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基礎釬探施工工藝(五)

建筑基礎釬探施工工藝(五)

2024-07-12 閱讀 8400

建筑基礎釬探施工工藝(5)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基礎、坑(槽)底基土質量釬探檢查。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砂:一般中砂。

2.1.2主要機具:

2.1.2.1人工打釬:一般鋼釬,用直徑φ22~25mm的鋼筋制成,釬頭呈60°尖錐形狀,釬長1.8~2.0m;8~10磅大錘。

2.2.2.2機械打釬:輕便觸探器(北京地區規定必用)。

2.2.2.3其他:麻繩或鉛絲、梯子(凳子)、手推車、撬棍(拔鋼釬用)和鋼卷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設計標高,表面應平整,軸線及坑(槽)寬、長均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2.2.2根據設計圖紙繪制釬探孔位平面布置圖。如設計無特殊規定時,可按表l-6執行。

2.2.3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釬探順序,防止錯打或漏打。

2.2.4釬桿上預先劃好30cm橫線。

3.1工藝流程:

放釬點線→就位打釬拔釬灌砂

↓↓

記錄錘擊數檢查孔深

3.2按釬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圖放線;孔位釘上小木樁或灑上白灰點。

3.3就位打釬

3.3.1人工打釬:將釬尖對準孔位,一人扶正鋼釬,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錘打鋼釬的頂端;錘舉高度一般為50~70crn,將釬垂直打入土層中。

3.3.2機械打釬:將觸探桿尖對準孔位,再把穿心錘會在釬桿上,扶正釬桿,拉起穿心錘,使其自由下落,錘距為50cm,把觸探桿垂直打入土層中。

3.4記錄錘擊數。釬桿每打入土層30cm時,記錄一吹錘擊數。釬探深度如設計無規定時,一般按表l-6執行。

3.5拔釬:用麻繩或鉛絲將釬桿綁好,留出活套,套內插入撬棍或鐵管,利用杠桿原理,將釬拔出。每拔出一段將繩套往下移一段,依此類推,直至完全拔出為止。

3.6移位:將釬桿或觸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繼續打釬。

3.7灌砂:打完的釬孔,經過質量檢查人員和有關工長檢查孔深與記錄無誤后,即可進行灌砂。灌砂時,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鋼筋棒搗實一次。灌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每孔打完或幾孔打完后及時灌砂;另一種是每天打完后,統一灌砂一次。

3.8整理記錄:按釬孔順序編號,將錘擊數填入統一表格內。字跡要清楚,再經過打釬人員和技術員簽字后歸檔。

3.9冬、雨期施工:

3.9.1基土受雨后,不得進行釬探。

3.9.2基土在冬季釬探時,每打幾孔后及時掀蓋保溫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積掀蓋,以免基土受凍。

4.1保證項目:

釬探深度必須符合要求,錘擊數記錄準確,不得作假。

4.2基本項目

4.2.1釬位基本準確,探孔不得遺漏。

4.2.2釬孔灌砂應密實。

5.1釬探完成后,應作好標記,保護好釬孔,未經質量檢查人員和有關工長復驗,不得堵塞或灌砂。

6.1遇鋼釬打不下去時,應請示有關工長或技術員:取消釬孔或移位打釬。不得不打,任意填寫錘數。

6.2記錄和平面布置圖的探孔位置填錯:

6.2.1將釬孔平面布置圖上的釬孔與記錄表上的釬孔先行對照,有無錯誤。發現錯誤及時修改或補打。

6.2.2在記錄表上用色鉛筆或符號將不同的釬孔(錘擊數的大小)分開。

6.2.3在釬孔平面布置圖上,注明過硬或過軟的孔號的位置,把枯井或墳墓等尺寸畫上,以便設計勘察人員或有關部門驗槽時分析處理。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篇2:建筑基礎釬探施工工藝(五)

建筑基礎釬探施工工藝(5)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基礎、坑(槽)底基土質量釬探檢查。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砂:一般中砂。

2.1.2主要機具:

2.1.2.1人工打釬:一般鋼釬,用直徑φ22~25mm的鋼筋制成,釬頭呈60°尖錐形狀,釬長1.8~2.0m;8~10磅大錘。

2.2.2.2機械打釬:輕便觸探器(北京地區規定必用)。

2.2.2.3其他:麻繩或鉛絲、梯子(凳子)、手推車、撬棍(拔鋼釬用)和鋼卷尺等。

2.2作業條件:

2.2.1基土已挖至基坑(槽)底設計標高,表面應平整,軸線及坑(槽)寬、長均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2.2.2根據設計圖紙繪制釬探孔位平面布置圖。如設計無特殊規定時,可按表l-6執行。

2.2.3夜間施工時,應有足夠的照明設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釬探順序,防止錯打或漏打。

2.2.4釬桿上預先劃好30cm橫線。

3.1工藝流程:

放釬點線→就位打釬拔釬灌砂

↓↓

記錄錘擊數檢查孔深

3.2按釬探孔位置平面布置圖放線;孔位釘上小木樁或灑上白灰點。

3.3就位打釬

3.3.1人工打釬:將釬尖對準孔位,一人扶正鋼釬,一人站在操作凳子上,用大錘打鋼釬的頂端;錘舉高度一般為50~70crn,將釬垂直打入土層中。

3.3.2機械打釬:將觸探桿尖對準孔位,再把穿心錘會在釬桿上,扶正釬桿,拉起穿心錘,使其自由下落,錘距為50cm,把觸探桿垂直打入土層中。

3.4記錄錘擊數。釬桿每打入土層30cm時,記錄一吹錘擊數。釬探深度如設計無規定時,一般按表l-6執行。

3.5拔釬:用麻繩或鉛絲將釬桿綁好,留出活套,套內插入撬棍或鐵管,利用杠桿原理,將釬拔出。每拔出一段將繩套往下移一段,依此類推,直至完全拔出為止。

3.6移位:將釬桿或觸探器搬到下一孔位,以便繼續打釬。

3.7灌砂:打完的釬孔,經過質量檢查人員和有關工長檢查孔深與記錄無誤后,即可進行灌砂。灌砂時,每填入30cm左右可用木棍或鋼筋棒搗實一次。灌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每孔打完或幾孔打完后及時灌砂;另一種是每天打完后,統一灌砂一次。

3.8整理記錄:按釬孔順序編號,將錘擊數填入統一表格內。字跡要清楚,再經過打釬人員和技術員簽字后歸檔。

3.9冬、雨期施工:

3.9.1基土受雨后,不得進行釬探。

3.9.2基土在冬季釬探時,每打幾孔后及時掀蓋保溫材料一次,不得大面積掀蓋,以免基土受凍。

4.1保證項目:

釬探深度必須符合要求,錘擊數記錄準確,不得作假。

4.2基本項目

4.2.1釬位基本準確,探孔不得遺漏。

4.2.2釬孔灌砂應密實。

5.1釬探完成后,應作好標記,保護好釬孔,未經質量檢查人員和有關工長復驗,不得堵塞或灌砂。

6.1遇鋼釬打不下去時,應請示有關工長或技術員:取消釬孔或移位打釬。不得不打,任意填寫錘數。

6.2記錄和平面布置圖的探孔位置填錯:

6.2.1將釬孔平面布置圖上的釬孔與記錄表上的釬孔先行對照,有無錯誤。發現錯誤及時修改或補打。

6.2.2在記錄表上用色鉛筆或符號將不同的釬孔(錘擊數的大小)分開。

6.2.3在釬孔平面布置圖上,注明過硬或過軟的孔號的位置,把枯井或墳墓等尺寸畫上,以便設計勘察人員或有關部門驗槽時分析處理。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篇3:服裝設計與縫制工藝車間管理制度

服裝設計與縫制工藝車間管理制度

  一、均衡生產,調度有序

  1、根據我校布的學習任務和指標,結合學生的制作實力,具體組織學習計劃。

  2、制定和執行現場作業標準及工藝制作方法,從而使學生的制作,保證進度和質量。

  二、原輔材料,供應及時

  1、任課教師必需及時輔導學生準備原輔材料,如有需上報學校解決的問題應及時上報處理。

  2、組織學生做好一切制作準備工作。

  三、紀律嚴明、考核嚴格

  1、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嚴守管理制度,對違反者,視情節輕重,按規章制度有關條款予以處罰。

  2、督促每位教師準時進出服裝設計與制作工藝車間,做好教師的考勤制度。

  3、對考勤制度做到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事實為根據。

  四、設備完好,運轉正常

  1、督促學生負責保養好各自的機臺設備,做到“誰使用―誰保管―誰使用”。

  2、督促有關人員定期對生產設備進行檢修、調整、維護和保養。

  3、督促各學生每天上課清潔機臺,檢查自用設備是否完好,如異常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維修,以保機臺運作正常。

  五、安全第一,消除隱患

  1、做好防火、防盜等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第一。

  2、做好安全生產消防等方面的宣傳工作。

  3、嚴禁一切易燃品及火種進入室內。

  4、學生每天離開前需檢查每個角落,做好安全檢查工作。

  5、下課后必須關閉好門窗,關閉電車所有電路。

  六、堆放整齊,文明氛圍

  做到:裁片不落地,衣框不亂放;

  衣角不掉地,成品不亂堆;

  散線不亂拋,斷針不亂丟;

  機臺保持清潔,場地整潔衛生。

  1、平車、凳子、框子及有關工具、設備要放排放整齊,不準隨意擺放、挪動或調換。

  2、保證室內的環境衛生清潔,督促學生每天打掃。

  武岡市職業中專

  二0**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