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管績效考核辦法模版

高管績效考核辦法模版

2024-07-12 閱讀 7604

公司的高管,即高級管理人員。對于基,中層員工會進行績效考核管理,高層管理層也同樣要以績效的制度來激勵和約束。以下的高管績效考核辦法,可供參考。

為建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薪酬制度,進一步完善經營者激勵約束機制,有效調動高層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加快公司跨越式發展,根據《公司職工崗位績效管理試行辦法》,制定《公司高管人員績效考核辦法》。

一、基本原則

1、目標共保原則

高管人員在公司治理和完成省委省政府、省國資委下達考核目標中負有重要責任,必須在董事會領導和總經理帶領下,團結一致,扎實工作,把推動企業戰略目標實現和確保年度目標完成作為中心任務。

2、管考一致原則

集團公司按照“管什么考什么、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目標管理考核,強化高管人員責任意識和執行力。

3、差異薪酬原則

將高管人員納入公司職工崗位績效考核體系。根據高管人員崗位職責擬定考核目標,實行對標考核,嚴格打分,有獎有罰,獎罰對等,體現個人薪酬差異。

二、考核對象

本《考核辦法》所稱高管人員是指下列人員:

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黨委常委。

三、考核辦法

1、考核主體

高管人員考核主體為: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2、考核期限

高管人員考核期限與省國資委對公司的考核期限一致,為每年1月1日--12月31日。年內任職的,從任職次月開始;年內離職的,至離職當月為止。

四、中層管理人員績效考核的具體辦法

1、指標設置

高管人員績效考核指標按公司年度目標和本人分管工作目標確定,實行百分制。具體分為三大類:

(1)共性指標(40%),即省國資委下達給公司的年度考核目標。

(2)分管指標(40%),一是提出明確的戰線管理思路和目標要求;二是戰線管理提升出亮點見成效;三是分管部室績效目標完成情況,按部室獎罰分±30-50%的比例打分;四是所管戰線出現重大責任事件、事故的,根據公司書面處理意見扣減高管人員其績效分。

(3)重點工作(20%),指公司在聯席會、碰頭會上指定高管人員負責的重點專項工作。

高管人員兼任黨內職務的,以所任經營層職務確定考核指標。

2、考核程序

(1)制定考核表。在充分溝通基礎上,按一人一表的要求,逐一制定高管人員績效考核表。

(2)簽字確認。在公司年度工作會上,由董事長分別與高管人員在考核表上簽字,予以確認。

(3)年度考核。年末,董事長、總經理授權績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對高管人員考核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收集,擬定初步考核結果,報董事長、總經理審核確認。

3、特別獎勵

高管人員所分管的戰線工作或者所負責的重點專項工作取得突出成績,董事會認為應當予以獎勵的,另給予一次性獎勵,獎勵金額由董事長決定。

五、薪酬支付

高管人員薪酬以現金形式發放。基本薪酬按標準每月發放,績效薪酬根據“先考核,后兌現”的原則確定發放標準,在董事長、總經理年薪兌現時發放。

篇2:高管層業績考核獎勵辦法

高管人員業績考核獎勵試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建立和不斷完善公正、透明、科學的高管人員績效評價、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經營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貴研鉑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生產經營發展和經濟效益增長,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根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特制定本試行辦法。

第二章業績考核獎勵的組織

第二條薪酬/人事委員會是董事會按照股東大會決議設立的專門工作機構,主要負責制定高管人員的考核標準并進行考核;負責制定、審查公司高管人員的薪酬政策與方案,對董事會負責。

第三條本辦法高管人員是指公司的正副董事長、董事、經理人員是指董事會聘任的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及由總經理提請董事會認定的其他高級管理人員(以下簡稱經營者)。

第三章業績考核獎勵的原則

第四條經營者業績考核獎勵是薪酬/人事委員會根據經營者所承擔的經營責任、經營難度、經營風險、經營業績及黨風廉政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并按年度確定支付給經營者工資收入的激勵制度。

第五條經營者業績考核獎勵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按勞分配和按貢獻要素分配相結合,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相結合;

二、堅持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評價相統一,考核評價與獎懲激勵相掛鉤;

三、堅持經營者工資收入與其經營責任、經營難度、經營風險、經營業績及黨風廉政情況緊密掛鉤;

四、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經營者的收入與公司員工平均收入水平相協調;

五、經營者工資收入水平的確定與所在公司效益和當地社會工資指導價位相適應;

六、經營者工資收入的計發應先審計、考核后予以兌現。

第四章業績考核獎勵的構成及確定

第六條經營者工資收入由崗位工資、效益獎勵及福利津貼構成。

一、經營者中正職崗位工資標準根據公司管理規模系數、管理難度、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及從業人員工資收入水平等因數確定。

二、經營者中正職效益獎勵原則上以其核定的崗位工資為基數,按銷售收入占40%、利潤(減虧額和費用節余額)占60%增長的一定比例計提。

1、當銷售收入完成率每增長1%,計提掛鉤崗位工資的20%作為效益獎勵;當利潤完成率每增長1%,計提掛鉤崗位工資的20%作為效益獎勵。

2、當計劃銷售與利潤指標完不成時,按完不成的百分比扣減相應掛鉤崗位工資;

3、由于公司組織結構和宏觀政策調整而影響銷售與利潤指標增減幅度較大,在考核時將作相應調整;

4、當年由于市場價格等重大因素影響預算考核指標,公司經營者收入較歷史出現懸殊過大時,經營者效益獎勵超過崗位工資標準100%以上的部分減半計提。

三、經營者中副職工資收入結合個人績效考評結果及對公司貢獻度等分配要素,原則上按不超過正職工資收入標準的80%兌現。

第七條經營者工資收入包括崗位工資、效益獎勵、生產性津貼、生活性補貼、崗位津貼、專業技術職務津貼、加班工資、以貨幣形式發放的各種福利津貼等工資性收入。其中,不包括現執行的創造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政府津貼、作出貢獻上級部門給予的一次性獎勵等。

第八條經營者業績考核獎勵掛鉤考核指標

一、當掛鉤考核指標綜合完成100%及以上時,全額兌現應得工資收入;當掛鉤考核指標綜合完成在100%以內時,按所欠百分比扣減應得工資收入。

二、掛鉤考核指標為:凈資產收益率占20%、銷售收入增長率占20%、存貨資金周轉率5%、債權回收率20%、科研經費到位率5%、定額物料完成率5%、節能指標完成率5%、環保指標完成率5%、節水指標完成率5%、從業人員勞動生產增長率5%、從業人員人均收入增長率5%。

第五章業績考核獎勵的考核兌現

第九條薪酬/人事委員會根據考核辦法規定,負責提出經營者成員的年度報酬數額,報公司董事會審定后執行。

第十條經營者崗位工資采取按月預付80%,余下的20%及效益獎勵待年終對經營效果進行考核后再予兌現。

第十一條為了體現收入與風險相一致的原則,經營者每年考核應得工資收入的5%作為風險保證金,風險保證金由薪酬/人事委員會建帳統一管理。風險保證金用于抵補次年度由于決策失誤、經營不善給公司造成的損失,以及經考核未完成考核指標被扣的部分,抵補后的余額給予兌現。在經營者任期屆滿或經上級部門批準的工作變動時,經離任審計考核后,將風險保證金抵補后的累計結存額全部兌現給經營者。

第十二條經營者任期間,經上級部門批準的工作變動、法定退休等離職原因,按經營者實際工作月份和所任職期間的有關指標完成情況累計考核兌現;因個人原因中途離職不予兌現當年效益獎勵和風險保證金余額。

第六章業績考核獎勵的管理與監督

第十三條實行業績考核獎勵后,經營者應繳納的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費用,由經營者按月繳納。

第十四條實行業績考核獎勵后,經營者的原績效崗位工資存入檔案,。

第十五條經營者由于各種原因不再任職時,不再執行公司業績考核獎勵辦法,按公司績效崗位制度執行新崗位工資標準。

第十六條經營者工資收入從公司工資總額中支付。

第十七條經營者工資收入按月平均超過個人所得稅征收標準時,應照章主動申報和納稅。

第十八條經營者要嚴格執行《公司法》、《公司章程》和《會計法》,對公司的披露信息和相關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確保信息披露和財務報表的真實可靠。

第十九條經營者離任,經審計核實,如在任職期內出現虛盈實虧、搞虛假隱瞞的,要將其在任職內獲得的所有效益獎勵全部扣回,并給予相應處分。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條在公司內部試行業績考核獎勵,是對工資分配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公司必須高度重視,經營者必須遵守薪酬保密原則。

第二十一條本試行辦法與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相抵觸的改按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執行。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經公司第*屆董事會第次會議于2008年2月23日審議通過,從2008年2

月23日起執行,解釋權屬公司。

篇3:企業高管股權激勵方案

高管股權激勵方案

一、方案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是通過將公司(以下簡稱為“公司”)的部分股權(以下簡稱為“激勵股權”)獎勵給部分員工的方式以激勵員工為公司做出更大貢獻。

二、取得激勵股權的前提和資格

1、持股者應當是公司的員工(以下簡稱為“高管”)。

2、持股者承諾為公司服務滿一定年限并遵守競業限制等相關規定。

3、持股者必須經激勵股權的授予方進行資格授予后,方具有持股資格。

4、被授予持股資格的員工在方案上簽字并與公司簽訂《服務期協議》后方可獲得激勵股權,成為公司股東(以下簡稱為“股東”)。

三、激勵股權的來源

員工可取得的激勵股權主要來源于公司股東***先生(即“授予方”)實際持有的公司的股權,包括:

1、授予方經工商登記注冊的股權;

2、雖未經工商登記注冊,但根據法律規定以及相關協議的約定,由授予方實際持有的股權;

3、授予方已授予員工的激勵股權;

4、經授予方同意由持有激勵股權的股東轉讓給其他股東或員工的激勵股權;

5、其他授予方認為可以用于股權激勵的股權。

四、激勵股權的取得方式

員工通過以下方式獲得激勵股權:

1、授予方無償贈送或以特定價格轉讓;

2、授予方指定其他公司股東無償贈送或以特定價格轉讓;

3、經授予方同意,股東之間相互或向非公司股東贈送或以特定價格轉讓;

4、其他授予方認為合適的方式。

五、取得激勵股權的股東享有的權利

1、可以依照法律或公司章程的規定行使股東權利,包括但不限于取得公司紅利、按照持股比例參與決策等。本方案另有規定除外。

2、可以通過轉讓、質押等方式處置激勵股權,但須經授予方同意。

3、經授予方同意,激勵股權可以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

4、服務期滿后,股東即可根據法律及公司章程的規定享有激勵股權的所有股東權利。

六、持有激勵股權的股東應遵守的義務

1、遵守服務期約定

股東應遵守與公司簽訂的《服務期協議》。服務期內,應全職為公司服務,遵守公司規章制度,不以任何方式或手段損害公司利益,不從事任何兼職,服務期結束前不離開公司(因病、傷、亡、退休等原因不能工作或經公司董事會同意除外),從REFCO交易和成功風險管理中借力提升。

2、遵守競業限制

(1)股東在服務期內以及自公司離職后兩年內均不以任何方式從事任何與公司相同或相似業務的投資或經營活動,不在任何經營與公司相同或相似業務的企業擔任任何職務或領取報酬,該限制同樣適用于其直系親屬、近親屬等。

(2)股東在持股期間所享受到的股東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其依據激勵股權所取得的股東紅利)已包含公司對股東遵守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

3、股東將持有的激勵股權經授予方同意全部或部分進行轉讓后,仍應遵守本條服務期及競業限制的規定。

七、違反第六條約定義務的處置

1、返還股權

股東違反服務期或者競業限制約定的,授予方有權立即將激勵股權無償收回。股東應積極協助辦理有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將該部分股權變更至授予方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名下。

2、返還已取得股利并賠償損失

如違規行為在授予方或公司發現之前已經發生的,股東還應將其自違規行為發生之年至被發現之年已經取得的股東紅利返還給授予方,并足額賠償因此所導致的公司的損失。

八、激勵股權的回購

1、發生以下情形之一的,股東或其合法繼承人可提出書面請求,要求授予方對激勵股權進行回購:

(1)股東服務期滿后或因退休、生病等法定事由離開公司的,在繼續持有激勵股權兩年后(經授予方同意,可以不受前述兩年的限制);

(2)持有可繼承股權的員工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不愿繼承激勵股權的;

(3)其他經股東申請、授予方同意的情形。

2、回購方式為股東與授予方或其指定的第三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激勵股權轉讓給授予方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回購價格應不高于回購時公司最近一期審計報告中認定的凈資產值乘以回購股權比例所得出的股權價值。回購價款可由授予方分兩年向股東支付。

3、授予方如決定不回購激勵股權的,應在股東或其合法繼承人提出書面回購申請的一個月內作出不予回購的書面答復。股東或其合法繼承人即可將激勵股權轉讓給第三方,同等條件下,授予方仍享有優先受讓權。

4、股東如在服務期內或因服務期滿、因退休、生病等法定事由離開公司后兩年內死亡的,其激勵股權應由授予方無償收回。經授予方同意可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