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樓建筑工程施工準備措施
寫字樓建筑工程施工準備
第1節技術準備
1.1技術資料準備:在接到圖紙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熟悉圖紙,同時取得各項有關的技術資料、規范、規程、標準等,盡快組織技術交底,并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進行相應洽商。
1.2定位及高程控制:根據小區原紅線樁進行建筑物的定位,同時引進標高,并做好原紅線樁、樓層控制樁、標高控制點的保護工作。
1.3編制質量計劃:技術工作計劃依據質量目標,編制質量計劃,并認真貫徹實施。制定完善的技術崗位責任制,形成配套的技術力量。
1.4制定各分部工程技術、質量、安全、環境等方案:主要包括編以下方案,見表3-1。
1.5提前做好鋼筋翻樣,模板加工計劃,材料及周轉料具、機械、設備使用計劃。
1.6做好塔吊基礎及混凝土泵管布置設計工作,確保符合安全規范要求。
1.7現場配置標準養護箱,溫度、濕度自控儀,升溫采用加熱器,降溫、加濕用淋水,箱內應封閉,確保室內溫度在20±3℃范圍內。
1.8試驗器具配備:測量儀器、試驗檢驗設備已配置到位,且儀器設備經檢驗有效。具體配置見表3-2。
1.9施工試驗計劃:編制內容包括:試驗內容、部位、數量、見證試驗組數,試驗計劃編制后由項目技術負責人進行審核,施工試驗應按部位分層、分段按批量送試,其中混凝土試塊、結構工程主要受力鋼筋、防水材料等應作見證取樣,見證取樣和送檢次數不少于試驗總數的30%,且均勻分布于整個施工過程,使其具有代表性。
工程施工方案一覽表表3-1
現場試驗室測量器具一覽表表3-2
1.10樣板、樣板間計劃
為保證工程質量,本工程施工中執行“樣板引路”制度。結構施工階段(特別是在基礎施工階段)分為:樣板鋼筋、樣板模板、樣板墻;裝修階段要先選擇有代表性的房間,做出樣板間后經建設單位、監理和集團公司領導共同驗收合格后再大面積施工,結構施工和裝修施工即應以此為標準,使施工質量標準明確。
第2節臨時用電
2.1主要機械設備負荷表
見表3-3。
2.2計算負荷
P=1.10[K1(∑P1/cosφ+K2∑P2)]×(γ+1)(3-1)
式中P-施工用電計算負荷(kVA)
P1-電動機額定功率裝機容量(kW)
P2-電焊機額定容量(kVA)
γ-照明用電量占總用電的比率取γ=0.1
cosφ-電動機的平均功率因數取cosφ=0.75
K1、K2--電需要系數取K1=K2=0.6
所以可得出以下數據:
P=1.1[0.6×365.6/0.75+0.6×221.6]×1.1=515kVA
按以上取統一需要系數的方法計算,據實際經驗是偏大的,若其數的65%就比較接近實際,所以計算負荷為:
P=515kVA×0.65=335kVA
2.3配電導線的選擇
按計算負荷確定的計算電流來選定導線截面面積:(3-2)
I=P/√3?×V線×COSφ
式中V線--低壓網絡的線電壓(kV);
COSφ--低壓網絡的綜合功率因數,取0.8。
I=335/√3?×0.38×0.8=635A
可選用VVZZ-1KV型,2×(3×150+2×70)mm2電欖。
根據總的計算電流可以選擇總的功率表為2×DT82-2,3×5A電流比為500/5A;總的電流表為0~500A,44L1;總的斷路開關為DZ20~600/3300;
電壓表為0~450V,44L1。
第3節臨時供水
本工程施工、生活、消防用水均來自小區臨時環狀管網,北端連接**路市政上水管線,連接管線管徑為DN150,環網管徑為DN100。
3.1現場施工用水量q1
本工程從基礎墊層至頂層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現場攪拌混凝土量很小,現場用水量僅限于混凝土養護、泵車清洗等。為充分利用市政水壓,減少管線敷設量特設置一臺增壓泵。滿足高層水壓要求。
3.2現場生活用水量q2
(3-3)
式中P1--施工現場高峰晝夜人數,P1=300人;
N3--施工現場生活用水定額(一般為20~60L/人?班)
取N3=50L/人?班;
K4--施工現場用水不均勻系數,取K4=1.4;
t--每天工作班數,t=1.35。
3.3消防用水量q3
因施工現場面積S=316×144=45504m2=4.55hm,小于5hm,所以消防用水量取q3=10L/S。
3.4總用水量Q
q1+q2=0.540L/S 3.5供水管徑(d)的選擇 (3-4) 式中Q--耗水量,Q=11L/S; V--管網中水流速度,取V=1.4m/s。 因此干管選DN100,施工現場生產、生活分支管選用DN20、DN25鍍鋅鋼管,即能滿足要求。 3.6臨時消防及施工用水立管的架設 為滿足消防和施工用水需要,分別在樓北側及西側各設一根消防立管及施工用水立管。水泵選用IS80-50-315A型單級單吸離心泵兩臺,其流量為13L/s,揚程為114m(工程最大需要高度為102.7m)。消防用管道采用DN100焊接鋼管,施工用水管道采用DN80焊接鋼管。 第4節臨時設施準備 4.1、臨時道路和圍擋 根據施工現場條件,為了滿足消防和運輸的要求,在建筑物的北面和西面設兩個主入口,修水泥硬化后路面,以滿足運輸車輛的通行,并在大門內側設置污泥清洗溝、池與下水管道連接,上鋪鋼筋蓖子,車輛出廠前用水管沖洗干凈,以減少車輛出場后的環境污染?;A施工階段除在基槽邊設置圍擋外,在距基槽邊500mm處砌筑240mm紅機磚擋土墻,以防止雜物和積水進入槽內?,F場的圍擋按**市有關部門規定,結合現場 情況選用合理的材料,圍擋嚴密。 4.2、生產、生活臨時設施 由于施工現場狹窄,工人生活區安排在施工現場以外;工人伙房亦安排在施工現場外,施工現場人員吃飯由專人負責送至現場。工地現場以庫房、加工棚及材料堆放為主,為減少占用施工現場,在搭設庫房及加工棚時均采用承重架子,頂板輔雙層50mm厚木板,其上作為木材、電工材料及水暖等材料的堆放場所。結合施工現場條件,計算臨舍的面積如表3-4所示:(略) 篇2:建城大廈工程施工準備規范 城建大廈工程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 技術人員詳細會審圖紙,編制單位、分部、分項工程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方案,做好技術交底。根據工程特點,針對重點關鍵工序組織專項技術攻關。測量人員接收高程水準點及建筑物位置控制樁,完成建筑物的軸線、高程控制網的放線工作。建立現場試驗室,完成試驗設備計量標定。 2、機械設備準備 施工所需設備要在進場前完成檢修,達到運轉正常的條件。進場設備型號、數量、時間要滿足施工計劃要求,并配備一定的易損件配件,便于現場及時維修更換。 3、勞動力準備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勞動力組織部門在公司內部對施工作業隊伍進行擇優錄取,組織各工種勞動力按需進場。所有擬定的施工人員進場前進行操作工藝、質量標準、安全衛生、消防等項目的技術培訓和交底。 4、物資準備 物資部門編制材料需用量計劃,對施工用材料提前對供應商進行考察,對材料質量進行驗證,并按照材料需用量計劃,組織合格材料進場。 5、現場準備 進場后組織清理、平整場地,查清、清除障礙物,保護永久地上地下設施,硬化道路,臨電、臨水施工,建設生活區、辦公區、加工區、材料庫、試驗室,接通通訊電話。在工程正式開工前完成臨建。辦理各種施工手續,建立與政府、社會的公共關系聯系網絡,包括市建委、工程質量監督站、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市容城管、街道、派出所、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及相關、相鄰單位等。通過逐一走訪取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為工程施工有序進行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內外環境。 篇3:工程項目施工準備工作(全面版) 工程項目施工準備工作(全面版) 工程項目施工準備工作按其性質及內容通常包括技術準備、物資準備、勞動組織準備、施工現場準備和施工場外準備。 (一)技術準備 技術準備是施工準備的核心。由于任何技術的差錯或隱患都可能引起人身安全和質量事故,造成生命、財產和經濟的巨大損失。因此必須認真地做好技術準備工作。具體有如下內容: 1.熟悉、審查施工圖紙和有關的設計資料 (1)熟悉、審查施工圖紙的依據 1)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提供的初步設計或擴大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建筑總平面、土方豎向設計和城市規劃等資料文件; 2)調查、搜集的原始資料; 3)設計、施工驗收規范和有關技術規定。 (2)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目的 1)為了能夠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順利地進行施工,生產出符合設計要求的最終建筑產品(建筑物或構筑物); 2)為了能夠在擬建工程開工之前,便從事建筑施工技術和經營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設計圖紙的設計意圖、結構與構造特點和技術要求; 3)通過審查發現設計圖紙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使其改正在施工開始之前,為擬建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份準確、齊全的設計圖紙。 (3)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內容 1)審查擬建工程的地點、建筑總平面圖同國家、城市或地區規劃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構筑物的設計功能和使用要求是否符合衛生、防火及美化城市方面的要求; 2)審查設計圖紙是否完整、齊全,以及設計圖紙和資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方面的方針和政策; 3)審查設計圖紙與說明書在內容上是否一致,以及設計圖紙與其各組成部分之間有無矛盾和錯誤; 4)審查建筑總平面圖與其他結構圖在幾何尺寸、坐標、標高、說明等方面是否一致,技術要求是否正確; 5)審查工業項目的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要求,掌握配套投產的先后次序和相互關系,以及設備安裝圖紙與其相配合的裝飾施工圖紙在坐標、標高上是否一致,掌握裝飾施工質量是否滿足設備安裝的要求; 6)審查地基處理與基礎設計同擬建工程地點的工程水文、地質等條件是否一致,以及建筑物或構筑物與地下建筑物或構筑物、管線之間的關系; 7)明確擬建工程的結構形式和特點,復核主要承重結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是否滿足要求,審查設計圖紙中的工程復雜、施工難度大和技術要求高的分部分項工程或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檢查現有施工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能否滿足工期和質量要求并采取可行的技術措施加以保證; 8)明確建設期限、分期分批投產或交付使用的順序和時間,以及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設備的數量、規格、來源和供貨日期;明確建設、設計和施工等單位之間的協作、配合關系,以及建設單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條件。 (4)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程序。熟悉、審查設計圖紙的程序通常分為自審階段、會審階段和現場簽證等三個階段。 1)設計圖紙的自審階段。施工單位收到擬建工程的設計圖紙和有關技術文件后。應盡快地組織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熟悉和自審圖紙,寫出自審圖紙的記錄。自審圖紙的記錄應包括對設計圖紙的疑問和對設計圖紙的有關建議。 2)設計圖紙的會審階段。一般由建設單位主持,由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參加,三方進行設計圖紙的會審。圖紙會審時,首先由設計單位的工程主設人向與會者說明擬建工程的設計依據、意圖和功能要求,并對特殊結構、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提出設計要求;然后施工單位根據自審記錄以及對設計意圖的了解,提出對設計圖紙的疑問和建議;最后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對所探討的問題逐一地做好記錄,形成"圖紙會審紀要",由建設單位正式行文,參加單位共同會簽、蓋章,作為與設計文件同時使用的技術文件和指導施工的依據,以及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進行工程結算的依據。 3)設計圖紙的現場簽證階段。在擬建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如果發現施工的條件與設計圖紙的條件不符,或者發現圖紙中仍然有錯誤,或者因為材料的規格、質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或者因為施工單位提出了合理化建議,需要對設計圖紙進行及時修訂時,應遵循技術核定和設計變更的簽證制度,進行圖紙的施工現場簽證。如果設計變更的內容對擬建工程的規模、投資影響較大時,要報請項目的原批準單位批準。在施工現場的圖紙修改、技術核定和設計變更資料,都要有正式的文字記錄,歸入擬建工程施工檔案,作為指導施工、竣工驗收和工程結算的依據。 2.原始資料的調查分析 為了做好施工準備工作,除了要掌握有關擬建工程的書面資料外,還應該進行擬建工程的實地勘測和調查,獲得有關數據的第一手資料,這對于擬定一個先進合理、切合實際的施工組織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查分析: (1)自然條件的調查分析。建設地區自然條件的調查分析的主要內容有地區水準點和絕對標高等情況;地質構造、土的性質和類別、地基土的承載力、地震級別和裂度等情況河流流量和水質、最高洪水和枯水期的水位等情況;地下水位的高低變化情況,含水層的厚度、流向、流量和水質等情況;氣溫、雨、雪、風和雷電等情況;土的凍結深度和冬雨季的期限等情況。 (2)技術經濟條件的調查分析。建設地區技術經濟條件的調查分析的主要內容有:地方建筑施工企業的狀況1施工現場的動遷狀況;當地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狀況i國撥材料供應狀況;地方能源和交通運輸狀況;地方勞動力和技術水平狀況;當地生活供應、教育和醫療衛生狀況;當地消防、治安狀況和參加施工單位的力量狀況。 3.編制施工圖預算和施工預算 (1)編制施工圖預算。施工圖預算是技術準備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這是按照施工圖確定的工程量、施工組織設計所擬定的施工方法、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及其取費標準,由施工單位編制的確定建筑安裝工程造價的經濟文件,它是施工企業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工程結算、建設銀行撥付工程價款、進行成本核算、加強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據。 (2)編制施工預算。施工預算是根據施工圖預算、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施工定額等文件進行編制的,它直接受施工圖預算的控制。它是施工企業內部控制各項成本支出、考核用工、"兩算"對比、簽發施工任務單、限額領料、基層進行經濟核算的依據。 4.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施工準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施工現場全部生產活動的技術經濟文件。建筑施工生產活動的全過程是非常復雜的物質財富再創造的過程,為了正確處理人與物、主體與輔助、工藝與設備、專業與協作、供應與消耗、生產與儲存、使用與維修以及它們在空間布置、時間排列之間的關系,必須根據擬建工程的規模、結構特點和建設單位的 要求,在原始資料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編制出一份能切實指導該工程全部施工活動的科學方案(施工組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