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應用保護性約束告知工作程序
醫院應用保護性約束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或家屬使用保護性約束的目的是防止患者發生墜床、撞傷及抓傷等意外,以確保治療、護理順利進行。
二、護士會對不能配合的患者,如拔管、抓傷口,給予手腳約束。用繃帶和棉墊束縛手腕及踝部,繃帶以及套結的形式套于腕部,并墊以棉墊,保護皮膚,護士在操作過程中會注意松緊度。
三、對于四肢躁動較劇烈、發生打人、蹬喘、雙腿跨越床檔者,護士會給予四肢約束,用特制約束帶束縛肩部、上肢、膝部,同樣內襯棉墊,以保持患者皮膚。
四、在使用約束期間,護士會按護理級別,觀察約束部位的皮膚顏色,必要時,護士會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
五、在使用約束期間,護士會將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并保證患者安全和舒適。
六、感謝患者、家屬的配合。
篇2:醫院應用保護性約束告知工作程序
醫院應用保護性約束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或家屬使用保護性約束的目的是防止患者發生墜床、撞傷及抓傷等意外,以確保治療、護理順利進行。
二、護士會對不能配合的患者,如拔管、抓傷口,給予手腳約束。用繃帶和棉墊束縛手腕及踝部,繃帶以及套結的形式套于腕部,并墊以棉墊,保護皮膚,護士在操作過程中會注意松緊度。
三、對于四肢躁動較劇烈、發生打人、蹬喘、雙腿跨越床檔者,護士會給予四肢約束,用特制約束帶束縛肩部、上肢、膝部,同樣內襯棉墊,以保持患者皮膚。
四、在使用約束期間,護士會按護理級別,觀察約束部位的皮膚顏色,必要時,護士會進行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
五、在使用約束期間,護士會將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并保證患者安全和舒適。
六、感謝患者、家屬的配合。
篇3:幼兒教育隨筆:幼兒自我約束能力培養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幼兒教育隨筆:幼兒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
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能力,有所為,有所不為。只有自律才能控制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人,缺少自律的人,很容易受到各種各樣主客觀原因的干擾,很難去做好一件事情,達到一定的目標。我們常常看到處于幼兒期的孩子在園不能很好的學習,與同伴矛盾爭吵不斷;在家撒嬌、任性,不達到自己的要求誓不罷休,而這些都是缺少自律的表現。《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在社會這一領域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因此,從幼兒期開始培養幼兒臺的自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幼兒的自律呢?
自律和樂觀開放、自信開朗等有著很多的社會性成分,也就是說他們更多的是在孩子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包括家庭、學習)通過教育而獲得發展的。
一、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調節
放縱與任性的是很有所作為的,人之初是完全沒有自我調控和調節的能力,這時候的孩子完全受沖動與欲望的影響,很難長時間做一件事情;進入幼兒園后,才逐步發展自律的能力,而這時候的家長和老師,就擔當著重大的使命,去幫助和引導孩子。
在家里,孩子喜歡吃巧克力,但是我們有的父母會把巧克力藏起來,盡量不讓孩子發現,可是一旦孩子發現,就可能吃得沒完沒了。但是,假如我們換個方法,把十塊巧克力一次給蓋子,然后告訴孩子多吃巧克力的壞處,并和孩子商量好每天只吃兩塊,孩子答應了,就要求他按規定去做。開始時,哈子可能不能按規定去做,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訓斥,鼓勵他繼續努力,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有所作為,那時,他就有了一定的自律。
在幼兒園,孩子一入園,我們老師就會教孩子逐步學會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和學習,并引導孩子去遵守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項常規。當孩子還是懵懂的時候,老師的引導態度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我們要求孩子遵守行為規范,和同伴友好相處,是想幫助孩子形成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使他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孩子只是淺顯的接受,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的了解。作為老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與孩子共同的游戲中逐步幫助談發現問題、制訂規則、并引導孩子真正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那樣做會出現什么問題?在細小的活動中,通過孩子相互的比較,讓他們不斷得出結論,從而不斷內化自己,要求自己,約束自己。
二、灌輸給孩子正確的價值文化
自律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對價值的內化和技能的獲得。價值內化就是個體贊同和認可社會規范、道德準則所贊同的價值觀,并以此約束自己。
家長和老師要有意識的和孩子多按各種規則、游戲規則、交通規則。從孩子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各種準則出發,告訴孩子要遵紀守法。
在幼兒園,我們在玩游戲和組織各個活動之前,都會和孩子先說明游戲規則,并引導哈子能夠遵守游戲規則。假如沒了規則,游戲也無樂趣而言。同樣的交通規則也是。在教孩子學習基本的交通規則時,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設想,如果行人和車輛都不遵守交通規則,那么會是什么局面?引導孩子學會去發現和了解,并逐步影響和帶動周圍的同伴共同遵守。
三、讓孩子掌握控制自己行為的技能。
也許有的孩子已經明白了自律的道理,知道要自我我約束,知道該干什么事情,而什么事情又不能做,但是孩子畢竟還很小,有的時候還是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控制自己,常常是事后后悔。
在幼兒園,我們常常看到孩子之間的相互打鬧。也許開始只是無意識的碰了一下或者是別的什么原因,但是他們卻為此不依不饒。其實要說道理他們都懂,“小朋友是不能打人的,這是不禮貌的行為。別人不小心碰了你,不能卻還手------”可是盡管知道,這樣的事情還是在發生,歸根結底是孩子的控制力比較差。還有的孩子在學本領時,老是坐不住、聽不進。而這時候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1、轉移目標。及時轉移孩子當前的注意力和所從事的事情,使他能從一件事情過度到另一件事情上,這可能需要大人的幫助和正確引導。
2、學會冷靜。孩子由于年齡小,易沖動,因此必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學會自我冷靜下來,默默的數數、深呼吸幾下都可以暫時緩解當時的情緒。也許這個方法一開始還不是很適用,但是如果是長期的持之以恒的堅持,相信會有一定的成效。
3、同伴的介入。通過同伴的幫助和榜樣來影響孩子的行為,使他知道該怎么做才會做得更好。
四、延遲對孩子需要的滿足和抵制欲望
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不要讓孩子的欲望膨脹。如果孩子在商場里看到了一個自己中意的玩具,非常喜歡,提出讓爸爸媽媽買給他,作為父母當時不一定馬上答應他,而是可以適時的和孩子提出要求,這些要求可以是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學習的方面。等孩子通過一個階段達到了以上的要求,再作為禮物送給孩子。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而且也讓他們真正的學到了東西,改變了以往的不良習慣。
同樣,在幼兒園,孩子因為拿不到小紅花或者漂亮的貼紙而悶悶不樂。這時候老師可以針對孩子拿不到獎品的原因來提出要求:怎么會拿不到?什么地方自己做的不夠?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薄弱之處,并幫助孩子共同改正。
五、自我反省
一個自律的人,是一個能夠自我反省的人。老師和家長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反思的習慣。每到學期結束或者孩子過生日、孩子又長大一歲的時候,問問孩子,我們的學期快結束了,我們又長大了一歲,你覺得自己學到了什么本領?哪些地方自己進步了,哪些地方做得還不夠好?在新的一年里你有什么打算?
從小培養孩子學會自律不僅能夠讓孩子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有助于孩子更好的認識社會,從而投入生活和學習中。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