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房地產公司事故處理程序

房地產公司事故處理程序

2024-07-11 閱讀 5406

房地產有限公司事故處理程序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江蘇**房地產有限公司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保證出現的事故得到及時處理,使公司的損失得到最低化。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公司總經辦對公司范圍內事故的處理。

第一章細則

第三條、信息來源

(一)事故發生部門或分公司所地點的重要舉報;

(二)有關部門重大事故通報;

(三)媒體披露;

(四)消費者舉報;

(五)領導批辦;

(六)客戶直接到公司或者工地鬧事;

(七)其他來源。

第四條、建立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

(一)一般不緊急事故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

對一般不緊急事故信息要按統一格式詳細記錄,由舉報人二天內直接提交到江蘇**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辦人員,總經辦人員根據性質、情節、危害范圍及程度,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二)一般不緊急事故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

對一般緊急事故信息,舉報人十分鐘內立即打電話給江蘇**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辦人員,再由舉報人員按統一格式詳細記錄,由舉報人直接提交到總經辦人員,總經辦人員根據性質、情節、危害范圍及程度,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三)重要不緊急事故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

對重要緊急事故信息,舉報人對一般不緊急事故信息要按統一格式詳細記錄,由舉報人一天內直接提交到江蘇**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總經辦根據性質、情節、危害范圍及程度,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做到件件落實。

(四)重要緊急事故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

對重要緊急事故信息,舉報人五分鐘內立即打電話給江蘇**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總經辦主任在五分鐘向公司董事長匯報,再由舉報人員按統一格式詳細記錄,由舉報人直接提交到總經辦主任,總經辦主任根據性質、情節、危害范圍及程度,詳細匯報給董事長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五)非常重要緊急事故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

對非常重要緊急事故信息,舉報人三分鐘內立即打電話給董事長,并且立即打電話給總經辦主任,再由舉報人員按統一格式詳細記錄,由舉報人直接提交到董事長或總經辦主任,總經辦主任根據性質、情節、危害范圍及程度,詳細匯報給董事會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第五條、組織查辦

(一)一般不緊急事故組織查辦程序:

對一般不緊急事故信息,總經辦員工接到報告、通報或舉報之后,著手調查和核實,總經辦員工在三天內調查核實完畢,并且形成書面的報告向總經辦主任匯報。

(二)一般緊急事故組織查辦程序:

對一般不緊急事故信息,總經辦員工接到報告、通報或舉報之后,立即著手調查和核實,總經辦員工在一天內調查核實完畢,并且形成書面的報告向總經辦主任匯報。

(三)重要不緊急事故組織查辦程序:

對重要不緊急事故信息,總經辦主任接到報告、通報或舉報之后,總經辦主任當日內組織召開會議,在當天內調查核實完畢,并且形成書面的報告向董事長匯報。并要求總經辦隨時上報有關查辦信息,必要時要求日報。

(四)重要緊急事故組織查辦程序:

對重要緊急事故信息,總經辦主任接到報告、通報或舉報之后,在市區主要街道,總經辦人員10分鐘內趕到現場;市效及道路行車不方便市區,總經辦人員15分鐘內趕到現場。總經辦主任當日內組織召開會議,在當天內調查核實完畢,并且形成書面的報告向董事長匯報。并要求總經辦隨時上報有關查辦信息,必要時要求日報。

(五)非常重要緊急事故組織查辦程序:

對非常重要緊急事故,接到舉報之后,在市區主要街道,總經辦主任10分鐘內趕到現場;市效及道路行車不方便市區,總經辦主任15分鐘內趕到現場。對于發生重大人員傷亡事故,公司派總裁助理以上人員30分鐘內趕到現場進行處理。公司于1小時內召開董事會商討處理方案。

第六條、事故處理結果的通報

(一)對于事故問題結果處理通報:

對于涉及到對本公司人員責任劃分的重要處理結果,由總經辦提交至董事長,由董事長直接作出處理結果,再由總經辦或人資部根據事宜是否需要保密,作出是否向公司內部通報的決定。

對于涉及到對本公司人員責任劃分的一般處理結果,由總經辦或人資部直接作出處理結果,再由總經辦或人資部根據事宜是否需要保密,并作出是否向公司內部通報的決定。

(二)對于參與處理事故人員的獎懲結果通報:

對于參與處理事故的人員由于個人的原因導致事故的惡化,由總經辦和人資部提出處理方案,提至董事長作出處理決定,再由總經辦和人資部共同給予執行。

對于參與處理事故的人員由于個人的原因導致事故的惡化,由總經辦和人資部提出處理方案,提至董事長作出處理決定,再由總經辦和人資部共同給予執行。

第三章附則

第七條本條例由集團公司總經辦負責解釋。

第八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正式執行。

篇2:食品安全事故處理工作程序(食品公司)

食品股份公司食品安全事故處理程序

根據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工作職責,對本公司內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依照以下程序組織處理。

一、信息來源

(一)公司各部門和各黨支部的報告;

(二公司有關部門的通報;

(三)國內公開發行媒體所報道的涉及我公司食品安全的信息;

(四)消費者的舉報;

(五)公司領導及有關部門領導的批示;

(六)其他來源。

建立報告、通報、舉報登記制度。對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部門的報告、有關部門的通報、消費者舉報的食品安全信息采用統一的格式詳細記錄,根據性質、情節、危害范圍及程度,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必須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交待。

二、組織查辦

(一)有公司直相關職能部門調查處理的食品安全事故,各職能部門應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向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和公司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抄送《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通報》

(二)涉及各部門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向相部門食品安全委員會發《食品安全事故核查通知書》有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協調或組織調查處理。

(三)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由相關職能部門直接查辦,報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備案;對重大的或者造成較大影響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組成調查組調查處理。

(四)加強督辦工作。《食品安全事故處理通報》和《食品安全事故核查通知書》發出后,應當件件有查處結果。對未按規定時間反饋結果的,應加強督辦。

三、查處結果的通報與發布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報工作,按照《公司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執行。

(二)由各相關職能部門查處的案件,查處結果由查辦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并向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通報情況。由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組織查處并負責督辦的案件,由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向社會公布。

四、本制度經公司食品安全委員會討論通過,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篇3:事故處理程序范文

事故處理程序

10.1事故上報必須實行系統上報制度,即事故點班組長必須立即向車間主管報告,車間主管必須向生產經理報告,生產經理必須向安全正副主管報告,確保各系統信息及時、準確,為事故處理和消除損失的擴大贏得時間,指揮部將在1小時內及時上報公司和當地安監局。

10.2事故上報程序

10.2.1工程安全事故上報程序

10.2.2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原則

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及時準確。

10.2.3事故調查處理程序:

組織調查組,明確任務,進行分工,盡快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在調查基礎上,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分清責任,對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填寫調查報告書,結案歸檔。

傷亡事故發生后,應按照"四不放過"原則,盡快進行調查處理,以便弄清情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吸取教訓、采取措施、改進工作,并使領導和職工群眾從中受到教育,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在調查時,要全面細致查看現場,聽取當事者、知情人、見證人和基層領導的陳述;要注意發現痕跡,廣泛收集物證;要做詳細記錄,進行拍照、畫圖和錄象;要及時了解醫療部門對傷亡情況的報告;要組織計劃、物資、財會部門提出經濟損失的分析報告;根據需要,向有關部門索取與事故有關的生產、技術、設備的資料;組織技術鑒定和模擬試驗等等。

10.2.4傷亡事故調查組職責

(1)查明傷亡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

(2)確定傷亡事故的性質和責任者;

(3)提出對傷亡事故有關責任單位或責任者處理依據和提出防范措施的建議;

(4)向派出調查組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調查組成員簽名的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

10.2.5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內容

(1)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

(2)發生事故的單位(包括單位名稱、所在地址、隸屬關系等)和與發生事故有關的單位及有關的人員;

(3)事故的人員傷亡情況和經濟損失情況;

(4)事故的經過及事故原因分析;

(5)事故責任認定及對責任者(責任單位及責任人)處理建議;

(6)整頓和防范措施;

(7)調查組負責人及調查組成員名單(簽名),必要時在事故調查報告書中還應附相應的科學鑒定資料。

10.2.6事故處理

(1)在處理事故時,應結合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規定,分清事故的責任,對責任者進行嚴肅處理。

(2)凡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應當追究有關領導和管理者的責任:

①安全工作無人負責,安全管理混亂;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健全,職工無章可循;

②沒有按規定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工人未經工種考試合格就上崗操作;

③不按規定提取、使用安全技術措施經費;

④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和技術改造項目不執行"三同時"規定;

⑤在推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中沒有勞動安全衛生內容要求和相應措施;

⑥設備超過檢修、檢驗、使用期,超負荷以及帶病運轉;

⑦不積極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

⑧對現場工作缺乏檢查或指導錯誤。

(3)因下述原因造成事故,主要應追究直接責任者和主要責任者的責任:

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冒險作業;

②玩忽職守,違反安全生產責任制,違反勞動紀律;

③發現有發生事故危險的緊急情況,既不報告又不采取措施;

④擅自使用機器設備、擅自更改、拆除、毀壞、挪用安全裝置和設備;

⑤不按規定穿戴、使用防護服裝和用具;

⑥設計、施工錯誤。

(4)發生下列情況時,應對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事故發生后,有意破壞事故現場,或對事故隱瞞不報,虛報或故意拖延報告;

②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調查或拒絕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

③事故發生后,不積極組織搶救和搶救不力,以至增加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④在事故調查中,隱瞞事故真相、弄虛作假,甚至嫁禍于人;

⑤事故發生后,不認真吸取教訓,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類事故重復發生;

⑥非法制造、安裝、檢修特種設備而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

(5)在調查、處理傷亡事故中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打擊報復的,由所在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在事故查處過程中,對事故責任者要根據情節和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教育和給予經濟處罰、紀律處分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7)要認真做好事故的善后處理工作,根據國家的政策對傷亡人員及其家屬在精神上給予安慰,在經濟上給予幫助。

10.2.7應當歸檔的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

(1)職工傷亡事故登記表

(2)職工死亡、重傷事故調查報告書及批復材料

(3)現場調查記錄、圖紙、照片

(4)技術鑒定和試驗報告

(5)物證、人證材料

(6)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材料

(7)事故責任者的自述材料

(8)醫療部門對傷亡人員的診斷證書

(9)發生事故時的工藝條件、操作情況和設計資料

(10)處分決定和受處分人員的檢查材料

(11)有關事故的通報、簡報及文件

(12)注明參加事故調查組的人員姓名、職務、單位

(13)事故處理批復機關的批復意見

(14)有關事故的資料,除了文字資料外,還包括照(圖)片、磁盤及縮微膠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