資。事故責任者扣發3個月的工資并解除勞動合同。
5、特大事故:其直接經濟損失金額在十萬元以上者。
該船舶及主要負責人、事故責任者除按重大事故處理外,主要負責人及事故責任者都給予解除勞動合同處分。
五、船舶每季度為零事故、零違章,給予船舶600元獎勵。
六、以前有關的規章制度與本規定發生沖突的,以本規定為準。
七、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
航務公司
篇3:醫院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
醫院傳染病登記報告制度
一、建立法定傳染病疫情三級管理監控網絡
(一)由業務副院長、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門診部辦公室負責人組成傳染病疫情管理領導小組。
(二)各科室(病區)領導應把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列入醫療質量管理內容,各科室(或專科)要有一名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
二、門診各科均要設門診日志,簡單登記初、復診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診斷及疑似傳染病患者的詳細地址或電話;各病區要認真填寫住院患者《住院患者出入院患者登記本》的各項內容,對住院期間所發生的合并癥一定要如實填報。此項工作由區長及護長監督執行,每月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進行檢查、登記。
三、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登記與報告:
(一)報告病種
甲類傳染病: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
丙類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手足口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廣州市傳染病防治規定》中規定的三種傳染病:水痘、恙蟲病和肝吸蟲病。
(二)病例分類與分型
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和陽性檢測結果五類。其中,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生部規定的其他傳染病;陽性檢測結果僅限采供血機構填寫。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瘧疾、肺結核分型報告;
炭疽分為肺炭疽、皮膚炭疽和未分型三類
病毒性肝炎分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類;
梅毒分為一期、二期、三期、胎傳、隱性五類;
瘧疾分為間日瘧、惡性瘧和未分型三類;
肺結核分為涂陽、僅培陽、菌陰和未痰檢四類;
乙型肝炎、血吸蟲病應分為急性和慢性。
(三)報告時限
(1)對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立即電話上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并于2小時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送至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進行網絡直報,同時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電話報告區CDC。
(2)一些少見或容易引起暴發流行的傳染病:如流腦、乙腦、登革熱、布魯氏菌病、鉤端螺旋體病等應于2小時內電話上報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3)對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應于24小時內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送至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進行網絡直報。
(4)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區衛生局報告。
(四)對在我院就診中所發現的傳染病患者,不論其是否曾在其他醫院就診均要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對接觸傳染病較多的科室:內科、兒科、急診科、婦科門診、皮膚科門診、感染性疾病科還要登記《傳染病初診患者登記本》,報告卡應在規定時限內由所屬科室病區的工人送交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簽收。
(五)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指定專職護士及時對各科室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登記、核對和網上報病,并于每月底作傳染病病例和性病病例的統計、分類,按規定的時間分別向疾控部門和廣州市性病防治所上報。
(六)有下列情況須填寫《傳染病初診患者登記本》及《傳染病報告卡》:(1)傳染病患者;(2)疑似傳染病患者;(3)傳染病攜帶者;(4)疑似病例確診后訂正。感染性腹瀉患者還需填寫《腹瀉患者登記本》。
(七)對未能排除傷寒、痢疾的病例而作肥達氏反應和血液細菌培養、大便痢疾桿菌培養者,按照傷寒、痢疾疑似患者要求,均要在《傳染病初診患者登記本》上登記及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以防漏報,最后確診再報訂正卡。
(八)按規定我院不得開設結核專科門診,對需住院治療的肺結核患者,市區內的可轉送廣州市結核病防治所(如同時合并危及生命的非傳染性疾病,則待病情穩定后再轉送結核病院治療);非住院治療的患者一律轉至當地的結核防治機構進行統一的檢查,督導化療管理。
(九)結核性胸膜炎按規定作疫情報告,但無需轉診;其它肺外結核病患者,無需填傳染病報告卡,也無需轉診。
(十)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全院傳染病疫情報告的監督工作,每月定期進行傳染病疫情報告及遲報、漏報情況的檢查和統計,收集整理資料備查,并把檢查結果反饋給各科室領導及主管醫生,各科接通知后如有異議須在三天內與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聯系,否則,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則將檢查結果交由質控科進行處罰。
四、考核與培訓:每年組織一次新分配來我院工作的醫務人員學習《傳染病防治法》、《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我院法定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等規章制度,并作為崗前教育的一項內容;另每年分春、秋兩季組織進修生、研究生學習傳染病有關知識及制度,考試后備案。不定期對在職人員進行傳染病知識的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