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附屬構筑物:安全技術交底
1.一般要求
(1)上下溝槽、基坑必須走安全梯或土坡道、斜道。
(2)管道檢查井、閘室的井蓋品種,應與管道的類別一致;道路上井蓋的額定承重荷載不得小于道路的交通荷載,并應有鎖固裝置。
(3)進入溝槽前,必須檢查土壁的穩定性,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作業;作業中發現土壁出現裂縫等坍塌征兆時,必須立即撤離危險地段,待處理完畢、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作業。
(4)施工前,應先檢查地基,確認符合設計文件規定后方可實施。
(5)高處作業應設作業平臺,并符合下列要求:
1)作業平臺寬度應滿足施工安全要求,在平臺范圍內應鋪滿、鋪穩腳手板。
2)在斜面上作業宜架設可移動式的作業平臺。
3)作業平臺臨邊必須設防護欄桿,上下作業平臺應設安全梯或斜道等設施。
4)腳手架、作業平臺不得與模板及其支承系統相連。
5)腳手架應根據施工時最大荷載和風力進行施工設計,支搭必須牢固。
6)作業平臺、腳手架,各節點的連接必須牢固、可靠。
7)支搭、拆除作業必須由架子操作工負責。
8)腳手架和作業平臺,使用前,應進行檢查、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使用中應設專人隨時檢查,發現變形、位移應及時采取安全措施并確認安全。
(6)進入已建管道或井、室內作業前,必須打開井蓋進行通風。進入前,必須先檢測其內部空氣中的氧氣和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確認空氣質量符合安全要求,并記錄后方可進入作業。如未立即進入作業,當再次進入前應重新檢測,確認合格并記錄。作業中必須對作業環境的空氣質量進行動態監測,確認合格并記錄。
(7)管道檢查井、閘室的井蓋應由有資質的企業生產,具有合格證,并經驗收,確認合格后方可使用。
(8)上下高處和溝槽(基坑)必須設攀登設施,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采購的安全梯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2)采用固定式直爬梯時,爬梯應用金屬材料制成;梯寬宜為50cm,埋設與焊接必須牢固;梯子頂端應設1.0m~1.5m高的扶手;攀登高度超過7m以上部分宜加設護籠;超過13m時,必須設梯間平臺。
3)溝槽、基坑施工現場可根據環境狀況修筑人行土坡道供施工人員使用。
4)人行土坡道寬度不宜小于1m,縱坡不宜陡于1∶3;施工中應采取防揚塵措施,并經常維護,保持完好;坡道土體應穩定、堅實,宜設階梯,表層宜硬化處理,無障礙物;兩側應設邊坡,溝槽(基坑)側無條件設邊坡時,應根據現場情況設防護欄桿。
5)現場自制安全梯結構必須堅固,梯梁與踏板的連接必須牢固。梯子應根據材料性能進行受力驗算,其強度、剛度、穩定性應符合相關結構設計要求;梯腳應置于堅實基面上,放置牢固,不得墊高使用。梯子上端應有固定措施;攀登高度不宜超過8m;梯子踏板間距宜為30cm,不得缺檔;梯子凈寬宜為40m~50cm;梯子工作角度宜為75°±5°;梯子需接長使用時,必須有可靠的連接措施,且接頭不得超過一處;連接后的梯梁強度、剛度,不得低于單梯梯梁的強度、剛度。
6)采用斜道(馬道)時,腳手架必須置于堅固的地基上,斜道寬度不得小于1m,縱坡不得陡于1∶3,支搭必須牢固。
7)人員上下梯子時,必須面向梯子,雙手扶梯;梯子上有人時,他人不宜上梯。
2.檢查井、閘室(井、室)
(1)井、室的踏步材料規格、安置位置,應符合設計規定;作業中應隨砌隨安,不得砌筑完成后,再鑿孔后安裝。
(2)井、室完成后,應及時回填土,清理現場;當日回填土不能完成時,必須設圍擋或護欄,并加安全標志。
(3)井、室施工作業現場應設護欄和安全標志。
(4)井、室完成后,應及時安裝井蓋。施工中斷未安井蓋的井、室,必須臨時加蓋或設圍擋、護欄,并加安全標志。
(5)位于道路上的井、室井蓋安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1)與道路等工程同時施工的井、室,其井筒的加高與降低,應與道路等施工進度協調一致,快速完成。
2)井蓋應與道路齊平。
3)井蓋的品種、材質、規格、額定承重荷載,應符合設計文件規定;安裝井蓋時,尚應核對井蓋品種與管道類別并符合道路功能要求。
4)加高與降低電力、信息管道井、室時,應邀請管道管理單位赴現場監護,并對井、室內設施采取保護措施。
3.止推墩、翼墻、出水口
(1)管道、管件的止推墩(錨固墩)、翼墻、出水口等,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定。
(2)管道臨河道的出水口宜在枯水期施工。
(3)管道、管件的止推墩、錨固墩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時,混凝土必須澆筑在原狀土土層上;采用砌筑結構的止推墩,砌筑墻體與原狀土層間,應用混凝土或砂漿填筑密實。
(4)止推墩的強度未達設計規定強度前不得承受外力振動。
篇2:煉鋼廠建構筑物安全規定
1各種建、構筑物的建設,應符合土建規范的各項規定;各種設備與建、構筑物之間,應留有滿足生產、檢修需要的安全距離;移動車輛與建、構筑物之間,應有0.8m以上的安全距離。
2易受高溫輻射、液渣噴濺危害的建、構筑物,應有防護措施;所以高溫作業場所,如爐前主工作平臺、鋼包冷熱修區等,均應設置通風降溫設施。
3防火設施的設置,應遵守GBJ16等消防法規、標準的規定;主控室、電氣間、電纜隧道、可燃介質的液壓站等易發生火災的建、構筑物,應設自動火災報警裝置,車間應設置消防水系統與消防通道。
4廠房內梯子應采用不大于45°的斜梯(特殊情況允許采用60°斜梯與直爬梯),梯子設置應符合GB4053.1、GB4053.2規定。
轉爐、電爐、精煉爐、連鑄主平臺,兩側應設梯子。
大、中型轉爐,爐子跨宜設電梯。
5操作位置高度超過1.5m的作業區,應設固定式或移動式平臺;固定式鋼平臺應符合GB4053.4規定,平臺負荷應滿足工藝設計要求。
高于1.5m的平臺,寬于0.25m的平臺縫隙,深于1m的敞口溝、坑、池,其周邊應設置符合GB4053.3規定的安全欄桿(特殊情況例外),不能設置欄桿的,其上口應高出地坪0.3m以上。
平臺、走廊、梯子應防滑。
易受鋼水與液渣噴濺的平臺工作面,應采用鑄鐵板或鋼板貼面混凝土塊(耐火材料)鋪設。
6轉爐、電爐、精煉爐的爐下區域,應采取防止積水的措施;爐下漏鋼坑應按防水要求設計施工,其內表應砌相應防護材料保護,且干燥后方可使用;爐下鋼水罐車、渣罐車運行區域,地面應保持干燥;爐下熱潑渣區,周圍應設防護結構,其他坪應防止積水;爐渣沖擊與挖掘機鏟渣地點,應在耐熱混凝土基礎上鋪砌厚鑄鐵板或采取其他措施保護。
7不允許滲水的坑、槽、溝,應按防水要求設計施工。
8轉爐和電爐主控室的布置,應注意在出現大噴事故時確保安全,并設置必要的防護設施;連鑄主控室不應正對中間罐;轉爐爐旁操作室應采取隔熱防噴濺措施;電爐爐后出鋼操作室,不應正對出鋼方向開門,其窗戶應采取防噴濺措施;所有控制室、電氣室的門,均勻向外開啟;電爐與LF主控室,應按隔聲要求設計;主控室應設置緊急出口。
9煉鋼爐、鋼水與液渣運輸線、鋼水吊運通道與澆注區及其附近的地表與地下,不應設置水管(專用滲水管除外)、電纜等管線;如管線必須從上述區域經過,應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
10易積水的坑、槽、溝,應有排水措施;所有與鋼水、液渣接觸的罐、槽、工具及其作業區域,不應有冰雪、積水,不應堆放潮濕物品和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11車間電纜隧道應設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并應根據需要設置自動滅火裝置;長度超過7m的電纜隧道,應設置通風氣樓。
12密閉的深坑、池、溝,應考慮設置換氣設施,以利維護人員進入。
13廢鋼處理設施應有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落錘破碎間(場)應設封閉型防護結構,廢鋼爆破應采用泄壓式爆破坑。
14車間緊急出入口、通道、走廊、樓梯等,應設應急照明,其設計應符合GB50034的規定。
篇3:鑄造公司建筑物構筑物管理制度
1目的
為了加強我公司工業建筑物、構筑物的管理,合理使用,增加其耐久性,明確職責落實到人,制定我公司工業建筑物、構筑物管理規范。
2管理內容
2.1主要建筑物、構筑物要實行掛牌管理,責任到人。
2.2不準任意改變現有建筑物的原設計狀況和設計規定使用的條件。
2.3每個工段要制定出本工段所管轄的建筑物、構筑物頂的清灰制度,根據建筑物、構筑物積灰實際情況每年制定不同的清灰時間。根據我公司的實際工作環境主要建筑物、構筑物(廠房、高爐出鐵棚、配電室等)每年最少兩次清灰,所有清掃工作結束后要有記錄。
2.4屋面掃灰過程中,小面積積堆厚度不得超過60mm。高度不同的屋面清灰過程中,高低跨處小面積堆灰厚度不得超過120mm,在清灰及掃灰時,嚴禁損壞屋面防水層。
2.5建筑物、構筑物要有良好的防洪、防水、防雷等措施,每年春季和冬季各檢查一次,做好檢查記錄,對查出的問題及時通知機動部。
2.6建筑物、構筑物散水和外墻裙要完好無損,周圍1米以內不準堆放任何重物,不準修建排水溝、埋設地下水管線、增設排水龍頭等設施,蒸汽、酸、堿等腐蝕性汽體和液體排放要通致地下排水溝,不準蒸汽回水回到屋面或順墻體流到地面,以防墻體受潮腐蝕和基礎受壓下沉,已經有排水溝的要停止使用,恢復原樣。
2.7不準長期漏雨、漏水不報,也不準任意在建、構筑物四周挖土或堆放垃圾,以免堵塞排水通道,引起地面積水,如發現四周有堆積物必須馬上清理、整平。
2.8不準出現慢性泄漏,冬季要經常檢查,凡慢性泄漏的水管、蒸汽管等處凍結的冰柱要及時清除,泄漏點必須立即處理。
2.9不準任意在建筑物承重結構上(柱子、桁架、梁及支撐桿等)懸掛重物或做為支、吊點,不得在承重構件上打洞、鑿筋、焊吊風扇、燈等。屋頂上不準堆放廢舊閥門、管道、型材、磚塊等檢修遺物和其它非建筑物、構筑物自身的構件成品。
2.10不準任意拆除和損壞防水、防雷、防震、防腐蝕等設施以及維護結構、梯子、欄板、蓋板、測量標志和各類隔熱、防碰保護設施等。
2.11本工段所轄區域內的排水溝要暢通無阻,不準向水溝內傾倒生活垃圾,不準用水向水溝內沖洗灰塵,水溝因汽車碾壓損壞的要及時上報,避免水溝損壞造成排水不利而影響防洪。
2.12根據所轄范圍內的建、構筑物的實際情況,負責人要提出維修計劃,上報機動部。
2.13建、構物的每次維修、中修、大修要記錄詳細。
3考核
3.1違反以上1~10條條款的,一項扣50元。
3.2違反第11條的扣100元。
3.3違反第12、13條的扣50元。
附《工業建筑五禁十不準》
(一)工業建筑“十不準條例”
1、不準隨意改變原設計結構,改變設計的使用條件。
2、不準任意亂拆、亂割、亂焊、亂打洞。
3、不準任意拆除和損壞防水、防火、防腐蝕、防震、防雷等設施。
4、不準任意碰撞和損壞圍護結構、梯子、欄桿、蓋板各種標志和各類安全防護措施。
5、不準對建筑物的柱子、梁、架、板及支撐桿件任意碰撞,作臨時起重點、懸掛重物和利用吊車碰擊建(構)筑物等。
6、不準在建筑物基礎周圍任意挖坑積水和堆放重物,以免引起地基不均勻沉降。
7、不準在各種屋面、樓板和操作平臺超載堆放重物或增建小房等。
8、不準對高溫車間的廠房結構隨意提高使用溫度,對隔熱措施不得任意損壞。
9、不準堆放酸、堿等有腐蝕性的液體和氣體。對在腐蝕介質環境中的建筑結構的防腐設施要加強維護、修復。
10、不準使用與生產工藝技術不相應的工業建筑物強行生產。在生產工藝技術改造時,必須堅持工藝設備和工業建筑綜合考慮。
(二)屋面“五禁”規定
1、嚴禁清灰時在屋面上大面積臨時堆積灰塵(包括高層屋面向低層屋面的過渡清掃)。屋面在不受損壞或腐蝕情況下,其每堆積灰面積不得超過4m2,厚度不得超過60mm,臨時堆放不得超過8小時。
2、嚴禁向屋面投重物。
3、嚴禁在屋面上人群集中,每m2不得超過1人。
4、嚴禁在屋面上堆放重物。
5、嚴禁在屋面上的積灰超過規定厚度,以免發生壓塌事故。積灰量規定,屋面積灰厚不得超過20mm,屋面排水天溝積灰厚度不得超過30mm,天窗擋風板內,女兒墻及高低層屋面處最大積灰厚度不得超過60mm,冬季屋面積雪厚度不得超過150mm。
(三)工業建筑“十禁止規定”
1、禁止動力管網跑、冒、滴、漏對工業建筑形成腐蝕。
2、禁止雨(雪)、工業廢水等滲入、灌入建筑物內形成結構腐蝕。
3、禁止距建筑物2米范圍內設上、下水井,種花草樹木,設蒸鍋、設采暖尾管,疏水器。
4、禁止在各種屋面、低平投拋、拖重物,避免損傷面層及防水層。
5、禁止損壞建筑物上的各種標志牌、標樁等。
6、禁止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溫度和排氣量。
7、禁止電焊機、電車等零次線和防雷裝置線接至各類結構上,避免雜散電流對接構件形成電解,或引雷進入建筑物內造成傷亡事故。
8、禁止在不上人屋面和低載荷的平臺上人群集中,防止墜落事故。
9、禁止在各類通道、平臺、屋面堆放備品備件。
10、禁止在各類承重物構件上焊接各類附件、連接支撐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