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止風電大規模脫網重點措施

防止風電大規模脫網重點措施

2024-07-12 閱讀 5855

1.?總則1.1.為防止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在總結分析近期風電脫網故障原因和當前風電并網運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特制定《防止風電大面積脫網重點措施》(以下簡稱《重點措施》。1.2.《重點措施》制定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電網運行準則》、《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風電調度運行管理規范》等相關技術標準。1.3.并網電壓等級在110(66)kV及以上的已建、新建和改擴建風電場均應執行《重點措施》。規劃、設計、制造、建設、調試、檢測、運行、檢修等各有關單位都應按照《重點措施》要求,開展和落實相關工作。1.4.《重點措施》強調的是防止風電大規模脫網的有關措施,部分內容在已頒發的規程、規定和技術標準中已有明確規定,但為了強調這些要求,本次重復列出。因此,在貫徹落實《重點措施》的過程中仍應嚴格執行相關規程、規定和標準。2.?強化風機入網管理,提高風機整體性能2.1.風電并網檢測采用型式試驗與現場抽檢相結合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風電機組應按型號開展并網檢測,風電機組并網檢測內容包括風電機組電能質量、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低電壓穿越能力、電網適應性測試、電氣模型驗證。2.2.新并網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等各項性能均須滿足相關技術標準要求,申請并網時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由檢測機構出具的、與申請并網機組型號一致的檢測報告,否則不予并網。2.3.已并網并承諾具備合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六個月內完成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并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并網檢測報告。抽檢機組臺數原則上按全場機組總數的5%控制,同一型號的機組應至少抽檢一臺。抽檢不合格的,同一型號的機組解網。2.4.已并網但不具備合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一年之內完成改造并通過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逾期未完成者,暫不續簽并網調度協議,待整改完成后再行續簽。3.?強化風電涉網保護管理,提高風電適應能力3.1.風電場及其機組的保護應與接入的電網相協調,不得與以下電壓適應性要求相沖突:1)風電場并網點電壓在0.9~1.1倍額定電壓(含邊界值)范圍內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正常連續運行。2)風電場并網點電壓跌至0.2倍額定電壓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不脫網連續運行625ms;跌落后2s內恢復到0.9倍額定電壓,場內并網機組應能不脫網連續運行。3.2.風電場及其機組的保護應與接入的電網相協調,不得與以下頻率適應性要求相沖突:1)電力系統頻率在49.5Hz~50.2Hz(含邊界值)范圍內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正常連續運行。2)電力系統頻率在48Hz~49.5Hz(含48Hz)范圍內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不脫網連續運行30min。3.3.風電場和風電機組的保護應與接入系統相協調,不得與電能質量適應性要求相沖突,即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波動和閃變、諧波、三相電壓不平衡滿足電能質量國家標準要求時,場內機組正常連續運行。4.?強化風電場無功管理,提高風電場電壓控制能力4.1.并網風電機組的無功功率和風電場無功補償裝置的投入容量,應在各種發電運行工況下都能按照分層分區基本平衡的原則在線動態調整,并具有靈活的調整能力和足夠的事故備用。1)風電場應優化調整機組無功功率、場內無功補償和各級升壓變變比,使機端電壓在并網點電壓正常變化時也處于正常范圍內。2)風電機組應具備一定的過電壓能力(風電場并網點電壓為1.3倍額定電壓),應能與場內無功動態調整的響應速度相匹配,實現高電壓情況下的不脫網連續運行。3)系統發生故障、并網點電壓出現跌落時,風電場應動態調整機組無功功率和場內無功補償,使并網點電壓和機端電壓快速恢復到正常范圍內。4)風電場低電壓穿越成功后,在系統故障清除、并網點電壓升高的過程中,風電場應通過動態調整機組無功功率和場內無功補償容量,使并網點電壓和機端電壓快速恢復到正常范圍內。風電機組的過電壓運行能力應與無功動態調整的響應速度相匹配,應不在調節過程中因高電壓脫網。4.2.發電企業在提交電網調度部門審查的風電場接入設計方案中,應包括對風電場無功補償裝置功能作用、配置規模、接入方案、控制策略的專題研究。其中動態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應綜合考慮風電場及接入系統穩態、暫態、動態下的各種運行工況。4.3.風電場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出廠及現場試驗報告,試驗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內容應至少包括機組啟停、有功功率波動變化、系統發生近遠端故障等典型工況下無功補償裝置的響應特性。4.4.風電場并網運行時,應確保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動態部分投自動調整功能、且動態補償響應時間不大于30ms,并確保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電容器支路和電抗器支路在緊急情況下可快速正確投切。5.?強化風電場安全管理,提高風電場運行安水平5.1.有關單位應從制造、設計、安裝、驗收、調試、運行、檢修等多個環節加強設備安全管理,降低風電場內設備故障率。5.2.風電場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升壓站和匯集線系統設備在惡劣運行環境下的運行可靠性。1)為抵御沙塵、冰雪等惡劣天氣對設備的影響,建議風電機組升壓變采用箱式變壓器。2)為減少大風引發的短路、接地故障,風電場應對場內架空導線和接地線按規劃設計中的全場最大風速進行風偏校核,不滿足安全距離要求的應立即整改。3)為降低不良電能質量環境對設備的影響,風電場匯集線系統的母線PT開關柜內應裝設一次消諧裝置。5.3.風電場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匯集線系統故障快速切除,防止擴大惡化。1)?對新建風電場,建議匯集線系統采用經電阻接地方式,并配置單相接地故障保護。2)?匯集線系統采用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的風電場,應配置帶跳閘功能的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在單相接地后快速切除故障,若不成功則跳開主變低壓側開關隔離故障。3)?匯集線保護快速段定值應對線路末端故障有靈敏度。4)?匯集線系統35kV母線應配置母差保護。5.4.風電場應委托檢測機構檢測場內電能質量,并安裝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并網點電能質量指標,上傳至電網電能質量在線監測主站。若不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應立即治理。6.?強化風電場二次設備管理,提高風電運行監控水平6.1.風電場內的各種二次系統和設備,均應滿足《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規定》的要求,禁止通過公共通信網絡對場內設備進行遠程監視、控制和維護。6.2.風電場應在生產控制大區的安全區I內,配置全場統一的風電場監控系統,實現至少以下功能。1)按照相關技術標準要求,采集、記錄、保存并向電網調度部門上傳升壓站內設備和全部機組的相關運行信息(詳見附表1)。2)在線動態調節全場運行機組的有功功率,并具備接受電網調度部門遠程自動控制的能力。3)在線動態調節全場運行機組的無功功率和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投入容量,并具備接受電網調度部門遠程自動控制的能力。6.3.風電場應在升壓站內配置故障錄波裝置,起動判據應至少包括電壓越限和電壓突變量,記錄升壓站內設備在故障前200ms至故障后6s的電氣量數據(詳見附表2)。6.4.風電場應配備衛星時鐘設備和網絡授時設備,對場內各種系統和設備的時鐘進行統一校正。7.?強化風電調度運行管理,確保風電并網安全運行7.1.新建風電場必須滿足《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相關要求,否則電網調度部門不予簽訂并網調度協議。7.2.風電場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機組首次并網申請時,應提交風電機組的并網檢測報告,和經驗證過的風電機組電氣模型、匯集線系統參數、各級升壓變參數、場內無功補償裝置參數及控制模型。7.3.風電場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全場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檢測報告,電網調度部門將據此下達運行調整要求。7.4.為確保電網調度部門能夠及時合理地調整電網運行方式、安排事故備用容量,風電場應配置風功率預測系統,開展風電功率預測和發電計劃申報工作。為提高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水平,電網調度部門將根據申報計劃準確率的高低,確定風電優先調度排序。7.5.電網調度部門應加強對風電場無功功率和動態無功儲備的監控,明確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調度管轄范圍和運行管理要求,制定風電場無功運行管理規定,并督促風電場嚴格執行。7.6.風電場負責整定的保護定值應由具備專業知識及從業經驗的專人計算,保護定值單應嚴格履行編制及審批流程,應有計算人、復核人及審批人簽字并加蓋風電場公章方能有效。風電場應定期檢查保護裝置的整定值和壓板狀態,裝置整定值應與有效定值單內容一致,壓板投退應符合相關運行要求。風電場應將所有涉網保護定值報電網調度部門備案。7.7.風電場應加強現場人員的安全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嚴格持證上崗制度,提高人員綜合判斷和事故處理能力。7.8.風電機組故障脫網后不得自動并網,故障脫網的風電機組須經相關電網調度部門許可后并網。發生涉網故障后,風電場應及時收集、整理、保存相關資料(詳見附表3),并積極配合調查。

附表1風電場監控系統至少應接入的運行信息編號內容1全場機端出力,即全場機組機端的有功功率總加、無功功率總加。2全場上網出力,即經并網點送出的有功功率總加、無功功率總加。3各條送出線路的三相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4升壓站的高、低壓各段母線三相電壓、頻率,開關動作信息。5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運行事件記錄、自動調整功能投退狀態、無功功率。6各條匯集線升壓站側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7各臺機組的運行事件記錄、低電壓穿越功能投退狀態、開關動作信息、機端三相電壓及電流8場內測風信息。附表2風電場升壓站故障錄波裝置至少應接入的電氣量編號內容1各條送出線路的三相電流。2升壓站高、低壓各段母線的三相及零序電壓、頻率。3各條匯集線升壓站側的三相電流。4升壓站內的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5升壓站無功補償設備的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三相電流。

?附表3涉網故障調查時風電場至少應提供的材料編號內容1升壓站故障錄波裝置在故障過程中記錄的波形及數據。2脫網機組的運行信息、低電壓穿越功能投退狀態、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機端三相的電壓及電流3全場機組的廠家、型號、涉網保護定值、低電壓穿越功能投退狀態統計。4全場上網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曲線,全場機端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曲線。5升壓站無功補償裝置的控制事件記錄、自動調整功能投退記錄、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6全場設備運行情況描述,及場內故障設備照片。

篇2:防止風電大規模脫網重點措施

1.?總則1.1.為防止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在總結分析近期風電脫網故障原因和當前風電并網運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特制定《防止風電大面積脫網重點措施》(以下簡稱《重點措施》。1.2.《重點措施》制定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電網運行準則》、《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風電調度運行管理規范》等相關技術標準。1.3.并網電壓等級在110(66)kV及以上的已建、新建和改擴建風電場均應執行《重點措施》。規劃、設計、制造、建設、調試、檢測、運行、檢修等各有關單位都應按照《重點措施》要求,開展和落實相關工作。1.4.《重點措施》強調的是防止風電大規模脫網的有關措施,部分內容在已頒發的規程、規定和技術標準中已有明確規定,但為了強調這些要求,本次重復列出。因此,在貫徹落實《重點措施》的過程中仍應嚴格執行相關規程、規定和標準。2.?強化風機入網管理,提高風機整體性能2.1.風電并網檢測采用型式試驗與現場抽檢相結合的方式,由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風電機組應按型號開展并網檢測,風電機組并網檢測內容包括風電機組電能質量、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低電壓穿越能力、電網適應性測試、電氣模型驗證。2.2.新并網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等各項性能均須滿足相關技術標準要求,申請并網時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由檢測機構出具的、與申請并網機組型號一致的檢測報告,否則不予并網。2.3.已并網并承諾具備合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六個月內完成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并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并網檢測報告。抽檢機組臺數原則上按全場機組總數的5%控制,同一型號的機組應至少抽檢一臺。抽檢不合格的,同一型號的機組解網。2.4.已并網但不具備合格低電壓穿越能力的風電場,應在一年之內完成改造并通過低電壓穿越能力現場抽檢。逾期未完成者,暫不續簽并網調度協議,待整改完成后再行續簽。3.?強化風電涉網保護管理,提高風電適應能力3.1.風電場及其機組的保護應與接入的電網相協調,不得與以下電壓適應性要求相沖突:1)風電場并網點電壓在0.9~1.1倍額定電壓(含邊界值)范圍內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正常連續運行。2)風電場并網點電壓跌至0.2倍額定電壓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不脫網連續運行625ms;跌落后2s內恢復到0.9倍額定電壓,場內并網機組應能不脫網連續運行。3.2.風電場及其機組的保護應與接入的電網相協調,不得與以下頻率適應性要求相沖突:1)電力系統頻率在49.5Hz~50.2Hz(含邊界值)范圍內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正常連續運行。2)電力系統頻率在48Hz~49.5Hz(含48Hz)范圍內時,場內并網機組應能不脫網連續運行30min。3.3.風電場和風電機組的保護應與接入系統相協調,不得與電能質量適應性要求相沖突,即風電場并網點的電壓波動和閃變、諧波、三相電壓不平衡滿足電能質量國家標準要求時,場內機組正常連續運行。4.?強化風電場無功管理,提高風電場電壓控制能力4.1.并網風電機組的無功功率和風電場無功補償裝置的投入容量,應在各種發電運行工況下都能按照分層分區基本平衡的原則在線動態調整,并具有靈活的調整能力和足夠的事故備用。1)風電場應優化調整機組無功功率、場內無功補償和各級升壓變變比,使機端電壓在并網點電壓正常變化時也處于正常范圍內。2)風電機組應具備一定的過電壓能力(風電場并網點電壓為1.3倍額定電壓),應能與場內無功動態調整的響應速度相匹配,實現高電壓情況下的不脫網連續運行。3)系統發生故障、并網點電壓出現跌落時,風電場應動態調整機組無功功率和場內無功補償,使并網點電壓和機端電壓快速恢復到正常范圍內。4)風電場低電壓穿越成功后,在系統故障清除、并網點電壓升高的過程中,風電場應通過動態調整機組無功功率和場內無功補償容量,使并網點電壓和機端電壓快速恢復到正常范圍內。風電機組的過電壓運行能力應與無功動態調整的響應速度相匹配,應不在調節過程中因高電壓脫網。4.2.發電企業在提交電網調度部門審查的風電場接入設計方案中,應包括對風電場無功補償裝置功能作用、配置規模、接入方案、控制策略的專題研究。其中動態無功補償容量的配置,應綜合考慮風電場及接入系統穩態、暫態、動態下的各種運行工況。4.3.風電場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出廠及現場試驗報告,試驗應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進行,內容應至少包括機組啟停、有功功率波動變化、系統發生近遠端故障等典型工況下無功補償裝置的響應特性。4.4.風電場并網運行時,應確保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動態部分投自動調整功能、且動態補償響應時間不大于30ms,并確保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電容器支路和電抗器支路在緊急情況下可快速正確投切。5.?強化風電場安全管理,提高風電場運行安水平5.1.有關單位應從制造、設計、安裝、驗收、調試、運行、檢修等多個環節加強設備安全管理,降低風電場內設備故障率。5.2.風電場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提高升壓站和匯集線系統設備在惡劣運行環境下的運行可靠性。1)為抵御沙塵、冰雪等惡劣天氣對設備的影響,建議風電機組升壓變采用箱式變壓器。2)為減少大風引發的短路、接地故障,風電場應對場內架空導線和接地線按規劃設計中的全場最大風速進行風偏校核,不滿足安全距離要求的應立即整改。3)為降低不良電能質量環境對設備的影響,風電場匯集線系統的母線PT開關柜內應裝設一次消諧裝置。5.3.風電場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確保匯集線系統故障快速切除,防止擴大惡化。1)?對新建風電場,建議匯集線系統采用經電阻接地方式,并配置單相接地故障保護。2)?匯集線系統采用不接地或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的風電場,應配置帶跳閘功能的小電流接地選線裝置,在單相接地后快速切除故障,若不成功則跳開主變低壓側開關隔離故障。3)?匯集線保護快速段定值應對線路末端故障有靈敏度。4)?匯集線系統35kV母線應配置母差保護。5.4.風電場應委托檢測機構檢測場內電能質量,并安裝電能質量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并網點電能質量指標,上傳至電網電能質量在線監測主站。若不符合相關技術標準要求,應立即治理。6.?強化風電場二次設備管理,提高風電運行監控水平6.1.風電場內的各種二次系統和設備,均應滿足《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規定》的要求,禁止通過公共通信網絡對場內設備進行遠程監視、控制和維護。6.2.風電場應在生產控制大區的安全區I內,配置全場統一的風電場監控系統,實現至少以下功能。1)按照相關技術標準要求,采集、記錄、保存并向電網調度部門上傳升壓站內設備和全部機組的相關運行信息(詳見附表1)。2)在線動態調節全場運行機組的有功功率,并具備接受電網調度部門遠程自動控制的能力。3)在線動態調節全場運行機組的無功功率和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投入容量,并具備接受電網調度部門遠程自動控制的能力。6.3.風電場應在升壓站內配置故障錄波裝置,起動判據應至少包括電壓越限和電壓突變量,記錄升壓站內設備在故障前200ms至故障后6s的電氣量數據(詳見附表2)。6.4.風電場應配備衛星時鐘設備和網絡授時設備,對場內各種系統和設備的時鐘進行統一校正。7.?強化風電調度運行管理,確保風電并網安全運行7.1.新建風電場必須滿足《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相關要求,否則電網調度部門不予簽訂并網調度協議。7.2.風電場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機組首次并網申請時,應提交風電機組的并網檢測報告,和經驗證過的風電機組電氣模型、匯集線系統參數、各級升壓變參數、場內無功補償裝置參數及控制模型。7.3.風電場應向電網調度部門提交全場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調節能力檢測報告,電網調度部門將據此下達運行調整要求。7.4.為確保電網調度部門能夠及時合理地調整電網運行方式、安排事故備用容量,風電場應配置風功率預測系統,開展風電功率預測和發電計劃申報工作。為提高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水平,電網調度部門將根據申報計劃準確率的高低,確定風電優先調度排序。7.5.電網調度部門應加強對風電場無功功率和動態無功儲備的監控,明確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調度管轄范圍和運行管理要求,制定風電場無功運行管理規定,并督促風電場嚴格執行。7.6.風電場負責整定的保護定值應由具備專業知識及從業經驗的專人計算,保護定值單應嚴格履行編制及審批流程,應有計算人、復核人及審批人簽字并加蓋風電場公章方能有效。風電場應定期檢查保護裝置的整定值和壓板狀態,裝置整定值應與有效定值單內容一致,壓板投退應符合相關運行要求。風電場應將所有涉網保護定值報電網調度部門備案。7.7.風電場應加強現場人員的安全知識和專業技術培訓,嚴格持證上崗制度,提高人員綜合判斷和事故處理能力。7.8.風電機組故障脫網后不得自動并網,故障脫網的風電機組須經相關電網調度部門許可后并網。發生涉網故障后,風電場應及時收集、整理、保存相關資料(詳見附表3),并積極配合調查。

附表1風電場監控系統至少應接入的運行信息編號內容1全場機端出力,即全場機組機端的有功功率總加、無功功率總加。2全場上網出力,即經并網點送出的有功功率總加、無功功率總加。3各條送出線路的三相電流、有功功率、無功功率。4升壓站的高、低壓各段母線三相電壓、頻率,開關動作信息。5場內無功補償裝置的運行事件記錄、自動調整功能投退狀態、無功功率。6各條匯集線升壓站側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7各臺機組的運行事件記錄、低電壓穿越功能投退狀態、開關動作信息、機端三相電壓及電流8場內測風信息。附表2風電場升壓站故障錄波裝置至少應接入的電氣量編號內容1各條送出線路的三相電流。2升壓站高、低壓各段母線的三相及零序電壓、頻率。3各條匯集線升壓站側的三相電流。4升壓站內的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5升壓站無功補償設備的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三相電流。

?附表3涉網故障調查時風電場至少應提供的材料編號內容1升壓站故障錄波裝置在故障過程中記錄的波形及數據。2脫網機組的運行信息、低電壓穿越功能投退狀態、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機端三相的電壓及電流3全場機組的廠家、型號、涉網保護定值、低電壓穿越功能投退狀態統計。4全場上網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曲線,全場機端有功功率、無功功率曲線。5升壓站無功補償裝置的控制事件記錄、自動調整功能投退記錄、保護及開關動作信息。6全場設備運行情況描述,及場內故障設備照片。

篇3:防止不正當競爭協議

不正當競爭協議

__________公司與_____先生/女士(以下簡稱乙方),雙方就公司商業秘密的授予與防止泄露及防止不正當競爭事宜簽訂協議如下:

1.雙方認同在員工試用和受聘期間有獲得公司商業秘密和保密信息的權利,但同時必須有保守秘密不得對外泄露的義務。雙方認為在法律意義上商業秘密是一種無形資產。泄露商業秘密是一種違法行為。

2.本協議所述商業秘密指不為公眾所熟悉的能為甲方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甲方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3.乙方同意在任何時候不以任何形式向任何人或機構泄露或傳播影響甲方業務或與甲方業務有關的任何事項的商業秘密或保密信息(除非甲方以書面形式明確同意)。乙方同意不向其它企業或個人提供任何影響公司發展的有償或無償服務。

4.如甲乙雙方試用和勞動合同終止,乙方保證無條件向甲方移交與業務有關的由乙方掌握或被乙方控制的所有載體。

5.乙方承諾不向后來的雇主透露本協議第二條所定義的應由乙方保守的機密信息。

6.除非經甲方授權同意,否則乙方在甲方受聘期間單獨或與他人共同作出的任何與本職工作有關的發明均歸屬甲方。

7.經濟補償與賠償

因乙方泄露公司技術或商業秘密而給甲方造成的經濟損失,乙方應對甲方予以賠償。

8.其他

本協議未盡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甲乙雙方因本協議執行發生爭議,都有權依法自發生勞動爭議60天之內,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自合同簽訂之日起生效。

甲方(蓋章):______________

乙方(蓋章):_______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蓋章):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