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繼電保護事故安全技術措施
為了防止繼電保護事故的發生,應認真貫徹新頒布的《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運行管理規程》、《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檢驗條例》、《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現場保安規定》、《3~110kV電網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220~500kV電網繼電保護裝置運行整定規程》、《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技術監督規定(試行)》、《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運行反事故措施管理規定》、《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反事故措施要點》、《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運行評價規程》及相關規程。根據原國家電力公司《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
1?繼電保護專業管理
1.1?充分發揮繼電保護專業管理的職能作用,明確責任、權限和防止重大事故發生的關鍵環節,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防止由于保護不正確動作而引起系統穩定破壞和電網瓦解、大面積停電等事故的發生。
1.2?高度重視繼電保護隊伍建設,充實配備技術力量,加強繼電保護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訓,保持繼電保護隊伍的相對穩定,并不斷培養新生力量。
1.3?繼電保護技術監督應貫穿電力生產的全過程。在工程初設審查、設備選型、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階段,都必須實施繼電保護技術監督。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依法監督、分級管理、專業歸口的原則實行技術監督、報告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度。
1.4?不符合國家和電力行業相關標準的以及未經技術鑒定和未取得成功運行經驗的繼電保護產品嚴禁使用。所有入網運行繼電保護裝置的選型和配置,從初步設計階段至投產運行前都必須經過相應各級調度部門的審核。
1.5?認真貫徹各項規章制度及反事故措施,嚴格執行各項安全措施,防止繼電保護“三誤”事故發生。
1.6?認真搞好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定期檢驗、調試工作。調試工作的質量是保護正確動作的必要保證,通過調試發現問題,并及時處理,消除事故隱患,避免事故發生。
2?繼電保護監督管理
2.1?保護定值管理:嚴格按“四統一”要求進行定值管理。
2.1.1?維護電氣班應有完整的保護定值資料,以備保護校驗調試及現場保護定值核查。
2.1.2?定期對現場保護定值進行核查,防止因保護誤整定造成保護誤動、拒動。
2.1.3?在流域各電廠中控室應存放最新的保護定值薄,以備運行人員檢查定值和檢修人員更改、核查定值。運行人員對現場保護定值若有疑問,應及時通知繼電保護人員核查、校驗。運行人員接到電話命令更改保護定值,應及時準確記錄,及時通知繼電保護人員按命令修改定值,并修改定值卡。
2.1.4?保護定值應實行微機管理,變動情況應及時記錄,保證定值為最新定值并與現場一致。
2.1.5?重視繼電保護配置和整定計算,特別是與系統運行關系密切的保護,應認真校核這些保護與系統保護的配合關系。應根據《大型發電機變壓器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導則》(DL/T684-1999)的規定,定期對所轄設備的整定值進行全面復算和校核,每年對全廠的短路電流進行計算,復核開關遮斷容量及保護定值靈敏度。
2.2?設備異動管理
有關繼電保護設備異動,按照公司設備異動管理辦法執行,并及時修改圖紙資料和規程。
2.3?圖紙資料管理
2.3.1?保護及自動裝置有關圖紙,應與現場實際相符。
2.3.2?二次回路接線有變化時,應嚴格執行設備異動制度,立即對相關圖紙資料進行修改,以保證圖紙資料的準確性。在每次改動后,應由工作負責人將改動后的圖紙資料交技術員,由技術員將改動后的圖紙資料整理后存檔,并通知繼電保護有關人員及時更換圖紙,防止發生二次回路及保護回路接線改動后,除當時的工作人員外,其他繼電保護有關人員不知情,在以后的工作中誤動造成事故。
2.3.3?加強圖紙資料的微機管理,將各電廠二次圖紙資料輸入微機,便于管理和修改。
2.4?保護校驗管理
2.4.1?嚴格執行繼電保護措施票,以保證安全措施的審核及正確性。
2.4.2?在作業中,不得為趕工期減少調試、檢驗項目。
2.4.2.1?加強繼電保護裝置、特別是線路快速保護、母差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等重要保護的維護和檢修管理工作,要特別重視新投運保護裝置運行一年后的全部檢驗工作,嚴禁超期和漏項。
2.4.3?嚴格執行失靈、母線保護的定期檢驗規程,以保證保護裝置的正確、可靠性。在進行220kV失靈、母線保護的校驗及維護工作時,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在工作過程中保護誤動,引起全廠停電事故發生。
2.4.4?失靈、母線保護、機組、線路等重要保護設備在定期檢驗及維護工作開工前,應制定嚴密的安全技術措施,防止在工作中誤碰引起全廠停電事故,保證主保護設備不留隱患地投入運行。
2.4.5?失靈起動壓板及母差失靈跳閘壓板:定期檢查各開關失靈起動壓板及跳閘壓板是否氧化,接觸是否良好,標志是否清晰,以保證保護的可靠性。
2.4.6?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應將校驗記錄進行微機管理,以備校驗周期管理和查證,校驗項目應齊全完整。現場記錄應真實地記錄在有關現場記錄簿上。
2.4.7?設備的跳、合閘回路中的繼電器,保護出口繼電器、時間繼電器,應縮短檢驗周期,在設備停運時,進行絕緣檢查,防止因繼電器故障引起開關誤跳、拒跳。
3?繼電保護雙重化配置
3.1?繼電保護雙重化配置是防止因保護裝置拒動而導致系統事故的有效措施,同時又可大大減少由于保護裝置異常、檢修等原因造成的一次設備停運現象,但繼電保護的雙重化配置也增加了保護誤動的機率。因此,在考慮保護雙重化配置時,應選用安全性高的繼電保護裝置,并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注意做到:
3.1.1?雙重化配置的保護裝置之間不應有任何電氣聯系。
3.1.2?每套保護裝置的交流電壓、交流電流應分別取自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互相獨立的繞組,其保護范圍應交叉重迭,避免死區。
3.1.3?保護裝置雙重化配置還應充分考慮到運行和檢修時的安全性,當運行中的一套保護因異常需要退出或需要檢修時,應不影響另一套保護正常運行。
3.2?為與保護裝置雙重化配置相適應,應選用具備雙跳閘線圈機構的斷路器,斷路器與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如斷路器、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等),均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4?線路保護
4.1?加強220kV線路保護的定期檢驗及日常維護工作。
4.2?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所、發電廠的聯絡線,不允許無快速保護運行,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向調度部門匯報,并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
4.3?應積極推廣使用光纖信道做為縱聯保護的信道方式。公司各電廠220kV線路保護為雙套光差保護。
4.4?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微機型線路保護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除應符合3.1條款中的技術要求外,并注意:
4.4.1?兩套保護裝置應完整、獨立,安裝在各自的柜內,每套保護裝置均應配置完整的主、后備保護。
4.4.2?線路縱聯保護的信道(含光纖、微波、載波等信道及加工設備和供電電源等)、遠方跳閘和就地判別裝置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5?母線保護和斷路器失靈保護
5.1.1?認真貫徹高壓電網繼電保護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能源部“母線及失靈保護改進要點”,加強高壓電網繼電保護工作,提高高壓電網運行安全穩定水平,防止由于保護拒動、誤動引起系統穩定破壞,大面積停電事故發生。
5.2?母線差動保護對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母線差動保護一旦投入運行后,就很難有全面停電的機會進行檢驗。因此,對母線差動保護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的各個階段都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不論在新建工程,還是擴建和技改工程中都必須保證母線保護不留隱患地投入運行。
5.3?為確保母線差動保護檢修時母線不至失去保護、防止母線差動保護拒動而危及系統穩定和事故擴大,必要時在500kV母線以及重要變電站、發電廠的220kV母線采用雙重化保護配置。雙重化配置應符合相關技術要求,同時還應注意做到:
5.3.1?每條母線采用兩套完整、獨立的母線差動保護,并安裝在各自的柜內。兩套母線差動保護的跳閘回路應同時作用于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
5.3.2?用于母線差動保護的斷路器和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切換回路、輔助變流器以及與其它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5.3.3?應充分考慮母線差動保護所接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合理分配,對確無辦法解決的保護動作死區,在滿足系統穩定要求的前提下,可采取起動失靈和遠方跳閘等后備措施加以解決。
5.4?母聯、母聯分段斷路器宜配置獨立的母聯、母聯分段斷路器充電保護。該保護應具備可瞬時跳閘和延時跳閘的回路。
5.5?斷路器失靈保護按一套配置。斷路器失靈保護二次回路牽涉面廣、依賴性高,投運后很難有機會利用整組試驗的方法進行全面檢驗。因此,對斷路器失靈保護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各個階段都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保證斷路器失靈保護不留隱患地投入運行。
5.6?做好電氣量保護與非電氣量保護出口繼電器分開的反措,不得使用不能快速返回的電氣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作為斷路器失靈保護的起動量,并要求斷路器失靈保護的相電流判別組件動作時間和返回時間均不應大于20毫秒。
5.7?用于雙母線接線形式的變電站,其母差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接點應分別串接在各斷路器的跳閘回路中,不得共享。
6?變壓器保護
6.1?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主變壓器微機保護應按雙重化配置(非電氣量保護除外)。雙重化配置應符合3.1條款中的技術要求,同時還應注意做到:
6.1.1?主變壓器應采用兩套完整、獨立并且是安裝在各自柜內的保護裝置。每套保護均應配置完整的主、后備保護。
6.1.2?主變壓器非電量保護應設置獨立的電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氣小開關及其直流電源監視回路)和出口跳閘回路,且必須與電氣量保護完全分開,在保護柜上的安裝位置也應相對獨立。
6.1.3?兩套完整的電氣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的跳閘回路應同時作用于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
6.1.4?為與保護雙重化配置相適應,220kV變壓器高壓側必須選用具備雙跳閘線圈機構的斷路器。斷路器和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切換回路,輔助變流器以及與其它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6.2?要完善防止變壓器低阻抗保護在電壓二次回路失壓、斷線閉鎖以及切換過程交流和直流失壓等異常情況下誤動的有效措施。
6.3?變壓器過勵磁保護的啟動組件、反時限和定時限應能分別整定并要求其返回系數不低于0.96,同時應根據變壓器的過勵磁特性曲線進行整定計算。
6.4?為解決變壓器斷路器失靈保護因保護靈敏度不足而不能投運的問題,對變壓器和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斷路器失靈保護可采取以下措施:
6.4.1?采用“零序或負序電流”動作,配合“保護動作”和“斷路器合閘位置”三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經第一時限去解除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回路。
6.4.2?同時再采用“相電流”、“零序或負序電流”動作,配合“斷路器合閘位置”兩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經第二時限去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并發出“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中央信號。
6.4.3?采用主變保護中由主變各側“復合電壓閉鎖組件”(或邏輯)動作解除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組件,當采用微機變壓器保護時,應具備主變“各側復合電壓閉鎖動作”信號輸出的空接點。
6.5?變壓器的非電量保護應滿足四川電力公司[2006]135號文件要求。
6.6?變壓器的瓦斯保護應防水、防油滲漏、密封性好。氣體繼電器由中間端子箱的引出電纜應直接接入保護柜,瓦斯繼電器應1~3年校驗一次。
6.7?新安裝的壓力釋放閥必須經校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壓力釋放閥應定期校驗。運行超過10年應更換。
6.8?壓力釋放裝置、氣體繼電器宜備有經校驗合格的備品。
7?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
7.1?大型機組、重要電廠的發電機變壓器保護對系統和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發電機變壓器保護的原理構成復雜,牽涉面廣,在運行中發生問題也難以處理。因此,有關設計、制造單位和發電廠及其調度部門應針對發電機變壓器組一次結構和繼電保護的配置與二次接線方案,對發電機變壓器保護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的各個階段都應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消除隱患。
7.2?在對發電機變壓器組保護進行整定計算時應遵循《大型發電機變壓器繼電保護整定計算導則》(DL/T684-1999),并注意以下原則:
7.2.1?在整定計算大型機組高頻、低頻、過壓和欠壓保護時應分別根據發電機組在并網前、后的不同運行工況和制造廠提供的發電機組的特性曲線進行。同時還需注意與水輪機過速保護,和勵磁系統過壓、欠壓以及過勵、低勵保護的整定配合關系。
7.2.2?在整定計算發電機變壓器組的過勵磁保護時應全面考慮主變壓器及高壓廠用變壓器的過勵磁能力,并按電壓調節器過勵限制首先動作,其次是發電機變壓器組過勵磁保護動作,然后再是發電機轉子過負荷動作的階梯關系進行。
7.2.3?在整定計算發電機定子接地保護時必須根據發電機在帶不同負荷的運行工況下實測基波零序電壓和發電機中性點側三次諧波電壓的有效值數據進行。
7.2.4?在整定計算發電機變壓器組負序電流保護應根據制造廠提供的對稱過負荷和負序電流的A值進行。
7.2.5?在整定計算發電機、變壓器的差動保護時,在保護正確、可靠動作的前提下,不宜整定得過于靈敏,以避免不正確動作。
7.3?100MW及以上容量的發電機變壓器組微機保護應按雙重化配置(非電氣量保護除外)保護。大型發電機組和重要發電廠的啟動變保護宜采用雙重化配置。在雙重化配置中除了遵循3.1的要求外,還應注意做到:
7.3.1?每套保護均應含完整的差動及后備保護,能反應被保護設備的各種故障及異常狀態,并能動作于跳閘或給出信號。
7.3.2?發電機變壓器組非電量保護應設置獨立的電源回路(包括直流空氣小開關及其直流電源監視回路),出口跳閘回路應完全獨立,在保護柜上的安裝位置也應相對獨立。
7.3.3?兩套完整的電氣量保護和非電量保護的跳閘回路應同時作用于斷路器的兩個跳閘線圈。
7.3.4?為與保護雙重化配置相適應,220kV變壓器高壓側必須選用雙跳圈機構的斷路器,斷路器和隔離刀閘的輔助接點、切換回路,輔助變流器以及與其它保護配合的相關回路亦應遵循相互獨立的原則按雙重化配置。
7.4?發電機變壓器組過勵磁保護的啟動組件、反時限和定時限應能分別整定,并要求其返回系數不低于0.96。整定計算時應全面考慮主變壓器及高壓廠用變壓器的過勵磁能力。
7.5?認真分析和研究發電機失步、失磁保護的動作行為,做好發電機失步、失磁保護的選型工作。要采取相應措施來防止系統單相故障發展為兩相故障時,失步繼電器的不正確動作行為。建設項目中設計、制造單位應將有關這些問題的計算、研究資料提供給發電廠有關部門和調度單位備案。發電機在進相運行前,應仔細檢查和校核發電機失步、失磁保護的測量原理、整定范圍和動作特性。在發電機進相運行的上限工況時,防止發電機的失步、失磁保護裝置不正確跳閘。
7.6?發電機失步保護在發電機變壓器組以外發生故障時不應誤動作,只有測量到失步振蕩中心位于發電機變壓器組內部并對其安全構成威脅時,才作用于跳閘。跳閘時應盡量避免斷路器兩側電勢角在180度時開斷。
7.7?發電機失磁保護應能正確區分短路故障和失磁故障,同時還應配置振蕩閉鎖組件,防止系統振蕩時發電機失磁保護不正確動作。
7.8?100MW以下容量的發電機應裝設不小于90%的定子接地保護,采用基波零序保護,投信號。
7.9?在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斷路器出現非全相運行時,首先應采取發電機降出力措施,然后由經快速返回的“負序或零序電流組件”閉鎖的“斷路器非全相判別組件”,以獨立的時間組件以第一時限,啟動獨立的跳閘回路重跳本斷路器一次,并發出“斷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的動作信號。若此時斷路器故障仍然存在,可采用以下措施:
7.9.1?以“零序或負序電流”任何一個組件動作、“斷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和“保護動作”三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通過獨立的時間組件以第二時限去解除斷路器失靈保護的復合電壓閉鎖,并發出告警信號。
7.9.2?同時經“零序或負序電流”組件任何一個組件動作以及三個相電流組件任何一個組件動作的“或邏輯”,與“斷路器三相位置不一致”,“保護動作”三個條件組成的“與邏輯”動作后,經由獨立的時間組件以第三時限去啟動斷路器失靈保護并發出“斷路器失靈保護啟動的信號”。
7.10?發電機變壓器組的氣體保護、低阻抗保護應參照變壓器氣體保護和低阻抗保護的技術要求。
7.11?在新建、擴建和改建工程中,應要求發電機制造廠提供裝設發電機橫差保護的條件,優先考慮配置橫差保護并要求該保護中的三次諧波濾過比應大于30。
7.12?我公司發電機變壓器組應配置專用故障錄波器。
7.13?重視與加強發電廠廠用系統的繼電保護整定計算與管理工作,杜絕因廠用系統保護不正確動作,擴大事故范圍。
7.13.1?加強廠用系統的繼電保護工作,避免廠用電事故引起全廠停電。應結合檢修定期對進入計算機監控系統的各開關量進行檢查,防止因輸入計算機監控系統的開關量錯誤,造成計算機監控系統誤判斷,引起機組故障。
7.13.2?加強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管理,定期檢驗、試驗,確保備用電源投入的可靠性。
8?故障錄波系統管理
8.1?加強對繼電保護的運行分析,應將線路、變壓器、發變組保護各側的電流信息接入故障錄波器,電流回路應使用保護用CT二次繞組。
8.2?嚴格執行微機錄波器的定期檢驗調試工作。保證錄波裝置在任何故障情況下能快速啟動,準確地記錄故障參數。
8.3?在對各保護裝置進行調試或定檢時,必須檢查錄波量、光字是否正確。
8.4?加強事故記錄、分析工作。對保護動作行為進行分析評價,提高事故分析和處理能力,防止保護誤動故障重復發生。
8.5?保存故障時的錄波數據,以便于事后的故障分析。
9?二次回路與抗干擾
9.1?嚴格執行《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反事故技術措施要點》中有關保護及二次回路抗干擾的規定,提高保護抗干擾能力。
9.2?應認真對各項反事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總結,尚未執行的要制定出計劃時間表。
9.3?應按《高壓線路繼電保護裝置的“四統一”設計的技術原則》和《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反事故措施要點》中關于二次回路、保護電壓二次回路切換的有關要求,在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的各個階段加強質量管理和技術監督,認真檢查二次回路,做好整組試驗。不論在新建工程,還是擴建和技改工程中都必須防止二次寄生回路的形成。
9.4?應選用具有良好抗干擾性能的、并符合電力行業電磁兼容及相關的抗干擾技術標準的繼電保護裝置。
9.5?應重視繼電保護裝置與接地網的可靠連接。根據開關場和一次設備安裝的實際情況,宜敷設與廠、站主接地網緊密連接的等電位接地網。等電位接地網應滿足以下要求:
9.5.1應在中控室、保護室、敷設二次電纜的溝道、開關場的就地端子箱及保護用結合濾波器等處,使用截面不小于100mm2的裸銅排(纜)敷設與主接地網緊密連接的等電位接地網。
9.5.2在中控室、保護室柜屏下層的電纜室內,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設100mm2的專用銅排(纜),將該專用銅排(纜)首末端連接,形成保護室內的等電位接地網。保護室內的等電位接地網必須用至少4根以上、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排(纜)與廠、站的主接地網在電纜豎井處可靠連接。
9.5.3靜態保護和控制裝置的屏柜下部應設有截面不小100mm2的接地銅排。屏柜上裝置的接地端子應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銅線和接地銅排相連。接地銅排應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銅纜與保護室內的等電位接地網相連。
9.5.4沿二次電纜的溝道敷設截面不少于100mm2的裸銅排(纜),構建室外的等電位接地網。
9.5.5分散布置的保護就地站、通信室與中控室之間,應使用截面不少于100mm2的、緊密與廠、站主接地網相連接的銅排(纜)將保護就地站與中控室的等電位接地網可靠連接。
9.5.6?保護及相關二次回路和光纖收發信機的電纜屏蔽層應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銅質軟導線可靠連接到等電位接地網的銅排上。
9.5.7在開關場的變壓器、斷路器、隔離刀閘和電流、電壓互感器等設備的二次電纜應經金屬管從一次設備的接線盒(箱)引至就地端子箱,并將金屬管的上端與上述設備的底座和金屬外殼良好焊接,下端就近與主接地網良好焊接。在就地端子箱處將這些二次電纜的屏蔽層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銅質軟導線可靠單端連接至等電位接地網的銅排上。
9.6?靜態型、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的廠、站接地電阻應符合GB/T2887-1989和GB9361-1988計算站場地安全技術條件所規定不大于0.5歐姆的要求,上述設備的機箱應構成良好電磁屏蔽體并有可靠的接地措施。
9.7?在實施抗干擾措施時應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和規程的規定。既要保證抗干擾措施的效果,同時也要防止損壞設備。
9.8?對經長電纜跳閘的回路,要采取防止長電纜分布電容影響和防止出口繼電器誤動的措施,如不同用途的電纜分開布置、增加出口繼電器動作功率,或通過光纖跳閘信道傳送跳閘信號等措施。
9.9?應注意校核繼電保護通信設備(光纖、微波、載波)傳輸信號的可靠性和冗余度,防止因通信設備的問題而引起保護不正確動作。
9.10?應加強對保護信息遠傳的管理,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遠程修改微機保護的軟件、整定值和配置文件。同時還應注意防止干擾經由微機保護的通訊接口侵入,導致繼電保護裝置的不正確動作。
9.11?在發電機廠房內的保護、控制二次回路均應使用屏蔽電纜。用于定子接地保護的發電機中性點電壓互感器二次側接地點應在定子接地保護柜內一點接地。
9.12?交流電流和交流電壓回路、交流和直流回路、強電和弱電回路,以及來自開關場電壓互感器二次的四根引入線和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繞組的兩根引入線均應使用各自獨立的電纜。
9.13?新建和擴建工程宜選用具有多次級的電流互感器,優先選用貫穿(倒置)式電流互感器。
9.14?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所有二次回路的電纜均應使用屏蔽電纜,除另有規定外,電纜屏蔽層應兩端可靠接地,嚴禁使用電纜內的空線替代屏蔽層接地。二次回路電纜敷設應符合以下要求:
9.14.1?合理規劃二次電纜的路徑,盡可能離開高壓母線、避雷器和避雷針的接地點、并聯電容器、電容式電流、電壓互感器及電容式套管等設備,避免和減少迂回,縮短二次電纜的長度,與運行設備無關的電纜應予拆除。
9.14.2?交流電流和交流電壓回路、交流和直流回路、強電和弱電回路,以及來自開關場電壓互感器二次的四根引入線和電壓互感器開口三角繞組的兩根引入線均應使用各自獨立的電纜。
?9.14.3雙重化配置的保護裝置、母差和斷路器失靈等重要保護的起動和跳閘回路均應使用各自獨立的電纜。
9.15?重視繼電保護二次回路的接地問題,并定期檢查這些接地點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繼電保護二次回路接地,應滿足以下要求:
9.15.1?保護柜屏和繼電保護裝置本體應設有專用的接地端子,微機型保護裝置和收發信機機箱應構成良好的電磁屏蔽體,并使用截面不小于4mm2多股銅質軟導線可靠連接至等電位接地網的銅排上。
9.15.2?公用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只允許在控制室內有一點接地,為保證接地可靠,各電壓互感器的中性線不得接有可能斷開的開關或熔斷器等。己在控制室一點接地的電壓互感器二次線圈,宜在開關場將二次線圈中性點經放電間隙或氧化鋅閥片接地,其擊穿電壓峰值應大于30·Ima*伏(Ima*為電網接地故障時通過變電站的可能最大接地電流有效值,單位為kA)。應定期檢查放電間隙或氧化鋅閥片,防止造成電壓二次回路多點接地的現象。
9.15.3?公用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二次回路只允許、且必須在相關保護柜屏內一點接地。獨立的、與其他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沒有電氣聯系的二次回路應在開關場一點接地。
9.15.4?采用線路電壓互感器不同繞組的兩套線路保護,其線路電壓互感器各二次繞組中性線N在開關場可靠連接并接地,各二次繞組中性線N不能共用,且在保護屏內不應連接,也不接地。
9.15.5?微機型繼電保護裝置柜屏內的交流供電電源(照明、打印機和調制解調器)的中性線(零線)不應接入等電位接地網。
9.16?所有涉及直接跳閘的重要回路應采用動作電壓在額定直流電源電壓的55%~70%范圍以內的中間繼電器,并要求其動作功率不低于5W。
9.17?針對來自系統操作、故障、直流接地等異常情況,應采取有效防誤動措施,防止保護裝置單一元件損壞可能引起的不正確動作。斷路器失靈起動母差保護出口跳閘、非電量保護直接跳閘、變壓器斷路器失靈啟動等重要回路宜采用雙開入接口,必要時,還可增加雙路重動繼電器分別對雙開入量進行重動。
9.18?遵守保護裝置24V開入電源不出保護室的原則,以免引進干擾。
9.19?電流回路端子禁止使用旋鈕式試驗端子。
10通信
10.1安裝在通信室的保護專用光電轉換設備與通信設備間應使用屏蔽電纜,并按敷設等電位接地網的要求,沿這些電纜敷設截面不小于100mm2銅排(纜)可靠與通信設備的接地網緊密連接。
10.2?分相電流差動保護應采用同一路由收發、往返延時一致的通道。
10.3重點清查傳輸允許命令信號的繼電保護復用接口設備,要求不帶有延時展寬,防止系統功率倒向時引起繼電保護誤動作。
11互感器
11.1在新建、擴建和技改工程中,應根據《電流互感器和電壓互感器選擇和計算導則》DL/T866-2004、《保護用電流互感器暫態特性技術要求》GB16847-1997和電網發展的情況進行互感器的選型工作,并充分考慮到保護雙重化配置的要求,優先選用貫穿式電流互感器。
11.2?對已運行的電流、電壓互感器,特別是用于各類差動保護的電流互感器應按11.1進行復查,對不滿足要求的應及時調整互感器的變比或安排更換。
11.3?用于220kV~500kV電網的母線差動、變壓器差動和發變組差動保護各支路的電流互感器應優先選用誤差限制系數和飽和電壓較高的電流互感器。
11.4?在各類差動保護中暫態電流互感器與常規電流互感器不能混用。
11.5?應對已運行的母線、變壓器和發變組差動保護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負載進行10%誤差計算和分析,校核主設備各側二次負載的平衡情況,并留有足夠裕度。不符合要求的電流互感器應安排更換。
11.6?線路或主設備保護電流二次回路使用“和電流”的接線方式時,兩側電流互感器的相關特性應一致,避免在遇到較大短路電流時因“和電流”接線的“汲出效應”導致保護不正確動作。
11.7?各類保護裝置接于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時,應考慮到既要消除保護死區,同時又要盡可能減輕電流互感器本身故障時所產生的影響。
11.8?保護屏柜上交流電壓回路的空氣開關應與電壓回路總路開關在跳閘時限上有明確配合關系。
11.9?對設計中電流互感器的要求:
11.9.1?500kV系統的電流互感器,其一次電流不宜超過3000A,220kV系統的電流互感器,其一次電流宜取2×750A。
11.9.2?電流互感器的二次電流只能設計為5A或1A。
11.9.3?變壓器同側的開關電流互感器及套管電流互感器設計中應盡量取為一致,若不一致,也應設計為整數倍關系,以便于整定和運行。
11.9.4?同一母線上各元件的電流互感器變比設計中應盡量一致或整數倍關系,以便于母線保護整定及運行。
12直流系統
12.1在新建、擴建和技改工程中,應按《電力工程直流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5044-2004和《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72-92的要求進行交接驗收工作。
12.2所有已運行的直流電源裝置、蓄電池、充電裝置、微機監控器和直流系統絕緣監測裝置都應按《蓄電池直流電源裝置運行與維護技術規程》DL/T724-2000和《電力用高頻開關整流模塊》DL/T781-20**的要求進行維護、管理。
12.3重要的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變電站的直流系統應采用兩組蓄電池、三臺充電裝置的方案,每組蓄電池和充電裝置應分別接于直流母線,作為備用的第三臺充電裝置可在兩段母線之間切換。
12.4直流母線應采用分段運行的方式,每段母線應分別采用獨立的蓄電池組供電,并在兩段直流母線之間設置聯絡斷路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處于斷開位置。當任一工作充電裝置退出運行時,手動投入第三臺充電裝置。
12.5加強保護直流系統熔斷器、自動開關的維護和管理,加強直流回路保險搭配的管理,保護裝置應采用直流專用空氣開關。對直流回路保險的搭配情況應進行清理,切實做到分級搭配,防止事故情況下越級爆保險或因保險燒壞開關拒跳,保證繼電保護操作電源的可靠性。防止出現二次寄生回路,提高繼電保護裝置抗干擾能力。
12.6為防止因直流熔斷器不正常熔斷或自動開關不正常跳閘而擴大事故,在配置直流熔斷器和自動開關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對于采用近后備原則進行雙重化配置的保護裝置,每套保護裝置應由不同的電源供電,并分別設有專用的直流熔斷器或自動開關。
2)母線保護、變壓器差動保護、發電機差動保護、各種雙斷路器接線方式的線路保護等保護裝置與每一斷路器的操作回路應分別由專用的直流熔斷器或自動開關供電。
3)有兩組跳閘線圈的斷路器,其每一跳閘回路應分別由專用的直流熔斷器或自動開關供電。
4)直流電源總輸出回路、直流分段母線的輸出回路宜按逐級配合的原則設置熔斷器,保護柜屏的直流電源進線應使用自動開關。
5)直流總輸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裝設熔斷器時,直流熔斷器應分級配置,逐級配合。
6)直流總輸出回路裝設熔斷器,直流分路裝設自動開關時,必須保證熔斷器與小空氣開關有選擇性地配合。
7)直流總輸出回路、直流分路均裝設自動開關時,必須確保上、下級自動開關有選擇性地配合,自動開關的額定工作電流應按最大動態負荷電流(即保護三相同時動作、跳閘和收發信機在滿功率發信的狀態下)的2.0倍選用。
12.7為防止因直流熔斷器不正常熔斷或自動開關失靈而擴大事故,應定期對運行中的熔斷器和自動開關進行檢驗,嚴禁質量不合格的熔斷器和自動開關投入運行。
12.8繼電保護直流系統運行中的電壓紋波系數應不大于2%,最低電壓不低于額定電壓的85%,最高電壓不高于額定電壓的110%。
12.9應加強對直流系統的管理,防止直流系統故障,特別要重點防止交流電混入直流回路,造成電網事故。
12.10加強蓄電池組的運行維護管理,防止運行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造成蓄電池組損壞。
13運行與檢修
13.1進一步規范繼電保護專業人員在各個工作環節上的行為,及時編制、修訂繼電保護運行規程和檢修校驗規程,嚴格執行繼電保護典型操作票和安全措施票,在檢修工作中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術措施。通過有秩序的工作和嚴格的技術監督,杜絕繼電保護人員因人為責任造成的“誤碰、誤整定、誤接線”事故。
13.2應加強線路快速保護、母線差動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等重要保護的運行維護,重視快速主保護的備品備件管理和消缺工作。線路快速保護、母線差動保護、斷路器失靈保護等重要保護的運行時間應不低于規定時間。
13.3認真做好微機保護及保護信息管理機等設備軟件版本的管理工作,特別注重計算機安全問題,加強二次安防管理,防止因各類計算機病毒危及設備而造成微機保護不正確動作和誤整定、誤試驗等。
13.4應加強繼電保護微機型試驗裝置的檢驗、管理與防病毒工作,防止因試驗設備性能、特性不良而引起對保護裝置的誤整定、誤試驗。
13.5結合技術監督檢查、檢修和運行維護工作,檢查公司流域各電廠繼電保護接地系統和抗干擾措施是否處于良好狀態。
13.6在電壓切換和電壓閉鎖回路、斷路器失靈保護、母線差動保護、遠跳、遠切、聯切回路以及“和電流”等接線方式有關的二次回路上工作時,應特別認真做好安全隔離措施。
13.7結合變壓器檢修工作,應認真校驗氣體繼電器的整定動作情況。對大型變壓器應配備經校驗性能良好、整定正確的氣體繼電器作為備品,并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
13.8所有的差動保護(母線、變壓器、發電機的縱、橫差等)在投入運行前,除測定相回路和差回路外,還必須測量各中性線的不平衡電流、電壓,以保證保護裝置和二次回路接線的正確性。
13.9定期檢查和分析每套保護在運行中反映出來的各類不平衡分量。微機型差動保護應能在差流越限時發出告警信號,應建立定期檢查和記錄差流的制度,從中找出薄弱環節和事故隱患,及時采取有效對策。
13.10母線差動保護停用時,應避免母線倒閘操作。母線差動保護檢修時,應充分考慮異常氣象條件的影響,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檢修作業程序,盡可能縮短母線差動保護的檢修時間。
13.11微機保護裝置的開關電源宜在運行6年后予以更換。
13.12新投產的線路、母線和變壓器和發電機變壓器組等保護應認真編寫啟動方案呈報有關主管部門審批,做好事故預想,并采取防止保護不正確動作的有效措施。設備啟動正常后應及時恢復為正常運行方式,確保電網故障能可靠切除。
13.13檢修設備在投運前,應認真檢查各項安全措施,特別是有無電壓二次回路短路、電流二次回路開路和不符合運行要求的接地點的現象。
13.14在一次設備進行操作或檢修時,應采取防止距離保護失壓,以及變壓器差動保護和低阻抗保護誤動的有效措施。
13.15在運行線路、母線、變壓器和發電機變壓器組的保護上進行定值修改前,應認真考慮防止保護誤動作的有效措施,并做好事故預想和防范措施。在實施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現場設備的安全性。
13.6加強對繼電保護的運行分析,應將變壓器、發變組保護各側的電流信息接入故障錄波器。
13.17定期檢查各保護裝置打印機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打印紙是否足夠,是否安裝正確,以確保事故時能迅速、準確、連續地打印事故報告,利于故障分析,及時作出分析結論。
13.18對重要變電所、發電廠配置單套母差保護的母線應盡量減少母線無母差保護運行時間,嚴禁無母差保護時進行母線及相關元件的倒閘操作。
13.19加強繼電保護試驗儀器、儀表的管理工作,每年應對微機型繼電保護試驗裝置進行精度檢測,確保試驗裝置的準確度及各項功能滿足繼電保護試驗的要求,凡不滿足要求的儀器、儀表應采用外接0.5級測量表計,防止因試驗儀器、儀表存在問題而造成繼電保護誤整定、誤試驗。
13.20繼電保護要求100%投入。一次設備運行中的繼電保護裝置因故障或檢修工作需要,需退出運行時,必須經總工程師或生產副總經理批準,屬調度管轄設備,還應報調度批準后方可在規定時間內退出運行。
篇2:巖巷掘進工作面防止頂板事故管理制度
1、巖巷掘進工作面在巖石整體性較好,強度在中等以上時,采取打原木戴帽店主進行臨時支護。
2、在軟巖或巖石破碎的情況下,采取噴30~50mm厚的砼進行支護。
3、進行臨時支護前,必須由班組長用釬子或洋鎬等工具,由外向里敲幫問頂,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找掉頂幫活矸,確認無問題后,開始臨時支護。
4、施工中注意觀察,及時處理頂幫隱患。若頂板存在偽頂或離層必須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頂后,再進行支護,堅持使用臨時支護,不準空頂作業。
5、質量副經理組織每旬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進行一次拉拔實驗,在井下作錨固力試驗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6、過斷層、破碎帶、褶曲地帶或過老空、老巷時,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時技術部門必須及時發出預報,施工隊針對作業現場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
7、巖石破碎,嚴禁放大炮,并減少控頂距離,適當縮小錨桿間排距。
8、打眼要掌握好角度,嚴格控制裝藥量,放炮前檢查巷道支護情況。
9、開口放小炮,減少裝藥量,一次放炮距離不超過1m。
10、嚴禁錨桿穿皮,錨桿間排距不得超寬。
11、巖石比較松軟時,放炮后,先進行初噴,及時封閉巖石,防止風化脫落。
篇3:煤巷半煤巖巷掘進工作面防止頂板事故管理制度
1、每班次進窩頭時,必須首先進行敲幫問頂,及時找掉活矸活煤,施工中注意觀察,及時處理頂幫隱患。若頂板存在偽頂或離層必須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頂后,再進行支護。
2、處理頂板事故,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
3、錨網支護打眼前,先進行臨時支護,并進行敲幫問頂,消除頂部隱患,操作者要站在安全完好頂板下施工。
4、錨網巷道錨桿嚴禁穿皮,托板、網、梯子梁緊貼巖、煤面,頂板錨桿錨固力不小于70KN,幫錨桿錨固力不小于50KN。
5、每旬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進行一次拉拔實驗,在井下作錨固力試驗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6、錨網支護巷道每100m安裝一個頂板離層儀,經常觀察頂板變化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7、堅持巷道維修制度,失效錨桿及時補打,頂板離層或破碎時要加強支護。
8、掘進頭必須堅持使用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錨網支護巷道采用隨掘隨錨,錨網支護打眼前,先采用φ180mm×2400mm的木料進行臨時支護,遇斷層或頂板碎松軟,必須逐排支護過斷層或頂板破碎松軟帶。
9、凡過斷層或其它地質變化時,技術部門必須提前20m發出書面預報,以便施工單位采取切實可行頂板管理措施。
10、掘進放炮后,施工人員必須站在頂板完好的支架下用手鎬配合尖釬進行找頂,并打木點柱臨時支護進行護頂。
11、各施工隊長和項目部跟班隊長在每班派班時,要將掘進工作面的現場情況及采取的必要措施向全體職工貫徹,跟班跟班要現場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