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構筑物施工通用安全技術交底
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高聳構筑物施工通用安全技術交底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人交底人職務交底內容:1.作業平臺上的施工荷載不得超過施工設計規定,不得偏載。2.雨期施工,應結合構筑物特征和周圍環境狀況安設可靠的避雷裝置。3.作業平臺L應設足夠的滅火器和消防設施;作業平臺上不得存放易燃物。4.高處作業人員,應將褲腿扎緊,不得穿硬底鞋和帶有釘子的皮鞋登高作業。5.構筑物施工腳手架的高度超過施工區域附近的地面50m,應設航空指示信號燈。6.高聳構筑物施工時,上下聯系應有可靠的通訊設施,保持聯絡通暢。7.高聳構筑物施工應由施工經驗豐富的施工技術人員主持,操作人員應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8.遇有雷、雨、大雪、沙塵暴和六級(含)以上的大風天氣,必須停止作業,施工人員應撤離到地面,并應切斷電源。9.作業平臺上便攜式照明燈具應采用36V電壓;高于36V的固定照明燈,應在線路上設置漏電保護器,燈泡應設防雨罩。10.采用施工升降機、塔式起重機垂直運輸機械及汽車、機動翻斗車等水平運輸車輛時應符合相關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11.凡從事高聳構筑物施工的作業人員應進行身體檢查,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恐高癥、癲癌癥、精神不正常者,嚴禁進行作業。12.作業平臺防護欄桿內側應掛安全網,并連接牢固;作業平臺使用前必須進行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應隨時檢查,確認安全。13.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中,應對混凝土澆筑、垂直運輸、模板、起重架、提升設備、作業平臺及其內外腳手架等進行施工設計和制訂各施工工序的安全技術措施。14.施工中應在距地面3.0m和每隔10m各設一道水平安全網;安全網寬度,構筑物高度在20m(含)以下時,寬度不得小于3m;大于20m時,不得小于6m。15.施工前,現場周圍應劃定警戒區,其邊緣至在施構筑物外壁的距離不得小于施工結構高度的1/10,已不得小于10m,警戒區邊緣必須設圍檔和安全標志,實行封閉管理,非施工人員嚴禁入內;警戒區內,不得堆放器材和搭設臨時設施,施工人員不得在警戒區內休息。16.施工中應盡量避開上下交叉作業,需上下交叉作業時必須在下作業層頂部設防護棚;在施構筑物的出人口和垂直運輸機具的物料進出口、鄰近重要道口,必須搭設防護棚。防護棚應堅固,其結構應經施工設計確定,能承受風荷載;采用木板時,其厚度不得小于5m;防護棚的長度與寬度應依下層作業面的上方可能墜落物的高度情況而定:上方高度為2m~5m時,不得小于3m;上方高度大于5m小于15m時,不得于4m;上方高度在15m~30m時,不得小于5m;上方高度大于30m時,不得小于6m;防護棚應支搭牢固、嚴密。17.施工過程中應按施工設計的規定支搭作業平臺,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支搭、拆除作業必須由架子操作工負責。(2)在斜面上作業宜架設可移動式的作業平臺。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加人員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高聳構筑物施工通用安全技術交底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人交底人職務交底內容:(3)腳手架、作業平臺不得與模板及其支承系統相連。(4)作業平臺、腳手架,各節點的連接必須牢固、可靠。(5)腳手架應根據施工時最大荷載和風力進行施工設計友搭必須牢固。(6)作業平臺寬度應滿足施工安全要求,在平臺范圍內應鋪滿、鋪穩腳手板。(7)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上下作業平臺應設安全梯或斜道等設施。(8)腳手架和作業平臺,使用前,應進行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應設專人隨時檢查,發現變形,位移應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確認安全。18.使用龍門架或并架物料提升機,應符合下列要求:(1)提升機應與防雷裝置的引下線相連;提升架宜由有資質的企業生產,具有質量合格證和相關的技術文件;提升機的安全防護裝置必須齊全、有效,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2)架體應遠離現場電力架空線路;需靠近時,應滿足用電安全距離具體要求。(3)架體各節點的連接螺栓必須符合孔徑要求,嚴禁擴孔和開孔、漏裝或以鉛絲代替,螺栓必須緊固。(4)架體及其提升機安裝完成后,必須經檢查、試運行、驗收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交付使用。(5)安裝與拆除架體應采用起重機,宜在白天進行,夜間作業必須設充足的照明;作業時必須設信號工指揮。(6)安裝龍門架時,兩邊立柱必須交替進行,每安裝2節,除將單支柱臨時固定外,尚須將兩立柱橫向連接一體。(7)安裝架體時必須先將地梁與基礎連接牢固;每安裝2個標準節(一般不大于8m),必須采取臨時支撐或臨時纜風繩固定,并進行校正,確認穩固后方可繼續安裝。(8)附墻架的設置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要求,其間隔不宜大于9m;附墻架和架體與構筑物之間,均應采用剛性件連接,形成穩定結構,不得連接在腳手架上,嚴禁使用鉛絲綁扎。(9)提升機架體地面進料口的上方必須設防護棚,其寬度應大于架體外緣;棚體結構應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靜荷載。(10)架體基礎結構應經計算確定;基礎應能可靠地承受作用在其上的全部荷載;架體地基應高于附近地面,確保不積水。(11)安裝與拆除前,應根據設備情況和現場環境狀況編制施工方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作業前,現場設作業區,并設專人值守。(12)地錨結構應根據土質和受力情況,經計算確定;一般宜采用水平式地錨;土質堅硬,地錨受力小于15kN時,可選用樁式地錨。(13)新制作的架體垂直偏差不得超過架體高度的15%。;多次使用的架體不得超過3‰,且不得超過200mm;井架截面內,兩對角線長度公差不得超過最大邊長的名義尺寸的3‰。;導軌接頭錯位不得大于15mm;吊籃導靴與導軌的間隙應為5mm~10mm。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加人員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高聳構筑物施工通用安全技術交底編號:市政施管—10工程名稱分部名稱分項名稱交底日期年月日交底人交底人職務交底內容:(14)提升高度在30m(含)以下,由于條件限制無法設置附墻架時,應采用纜風繩穩固級體;纜風繩應選用圓股鋼絲繩,并經計算確定,且直徑不得小于9.3mm;提升架在20m(含)以下時,纜風繩不得少于1組(4~8根);超過20m時,不得少于2組;纜風繩與地面的夾角不得大于600,其下端必須與地錨牢固連接。(15)提升機的總電源必須設短路保護和漏電保護裝置;電動機的主回路上應同時裝設短路、失壓、過電流保護裝置;電氣設備的絕緣電阻值(含對地電阻值)必須大于0.5MΩ,運行中必須大于1000Ω/V。(16)拆除提升機拆除纜風繩或附墻架前,必須先設臨時纜風繩或支撐,確保架體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2個標準節(一般為8m);拆除龍門架的天梁前,必須先對兩個立柱采取穩固措施;作業中,嚴禁從高處向下拋擲物件。(17)卷揚機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卷揚機必須與地錨連接牢固,嚴禁與樹木、電桿、建(構)筑物連接。2)宜選用可逆式卷揚機;提升高度超過30m時,不得選用摩擦式卷揚機。3)鋼絲繩在卷筒中間位置時,架體底部的導向滑輪應與卷筒軸心垂直,否則應設置輔助導向滑輪,并用地錨、鋼絲繩連接牢固。4)鋼絲繩運行時應架起,不得拖地和被水浸泡;穿越道路時,應挖溝槽并采取保護措施;嚴禁在鋼絲繩穿行的區域內堆放物料。5)卷揚機應安裝在平整、堅實的地基上,宜遠離作業區,視線應良好;由于條件限制,需安裝在作業區內時,卷揚機操作棚的頂部應設防護棚,其結構強度應能承受10kPa的均布靜荷載。(18)使用提升機應符合下列要求:1)嚴禁人員攀登、穿越提升機架體或乘坐吊籃上下。2)使用前應制定操作規程,建立管理制度和檢修制度。3)使用提升機必須配備具有資質的操作工,持證上崗。4)發現安全防護裝置、通訊裝置失靈時,必須立即停機。5)提升高度超過30m時,應配備通訊裝置進行上、下聯系。6)運送混凝土等材料的質量必須符合提升機的使用要求,嚴禁超載。7)作業后,應將吊籃降至地面,各控制開關扳至零位,切斷主電源,固鎖閘箱。8)提升機運行時,必須設專人指揮,信號不清時不得開機,有人發出緊急停車信號時應立即停機。9)閉合主電源前或作業中突然斷電時,必須將所有開關扳回零位;恢復作業前,必須在確認提升機動作正常后,方可使用。10)采用摩擦式卷揚機為動力的提升機,吊籃下降時,應在吊籃降至離地面1m~2m處,控制緩慢落地,不得自由落下降至地面。11)使用前和使用中應對架體、附墻架、纜風繩、地錨、安全防護裝置、電氣設備、信號裝置、鋼絲繩等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確認安全。會簽欄參加單位(部門,班組)參加人員
篇2:尾礦庫排洪構筑物檢查制度
為確保尾礦庫安全運行,防止由于排洪構筑物損壞導致泄漏、漫頂、潰壩等事故發生,特制定排洪構筑物檢查制度。
(1)排洪構筑物檢查由公司安全科負責。
(2)安全科每月組織有關人員對排洪構筑物進行現場檢查,檢查必須進入排洪構筑物內部,并做好防護措施,禁止走過場,重點檢查:
①、排水井的井壁不能有剝蝕、脫落、滲漏等現象存在,進水口不能進入漂浮物,否則要及時處理。
②、排水涵管不能變形、破損、斷裂和腐蝕,更不能有淤堵,如發現以上現象,要及時處理。
③、排水涵洞的檢查,洞內不得塌方、斷裂、變形、破損等現象出現,如發現洞內塌方造成排洪能力下降,應向上級報告,制定整改方案,否則停止使用。
④、溢洪道不得塌方、變形、破損、斷裂,溝內不得淤堵,如有此類現象,應立即修復清理,保證溢洪道暢通。
⑤、截洪溝檢查,不得出現斷裂、變形、淤堵、塌方等,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確保截洪溝的充分利用。
(3)檢查時必須對檢查部位、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做好檢查記錄并登記存檔,每月28日前向縣安監局上報檢查的影像資料及加蓋企業公章的文字說明。
(4)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及時落實整改措施、責任人及整改時間,不能立即整改的,立即請資質設計單位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消除隱患,嚴防帶病運行。
篇3:建構筑物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建構筑物是企業從事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物質保證,為了有效地保護建構筑的完整,結合本廠實際,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條管理部門:全廠建構筑物的管理部門是規劃處。
第三條管理部門職責:規劃處負責全廠生產區和生活區建構筑物的安全管理,監督和監控建構筑物在使用過程的安全性。對有安全隱患的建構筑物應即時提出整改方案,并監督整改方案的完成和實施,確保建構筑物的整體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的措施
第四條建筑物、構筑物、護坡應加強保護,嚴禁超荷載使用,嚴禁隨意破壞。未批準,不得改變原結構,不得隨意在樓板、屋面、墻上開孔打洞。
第五條因特殊原因,需對建構筑物進行改變結構處理,必須提出改變結構申請書,經規劃處論證審核,作出允許變更申請后,方可改變。
第六條規劃處對全廠主要建構筑物、重要護坡、山巖及河床點,設置檢查標志點,用于檢查、觀測有無沉降、裂縫、傾斜、腐蝕等異常現象,并定期一月檢查一次。
第七條每年的5月至9月防汛期間,對重要的護坡、堡坎、山巖、河流、排水溝、排洪溝、消防通道等設置專人安全巡視巡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第八條規劃處負責對全廠建筑物、構筑物的結構管理和技術管理。對建構筑物在施工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負全責,隨時監督、督控和檢查。
第九條根據國家對建構筑物的管理規定和使用規定,遵照國家建設規范,對改變建構筑物結構,改變使用要求,或有承重變化的要求,規劃處有審核簽定權,并對安全負全責。
第十條每半年規劃處組織對有安全隱患的或危險建構物進行檢查、監控,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
第十一條對全廠建構筑物應建立完善的技術檔案制度,并設置專人進行科學管理。
第十二條廠區道路應保持整潔,不準堆放材料、設備、物品,不準排放有腐蝕性的物料和污染物,不準隨意破壞道路。
第十三條對全廠建構筑物按月實行安全檢查表制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建構筑物進行檢查、觀測,并作好原始檢查記錄。
⑴有無裂縫;⑵有無沉降;⑶有無傾斜;⑷有無腐蝕;⑸有無變形。
對檢查出來的隱患,應監督整改,即時消除隱患。
第三章附則
第十三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十四條本制度解釋權屬規劃處。如有爭議時由廠安全生產委員會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