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崗位風險評估交通事故
1.風險預想:交通事故。
2.風險危害:
(1)造成國家財產的損失;
(2)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傷害;
(3)使正常的工作秩序受到破壞。
3.原因分析:
(1)駕駛員安全意識薄弱,思想不集中、情緒低落;
(2)操作不當,車速過快,嚴重違反交通法規;
(3)身體有病、疲勞駕駛;
(4)第三者違反交通法規;
(5)對車輛檢查保養不及時,沒有及時發現機械故障;
(6)由于超重、超速造成機件磨損嚴重,突然襲擊發的機械故障。
4.預防措施:
(1)加強安全意識和交通法規的教育,地車時駕駛員必須集中精力、全神貫注,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嚴禁開賭氣車;
(2)嚴格執行交通法規,嚴禁超裝、超速行車,做到不強超車不強會車;
(3)加強學習,提高駕駛水平,對駕駛員經常開展技術練兵活動;
(4)對車輛各部位進行嚴格的檢查保養,尤其對車輛的轉向、剎車、傳動、煤光部位和出發前、行車中、收車后的檢查。
5.綜合評估:
(1)人員高
(2)財產中
(3)環境
(4)影響高
6.應急措施:
發生交通事故,立即報單位主管部門,視情況報122事故臺、120急救臺;匯報時講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情況,同時搶救傷員,保護現場。
篇2:擬并購煤業風險評估報告:政策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擬并購煤業公司風險評估報告:政策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1)政策風險分析
煤炭行業作為國家能源的支柱,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家相關政策的影響。從煤炭產業的政策調整歷史可以看出,國家在不同階段會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從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出發進行考慮,出臺一系列政策,從我國以往煤炭政策調整來看,變化比較明顯,且對整個煤炭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未來宏觀政策的變動會對煤炭行業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
煤炭行業是以開采煤炭資源為主的一個產業,它是國家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從煤炭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國家對該行業的政策變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在計劃經濟時期,中央和地方政府重視煤炭行業發展,實行了“五統一”的煤炭產業政策,但是,“五統一”的煤炭產業政策,限制了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煤炭長期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在gg開放初期,為了緩解國民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的煤炭“瓶頸”制約問題,國家實行了“兩個一起上”,調動了地方辦礦的積極性和調動國有煤炭企業的積極性,增加了煤炭企業的經營活力,促進了煤炭生產和供給;在向市場經濟轉型初期,一方面在煤炭總量過快上漲時繼續沿用鼓勵小煤礦發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場經濟轉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開煤價、三年抽回補貼、煤炭行業整體“扭虧為盈”的目標,由產品稅改為增值稅,導致原屬中央財政的煤炭企業有2/3的企業虧損;在煤炭企業進入市場的時期,國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對煤炭總量進行宏觀調控、減輕煤炭企業負擔、改善煤炭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等政策措施,煤炭產業狀況開始有所好轉,并逐步實現扭虧為盈。從這四個時期的政策變化來看,政策的制定總是依據國民經濟發展進行變化的。
自2016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去產能、去庫存”的政策,在供給端進行改革,以減少煤炭行業總的供應量,促進煤炭市場供需的平衡。目前國家大力推動煤炭開采企業的整合,煤炭流通市場也將趨向集中,這將逐步提高煤炭流通企業的市場進入壁壘,小規模煤炭流通企業的生存空間將不斷縮減,大規模、跨區域的流通服務商將成為主流。所以說,宏觀環境、政策導向對于煤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現階段,匯森作為國有控股的煤炭企業,收購民營煤礦以擴大自身規模符合國家鼓勵資源型企業整合集中的政策導向。但另一方面,政策是隨著宏觀環境和國家發展戰略的目標而調整變化的,所以匯森也同樣面臨著國家宏觀政策變化而帶來的潛在風險,比如受國家供給側改革及能源結構調整政策影響,未來的產量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應對措施分析
積極關注國民經濟發展變化,并及時調整公司的戰略,以減少政策變化給公司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目前的政策形勢來看,如果公司確定要通過并購來進行產能增加,必須積極尋找合適的標的,如果通過論證得出并購可行,則應盡快完成收購程序;同時,根據煤炭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煤炭行業政策會對節能、環保,綠色生產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針對這一趨勢,建議公司在并購之后應在煤炭開發環節,推廣環境友好的煤炭保水開采、充填開采等綠色開采和清潔生產技術,并且不斷提高煤炭產品的質量,積極發展公司的競爭優勢。
篇3:擬并購煤業風險評估報告:市場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擬并購煤業公司風險評估報告:市場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
(1)市場風險分析
未來煤炭需求可能長期處于低速增長狀態,煤炭價格變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并且根據投資價值分析結論可以看出,未來的產品價格和銷量都會對收益產生很明顯的影響,因此,本次并購行為存在巨大的市場風險。
煤炭行業的主要市場風險在于近幾年供給嚴重大于市場需求。在國內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增長動力轉換明顯的背景下,煤炭下*業鋼鐵、電力、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增速嚴重減緩甚至出現負增長,這就導致煤炭需求的減少成為常態。雖然2016年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降產能降庫存的政策,煤炭供給量將大幅減少。但由于煤炭在20**-2015年期間,龐大的庫存積壓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消化,且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在短期內也難以有效化解,所以市場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仍然大于供給,煤炭行業保持中低速增長有可能長時間占據主導格局,所以煤炭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不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另一方面,從較長時期看,由于煤炭行業的增長是以整個經濟的高速增長為前提的,而陜西省經濟的新常態化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預計不會改變。
(2)應對措施
面對不可避免的市場風險,公司應采取一系列供給側改革措施減少市場對其造成的影響。一方面,積極響應市場變化,形成能夠長期合作的客戶。公司應該不斷深入市場,了解客戶的需求,并根據客戶需求不斷嘗試新的精煤產品的開發,調整產品結構,做到能夠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同時公司應注重進行客戶管理,對于大客戶應該配備專門的客戶經理進行長期的管理,以期能夠在形成長期穩定的客戶關系的基礎上不斷開發新客戶。另一方面,公司應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實現降本增效。在價格不會大漲的情況下,應該注重挖掘企業內部潛能,包括加大科技引領,加快管理創新,提質降本增效,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做好節能環保工作等。
總體來說,公司應該朝著生產由數量速度粗放型向質量效益集約型轉變,由傳統的機械化向信息化、智能化轉變的方向,深入研究煤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耦合機理,推行企業發展由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