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層建筑鋼筋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高層建筑鋼筋工程施工技術措施
1、應加強鋼筋配制管理工作,根據公司設備情況和傳統操作經驗,預先確定各種形狀鋼筋下料長度調整值,配料時應加以考慮。
2、箍筋成型時,應在彎折處逐根對齊,若箍筋外形誤差超過質量標準允許值時,對于Ⅰ級鋼筋,可以重新將彎折處直開,再行彎曲調整(只可返工一次);對于其它品種鋼筋不得重新彎曲。
3、成型鋼筋在搬運,堆放要輕抬輕放,放置地點應平整。
4、鋼筋綁扎前必須先在模板上畫出綁扎點,嚴格遵照綁扎要求,每片靠外圍兩行鋼筋交點都應綁扣,網片中間部分至少隔一交點綁一扣;一面順扣要交錯著變換方向綁,網片面積較大時用細鋼筋作斜向拉結。
5、鋼筋電渣壓力焊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電渣壓力焊操作簡單,用料省,工效高,接頭質量優良,有良好的技術經濟效果。但在焊接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或焊接工藝參數選擇不好,也會產生各種缺陷。
(1)接頭偏心和傾斜防治措施:鋼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采用氣割切斷或矯正,端部歪扭的鋼筋不得焊接;兩鋼筋夾持于夾具內,上下應同心;焊接過程中上鋼筋應保持垂直和穩定;夾具的滑桿和導管之間如有較大間隙,造成夾具上下不同心時,應修理后再用;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夾具,應在停焊后約兩分鐘再卸夾具,以免鋼筋傾斜。
(2)咬邊防治措施:焊接電流的大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需根據被焊鋼筋直徑進行選擇。如焊接電流過大,鋼筋熔化快,上鋼筋很容易發生咬邊缺陷。因此應適應當降低焊接電流。鋼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適當加大頂壓量,以便使鋼筋端頭在熔池中壓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鋼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結合。焊接通電時間與鋼筋直徑大小有關。如焊接直徑25mm鋼筋時,通電時間為40~50S。焊接通電時間不能過長,應根據所需熔化量適當控制。
(3)未熔合防治措施:在引弧過程中應精心操作,防止操作桿提得太快和過高,以免間隙太大發生斷路滅弧;但也應防止操作縱桿提得太慢,以免鋼筋粘連短路。適當增大焊接電流和延長焊接通電時間,使鋼筋端部得到適宜的熔化量。及時修理焊接設備,保證正常使用。
(4)焊包不勻防治措施:當鋼筋端頭傾斜較大時,應事先把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焊接時應適當加大熔化量,保證鋼筋端面均勻熔化;采用鐵絲圈引弧時,鐵絲圈應置于鋼筋端面中心,不能偏移。
(5)氣孔防治措施:焊劑在使用前必須烘干,否則不僅降低保護效果,且容易形成氣孔。焊劑一般需經250℃烘干,時間不少2h;焊前應把鋼筋端部鐵銹及油污清除干凈,避免在焊接過程中產生有害氣體,影響接頭質量。
(6)鋼筋表面燒傷預防措施:焊前應將鋼筋端部120mm范圍內的鐵銹和油污清除干凈夾具電極上粘附的熔渣及氧化物清除干凈;焊前應把鋼筋夾緊。
(7)夾渣防治措施:應根據鋼筋直徑大小選擇合適的焊接電流和通電時間;更換焊劑和加入一定比例的螢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動性;適當增加頂壓力。
(8)成形不良防治措施:為了防止焊包上翻,應適當減小焊接電流和加長通電時間,加壓時用力適當,不能過猛。焊劑盒的下口及其間隙用石棉墊封塞好,防止焊劑瀉漏。
6、鋼筋直螺紋機械連接預控措施:
(1)鋼筋下料可用鋼筋切斷機或砂輪鋸,不得用氣割下料。鋼筋下料時,要求鋼筋端面與鋼筋軸線垂直,端頭不得彎曲、不得出現馬蹄形。
(2)鋼筋套絲:套絲機必須用水溶性切削冷卻潤滑液,不得用機油潤滑或不加潤滑液套絲。鋼筋套絲質量必須用牙形規與卡規檢查,鋼筋的牙形必須與牙形規相吻合,其小端直徑必須在卡規上標出的允許誤差之內,直螺紋絲扣完整牙數不得小于表4-26的規定值。
直螺紋絲扣完整牙數表4-26
鋼筋直徑(mm)完整牙數不小于(個)
16~185
20~227
25~288
(3)在操作工人自檢的基礎上,質檢員必須每批抽檢3%,且不少于3個,并填寫檢驗記錄
(4)檢查合格的鋼筋直螺紋,應立即將其一端擰上塑料保護帽,另一端按規定的力矩值,用扭力扳手擰緊連接套。
(5)鋼筋連接:連接套規格與鋼筋規格必須一致。連接之前應檢查鋼筋直螺紋及連接套直螺紋是否完好無損。鋼筋直螺紋絲頭上如發現雜物或銹蝕,可用鋼絲刷清除。連接完的接頭必須立即用油漆作上標記,防止漏擰。
(6)質量檢查:在鋼筋連接生產中,操作工人應認真逐個檢查接頭的外觀質量,外露絲扣不得超過1個完整扣。如發現外露絲扣超過1個完整扣,應重擰或查找原因及時消除。不能消除時,應報告有關技術人員作出處理。專職質量檢查人員要抽查接頭的外觀質量,并用力矩扳手抽檢接頭的擰緊力矩,并填成品保護注意對連接套和已套絲鋼筋絲扣的保護,不得損壞絲扣,絲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漿等污物。
(7)鋼筋在套絲前,必須對鋼筋規格及外觀質量進行檢查。如發現鋼筋端頭彎曲,必須先進行調直處理。
(8)鋼筋套絲,操作前應先調整好定位尺的位置,并按照鋼筋規格配以相對應的加工導向套。對于大直徑鋼筋要分次車削到規定的尺寸,以保證絲扣精度,避免損壞梳刀。
(9)對個別經檢驗不合格的接頭,可采用電弧焊貼角焊縫方法補強,但其焊縫高度和厚度應由施工、設計、監理人員共同確定,持有焊工考試合格證的人員才能施焊。
(10)直螺紋接頭施工應由具有資質證明的專門施工隊伍承包施工寫抽檢記錄。發現不合格時應及時處理。
篇2:鋼筋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細則
鋼材、半成品等應按規格、品種分別堆放整齊,工作臺要穩固,照明燈具必須加網罩。
多人合運鋼筋,起、落、轉、停動作要一致,人工上下傳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線上。鋼筋堆放要分散、穩當,防止傾倒和塌落。起吊鋼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必須待骨架降落到離地面1m以內才允許靠近,就位支撐好方可摘鉤。
在高空、深坑綁軋鋼筋和安裝骨架,須搭設腳手架和馬道。綁扎立柱、墻體鋼筋,不得站在鋼筋骨架上和攀登骨架上下。綁扎基礎鋼筋時,應按施工設計規定擺放鋼筋,鋼筋支架或馬凳架起上部鋼筋,不得任意減少馬凳或支架。綁扎挑梁、外墻、邊柱鋼筋,應搭設外掛架或安全網。綁扎時掛好安全帶。
手持電動工具的使用應符合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工具的電源線、插頭和插座應完好,電源線不得任意接長和調換,工具的外絕緣應完好無損,維修和保管應有專人負責。
氧氣機不得爆曬、倒置、平使,禁止沾油。氧氣瓶和乙炔瓶工作間距不小于5m,兩瓶同焊工操作點間的距離不得小于10m。
鋼筋氣壓焊施工時焊接夾具的滑動部分應注意加注潤滑油;使用高壓電動油泵時,嚴禁超過油泵的額定油壓。
鋼筋電渣壓力焊施工時所有輸電線路必須絕緣良好;維修焊接設備時,必須在切斷電源之后進行;操作者需要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運輸和吊卸設備過程中應避免碰撞;焊接電源應放置于通風良好和干燥地方,所有電源線特別是控制線避免硬拉損傷;焊接夾具避免重物擠壓。
進入施工現場正確戴好安全帽。對鋼筋施工中的薄弱部位、環節以重點控制,做到現場有人監督、指揮。
篇3:鋼筋的施工安全技術規定
1鋼筋加工機械設備進場必須經檢查驗收合格,安裝應堅實穩固,室外作業應搭設機棚。
2鋼筋加工機械操作人員需經專業知識培訓合格方可操作,特殊工種電焊工、預應力張拉工必須持證上崗。
3操作人員應按規定配備和正確使用各種勞動保護用品。
4高處作業時不得將鋼筋集中堆放在模板和操作平臺腳手板上,也不要把工具、鋼箍、短鋼筋隨意放在臨邊洞口邊緣,以免滑落傷人。
5如遇大風雷雨天氣必須停止露天作業,防止雷擊傷人。
6搬運鋼筋要注意附近有無障礙物,架空線路和其他電氣設備,防止鋼筋在回轉時碰斷線路或發生觸電事故。穿越馬路應注意避讓車輛及行人,以免發生交通傷人事故。
7起吊鋼筋時,規格必須統一,不得長短參差不齊,必須用鋼絲繩及繩卡捆綁結實,細長鋼筋不準一點吊運。
8鋼筋成型加工制作必須在地面鋼筋加工棚內進行,不準在高處制作。
9人工調直鋼筋時,鐵錘的木柄要堅實牢固,不得使用破頭、缺口的錘子。敲擊時用力應適中,前后不準站人。
10人工鏨斷鋼筋時,作業前應仔細檢查使用的工具,鐵鉗手柄不得短于500㎜。鋼筋鏨斷剩300㎜~400㎜時,必須壓緊,以防飛出傷人。打錘與掌鏨人必須互程斜角,不準對面操作。
11在制作臺上使用齒口扳手彎曲鋼筋時,操作臺必須穩固可靠,三角板應與操作臺面固定牢靠。
12使用鋼筋調直切斷機時,料架、料槽應安裝平直,并對準導向筒、調直筒和下切刀孔中心線。使用前應檢查傳動機構和工作裝置、調整間隙、緊固螺栓,確認正常,起動空轉,并應檢查軸承無異響,齒輪嚙合良好,運轉正常后,方可作業。
13使用鋼筋彎曲機時,應按加工鋼筋的直徑和彎曲半徑要求,裝好相應規格的芯軸和成型軸、擋鐵軸。芯軸直徑應為鋼筋直徑的2.5倍。使用前應檢查并確認芯軸、擋鐵軸、轉盤等無裂紋與損傷,防護罩堅固可靠,空載運轉正常后,方可作業。
14綁扎基礎承臺鋼筋時,應先排除坑內積水,檢查坑壁支護是否穩固。作業人員上下應走坡道或下人梯子,基坑邊緣不準集中堆放鋼筋,防止堆載過重引起坑壁坍塌滑落。預留的立柱鋼筋必須用鋼筋架子固定。
15綁扎立柱、墻體鋼筋和安裝骨架,不得站在骨架上和墻體上安裝或攀登骨架上下,應在腳手架上操作,登高梯子上下。
16起吊鋼筋骨架網片,下放禁止站人,必須待骨架降到距模板1m以下時作業人員方可靠近,待骨架支放穩固后方可摘鉤。
17綁扎梁板(蓋梁、箱梁、防撞墻等)鋼筋應按高處作業規定搭設登高操作腳手,懸空作業應有可靠的立足點,并且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必須掛設牢靠,
18應根據冷拉鋼筋的直徑,合理選用卷揚機,卷揚機前應設置防護擋板。卷揚機鋼絲繩應經封閉式導向滑輪并和被拉鋼筋水平方向成直角,卷揚機的位置應使操作人員能見到全部冷拉場地,卷揚機與冷拉中線距離不得小于5m。
19冷拉場地應在兩端地錨外側設置警戒區,并安裝防護欄板及警告標志。無關人員不得在此停留,作業人員在作業時必須離開被冷拉鋼筋2m以外。
20冷拉作業前,應檢查冷拉夾具、夾齒應良好,滑輪拖拉小車應潤滑靈活,拉鉤、地錨及防護裝置均應齊全、牢固。確認良好后,方可作業。
21卷揚機操作人員必須聽從指揮人員啟動信號,并待所有人員離開危險區后方可啟動機器。冷拉應緩慢、均勻。當有停車信號或見到有人進入危險區時,應立即停拉,并稍稍放松卷揚機鋼絲繩。
22用延伸率控制的裝置,應裝設明顯的限位標志,并應由專人負責指揮,嚴禁超拉。
23作業后,應放松卷揚機鋼絲繩,落下配重,切斷電源,鎖好開關箱。
24對焊機應安置在用防火材料搭設的工棚內,并應配置相應的滅火設備。作業場地周圍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25對焊機必須配備專用開關箱,對焊機及開關箱的金屬外殼必須作保護接零或保護接地。
26焊接前應檢查并確認對焊機的壓力機構靈活、夾具牢固、氣壓、液壓系統無泄漏,一切正常后,方可施焊。
27焊接前,應根據所焊鋼筋截面,調整二次電壓,不得焊接超過對焊機規定直徑的鋼筋。
28斷路器的接觸點,電極應定期光磨,二次電路全部連接螺絲應定期緊固。冷卻水溫度不得超過40℃,排水量應根據溫度調節。
29焊接較長鋼筋時,應設置托架,配合搬運鋼筋的操作人員,在焊接時應防止火花燙傷。
30閃光區應設置擋板,與焊接無關的人員不得入內。
31焊工作業時,應穿戴焊工專用手套、絕緣鞋,手套、絕緣鞋應保持干燥。在潮濕的地方作業,應用干燥的木板或絕緣膠片作墊板。
32施工現場電焊作業應履行三級動火申請審批手續,作業前,應根據申請審批要求,清理施焊現場10m內的易燃易爆物品,并采取規定的防護措施。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并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
33電焊機電源線路及專用開關箱的設置,應符合電焊機的安全使用要求,并必須安裝二次空載降壓保護裝置和防觸電保護裝置。電焊機開關箱及電源線路接線和線路故障排除必須由專業電工進行。
34雨雪天不得在露天電焊作業。在基坑、管道、地道、沉井等潮濕場所作業時,作業人員應穿絕緣鞋并站在干燥的木板或絕緣物品墊塊上作業。
35電焊機導線應有良好的絕緣,不得將電焊機導線放在高溫物體附近。電焊機導線和焊接線不得搭在易燃易爆和帶有熱源的物品上,接地線不得接在管道、機床設備和建筑物金屬構架或軌道上。
36電焊機導線長度不宜大于30m。當導線通過道路必須架空或穿入防護管內埋設在地下,當導線通過軌道時,必須從軌道下面穿過。當導線絕緣層破損或斷股時,應立即更換。
37電焊鉗應有良好的絕緣和隔熱能力。電焊鉗握柄必須絕緣良好,握柄與導線連接應牢靠,接觸良好,連接處采用絕緣布包好并不得外露。
38高處電焊作業,應有可靠的作業平臺與防護設施,懸空作業必須有可靠的立足點及系好安全帶。電焊作業場所周圍和下方應采取隔離與防火措施并由專人監護。
39更換場地移動焊把線時,應切斷電源。作業人員不得用胳膊夾持電焊鉗。嚴禁手持把線爬梯、登高。
40焊接過程中,如焊機發生不正常的響聲,變壓器絕緣電阻過小導線破裂、漏電等情況,均應立即停機進行檢修。
41室內電弧焊時,應有排氣通風裝置,焊工操作地點相互之間應設擋板,以防弧光刺傷眼睛。
42整盤預應力鋼絲束堆放必須穩固防止傾倒傷人,拆包放長鋼絲束必須在專用轉盤上進行,防止鋼束彈出傷人。
43使用切割機切斷鋼絲束前,須檢查機械運轉是否正常,有否二級漏電保護,切割機后方不準堆放易燃物品,
44張拉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45張拉器具、設備、錨具等均應按規定檢驗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46預應力張拉作業應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方案,并由項目工程師簽署張拉令及履行相應的安全技術交底手續后方可實施張拉作業。
47張拉作業周圍應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內,構件張拉兩端不準站人,并設置可靠有效的防護措施。
48選擇高壓油泵的位置時,應考慮在張拉過程中錨具構件出現突然損壞時,操作人員能立即避開。油泵與千斤頂之間的所有連接點及鋼管的喇叭口,必須完好無損,連接螺母必須旋緊,油表等接頭處應有膠布包扎,以防漏油噴射傷眼。
49千斤頂支腿必須與梁端的錨錠板接觸穩固,位置正直對稱,嚴禁多加墊鐵。曲線預應力張拉時應使張拉力作用線與孔道中線末端的切線重合,直線預應力張拉時,應使張拉力作用線與孔道中心線重合。
50張拉預應力筋時,應做好端頭安全防護工作,設單側警戒區防止張拉時斷裂鋼筋傷人。張拉作業應由專人負責指揮,操作時嚴禁摸踩及碰撞預應力筋,在量測預應力筋的伸長值及固定錨固鋼絲束時應停止開動千斤頂。每次張拉完畢,必須稍等幾分鐘時間后再拆卸張拉設備。
51張拉過程中,必須隨時注意非正常情況的出現,密切關注張拉值的大小必須與計算之相適應,當壓力表指針不復零位,張拉機械發生故障時,必須停止張拉,會同施工技術人員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進行張拉。
52在高處張拉預應力作業,作業人員必須在符合安全標準的腳手架或操作平臺上進行作業,在無臨邊防護或懸掛吊籃上作業,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掛好保險鉤。
53孔道壓漿時,掌握噴嘴的人必須帶防護鏡、穿雨鞋、戴手套,噴嘴插入孔道時,噴嘴后面的膠皮墊圈要壓緊在孔洞上,待砂漿壓漿泵與膠皮圈連接牢固后,才能進行壓漿灌注,堵灌漿孔時,作業人員應站在孔的側面,以防砂漿噴出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