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風電場工程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編制規定

風電場工程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編制規定

2024-07-10 閱讀 3230

1?范圍

1.1?為了規范風電場工程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內容和深度,確保安全驗收評價報告質量,根據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特制定本規定。

1.2?本規定適用于各類新建、改建、擴建風電場工程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編制。

2?安全驗收評價報告主要內容

安全驗收評價報告主要內容包括:概述,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符合性評價和危險危害程度的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安全驗收評價結論等內容。

安全驗收評價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風電場工程前期(安全預評價、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設計中勞動安全與工業衛生專篇等)對安全生產保障等內容的實施情況和相關對策措施建議的落實情況;風電場工程的安全對策措施的具體設計、安裝施工情況有效保障程度;風電場工程的安全對策措施在試投產中的合理有效性和安全措施的實際運行情況;風電場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應急預案的建立和實際開展和演練有效性。

2.1?概述

2.1.1評價目的

結合風電場工程的特點,闡述編制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目的。

2.1.2評價依據

詳細列舉評價依據的國家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地方法規、政府部門規章、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國家標準、安全生產行業技術標準、風力發電行業技術標準、行業管理規定、工程設計文件、安全預評價報告、相關的批復文件等。

2.1.3建設工程概況

介紹工程地理位置、建設內容及規模、風能資源、工程總體布置、工程地質、主要建筑物、主要設備、裝置、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經濟技術指標、建設工程的開工建設及試運行情況等概況。

2.2?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參考安全預評價報告,根據周邊環境、總體布置、生產工藝流程、輔助生產設施、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場所特點和試運行情況,分析并列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重大危險源的分布、監控情況。

應列出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依據,闡述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過程。明確在安全運行中實際存在和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2.3?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

闡述劃分評價單元的原則、分析過程。評價單元可按以下內容劃分: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符合性;設施、設備、裝置及工藝方面的安全性;物料、產品安全性能;公用工程、輔助設施配套性;周邊環境適應性和應急救援有效性;人員管理和安全培訓方面充分性等。

根據評價的目的、要求和風電場工程的特點,選擇適當的安全評價方法并做簡單介紹。

2.4?符合性評價和危險危害程度的評價

根據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結果和確定的評價單元、評價方法,闡述符合性評價過程、事故發生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分析計算,并對得出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符合性評價主要是檢查各類安全生產相關證照是否齊全,審查、確認建設項目是否滿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的要求,檢查安全設施、設備、裝置是否已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檢查安全預評價中各項安全對策措施建議的落實情況,檢查安全生產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檢查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否健全,檢查是否建立了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的預測是用選擇的評價方法對建設項目實際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進行預測性評價。

2.5?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列出編制安全對策措施建議的依據、原則。

根據評價結果,依照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的要求,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經濟合理性;按照針對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建議可分為應采納和宜采納兩種類型。

2.6?安全驗收評價結論

列出本工程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種類及其危險危害程度;明確給出本建設工程是否具備安全驗收的條件;對達不到安全驗收要求的建設工程,明確提出整改措施建議;明確評價結論。

2.7?附件、附圖

附件主要包括:工程項目有關批文;消防專項竣工驗收意見復印件;生產作業場所有害因素檢測報告;特種設備檢驗報告;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復印件;特種崗位操作人員上崗證復印件;風電場安全管理制度、作業標準、崗位規范等文件目錄;安全預評價報告評審意見;安全預評價報告在政府安監部門備案證明復印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當地政府安監部門備案證明復印件等。

附圖主要包括:風電場地理位置示意圖;工程地質平面圖;風電場風能資源分布圖;升壓變電所和主要建筑物總平面布置圖;風電機組布置圖;風電機組及箱式變電站基礎結構圖;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等。

3?安全驗收評價報告的格式

1)封面

封面上應有委托單位名稱、評價項目名稱、安全驗收評價報告、安全評價機構名稱、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編號、評價報告完成日期,封面格式見附錄A。

2)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影印件

3)著錄項

“安全評價機構法定代表人、評價項目組成員”等著錄項一般分兩頁布置。第一頁署明安全評價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評價項目負責人等主要責任者姓名,下方為報告編制完成的日期及評價機構公章用章區,格式見附錄B;第二頁則為評價人員、各類技術專家以及其它有關責任者名單,評價人員和技術專家均應親筆簽名,格式見附錄C。

4)前言

5)目錄

應包括各章、節的目錄。

6)正文(包括概述、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符合性評價和危險危害程度的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安全驗收評價結論等)。

7)附件、附圖

4?項目法人、監理、設計、施工、運行等各方協作配合的主要工作

主要包括:項目法人、監理、設計、施工、運行等各方在建設過程中有關安全方面的情況介紹;建設和運行單位檢查建設項目的設施、設備、裝置運行情況和管理狀況;設計、監理、施工安裝、建設運行單位提供各自的驗收自檢報告。

安全驗收評價需建設單位提供的主要參考資料目錄如下:

(1)概況

?①電廠基本情況:包括隸屬關系、職工人數、所在地區及其交通情況等。

?②生產經營活動合法證明材料:包括企業法人證明、營業執照等。

(2)設計依據

?①立項批準文件、可行性研究報告

?②可行性研究設計批準文件

?③安全預評價報告

(3)設計文件

?①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

?②工藝、功能設計文件

?③生產系統和輔助系統設計文件

?④技施設計說明書(含設計變更)

?⑤各類設計圖紙:如技施設計圖紙(含設計變更)、主要設備廠家圖紙等。

(4)生產系統及輔助系統生產及安全說明

(5)安全技術與安全管理措施資料

(6)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7)安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

(8)安全專項投資及其使用情況

(9)安全檢驗、檢測和測定的數據資料

(10)特種設備使用、特種作業、從業許可證明、新技術鑒定證明

(11)安全驗收評價所需的其他資料和數據

篇2: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編制規定

1?范圍

1.1?為了規范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的內容和深度要求,確保安全預評價報告質量,根據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特制定本規定。

1.2?本規定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的編制。

2?安全預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

安全預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概述(含評價目的、評價范圍、評價依據、建設項目概況等)、危險及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定性定量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評價結論等。

2.1?編制說明

1)評價目的和評價范圍

明確評價目的和評價范圍。一般以設計文件包括的范圍作為評價范圍。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規定的范圍作為評價范圍,但不得將重要危險、有害因素排除在評價范圍之外。

2)評價依據

編制預評價報告依據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資料、批準文件、預評價工作合同書,較詳盡地列舉預評價依據的國家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地方法規、政府部門規章、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國家標準、安全生產行業技術標準、水電水利行業技術標準、行業管理規定、參考資料等。

3)建設單位簡介

對建設單位的基本情況、組成、業務范圍等做簡單概述。

2.2?建設項目概況

介紹建設項目的任務、水文泥沙、工程地質、工程規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機電及金屬結構、消防設計、施工組織、工程主要設備等概況。

2.3?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對建設項目在工程選址和樞紐總體布置、主要生產建(構)筑物及設備事故、生產過程中和生產作業場所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分析,列出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依據,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以及發生作用的途徑和變化規律,明確預評價中要評價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識別危險、有害因素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是分辨、識別確定系統內存在的危險,而不是研究防止事故發生或控制事故發生的實際措施。它是預測安全狀態和事故發生途徑的一種手段,必須要有科學的安全理論作指導,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統安全狀況、危險、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規律,并予以準確描述。

2)系統性

危險、有害因素存在于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對系統進行全面、詳細的剖析,研究系統及子系統之間的相關和約束關系;分清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相關的危險、有害性。

3)全面性

識別危險、有害因素時,不要發生遺漏,以免留下隱患。要從場址、自然條件、建(構)筑物、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設施、裝置、特種設備、公用工程、安全管理體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分析辨識;不僅要分析設備正常生產運轉、操作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辨識設備啟動、停運、檢修和設備受到破壞及操作失誤情況下的危險、有害后果。通過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基礎。

4)預測性

對于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其觸發事件,亦即危險、有害因素出現的條件或設想的事故模式。

2.4?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

依據水電建設工程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考慮安全預評價的特點,結合水電行業特點和建設工程的具體情況,說明劃分評價單元的原則及確定的評價單元。水電建設工程習慣上評價單元劃分為:樞紐總布置單元、水庫近壩庫岸單元、擋水建筑物單元、泄水建筑物單元、引水建筑物單元、廠房及生產設備單元(水輪機、發電機、主變壓器、其它電氣設備、水電廠自動裝置、監控系統等)、安全監測系統單元、作業環境單元等。

根據評價的目的、要求和水電建設工程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對于不同的評價單元,可根據評價的需要和單元特征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選定的評價方法應做簡單介紹,并闡述選定此方法的原因。

評價方法是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工具,選用哪一種方法要根據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壽命的不同階段和分析人員的知識、經驗和習慣來定。

2.5?定性、定量評價

根據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結果和確定的評價單元,參照有關資料和數據,用選定的評價方法對各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真實、準確地確定事故可能發生的部位、頻次、嚴重程度的等級及相關結果,并對得出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2.6?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依據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結果與定性、定量評價結果,遵循針對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的原則,提出消除或減弱危險危害的技術和管理對策措施建議。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具體詳實、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針對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建議可分為應采納和宜采納兩種類型。

為保障水電建設工程建成后能安全運行,安全對策措施應包括:從水電建設工程的總圖布置、功能分布、工藝流程、設施、設備、裝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術對策措施;從水電建設工程的組織機構設置、人員管理、物料管理、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對策措施;從保證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運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對策措施。

2.7?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

包括事故應急預案的定義、目標,應急預案編制的要求和依據,應急預案編制程序,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及其主要內容,本工程應編制的主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2.8?安全專項投資估算

包括投資估算編制依據、價格水平年、安全設備設施清單、投資估算等內容。

2.9?評價結論

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簡要列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評價結果,指出本建設工程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

2)明確應重視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明確本建設工程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對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

3)給出本建設工程從安全生產角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的要求。

3?安全預評價報告的格式

1)封面

封面上應有委托單位名稱、評價項目名稱、安全預評價報告、安全評價機構名稱、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編號、評價報告完成日期,封面格式見附錄A。

2)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影印件

3)著錄項

“安全評價機構法定代表人、評價項目組成員”等著錄項一般分兩頁布置。第一頁署明安全評價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評價項目負責人等主要責任者姓名,下方為報告編制完成的日期及評價機構公章用章區,格式見附錄B;第二頁則為評價人員、各類技術專家以及其它有關責任者名單,評價人員和技術專家均應親筆簽名,格式見附錄C。

4)前言

5)目錄

應包括各章、節的目錄。

6)正文(包括評價目的、評價范圍、評價依據、建設單位簡介、建設項目概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定性定量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急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安全專項投資估算、評價結論等)。

7)附件、附圖

4?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需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目錄

4.1?建設項目綜合性資料

4.1.1?建設單位概況

4.1.2?建設項目概況

4.1.3?建設工程總平面圖

4.1.4?建設項目與周邊環境關系位置圖

4.1.5?建設項目工藝流程及物料平衡圖

4.1.6?氣象條件

4.1.7?人員分布

4.2?建設項目設計依據

4.2.1?建設項目申請書、項目建議書、立項批準文件

4.2.2?建設項目設計依據的地質、水文資料

4.2.3?建設項目設計依據的其它有關安全資料

4.3?建設項目設計文件

4.3.1?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4.3.2?改建、擴建項目相關的其它設計文件

4.4?安全設施、設備、裝置、物料資料

4.4.1?生產工藝中的工藝過程描述與說明

4.4.2?生產系統中主要安全設施、設備和裝置描述與說明

4.4.3?原料、中間產品、產品及其它物料資料

4.5?安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

4.6?安全專項投入

4.7?其它

5?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參考目錄

5.1?編制說明

5.1.1?預評價目的、范圍及工作程序

5.1.1.1?預評價目的

5.1.1.2?預評價范圍及重點

5.1.1.3?預評價工作程序

5.1.2?評價依據

5.1.2.1?國家法律

5.1.2.2?國家行政法規

5.1.2.3?地方法規

5.1.2.4?政府部門規章

5.1.2.5?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

5.1.2.6?國家標準

5.1.2.7?安全生產行業技術標準

5.1.2.8?水電水利行業技術標準

5.1.2.9?行業管理有關規定

5.1.2.10?其它技術資料:《×××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5.1.3?建設單位簡介?

5.2?建設項目(工程)概況

5.2.1?項目地理位置、建設內容

5.2.2?主要設計方案

(1)水文、氣象

(2)工程地質

(3)工程規模

(4)工程布置及水工建筑物

(5)機電及金屬結構

(6)消防設計

(7)施工組織

5.2.3?工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簡表

5.3?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5.3.1?工程選址和樞紐布置危險性辨識分析

5.3.1.1?工程選址

5.3.1.2?總體規劃與廠區總平面布置

5.3.2?主要生產建(構)筑物、設備事故危險因素辨識分析

5.3.2.1?地震危險性分析

5.3.2.2?坍塌危險性分析

5.3.2.3?大壩及主要建筑物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4?水輪機(水泵水輪機)、水輪發電機(水泵水輪發電機)、主變壓器等主要機電設備及其系統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5?金屬結構設備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6?壓力鋼管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7?特種設備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8?水淹廠房危險性分析

5.3.3?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因素辨識分析

5.3.3.1?淹溺危險性分析

5.3.3.2?火災危險性分析

5.3.3.3?爆炸危險性分析

5.3.3.4?電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5?機械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6?高處墜落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7?物體打擊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8?起重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9?車輛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10?水庫滲漏危險性分析

5.3.3.11?泥沙淤積危險性分析

5.3.3.12?自然災害(洪水、暴風雨雪、臺風、冰雹等)危險性分析

5.3.4?生產作業場所有害因素辨識分析

5.3.4.1?噪聲及振動危害因素分析

5.3.4.2?高溫、低溫危害因素分析

5.3.4.3?潮濕危害因素分析

5.3.4.4?采光照明不良危害因素分析

5.3.4.5?電磁輻射危害因素分析

5.3.4.6?粉塵、有害物質危害因素分析

5.3.4.7?窒息、中毒危害因素分析

5.3.5?施工期危險性分析(包括施工導截流、潰堰危險分析)

5.3.6?重大危險源辨識分析

5.4?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

5.4.1?評價單元劃分

5.4.2?評價方法選擇

5.5?定性、定量評價

5.6?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5.6.1?安全對策措施建議的依據、原則

5.6.2?安全技術對策措施

5.6.3?安全管理對策措施

5.6.3.1?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

5.6.3.2?安全監測站與設備配置

5.6.3.3?安全管理制度(含人員、物料、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

5.6.4?施工期安全對策措施

5.7?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

5.7.1?事故應急預案的定義和目標

5.7.2?應急預案編制要求和依據

5.7.3?應急預案編制程序

5.7.4?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及其主要內容

5.7.5?本工程應編制的主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8?安全專項投資估算

5.8.1?編制依據

5.8.2?價格水平年

5.8.3?安全專項工程量(設備、設施清單)

5.8.4?投資估算

5.9?評價結論

5.10?附件和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