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既有過街地道連通施工監測方案

既有過街地道連通施工監測方案

2024-07-11 閱讀 4572

既有過街地道連通工程施工監測方案

1.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19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

(3)《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

(4)《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

(5)《城市測量規范》CJJ13-87

(6)沿線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調查報告;

(7)其它相關資料及規范。

2.工程概況

2.1工程平面概況

本工程為新建東花市A區公建地下二層與既有過街地道連通工程,東花市A區建筑位于既有崇文門外大街道路東側,既有地道位于現狀崇文門大街下,分布于東花市A區建筑北側。

新建通道為公建地下二層與哈德門飯店前既有過街通道連通,新建通道結構最大覆土5.02米,總長約103.3米,該通道南、北兩端與既有過街通道及公寓相接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南端明挖段設風機房及配電房),明挖總長約50m,下穿崇文門外大街東側規劃道路段為礦山法施工,總長約53m,結構總寬度6.5m;裝修后凈高2.5m。

北側明挖段長度約為34米,寬度為6.1米,包含電梯段(深約12米)和水平連接段(深約4.5米),南側與通道按挖段相連接,北側與既有地鐵通道連接。

北側明挖通道東西兩側緊鄰哈德門飯店和既有地鐵通道,且有φ60的電纜貫穿,施工時既要保證行人正常通行,又要保證施工安全,施工場地比較緊張,因此施工中須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北側明挖段示意圖

2.2工程地質概況

經探坑探明,北側明挖段處于建筑垃圾回填地層,地層松散,穩定性差

3.監測的目的及意義

流通道位于繁華的崇文門外大街,施工過程中還需穿越地鐵5號線出入口及既有哈德門飯店,通過對周圍環境等的監測,掌握由通道開挖施工引起的周圍地層和建(構)筑物沉降變化數據,分析出周圍環境的變形規律和發展趨勢,及時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改進施工工藝,將施工引起的環境變形減小到最低程度,確保通道開挖施工影響范圍內建筑物的安全;與此同時,隧道自身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形和位移,必須加以監測,以確保工程結構免遭破壞。

監測的目的及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積累經驗,為提高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的整體水平提供依據。

(2)施工過程中對周圍房屋及構筑物沉降和傾斜監測及地面、管線沉降監測確保周圍房屋、構筑物、橋梁、管線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以及行車路面的車輛安全運行。

(3)通過監控量測了解隧道圍巖在施工過程中的動態變化,明確工程施工對原始地層的影響程度及可能產生失穩的薄弱環節。

(4)通過監控量測,收集數據,為以后的工程設計,施工及規范修改提供參考和積累經驗,并可以和計算結果比較,完善計算理論。

4.監測內容及監測控制標準

4.1主要監測項目及監測頻率

根據設計文件以及相關規范的要求,結合我單位在隧道工程中的施工及監測經驗,通道開挖監測內容見表1。

表1開挖施工監測項目及頻率表

序號監測項目監測儀器頻率

1地表沉降水準儀

北側明挖段開始施工時開始檢測,1-15天時,每天監測2次;在16-30天時,每2天監測1次;

4.2主要監測項目控制標準

表2監控量測控制標準表

序號監測項目允許變形值(mm)標準來源

1地表建(構)筑物沉降-30設計

4.3主要監測項目監測布點示意圖

詳見附圖

5.主要監測項目實施方法

5.1地表沉降監測

(1)監測目的

主要是測定縱、橫沉降槽曲線及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徑和沉降速率等,可按Peck公式,預隧道開挖在不同深度時引起的地面沉降槽曲線;施工中按量測反饋資料,合理調整隧道開挖的施工參數,以達到控制沉降的最優效果。

圖1基點埋設方法示意圖

(2)測量儀器

水準儀,塔尺,鋼尺等。

(3)測量實施

①基點埋設方法

基點埋設在沉降影響范圍以外的穩定區域,并且應埋設在視野開闊、通視條件較好的地方;基點數量根據需要埋設,基點要牢固可靠,如圖3所示。

②隆陷測點埋設

隆陷測點埋設,用沖擊鉆在地表鉆孔,然后放入長200~300mm,直徑20~30mm的圓頭鋼筋,四周用水泥砂漿填實。

③測量方法

觀測方法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基點和附近水準點聯測取得初始高程。

觀測時各項限差宜嚴格控制,每測點讀數高差不宜超過0.03mm,對不在水準路線上的觀測點,一個測站不宜超過3個,如超過時,應重讀后視點讀數,以作核對。首次觀測應對測點進行連續兩次觀測,兩次高程之差應小于±0.10mm,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

④隆陷計算

求得各點高程。施工前,由基點通過水準測量測出隆陷觀測點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過程中測出的高程為Hn。則高差△H=Hn-H0即為隆陷值。

⑤數據分析與處理

(1)時間位移曲線散點圖和距離位移曲線散點圖,根據沉降規律判斷圍巖穩定狀態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2)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可選取合適的函數進行回歸分析。預測最大沉降量。

(3)作橫斷面和縱斷面沉降槽曲線,判斷施工影響范圍、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徑、土體體積損失等。

5.2地表建筑沉降監測

(1)監測目的

在建筑物周圍設置測點,觀測隧道開挖穿越前后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傾斜,據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護措施的可靠性。

(2)監測儀器

水準儀,塔尺,銦鋼尺等。

(3)監測實施

①測點埋設

瑣瑣碎碎訴訟在地表下沉的縱向和橫向影響范圍內的建筑物應進行建筑物下沉及傾斜監測。基點的埋設同地表隆陷觀測。

圖2建筑物沉降測點示意圖

沉降測點埋設,用沖擊鉆在橋樁上鉆孔,然后放入長直徑200~300mm,20~30mm的半圓頭彎曲鋼筋,四周用水泥砂漿填實。

測點的埋設高度應方便觀測,對測點應采取保護措施,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測點的布設如圖4示。

6.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6.1變形管理等級

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監測后應對各種數據進行及時整理分析,判斷其發展變化規律,并及時反饋到施工當中去,以此來指導施工。根據以往經驗,采用《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則》(TBJ108-92)的Ⅲ級管理制度作為監測管理方式。可按表4變形管理等級指導施工。

表4變形管理等級

管理等級

管理位移

施工狀態

U0

正常施工

(Un/3)≤U0≤(2Un/3)

加強支護

U0>(2Un/3)

封閉掌子面,上報業主

注:U0―是實測變形值;Un―是允許變形值

根據上述監測管理基準,調整監測頻率:在Ⅲ級管理階段監測頻率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執行,2次/天;在Ⅱ級管理階段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沉降,加密監測頻率,每2小時一次,及時準確的反映加強支護的效果;在I級管理階段則封閉掌子面,上報業主,組織監理、設計等相關單位召開討論會,討論有效的防沉降措施及改進施工方案。

6.2施工監測反饋程序

為確保監測結果的質量,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均由計算機管理,每次監測必須有監測結果,及時上報監測日報表,并按期向監理和項目部提交監測周、月報,并在月報上附上典型測點位移或應力時態曲線圖,對當月的施工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施工建議。監測反饋程序見圖4。

6.3監測數據分析

監測工作進行一段時間或施工某一階段結束后都要對量測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把原始數據通過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頻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組數據分布情況顯示出來,進行數據的數字特征值計算,離群數據的取舍。尋找一種能夠較好反映數據變化規律和趨勢的函數關系式,對下一階段的監測數據進行預測,以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大位移值和應力值,預測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評價施工方法,確定工程措施,采用的回歸函數有:

U=Alg(1+t)+B

U=t/(A+Bt)

U=Ae-B/t

U=A(e-B/t-e-B/t0)

U=Alg[(B+t)/(B+t0)]

式中:U-變形值(或應力值)

B-回歸系數

t-測點的觀測時間(day)

并繪制位移或應力的時態變化曲線圖,即時態散點圖,見圖3。

圖3時態回歸曲線示意圖

Y

N

現場施工

監控量測

監測設計

資料調研

量測結果的微機信息處理系統

量測結果的綜合處理及反分析

監測結果的綜合評價

報送設計、監理單位

量測結果的形象化、具體化

經驗類比

理論分析

甲方、規范要求等

地層支護結構安全穩定性判斷

地層、支護結構動態及現狀分析說明、提交修正設計、施工建議

反饋設計施工

是否改變設計施工方法

調整設計參數、改變施工方法

圖4監測量測流程圖

6.4監控量測保證措施

針對本工程監測項目的特點建立專業組織,由北京中鐵瑞威鐵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派駐現場3~5人組成監測小組,由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監測經驗及有結構受力計算、分析能力的技術人員擔任組長,監測施工組織與流程、監測組成員組成及職責分別示于圖5。

施工準備

測量參數

工程施工

項目經理

總工程師

監測組長

施工監測

調整施工參數

監理工程與業主

隧道監測小組

圖5測施工組織與流程圖

(1)提供有關切實可靠的數據記錄。

(2)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實施方案和相應的測點埋設保護措施,并將其納入工程的施工進度控制計劃中。

(3)量測項目人員要相對固定,保證數據資料的連續性。

(4)量測儀器采用專人使用、專人保養、專人檢校的管理。

(5)量測設備、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應經過檢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各監測項目在監測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應的實施細則。

(7)量測數據均要經現場檢查,室內兩級復核后方可上報。

(8)量測數據的存儲、計算、管理均采用計算機系統進行。

(9)各量測項目從設備的管理、使用及資料的整理均設專人負責。

(10)針對施工各關鍵問題及早開展相應的QC小組活動,及時分析、反饋信息,指導施工。

6.5突發情況下的監測應急措施

施工過程中,發生以下突發情況時,現場監測人員應采取監測應急措施:

1.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計沉降值超過監測標準。

2.受影響范圍內房屋及構筑物相對傾斜值及傾斜變化速率超過監測標準。

3.其他工程突發情況。

突發情況發生前后監測人員應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向施工單位發出預警通知,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當監測數據顯示監測內容以超過監測標準時,現場監測技術負責人員在仔細核對監測數據,并通過復核測量后,立即通知施工單位采取應急措施,然后逐級向項目部、監理及業主上報。現場監測應加密監測頻率,密切關注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及時反饋工程安全情況,給施工單位采取正確的施工措施及后續施工方案的改進提供必需的工程數據。

6.6監控量測安全文明保證措施

監測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在監測布點施工及測試時我們將“安全監測、文明監測”擺在首位,一切按相應規定及操作規程辦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測點埋設前辦理所需的各種手續,按規程進行布點施工;

(2)布設觀測孔時先做好管線探測,以免鉆孔時破壞管線;

(3)建(構)筑物測點布置事先與業主溝通,征得業主同意后進行,如建(構)筑物業主不同意布點,請上級主管單位進行協調解決;

(4)在測點布設及監測時愛護周邊環境(包括花草樹木及其他);

(5)路上車流量大,車速快,布點及測試時必須穿防護衣、加設防護桶,保證測試人員人身安全;

(5)在監測工作的生產及生活活動中,加強對監測組人員的文明行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業標準化。

(6)科學、合理地組織監測生產,加強現場監測管理,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7)加強宣傳教育,統一思想,使全體監測組人員認識到文明施工是企業的形象、是隊伍素質的反映、是安全生產的保證,以提高員工文明施工和加強現場管理的自覺性。

篇2:既有過街地道連通施工監測方案

既有過街地道連通工程施工監測方案

1.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19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99-1999

(3)《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

(4)《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

(5)《城市測量規范》CJJ13-87

(6)沿線建筑物及地下管線調查報告;

(7)其它相關資料及規范。

2.工程概況

2.1工程平面概況

本工程為新建東花市A區公建地下二層與既有過街地道連通工程,東花市A區建筑位于既有崇文門外大街道路東側,既有地道位于現狀崇文門大街下,分布于東花市A區建筑北側。

新建通道為公建地下二層與哈德門飯店前既有過街通道連通,新建通道結構最大覆土5.02米,總長約103.3米,該通道南、北兩端與既有過街通道及公寓相接段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在南端明挖段設風機房及配電房),明挖總長約50m,下穿崇文門外大街東側規劃道路段為礦山法施工,總長約53m,結構總寬度6.5m;裝修后凈高2.5m。

北側明挖段長度約為34米,寬度為6.1米,包含電梯段(深約12米)和水平連接段(深約4.5米),南側與通道按挖段相連接,北側與既有地鐵通道連接。

北側明挖通道東西兩側緊鄰哈德門飯店和既有地鐵通道,且有φ60的電纜貫穿,施工時既要保證行人正常通行,又要保證施工安全,施工場地比較緊張,因此施工中須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北側明挖段示意圖

2.2工程地質概況

經探坑探明,北側明挖段處于建筑垃圾回填地層,地層松散,穩定性差

3.監測的目的及意義

流通道位于繁華的崇文門外大街,施工過程中還需穿越地鐵5號線出入口及既有哈德門飯店,通過對周圍環境等的監測,掌握由通道開挖施工引起的周圍地層和建(構)筑物沉降變化數據,分析出周圍環境的變形規律和發展趨勢,及時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改進施工工藝,將施工引起的環境變形減小到最低程度,確保通道開挖施工影響范圍內建筑物的安全;與此同時,隧道自身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形和位移,必須加以監測,以確保工程結構免遭破壞。

監測的目的及意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積累經驗,為提高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的整體水平提供依據。

(2)施工過程中對周圍房屋及構筑物沉降和傾斜監測及地面、管線沉降監測確保周圍房屋、構筑物、橋梁、管線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以及行車路面的車輛安全運行。

(3)通過監控量測了解隧道圍巖在施工過程中的動態變化,明確工程施工對原始地層的影響程度及可能產生失穩的薄弱環節。

(4)通過監控量測,收集數據,為以后的工程設計,施工及規范修改提供參考和積累經驗,并可以和計算結果比較,完善計算理論。

4.監測內容及監測控制標準

4.1主要監測項目及監測頻率

根據設計文件以及相關規范的要求,結合我單位在隧道工程中的施工及監測經驗,通道開挖監測內容見表1。

表1開挖施工監測項目及頻率表

序號監測項目監測儀器頻率

1地表沉降水準儀

北側明挖段開始施工時開始檢測,1-15天時,每天監測2次;在16-30天時,每2天監測1次;

4.2主要監測項目控制標準

表2監控量測控制標準表

序號監測項目允許變形值(mm)標準來源

1地表建(構)筑物沉降-30設計

4.3主要監測項目監測布點示意圖

詳見附圖

5.主要監測項目實施方法

5.1地表沉降監測

(1)監測目的

主要是測定縱、橫沉降槽曲線及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徑和沉降速率等,可按Peck公式,預隧道開挖在不同深度時引起的地面沉降槽曲線;施工中按量測反饋資料,合理調整隧道開挖的施工參數,以達到控制沉降的最優效果。

圖1基點埋設方法示意圖

(2)測量儀器

水準儀,塔尺,鋼尺等。

(3)測量實施

①基點埋設方法

基點埋設在沉降影響范圍以外的穩定區域,并且應埋設在視野開闊、通視條件較好的地方;基點數量根據需要埋設,基點要牢固可靠,如圖3所示。

②隆陷測點埋設

隆陷測點埋設,用沖擊鉆在地表鉆孔,然后放入長200~300mm,直徑20~30mm的圓頭鋼筋,四周用水泥砂漿填實。

③測量方法

觀測方法采用精密水準測量方法。基點和附近水準點聯測取得初始高程。

觀測時各項限差宜嚴格控制,每測點讀數高差不宜超過0.03mm,對不在水準路線上的觀測點,一個測站不宜超過3個,如超過時,應重讀后視點讀數,以作核對。首次觀測應對測點進行連續兩次觀測,兩次高程之差應小于±0.10mm,取平均值作為初始值。

④隆陷計算

求得各點高程。施工前,由基點通過水準測量測出隆陷觀測點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過程中測出的高程為Hn。則高差△H=Hn-H0即為隆陷值。

⑤數據分析與處理

(1)時間位移曲線散點圖和距離位移曲線散點圖,根據沉降規律判斷圍巖穩定狀態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

(2)當位移――時間曲線趨于平緩時,可選取合適的函數進行回歸分析。預測最大沉降量。

(3)作橫斷面和縱斷面沉降槽曲線,判斷施工影響范圍、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徑、土體體積損失等。

5.2地表建筑沉降監測

(1)監測目的

在建筑物周圍設置測點,觀測隧道開挖穿越前后地表建筑物下沉及傾斜,據以判定建筑物的安全性,以及采用的工程保護措施的可靠性。

(2)監測儀器

水準儀,塔尺,銦鋼尺等。

(3)監測實施

①測點埋設

瑣瑣碎碎訴訟在地表下沉的縱向和橫向影響范圍內的建筑物應進行建筑物下沉及傾斜監測。基點的埋設同地表隆陷觀測。

圖2建筑物沉降測點示意圖

沉降測點埋設,用沖擊鉆在橋樁上鉆孔,然后放入長直徑200~300mm,20~30mm的半圓頭彎曲鋼筋,四周用水泥砂漿填實。

測點的埋設高度應方便觀測,對測點應采取保護措施,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受到破壞。測點的布設如圖4示。

6.信息化施工管理程序

6.1變形管理等級

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監測后應對各種數據進行及時整理分析,判斷其發展變化規律,并及時反饋到施工當中去,以此來指導施工。根據以往經驗,采用《鐵路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則》(TBJ108-92)的Ⅲ級管理制度作為監測管理方式。可按表4變形管理等級指導施工。

表4變形管理等級

管理等級

管理位移

施工狀態

U0

正常施工

(Un/3)≤U0≤(2Un/3)

加強支護

U0>(2Un/3)

封閉掌子面,上報業主

注:U0―是實測變形值;Un―是允許變形值

根據上述監測管理基準,調整監測頻率:在Ⅲ級管理階段監測頻率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執行,2次/天;在Ⅱ級管理階段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沉降,加密監測頻率,每2小時一次,及時準確的反映加強支護的效果;在I級管理階段則封閉掌子面,上報業主,組織監理、設計等相關單位召開討論會,討論有效的防沉降措施及改進施工方案。

6.2施工監測反饋程序

為確保監測結果的質量,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均由計算機管理,每次監測必須有監測結果,及時上報監測日報表,并按期向監理和項目部提交監測周、月報,并在月報上附上典型測點位移或應力時態曲線圖,對當月的施工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施工建議。監測反饋程序見圖4。

6.3監測數據分析

監測工作進行一段時間或施工某一階段結束后都要對量測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把原始數據通過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頻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組數據分布情況顯示出來,進行數據的數字特征值計算,離群數據的取舍。尋找一種能夠較好反映數據變化規律和趨勢的函數關系式,對下一階段的監測數據進行預測,以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大位移值和應力值,預測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評價施工方法,確定工程措施,采用的回歸函數有:

U=Alg(1+t)+B

U=t/(A+Bt)

U=Ae-B/t

U=A(e-B/t-e-B/t0)

U=Alg[(B+t)/(B+t0)]

式中:U-變形值(或應力值)

B-回歸系數

t-測點的觀測時間(day)

并繪制位移或應力的時態變化曲線圖,即時態散點圖,見圖3。

圖3時態回歸曲線示意圖

Y

N

現場施工

監控量測

監測設計

資料調研

量測結果的微機信息處理系統

量測結果的綜合處理及反分析

監測結果的綜合評價

報送設計、監理單位

量測結果的形象化、具體化

經驗類比

理論分析

甲方、規范要求等

地層支護結構安全穩定性判斷

地層、支護結構動態及現狀分析說明、提交修正設計、施工建議

反饋設計施工

是否改變設計施工方法

調整設計參數、改變施工方法

圖4監測量測流程圖

6.4監控量測保證措施

針對本工程監測項目的特點建立專業組織,由北京中鐵瑞威鐵道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派駐現場3~5人組成監測小組,由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監測經驗及有結構受力計算、分析能力的技術人員擔任組長,監測施工組織與流程、監測組成員組成及職責分別示于圖5。

施工準備

測量參數

工程施工

項目經理

總工程師

監測組長

施工監測

調整施工參數

監理工程與業主

隧道監測小組

圖5測施工組織與流程圖

(1)提供有關切實可靠的數據記錄。

(2)制定切實可行的監測實施方案和相應的測點埋設保護措施,并將其納入工程的施工進度控制計劃中。

(3)量測項目人員要相對固定,保證數據資料的連續性。

(4)量測儀器采用專人使用、專人保養、專人檢校的管理。

(5)量測設備、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應經過檢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各監測項目在監測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應的實施細則。

(7)量測數據均要經現場檢查,室內兩級復核后方可上報。

(8)量測數據的存儲、計算、管理均采用計算機系統進行。

(9)各量測項目從設備的管理、使用及資料的整理均設專人負責。

(10)針對施工各關鍵問題及早開展相應的QC小組活動,及時分析、反饋信息,指導施工。

6.5突發情況下的監測應急措施

施工過程中,發生以下突發情況時,現場監測人員應采取監測應急措施:

1.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計沉降值超過監測標準。

2.受影響范圍內房屋及構筑物相對傾斜值及傾斜變化速率超過監測標準。

3.其他工程突發情況。

突發情況發生前后監測人員應根據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向施工單位發出預警通知,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當監測數據顯示監測內容以超過監測標準時,現場監測技術負責人員在仔細核對監測數據,并通過復核測量后,立即通知施工單位采取應急措施,然后逐級向項目部、監理及業主上報。現場監測應加密監測頻率,密切關注監測數據的變化情況,及時反饋工程安全情況,給施工單位采取正確的施工措施及后續施工方案的改進提供必需的工程數據。

6.6監控量測安全文明保證措施

監測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在監測布點施工及測試時我們將“安全監測、文明監測”擺在首位,一切按相應規定及操作規程辦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測點埋設前辦理所需的各種手續,按規程進行布點施工;

(2)布設觀測孔時先做好管線探測,以免鉆孔時破壞管線;

(3)建(構)筑物測點布置事先與業主溝通,征得業主同意后進行,如建(構)筑物業主不同意布點,請上級主管單位進行協調解決;

(4)在測點布設及監測時愛護周邊環境(包括花草樹木及其他);

(5)路上車流量大,車速快,布點及測試時必須穿防護衣、加設防護桶,保證測試人員人身安全;

(5)在監測工作的生產及生活活動中,加強對監測組人員的文明行為教育,做到管理程序化,作業標準化。

(6)科學、合理地組織監測生產,加強現場監測管理,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7)加強宣傳教育,統一思想,使全體監測組人員認識到文明施工是企業的形象、是隊伍素質的反映、是安全生產的保證,以提高員工文明施工和加強現場管理的自覺性。

篇3:鍋爐水質監測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1999]號文《鍋爐水處理管理規則》和_________有關要求,為進一步落實水質監測工作的正常運行,確保鍋爐安全經濟運行。經雙方協商,甲方同意委托乙方對甲方鍋爐水質開展監測工作,訂立以下協議,雙方應嚴格遵守執行。

  一、甲方責任

  1.鍋爐水處理(包括設備,人員和管理)應能保證水質符合gb1576《工業鍋爐水質》的規定,確保鍋爐無垢或薄垢運行。

  2.甲方應根據鍋爐相關法規要求,配備相應的水處理設備,鍋水取樣器,持證水處理操作人員。

  3.根據乙方出具的水質監測報告,對不合格水質立即整改,處理,直至合格。在整改處理期間采用爐內加藥處理,確保水質達標。配合乙方做好取水樣工作。

  二、乙方責任

  1.乙方每月到甲方取水樣一次,并在24小時內化驗,出具水質監測報告。

  2.對水質不合格的單位,派人現場指導,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每年免費調試2次,超出次數只收取調試人員交通費(按往返里程______元/公里)及旅差補助(_____元/人.天)。如屬甲方水處理設備陳舊或嚴重損壞,由甲方維修或更換設備后,再進行調試。

  3.如甲方需要,乙方可對不合格水處理設備進行維修,維修另簽合同。

  三、監測收費

  1.乙方向甲方收取水質化驗費_________元/次,取水樣交通費_________元/次,取水樣人員旅差費_________元/次,全年費用按11個月一次性收取,全年收費共計_________元(_________元)。

  2.合同簽訂時支付水質監測費(收款單位:_________,開戶行:_________,賬號:_________)

  四、其他

  1.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2.本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自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代表(簽字):_________代表(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