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內部稽核制度(范例一)

內部稽核制度(范例一)

2024-07-12 閱讀 3887

內部稽核制度(范例A)第一條本公司為協助各部門的工作能順利進行并檢核其執行情況,促進工作的效率,

特制

定本規則。

第二條本規則所稱稽核人員,系指稽核室稽核人員而言。

第三條稽核人員掌理的職務如下:

(一)遵行已定政策及命令貫徹的應行檢核事項。

(二)經營管理,各項業務及成本控制等的應行檢核事項。

(三)生財器具、各項設備及有關采購等的管理、使用、保養等的檢核事項。

(四)有關特殊案件的調查審議事項。

(五)有關經銷商及協作廠商的輔導及其動態與信用狀況等應行檢核事項。

(六)其他交辦事項。

第四條稽核人員發現有下列事項者,應以口頭或書面糾正,并報請備查,如涉及其他

單位

的職權并應會同有關單位辦理。

(一)業務執行偏差。

(二)人事未盡協調。

(三)違紀行為,而情節輕微者。

(四)管教有欠允當。

第五條稽核人員發現有下列事項者,應列舉事實,以書面通知各主管單位改進。

(一)有關各項制度執行時發生困難或缺點事項。

(二)有關業務、教育訓練、紀律、管教改進事項。

(三)有關員工生活及福利改善事項。

第六條稽核人員發現有下列事項者,應列舉事實隨時建議,以書面呈報總經理,交由

主管

單位處理。

(一)表現良好的各職員工。

(二)違法、違規案件。

(三)行為影響本公司的名譽。

(四)各項災害及意外損失。

(五)其他影響本公司經營活動的一切不正當的重大案件。

第七條稽核人員調查案件報告書,必須記載下列事項:

(一)原因并敘明年月日。

(二)詳細事實。

(三)案情分析。

(四)處理意見。

第八條案情單純者得以口頭糾正并報請備查。

(一)經常督導及抽查:由本室稽核人員會同各有關單位承辦人員辦理。

(二)定期督導及抽查:由本室稽核人員定期前往會同各有關單位承辦人員辦理。

第九條稽核人員執行任務時,得為下列各項措施:

(一)督導及抽查所屬各單位的經營及業務。

(二)約談的方式或直接聽取員工的意見匯集有關資料。

(三)其他必要事項。

第十條稽核人員督導、抽查、考核外勤員工服勤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有無遲到、早退或任意缺勤情事。

(二)員工出勤卡登記是否確實。

(三)工作分配是否按照規定執行。

(四)工作是否切實執行,并考核績效。

(五)接受經銷商及協作廠商或顧客請求處理業務時是否迅速。

(六)營業或服務處所是否經常保持整潔。

(七)服務態度及精神是否良好。

第十一條稽核人員督導、抽查、考核外勤單位業務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有關與各經銷商業務配合、聯系是否完善。

(二)服務人員在外的收款是否按照規定處理。

(三)業務人員收款的情況是否按照規定辦理。

(四)存貨及材料的放置、處理是否完善、確實。

(五)人員、財物的運用調配是否適當,有無浪費不均現象。

(六)未達預定目標的處所,應列舉其項目及原因。

第十二條稽核人員抽查各員工生活管理及風紀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有無行為不檢及損害公司名譽的各種行為。

(二)對人事不協調或風紀表現不良的外勤單位,應擬具改善意見,報請核辦。

(三)播弄是非,挑撥離間,影響團結的員工,應查明列舉事實報請總經理予以處理。

第十三條稽核人員接受上峰或各單位交辦調查違法、違規的案件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告發或輿論指摘某員工違法、違規的案件應進行調查但匿名或假名控告的無具體事

實者,謹作參考。

(二)調查案件應先與有關單位接洽,查明案情真象,并搜集確實的證據,非有必要者應盡量

避免先行詢問當事人。

(三)調查案件應保密并采取秘密方式進行。

(四)當事人或檢舉人、證人談話時,應避免刺激。

(五)涉嫌員工請求有利于已的調查,應予接受不得拒絕。

第十四條稽核人員訪問各經銷商及協作廠商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信用狀況(業務員收款情況)。

(二)與同業間的配合是否良好,在同業間的商業地位。

(三)帳務的輔導及轉達其各項困難或建議事項。

第十五條本規則未盡事項嗣后視其必要再行彌補的。

篇2:石油銷售公司內部會計稽核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內部會計稽核制度(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供更為準確的會計信息,依據國家有關政策及相關財務會計制度、集團公司、產品經銷公司的要求,對公司的會計核算等業務活動進行內部稽核檢查,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會計稽核制度,在于防止會計核算工作中的差錯和有關人員的舞弊。通過稽核,對日常會計核算工作中出現的疏忽、錯誤等及時加以糾正或者制止,以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會計稽核是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資料質量的重要保證。

第二章工作權限及崗位職責

第三條公司財務部必須指定內部會計專職人員擔任稽核崗位,履行稽核職責。

第四條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工作。出納工作必須經過審核人員事前稽核方能辦理收支。出納人員只能對已經稽核的會計憑證進行事中復核,并辦理有關財務收支手續。

第五條稽核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應當保持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加強業務學習。

第六條稽核工作人員的權責:

(一)審查各項財務收支,應根據國家財務會計制度對各項財務收支進行逐筆審核,對于不符合規定的收支,應及時提出意見并向領導匯報,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二)復核會計憑證。會計憑證的復核應每日隨著經濟業務的發生逐筆進行復核,不能拖拉積壓,貽誤記賬,對其審核的憑證應簽名或蓋章。

(三)復核賬簿。對賬簿復核應規定日期進行抽查,并對抽查日期登入檢查簿。發現錯誤應提出更正意見,責令主管人員更正。

(四)復核會計報表。會計報表的復核應按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對報表的合理性、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檢查和審核。

(五)稽核人員針對專項稽查事項,應于稽核事項完畢后,據實出具稽核報告,稽核事項如涉及到有關部門的,應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出具稽核報告。如遇意見不一致,需單獨提出,與核查報告一并提出。

(六)稽核人員在履行職責時有權要求相關部門和人員提供與稽核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賬目及有關其他資料。

第七條稽核人員辦理稽核事項時,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三章會計稽核的辦法

第八條會計稽核采用日常稽核與專項稽核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第九條稽核人員在日常稽核工作中,應在被稽核的憑證、報表、資料上簽字。

第十條稽核人員專項稽核后應出具稽查報告,報告中應記載下列事項:

(一)問題及原因,并記明日期。

(二)詳細情況分析,具體處理整改意見及報告簽署及日期。

第四章稽核的主要內容

第十一條原始憑證的審核

(一)原始憑證的內容(包括憑證名稱、填制日期、填制者名稱、經辦人簽章、憑證接受者名稱、經濟業務內容、數量、單價和金額)是否齊全,原始憑證是否合法。

(二)原始憑證是否涂改、偽造和變造。

(三)原始憑證記載的數量、金額是否有誤。

(四)購買實物的原始憑證,是否有實物驗收證明及入庫單。

(五)支付款項的原始憑證,是否附有收款單位或收款人的收據(發票)。

(六)原始憑證的內容是否符合國家財務會計制度、公司財務管理辦法和相關規定。

(七)填制記賬憑證運用科目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

第十二條記賬憑證審核

(一)記賬憑證的內容(包括填制日期、憑證編號、經濟業務事項摘要、會計科目、金額、所附原始憑證張數、填制人員、復核人員、記賬人員、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簽字或蓋章)是否齊全。

(二)記賬憑證是否連續編號。

(三)是否將不同內容和類別的原始憑證匯總填制在一張記賬憑證上。

(四)除結賬和更正錯誤的記賬憑證外,其他記賬憑證是否附有原始憑證,記賬憑證金額與相關原始憑證所載金額是否相符。

(五)會計科目(包括總賬科目和明細賬科目)的運用是否準確,借貸方向是否正確。

(六)記賬憑證記載的內容是否及時登錄于相關的會計賬簿。

第十三條會計賬簿審核

(一)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的設置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制度。

(二)各種賬簿的記錄是否與相關記賬憑證相符。

(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之間勾稽關系是否相符。

(四)各種明細賬是否按時登記,是否每月與總賬賬戶核對相符。

(五)會計賬簿是否有啟用表,啟用表內容填寫是否完整,是否有匯總賬頁和目錄。

(六)賬簿的登記、裝訂、保管、存放地點是否妥善。

第十四條會計報表審核

(一)會計報表的種類和格式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制度和公司內部賬表設置制度的要求。

(二)會計報表是否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數字是否真實,計算是否準確,內容是否完整。

(三)會計報表項目之間、會計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是否正確。

(四)會計報表附注及其說明是否符合規定,與會計報表是否保持一致。

(五)對外報送的會計報表是否經單位負責人、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簽名或蓋章。

(六)對庫存現金進行不定期抽查、盤點。

第十五條會計電算化的審核

(一)審核機制憑證各類代碼的合法性、摘要的規范性、內容的符合性、數據的正確性及錄入的正確性。

(二)審核輸出憑證、賬表內容及數據的正確性與及時性。

(三)稽核中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會計憑證和不正確的賬表數據要分析原因,通知相關人員進行更正。

第十六條其他事項審核

(一)各種重要印鑒、印章的保管及使用情況的檢查。

(二)審核各項資產物資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并與賬面記錄進行核對,確定賬實是否相符,并檢查不符的原因。

(三)根據稽核工作中掌握的情況,結合有關制度、操作規程和辦法,對會計核算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書面報告。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制度由公司財務部制定,解釋權、修改權歸屬財務部。

第十八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實施,修改時亦同。

檔案管理制度

篇3:醫院會計工作內部稽核辦法

醫院會計工作內部稽核辦法

為加強會計工作管理,保證會計核算和各類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法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規定,按照國務院《會計人員職權條例》和財政部《會計人員工作規劃》要求,結合本醫院實際制定制定本辦法。

一、稽核人員與職責

財會部門應結合崗位責任制,對單位會計稽核工作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1、現金與銀行的付款原始憑證。先由出納人員審查、經辦人是否簽名,用途是否寫明,經院長或分管院長簽字后,出納員才可付款。

2、收付款記帳憑證會計填制,稽核人員復核后,記帳人員予以記帳。

3、會計報表由財務負責人稽核。

二、內部稽核范圍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資產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

4、專用開支。

5、收入、利潤。

6、其他。

三、稽核工作的內容和要求

1、審核財務收支計劃,各指標和計算是否正確,指標之間是否銜接平?,計劃是否切實可行。

2、復核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會計報表、復核會計憑證是否合法,內容是否真實、手續是否完備、數字是否準確、復核會計報表中是否符合規定的編報要求。

稽核人員對其審核、復核并簽字的計劃、收支、憑證、帳簿、報表負責。

3、出納人員不得兼職稽核工作

四、內部稽核方法

1、會計憑證的審核。

審核原始憑證的經濟內容、日期、用途、金額、蓋章、字跡等項目,對不合法、不真實、不符合經濟性質要求的原始憑證應拒絕辦理,對內容填制不全的,要通知經辦人員在期限內補齊手續,對于弄虛作假,有作弊行為的各類憑證,在拒絕辦理的同時要上報領導。

2、記帳憑證的審核,主要審核記帳憑證的種類、日期、???號、摘要、會計科目、對應關系、附件、金額、簽章等項目。

記賬憑證是記賬的依據,如發現填制不規范應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以確保賬薄記錄的正確性。

3、帳簿的審核

應定期與不定期稽核,其他帳簿進行經常性不定期抽查,確保帳帳相符,帳證相符,帳實相符。

在復核中發現問題,應視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處理,及時予以更正。

4、會計報表的審核

審核新編制的會計報表是否符合會計制度規定的種類、格式、報表中要求填列的項目是否填齊全。

各種會計報表的數字計算是否正確,各項經濟指標計算和表列項目之間的關系是否正確。

在審核過程中,發現問題應詳細記錄,逐項查清落實,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