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發電機損壞事故安全技術措施
為防止發生發電機的損壞事故,根據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原水利電力部(86)電生火字193號]《發電機反事故技術措施》和原能源部《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項重點要求》等各項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1?防止發電機定子繞組損壞
1.1?對定子線棒采用環氧粉云母絕緣的發電機,在A級檢修中應仔細檢查定子槽楔是否打緊,檢查定子鐵芯邊緣矽鋼片有無斷裂,檢查定子端部綁環及端部緊固件(如緊固壓板、支架的螺栓和螺母、引線夾板螺栓、匯流管所用卡板和螺栓等)的緊固情況,檢查其是否與線圈綁牢墊緊,機械緊固件是否擰緊鎖住,有無松動磨損現象。
1.2?在A級檢修中仔細檢查定子繞組端部線圈的磨損、緊固情況。發現問題應采取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或進行端部結構改造。防止定子繞組端部松動引起相間短路。
1.3?對定子線圈端部手包絕緣部分,應按新絕緣結構進行改進。絕緣盒內填料要填滿,線棒主絕緣伸入絕緣盒內的長度要足夠(一般30~40mm),絕緣盒應進行100%耐電壓試驗檢查。每次A級檢修時都應對定子手包絕緣部份進行“電位外移試驗”,發現外移電壓超過標準,無論是否進行過改進都應重新改造。
1.4?運行中值班人員應加強對機組的監視,一旦聞到焦味,應立即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1.4?檢修中,應仔細檢查絕緣盒及引出線接頭附近有無過熱變色、焦枯、流膠,等現象,并應認真測量定子線圈各相直流電阻,相間和歷年直流電阻差均不超過1%,超出時必須仔細分析,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1.5?在A級檢修過程中,應嚴防在定子膛內和端部各部件縫隙間留異物。裝入轉子和扣頂蓋前均應仔細檢查,徹底清除可能遺留在機內的各種金屬碎塊、斷頭、絕緣雜物及一切渣粒、粉末和污垢。
1.6?為防止定子線圈電腐蝕,A級檢修中對線圈導線施加相電壓,測量線圈防暈層對地電位,電位超過5~10v時就應進行處理。
1.7?對空冷發電機,空冷裝置應保證完好,通過空冷器的風溫及冷卻水壓監視空冷器的運行,發現隱患應及時消除。
1.8?在A級檢修后和C級檢修中,必須仔細檢查發電機上端防護板及檔風板緊固情況,防止發生緊固螺絲及其他零部件松脫造成定子繞組損壞事故。
1.9在發電機停運期間,必須加強檢查保養工作,根據現場環境實際情況,及時投用加熱裝置,確保發電機定子繞組絕緣良好。
1.10在A級檢修中,應嚴格按規程要求進行空冷器的水壓試驗,防止運行中空冷器滲漏造成發電機絕緣故障。
2?防止定子鐵芯燒損
2.1?發電機系統中有一點接地時,應立即查明原因,如發電機系統一次設備確有接地,應立即停機,將其消除。
2.2?運行中的發電機,如鐵芯溫度顯著升高,應及時查明原因,抓緊處理,防止鐵芯損壞。
2.3?發電機正常運行時,保證定子接地保護的可靠投入。
2.4?A級檢修中應采取措施保護鐵芯不受碰撞損傷,膛內保持清潔,防止鐵芯短路,損壞絕緣,引起接地故障。特別要防止將焊渣、工具及其他金屬物遺留在發電機內,引起發電機故障。新裝機組交接中或對鐵芯絕緣有懷疑時,均應進行鐵損試驗。
2.5?A級檢修中必須按規程要求對鐵芯進行認真檢查,發現變色銹跡等異常現象必須認真分析處理,根據情況采取補噴環氧磁漆等措施加強鐵芯的保護。
3?防止發電機轉子引線銅排、緊固件及其他零部件斷裂飛逸
3.1?A級檢修中,應仔細檢查轉子引線銅排及緊固件、磁極連接排、磁極緊固銷、轉子平衡螺絲、平衡塊、及其他零部件逐個進行細致檢查,是否有裂紋、位移、接觸腐蝕等異常情況,發現應異常必須徹底處理。
3.2?對風扇葉片應進行探傷檢查,如發現有傷痕和裂紋應根據情況進行處理或更換。風扇固定應用力矩搬手,及其他專用工具,防止緊力過度。
3.3?A級檢修時應對轉子磁軛等進行裝配狀態下的探傷檢查,如有必要還需吊下磁極進行檢查,發現有2mm以下的裂紋時,應打磨處理,發現2mm長度以上的裂紋時,應上報相關部門,并研究確定處理措施。
3.4?凡是滑環徑向通風孔,應定期清掃,保證通風效果。
3.5?發電機A級檢修時,特別是事故后,應檢查大軸有無磁化情況,發現嚴重磁化時必須立即進行退磁,使軸端磁密降到10高斯以下。
3.6A級檢修中除進行轉子繞組直流電阻、絕緣電阻、交流阻抗的測定外,還應在額定工況下測量轉子繞組勵磁電壓、勵磁電流,轉子繞組溫升并與初始值比較,核查設備狀況有無變化。
3.7?為防止發電機因超速而損壞,必須保證發電機的調速系統動作良好,保證事故配壓閥和過速保護動作可靠。
4?防止發電機冷卻不良導致定子故障
4.1?檢修過程中必須認真檢查疏通發電機定子鐵芯通風孔,如油灰嚴重的還必須用絕緣清洗劑進行沖洗,保證冷卻通風的暢通。
4.2?檢修過程中應認真檢查空冷器散熱片是否變形堵塞通風,校驗發電機冷、熱風道測溫元件是否正常,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保證發電機通風冷卻良好。
4.3?檢修后必須認真清理發電機風洞,防止檢修遺留物或其他垃圾等堵塞發電機冷卻風道。
4.4?運行中應加強發電機冷、熱風溫的監視,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冷卻水系統的反沖洗工作。
4.5?運行中如發生冷卻水示流計報警信號,必須立即到現場檢查確認,確有冷卻水中斷等異常現象,應按規程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6?加強發電機投運后的技術監督,定期進行發電機運行分析,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及時發現發電機各運行參數的異常趨勢和設備缺陷的發生規律,確保設備長期安全穩定運行。
4.7?加強對發電機鐵芯、線圈溫度和進、出風溫度的監視,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和上報,并及時采取降負荷等措施。
5?防止發電機組磁化
5.1?當發電機轉子發生一點接地時,應立即查明故障的地點與性質。若系穩定性的金屬接地,應立即停機處理。
5.2?運行中,發電機與水輪機之間的大軸接地碳刷一定要投入運行,并保證接觸良好。
5.3?發電機在檢修中及連續運行二個月時,應測量軸承絕緣和油路絕緣。發現絕緣不合格應及時處理。
6?防止發電機轉子匝間短路
6.1?調峰運行的發電機,應在停機過程和A級檢修中分別進行動態、靜態匝間短路試驗。
6.2?隨時監視運行中的發電機的振動與無功出力的變化情況。如果振動伴隨無功變化,則可能是發電機轉子有嚴重的匝間短路。此時首先控制轉子電流,若振動突然增大,應立即停運發電機。
6.3已發現轉子線圈有嚴重的匝間短路,應盡快消缺,以防轉子、軸瓦磁化。若檢修時發現轉子、軸承、軸瓦已磁化,應退磁處理。退磁后要求剩磁值為:軸瓦軸頸不大于2×10-4T,其他部件小于10×10-4T。
6.4?隨時監視運行中的發電機的振動與無功出力的變化情況。如果振動伴隨無功變化,則可能是發電機轉子有嚴重的匝間短路。此時首先控制轉子電流,若振動突然增大,應立即停運發電機。
6.5?檢修中應采取可靠措施防止轉子磁極線圈因碰撞、砸傷等造成匝間短路,檢修后應認真清理遺留在轉子線圈上的材料垃圾等,確保轉子線圈表面的清潔衛生。
7?防止軸承潤滑油進入發電機機內
嚴格防止向發電機內漏油,內油檔及密封油檔板的徑向間隙應按規定調整。以免線圈絕緣和半導體漆因受到油的侵蝕、溶解而使絕緣強度和防暈性能降低。如發現發電機大軸密封瓦處軸頸有磨損的溝槽,應及時處理。
8?防止發電機封閉母線事故
8.1?檢修中應嚴格按規程檢查封閉母線內各連接處的緊固情況,采用0.05塞尺檢查,兩塊母排壓接處插入深度不得超過5mm。
8.2?檢修中嚴格按規程檢查封母外殼連接軟銅線,發現松動、斷裂等及時處理。
8.3?封閉母線必須按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在兩端使用截面足夠的軟銅線可靠接地。
8.4?運行中應加強對發電機封閉母線的巡視檢查工作,定期采用熱成像儀檢查封閉母線發熱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安排處理。
9?防止發電機非全相運行及非同期并網
9.1?當發電機發生兩相短路,I22t大于制造廠家提供的允許值時,應及時停機,吊出轉子仔細檢查。
9.2?裝設負序電流表和負序保護裝置。為了及時監視穩態負序電流,應加裝報警裝置,并按制造廠家提供的允許值及國家標準規定值整定。負序電流超過規定值時,應立即停機。
9.3?鑒于負序電流燒傷轉子有50%系由于斷路器原因所至。因此,運行中應加強監視,使斷路器能正確動作。發電機的出口斷路器應加裝失靈保護,一旦發電機非全相時,切斷所有電源,不使發電機遭受損傷。
9.4?防止發電機非同期并網。定期對同期裝置進行檢查、試驗。
10?防止勵磁系統故障引起發電機損壞
10.1?發電機轉子滑環用的電刷牌號、質量、刷握內壁光潔度、壓指彈簧質量、壓力應有嚴格的要求。對發電機轉子滑環,除選用優質電刷外,還應注意加強運行和維護工作,建立責任制,明確專人負責。
10.2?發電機進相運行時,其低勵限制定值應在制造廠給定的容許值和保持發電機靜穩定的范圍內,并定期校驗。
10.3?自動勵磁調節器的過勵限制和過勵保護的定值應在制造廠給定的容許值內,并定期校驗。
10.4?勵磁調節器的自動通道發生故障時應及時修復并投入運行。嚴禁發電機在手控勵磁調節下長期運行。
10.5?發電機A級檢修時,應該檢測勵磁調節器及功率元件的特性,如有明顯變化應找出原因及時消除或更換,勵磁柜內的繼電器按繼電保護規程進行檢查。在電源電壓偏差為+10%~-15%、頻率偏差為+4%~-6%時,勵磁控制系統及其繼電器、開關等操作系統均能正常工作。
10.6?發電機檢修時,應對勵磁系統各部件進行清掃,并檢查元件有無過熱、接觸不良等。
10.7?認真做好勵磁回路的經常性維護工作,保證現場設備的清潔。電刷應指定專人負責維護。運行中出現小火花,應及時查找原因,加以消除,實現無火花運行。
10.8在機組起動、停機和其他試驗過程中,應有機組低轉速時切斷發電機勵磁的措施。對于啟動過程中的發電機,當機組達到額定轉速并且調速系統運行正常之前,絕對禁止對發電機進行勵磁升壓。對于額定轉速下已經升壓等待并網、已經解列準備停機或進行其他試驗等情況下空載運行的發電機,如出現轉速突然迅速下降的情況,應立刻分斷磁場開關強行滅磁。
11?防止異物進入發電機
11.1發電機檢修時在發電機周圍設置圍欄,并懸掛“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標示牌。未工作時,定子和轉子用專用干凈篷布蓋好。工作間斷時,發電機各打開處要遮蓋,加封條,不經許可,任何人不許開封。變更工作人員時應有零部件、工器具、材料交接手續,要當面點清數量。
11.2進入發電機定子膛內的人員,必須是有關工作人員和管理、技術人員,其他人員未經批準,不得入內,嚴禁臨時工進入定子膛內工作。
11.3進入發電機定子膛內人員,必須穿專用工作服,著干凈軟底鞋。身上不得有鑰匙、打火機等金屬物件。建立進入發電機工作人員、工具、材料登記表,并由專人檢查管理,現場設遮欄無關人員禁止入內。
11.4進入發電機定子膛內工作,使用的工器具應做好登記,小型工具應用繩子拴好。進出均要進行清點。發電機內工作中如果發現零部件、工器具丟失應立即報告有關負責人員進行處理,不能隱瞞或隨意添補。
11.5?檢修及維護工作中,對發電機各部件拆前有詳細記錄,用鋼印或其它辦法做好技術記錄,所拆的各部件需設專人負責、定置保管,并做好記錄和記號。
11.5檢修時,發電機定子膛內應進行鋪墊,防止小型材料、工具、雜物等掉入線棒間的縫隙,不易清理。
11.6檢修時,防止鋸條、螺釘、鐵屑等異物遺留在定子膛內,特別對于端部繞組夾縫、上下層線棒間應做詳細檢查,必要時可借助內窺鏡對肉眼無法觀察到的部位逐一認真檢查。
11.7在大修過程中,應嚴防在定子膛內和端部各縫隙間留異物。穿入轉子和扣端蓋前均應仔細檢查,徹底清除可能遺留在機內的各種金屬碎塊、絕緣雜物及一切渣粒、粉末和污垢。
11.8?每天收工時,均要對定子膛內進行檢查、清理,確保膛內清潔干凈。并恢復圍欄和標示牌。
11.9?在檢修及維護工作外任何時間,發電機人孔門必須關閉并上鎖,鑰匙必須由專人進行管理,運行巡視人員進入發電機風洞必須執行有關安全措施及規定并做好記錄。
11.10?定期檢查發電機內各零部件、自動化元件及緊固件是否安裝牢固,并做好檢查記錄。
篇2:醫療設備損壞事故處理制度
醫療設備損壞事故處理制度
一、各類醫療設備發生人為損壞時,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療設備管理部門,并如實反應情況,不得退諉扯皮,隱瞞不報。
二、在按規程操作的情況下,人為造成萬元以下醫療設備損壞但尚能修復且不影響使用的,按一般事故處理。
三、由于未按規程操作,人為造成萬元以下醫療設備損壞且不能修復者,按責任事故處理。賠償費用根據使用年限折舊后確定。
四、由于工作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造成萬元以上醫療設備損壞且不能修復者,按重大責任事故處理。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在研究后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報院領導審批。賠償費用根據使用年限折舊后確定。
五、醫療器械和低值易耗品由于管理不善丟失者,按原價賠償;造成損壞的應根據損壞程度確定賠償費用。
六、醫療設備發生損壞后,一律由維修人員維修。未經同意擅自維修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按醫療設備原值折舊后賠償。
篇3:南平醫院醫療設備損壞事故處理制度
第一人民醫院醫療設備損壞事故處理制度
1.各類醫療設備發生人為損壞時,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療設備管理部門,并如實反應情況,不得推諉扯皮,隱瞞不報。
2.在按規程操作的情況下,人為造成萬元以下醫療設備損壞但尚能修復且不影響使用的,按一般事故處理。
3.由于未按規程操作,人為造成萬元以下醫療設備損壞且不能修復者,按責任事故處理。賠償費用根據使用年限折舊后確定。
4.由于工作責任心不強、玩忽職守,造成萬元以上醫療設備損壞且不能修復者,按重大責任事故處理。醫療設備管理委員會在研究后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報院領導審批。賠償費用根據使用年限折舊后確定。
5.醫療器械和低值易耗品由于管理不善丟失者,按原價賠償;造成損壞的應根據損壞程度確定賠償費用。
6.醫療設備發生損壞后,一律由維修人員維修。未經同意擅自維修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按醫療設備原值折舊后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