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水輪機發電機事故反事故措施
第一部分?防止水輪機事故
1.?防止機組飛逸
1.1.?設置完善的機組運行過程剪斷銷剪斷、調速系統低油壓、電氣和機械過速等保護裝置。過速保護裝置應定期檢驗,并正常投入。
1.2.?機組調速系統必須進行水輪機調節系統靜態模擬試驗、動態特性試驗和導葉關閉規律檢驗等,各項指標合格方可投入運行。
1.3.?新機組投運前或機組大修后必須通過甩負荷和過速試驗,驗證水壓上升率和轉速上升率符合設計要求,過速整定值校驗合格。
1.4.?工作閘門(主閥)應具備動水關閉功能,導水機構拒動時能夠動水關閉。應保證工作閘門(主閥)在最大流量下動水關閉時,關閉時間不超過機組在最大飛逸轉速下允許持續運行的時間。
1.5.?加強調速系統油質的技術監督,在油質指標不合格的情況下,嚴禁機組啟動。
2.?防止立式水輪發電機組旋轉部分抬機
2.1.?保證機組甩負荷后其轉速上升值和水壓上升值符合調保計算的要求,導葉的關閉時間應每年進行校核,確保在設計范圍之內。
2.2.?向轉輪室內補氣的主軸中心孔補氣、真空破壞閥等補氣裝置應完好,補氣管道無堵塞,補氣量充足。
2.3.?立式水輪發電機機組應安裝抬機監控、保護裝置,當旋轉部分抬機量超過設計值時快速停機。
3.?防止水輪機過流部件損壞
3.1.?水輪機導水機構必須設有防止導葉損壞的安全裝置,包括裝設剪斷銷、導葉限位、導葉軸向調整和止推等裝置。
3.2.?水輪機在各種工況下運行時,應保證頂蓋垂直振動和主軸擺動不大于《水輪發電機組安裝技術規范》(GB/T8564-2003)規定的允許值。機組異常振動和擺度超過允許值應啟動報警和事故停機回路。
3.3.?水輪機水下部分檢修應檢查轉輪體與泄水錐的連接牢固可靠。
3.4.?水輪機過流部件應定期檢修,重點檢查過流部件裂紋、磨損和汽蝕,防止裂紋、磨損和大面積汽蝕等造成過流部件損壞。水輪機過流部件補焊處理后應進行修型,保證型線符合設計要求,轉輪大面積補焊或更換新轉輪必須做靜平衡試驗,試驗結果要合格。
4.?防止水輪機導軸承燒損
4.1.?定期檢查油位、油色,并定期進行油質化驗。
4.2.?水導軸承冷卻器保證水質清潔、水流暢通和水壓正常,壓力變送器和示流器等裝置應正常工作。
4.3.?技術供水濾水器自動排污正常,并定期人工排污。
4.4.?應保證水輪機導軸承測溫元件和表計顯示正常,信號整定值正確。對設置有外循環油系統的機組,其控制系統應正常工作。
5.?防止水淹水導軸承事故
5.1.?主軸工作密封、檢修密封在運行中各工況下無大量漏水,檢修中檢查密封件磨損情況應符合要求。
5.2.?頂蓋真空破壞閥嚴密性滲漏試驗及設計壓力下動作試驗合格。
5.3.?定期檢查試驗頂蓋排水設備使頂蓋排水裝置應處于完好狀態。頂蓋排水系統應設兩套信號裝置,互為備用。可裝設工業電視系統監視頂蓋水位。
5.4.?機組尾水管、蝸殼充水時,應加強對頂蓋水位及排水裝置工作狀況的監視。
5.5.?裝有大型軸流式機組的水電廠應配備應急潛水泵。
6.?防止液壓裝置破裂和失壓
6.1.?壓力油罐油氣比符合規程要求,對投入運行的自動補氣閥定期清洗和試驗。
6.2.?壓力油罐的安全閥應定期檢查、校驗。
6.3.?壓力油罐油位計應選擇不易老化的鋼質磁翻板液位計,不得采用有機玻璃管型磁珠液位計。
6.4.?機組檢修后對油泵啟停定值、安全閥組定值進行校對并試驗。
6.5.?油泵運轉應平穩,其輸油量不小于設計值。
6.6.?機組大修后應做低油壓事故停機試驗。
7.?防止機組引水管路系統事故
7.1.?調保計算滿足機組各種運行工況要求,否則應采取相關措施。
7.2.?結合引水系統管路定檢、設備檢修檢查、分析引水系統管路管壁銹蝕、磨損情況,如有異常則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做好引水系統管路外表除銹防腐工作。
7.3.?防止壓力鋼管伸縮節大量漏水,每月定期檢查伸縮節漏水、伸縮節螺栓緊固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7.4.?防止進水口欄污柵被堵,定期檢測欄污柵前后水壓差情況,出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結合機組停機或全廠停水定期檢查欄污柵的完好性情況,定期維修處理。
7.5.?當引水管破裂時,事故檢修門應能可靠落門,并具備遠方操作功能,在檢修時進行關閉試驗。
第二部分?防止發電機事故
1.?防止定子繞組端部松動引起相間短路
1.1.?定子繞組在槽內應緊固,槽電位測試應符合要求。
1.2.?定期檢查定子繞組端部有無下沉、松動或磨損現象。
2.?防止定子繞組絕緣損壞?
2.1.?加強大型發電機環形接線、過渡引線絕緣檢查,并定期按照《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DL/T596-1996)的要求進行試驗。
2.2.?定期檢查發電機定子鐵芯螺桿緊力,發現鐵芯螺桿緊力不符合出廠設計值應及時處理。定期檢查發電機硅鋼片疊壓整齊、無過熱痕跡,燕尾槽無開裂和脫開現象,發現有硅鋼片滑出應及時處理。
3.?防止轉子繞組匝間短路。
3.1.?調峰運行機組在檢修中應分別進行動態、靜態匝間短路試驗,有條件的可加裝轉子繞組動態匝間短路在線監測裝置,以便及早發現異常。
3.2.?隨時監視運行中發電機的振動與無功出力的變化情況。如果振動伴隨無功變化,則可能是發電機轉子有嚴重的匝間短路。此時首先控制轉子電流,若振動突然增大,應立即停運發電機。
4.?防止發電機局部過熱損壞
4.1.?發電機出口、中性點引線連接部分應可靠,機組運行中應定期對勵磁變至靜止勵磁裝置的分相電纜、靜止勵磁裝置至轉子滑環電纜、轉子滑環進行紅外成像測溫檢查。
4.2.?定期檢查電制動刀閘動靜觸頭接觸情況,發現壓緊彈簧松脫或單個觸指與其它觸指不平行等問題應及時處理。
4.3.?發電機絕緣過熱報警時,應分析其原因,必要時停機進行消缺處理。
4.4.?新機投產和舊機檢修中,都應注意檢查定子鐵芯壓緊以及齒壓指有無壓偏情況,特別是兩端齒部,如發現有松馳現象,應進行處理后,方能投入運行。交接或對鐵芯絕緣有懷疑時,均應進行鐵損試驗。
4.5.?制造、運輸、安裝及檢修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焊渣或金屬屑等微小異物掉入定子鐵芯通風槽內。
5.?防止發電機機械損傷
5.1.?在發電機風洞內作業,必須設專人把守發電機進人門,作業人員須穿無金屬的工作服、工作鞋,進入發電機內部前應全部取出禁止帶入物件,帶入物品應清點記錄,工作完畢撤出時清點物品正確,確保無遺留物品。重點要防止螺釘、螺母、工具等金屬雜物遺留在定子內部,特別應對端部線圈的夾縫、上下漸伸線之間位置作詳細檢查。
5.2.?主、輔設備保護裝置應定期檢驗,并正常投入。機組重要運行監視表計和裝置失效或動作不正確時,嚴禁機組啟動。機組運行中失去監控時,必須停機。
5.3.?加強機組運行方式調整,盡量避開機組運行的高振動區或氣蝕區。
6.?防止發電機軸承燒瓦
6.1.?帶有高壓油頂起裝置的推力軸承應保證在高壓油頂起裝置失靈的情況下,推力軸承不投入高壓油頂起裝置時安全停機無損傷。應定期對高壓油頂起裝置進行檢查試驗,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6.2.?潤滑油油位應具備遠方自動監測功能,并定時檢查。定期對潤滑油進行化驗,油質劣化應盡快處理,油質不合格禁止啟動機組。
6.3.?冷卻水溫、油溫、瓦溫監測和保護裝置應準確可靠,并加強運行監控。
6.4.?機組出現異常運行工況可能損傷軸承時,必須全面檢查確認軸瓦完好后,方可重新啟動。
6.5.?定期對軸承瓦進行檢查,確認無脫殼、裂紋等缺陷,軸瓦接觸面、軸領、鏡板表面光潔度應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巴氏合金軸承瓦,應定期檢查合金與瓦坯的接觸情況,必要時進行無損探傷檢測。
6.6.?軸承軸電流保護回路應正常投入,出現軸電流報警必須及時檢查處理,禁止機組長時間無軸電流保護運行。
7.?防止水輪發電機部件松動
7.1.?旋轉部件聯接件應做好防止松脫措施,并定期進行檢查。旋轉風扇應安裝牢固,葉片無裂紋、變形,引風板安裝應牢固并與定子線棒保持足夠間距。
7.2.?定子(含機座)、轉子各部件、定子線棒槽楔等應定期檢查。水輪發電機機架固定螺栓、定子基礎螺栓、定子穿芯螺栓和拉緊螺栓應緊固良好,機架和定子支撐、轉動軸系等承載部件的承載結構、焊縫、基礎、配重塊等應無松動、裂紋、變形等現象。
7.3.?水輪發電機風洞內應避免使用在電磁場下易發熱材料或能被電磁吸附的金屬聯接材料,否則應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且強度應滿足使用要求。
7.4.?定期檢查水輪發電機機械制動系統,制動閘、制動環應平整無裂紋,固定螺栓無松動,制動瓦磨損后須及時更換,制動閘及其供氣、油系統應無發卡、串腔、漏氣和漏油等影響制動性能的缺陷。制動回路轉速整定值應定期進行校驗,嚴禁高轉速下投入機械制動。
7.5.?定期校驗同期裝置,防止水輪發電機非同期并網。
8.?防止發電機轉子繞組接地故障
8.1.?當發電機的轉子繞組發生一點接地時,應立即查明故障點與性質,如系穩定性的金屬接地,應立即停機處理。
9.?防止發電機非同期并網
9.1.?微機自動準同期裝置應安裝獨立的同期檢查繼電器。
9.2.?新投產、大修機組及同期回路(包括電壓交流回路、控制直流回路、整步表、自動準同期裝置及同期把手等)發生改動或設備更換的機組,在第一次并網前必須進行以下工作:1)對裝置及同期回路進行全面、細致的校核、傳動;2)利用發電機-變壓器組帶空載母線升壓試驗,校核同期電壓檢測二次回路的正確性,并對整步表及同期檢查繼電器進行實際校核;3)進行機組假同期試驗,試驗應包括斷路器的手動準同期及自動準同期合閘試驗、同期(繼電器)閉鎖等內容。
10.?防止勵磁系統故障引起發電機損壞
10.1.?嚴格執行調度中心有關發電機低勵限制和PSS的定值要求,并在大修校驗。
10.2.?自動勵磁調節器的過勵限制和過勵保護的定值應在制造廠給定的容許值內,并定期校驗。
10.3.?勵磁調節器的自動通道發生故障時應及時切換通道并投入運行。嚴禁發電機在手動勵磁調節下長期運行。在手動勵磁調節運行期間,在調節發電機的有功負荷時必須先適當調節發電機的無功負荷,以防止發電機失去靜態穩定性。
10.4.?在電源電壓偏差為+10%~-15%、頻率偏差為+4%~-6%時,勵磁控制系統及其繼電器、開關等操作系統均能正常工作。
10.5.?在機組起動、停機和其它試驗過程中,應有機組低轉速時切斷發電機勵磁的措施。
篇2:巖巷掘進工作面防止頂板事故管理制度
1、巖巷掘進工作面在巖石整體性較好,強度在中等以上時,采取打原木戴帽店主進行臨時支護。
2、在軟巖或巖石破碎的情況下,采取噴30~50mm厚的砼進行支護。
3、進行臨時支護前,必須由班組長用釬子或洋鎬等工具,由外向里敲幫問頂,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找掉頂幫活矸,確認無問題后,開始臨時支護。
4、施工中注意觀察,及時處理頂幫隱患。若頂板存在偽頂或離層必須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頂后,再進行支護,堅持使用臨時支護,不準空頂作業。
5、質量副經理組織每旬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進行一次拉拔實驗,在井下作錨固力試驗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6、過斷層、破碎帶、褶曲地帶或過老空、老巷時,地質條件發生變化時技術部門必須及時發出預報,施工隊針對作業現場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
7、巖石破碎,嚴禁放大炮,并減少控頂距離,適當縮小錨桿間排距。
8、打眼要掌握好角度,嚴格控制裝藥量,放炮前檢查巷道支護情況。
9、開口放小炮,減少裝藥量,一次放炮距離不超過1m。
10、嚴禁錨桿穿皮,錨桿間排距不得超寬。
11、巖石比較松軟時,放炮后,先進行初噴,及時封閉巖石,防止風化脫落。
篇3:煤巷半煤巖巷掘進工作面防止頂板事故管理制度
1、每班次進窩頭時,必須首先進行敲幫問頂,及時找掉活矸活煤,施工中注意觀察,及時處理頂幫隱患。若頂板存在偽頂或離層必須先找掉活矸,找到直接頂后,再進行支護。
2、處理頂板事故,至少兩人現場作業,并有專人觀頂。
3、錨網支護打眼前,先進行臨時支護,并進行敲幫問頂,消除頂部隱患,操作者要站在安全完好頂板下施工。
4、錨網巷道錨桿嚴禁穿皮,托板、網、梯子梁緊貼巖、煤面,頂板錨桿錨固力不小于70KN,幫錨桿錨固力不小于50KN。
5、每旬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進行一次拉拔實驗,在井下作錨固力試驗時,必須有安全措施。
6、錨網支護巷道每100m安裝一個頂板離層儀,經常觀察頂板變化情況,出現問題及時處理。
7、堅持巷道維修制度,失效錨桿及時補打,頂板離層或破碎時要加強支護。
8、掘進頭必須堅持使用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錨網支護巷道采用隨掘隨錨,錨網支護打眼前,先采用φ180mm×2400mm的木料進行臨時支護,遇斷層或頂板碎松軟,必須逐排支護過斷層或頂板破碎松軟帶。
9、凡過斷層或其它地質變化時,技術部門必須提前20m發出書面預報,以便施工單位采取切實可行頂板管理措施。
10、掘進放炮后,施工人員必須站在頂板完好的支架下用手鎬配合尖釬進行找頂,并打木點柱臨時支護進行護頂。
11、各施工隊長和項目部跟班隊長在每班派班時,要將掘進工作面的現場情況及采取的必要措施向全體職工貫徹,跟班跟班要現場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