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壓支架安裝撤除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液壓支架安裝撤除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2024-07-12 閱讀 2486

一、一般規(guī)定

第84條工作面液壓支架安裝撤除中的頂板管理工作和工作面液壓支架安裝撤除中的標準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要嚴格按照《綜采工作面設備安裝或撤除作業(yè)規(guī)程》中的規(guī)定執(zhí)行。

第85條第一組支架安裝位置要根據(jù)《綜采工作設備布置圖》或生產(chǎn)技術部門、機電部門給定的尺寸確定。

第86條工作面液壓支架的安裝方法,根據(jù)工作面的具體條件,運輸設備的不同,特別是頂板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法和措施。一般程序如下:

1、支架正式安裝前,將安裝支架所需空間支護牢固,把安裝用的滑板臺(裝車平臺)運到第一組支架安裝所需的位置上(堅硬底板,可不使用滑板)。

2、把支架拉到工作面軌道與滑板交接處停止穩(wěn)固,拆除固定支架和裝置。

3、把支架車繼續(xù)向前拉,使前兩輪脫離軌道,支架滑向安裝滑板上,如不能全部滑下平板車,可用絞車將支架拖到滑板上。

4、在滑板上將支架調位。調至安裝規(guī)定位置并與煤壁垂直,安好前梁和尾梁,如需鋪網(wǎng),可在支架頂部鋪網(wǎng)。

5、將支架升到距切眼頂部(如果不是錨網(wǎng)支護工作面,采用木棚支護,要按作業(yè)規(guī)程規(guī)定執(zhí)行)10mm處停下。固定被安裝支架,抽出滑板。

6、升起支架,達到初撐力,支撐頂板,連接推拉裝置。

7、拆除供回液管,調整安裝用滑板,準備安裝下一組支架。

8、一般最后兩組支架的運輸方向與前面的支架相反,下道后利用絞車直接拖到位。

三、支架地面解體和井下組裝程序

1、支架的解體由運輸條件決定,一般輕型支架只需拆除前梁、尾梁的千斤頂連接銷,將其垂下固定好即可。若支架超重時,可根據(jù)情況拆除前梁、尾梁和前梁、尾梁千斤頂直至頂梁。根據(jù)公司經(jīng)驗一般解體主要底座及立柱、掩護梁、尾梁、前梁及小梁。

2、地面解體要專用設的解體工具起吊。

3、頂梁的拆除方法:先拆除頂梁與其他部位連接的膠管,并把拆除的接頭、接口密封,用專用吊頂梁的吊架稍微吊起頂梁,用專用絲抗拆下頂梁與后掩護梁連接的兩個大銷子,拆下4個立柱與頂梁之間的4個連接銷,把頂梁吊起另外裝車。

4、前梁、尾梁的拆除可參照頂梁的拆除方法。

第88條井下組裝程序。

1、井下組裝要在專用的組裝硐室內進行。

2、頂梁的安裝方法:

(1)利用行車或吊頂梁專用架吊起頂梁,移動到底座上方,把頂梁放到底座上。

(2)對準頂梁和后掩護梁連接的銷孔,插入兩個大銷子,并封固。

(3)把4個立柱與頂梁固定的銷子上好。

(4)連接全部膠管。

(5)把支架在平板車上移正位后固定好,運往工作面安裝。

3、前梁、尾梁的安裝可參照頂梁的安裝操作方法。前梁、尾梁與頂梁、掩護梁連接好后,運往工作面調定支架后,再連接前梁、尾梁的千斤頂。

四、液壓支架撤除程序

第89條根據(jù)不同條件的工作面,選用相應的撤除方法,一般程序有兩種:一種為順序出架,依次撤除,一種是間隔抽架,循環(huán)出架撤除。根據(jù)我公司的特點:一般情況下,選用順序出架,依次撤除,其具體程序如下:

1、回收撤除支架順序一般應從機頭向機尾方向進行,從回風順槽軌道運輸出工作面,順序回收端頭排頭1#、2#、3#架,再依次回收中間架,最后回收端尾排頭架。支架回收前要提前把架間照明燈、壓力表、自動噴霧裝置、信號裝置等拆除,以免回收時損壞。如果采用專用端頭架時,撤除方法要在作業(yè)規(guī)程中明確規(guī)定。

2、排頭架(有時叫過渡架)的撤除:

首先在機頭三角區(qū)打設一個或兩個木垛,利用相鄰架的推移千斤頂,用大鏈與待出架前柱相連,在機尾方向支架上,固定輔助千斤頂,通過大鏈連接排頭架,排頭架前移一段距離后及時擺向,空頂處及時打點柱維護,給2#排頭架創(chuàng)造好擺向條件,1#排頭架拉出,利用工作面專用絞車拉正出架。其它架依次進行。

3、中間架的撤除:

①詳細檢查頂板后待出架及相鄰兩架的逼幫板收回。

②收縮前后立柱加長段→收側護板→前移→落前梁→擺向移出。

③支架抽出后,視空頂情況,必要時在支架間打點柱,避免漏包造成下一組支架回收空間縮小。

④支架調向拉出后,采空老塘套及時地支護,采用1.2-2.0米長度不同圓木,直徑不小140mm,下端打在實底上,上端接頂選擇頂板與網(wǎng)同時下凸處,木柱、工字鋼棚等有用材料回撤至規(guī)定位置,并在要求位置打上木垛。

6、具體撤除方法和安全技術要求必須認真執(zhí)行作業(yè)規(guī)程。

第90條液壓支架撤除裝車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自吊自裝車法”、“專用吊鏈裝車法”、“利用裝車臺裝車法”,“裝車硐室起吊架裝車法”,一般采用“利用裝車臺裝車法”和“自吊自裝法”。

1、利用裝車臺裝車法

支架拖至機尾,由機尾和回風順槽專設的回柱絞車配合,調向牽引,使之旋向90°與回風順槽平行,由回柱絞車單獨拖向裝車臺,要對正對平,裝車時,把平板車與裝車臺用銷軸連接,平板車的另一側要采用可靠的壓固方法對平板車,擺正后,支架在平板車上定位,用鋼絲繩套剎好,完成裝車。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使用端尾順槽巷道比較平緩、坡度不超5°的情況下,否則不得選用。

2、自吊自裝整體裝車法

液壓支架是在專用的設在工作面或巷道內的裝車點裝車。

把撤出的支架用絞車拖到裝車點的專用平板車處,給支架供液將支架升起,用專用的吊掛鉤掛柱支架兩邊的適當位置,然后降架,支架靠立柱的降架力將自身吊起。將裝支架的平板車順軌道推上平板,車輛在平板上專開的溝內前進到支架的下方合適的位置后固定。新架、支架落平板上,調正后,將支架固定在平板車上,拆除吊掛鉤,將支架降到最低位置,拆除供回液膠管,將支架順平板上的軌道拉出運走。

篇2:撤除農(nóng)村配網(wǎng)舊砼桿典型安全措施

農(nóng)村配網(wǎng)老(舊)砼桿因運行時間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可能斷裂等隱性缺陷。為防止農(nóng)村配網(wǎng)檢修作業(yè),改造施工中因風險控制不到位而發(fā)生倒(斷)桿事故,制定了以下典型措施。

1、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老(舊)砼桿進行檢查。根據(jù)豎立位置和運行情況,下列位置的砼桿應進行重點檢查。

1.1因受力不均衡,可能有損傷的砼桿。

1.1.1發(fā)生過斷桿(線)處相鄰檔的砼桿。

1.1.2線路不均衡檔距兩側的砼桿。

1.1.3長期處于風口、背陽、潮濕等環(huán)境下的砼桿。

1.1.4大檔距或高差較大的砼桿。

1.1.5耐張、轉角、T接等承力較大的砼桿。

1.2受地質影響,埋設不牢固、水土侵蝕較重或埋深不足的砼桿。

1.2.1位于土質松軟等特殊地質的砼桿。

1.2.2長期浸泡在河塘、水渠、水田、沼澤中的砼桿。

1.2.3位于鹽堿地等易受腐蝕地段的砼桿。

1.2.4豎立與地質堅硬且易造成埋深不足的砼桿。

1.2.5位于山體滑坡、風沙流動、水土侵蝕較重,桿基土層易流失地段的砼桿。

1.3可能有外破損傷的砼桿。

1.3.1位于各類道路邊沿以及可能受到撞擊的砼桿。

1.3.2位于采石、開挖等地段易受外力破壞的砼桿。

1.4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拉線進行檢查。

1.4.1對埋設于坑塘、泥沼等易受腐蝕地段的拉線棒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掏挖檢查。

1.4.2檢查拉線是否銹蝕、拉線組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2、檢查的一般方法

2.1檢查砼桿本體的典型方法

2.1.1外觀檢查

檢查砼桿是否有裂紋、砼桿是否嚴重傾斜,砼桿保護層是否酥松脫落,是否有漏筋、風化、蜂窩等現(xiàn)象。

2.1.2砼桿傾斜與變形檢查

2.1.2.1采取觀測弧垂法進行檢查。綜合導線弧垂不平衡、砼桿傾斜與變形等情況進行判斷。

2.1.2.2采取察看拉線的張弛情況進行檢查。拉線一側是否有明顯松弛而另一側過緊拉力來檢查電桿。

2.1.3桿根檢查

對有嚴重傾斜的砼桿、受到過撞擊等的砼桿,若撤桿時需要人工登高,應檢查桿根是否完好。采取掏挖的方式檢查桿根時,掏挖深度一般不超過砼桿埋設深度的1/3。

觀察方法:處于潮濕地段的桿根,一般可通過觀察濕氣蒸發(fā)時砼桿根部水漬分布情況,察看是否有裂紋;對處于干燥地段的桿根,肉眼難以直接判斷是否有裂紋時,可用水澆濕砼桿,觀察砼桿上水漬分布情況。

2.2檢查砼桿埋設牢固度的典型方法

2.2.1檢查埋設深度:有埋深標示線的砼桿通過埋深線檢查埋深;沒有標示線的電桿可采取察看周圍地貌、土層是否變化、采用儀器測量等方法檢查砼桿埋深。

2.2.2電桿基礎周圍是否存在開挖、塌方、滑坡等情況。

2.2.3老(舊)拉線埋深是否符合要求,四周是否有松散、裂縫、沉降、流失、開挖、取土等情況。

2.2.3農(nóng)村低壓線路中使用的老(舊)小方桿(手摸桿)混凝土是否酥松、木桿是否牢固。

2.2.4桿位距穩(wěn)定的邊坡、陡坎處的距離是否滿足防傾覆要求。

2.3檢查時安全注意事項

2.3.1采用掏挖方式檢查電桿根部,作業(yè)前應在地面立好支架,或用長桿將拉繩推到砼桿上部后,打好臨時拉線(拉繩),各方臨時拉繩應受力均勻。

2.3.2檢查完畢后,砼桿確無斷裂等嚴重安全隱患,及時回填夯實后,方可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若發(fā)現(xiàn)砼桿有斷裂等嚴重安全隱患,不得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

2.3.3拉線斷股、拉線基礎松動,應增設臨時拉線(拉繩)等措施。

3.撤桿(線)作業(yè)安全注意事項

3.1作業(yè)前應根據(jù)作業(yè)現(xiàn)場的危險、復雜程度,制定可靠的危險點預防措施,并落實到施工的安全措施、技術措施、組織措施、施工方案和現(xiàn)場標準化作業(yè)指導卡中。

3.2作業(yè)前準備工作要點

3.2.1為防止拆除老(舊)線路時發(fā)生成片倒桿斷線,施工前應對交叉跨越或臨近帶電的線路進行停電,防止老(舊)線路拆除過程中觸及帶電設施。

3.2.2起吊作業(yè)的施工機械自身安全措施必須到位,防止因重心偏移不穩(wěn)定、支撐不牢靠、操作不規(guī)范等原因發(fā)生傾翻,起重吊鉤必須有防脫扣閉鎖。

3.3作業(yè)中安全控制要點

3.3.1撤桿工作應分工明確,信號統(tǒng)一、動作協(xié)調。要劃定作業(yè)區(qū)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xiàn)場。

3.3.2根據(jù)桿根檢查、電桿埋設牢固度檢查、拉線及組件檢查情況,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的砼桿,采取增加臨時拉線(或支好架桿)、培土加固等措施。

3.3.3根據(jù)檢查情況,對已開裂(斷裂)電桿應使用吊車等施工機械拆除。

3.3.4登桿作業(yè)必須設專人監(jiān)護,桿上有人作業(yè)時嚴禁調整或拆除拉線。

3.3.5應事先在耐張、轉角等承力桿的橫擔上打好臨時拉線,松開耐張段內所有直線桿上導線綁線,將導線放入滑車,在耐張桿用機具或人力控制繩索,緩慢松線,禁止采用突然剪斷導線的方式松線。

3.3.6作業(yè)中要控制好電桿重心和電桿起立角度。控制、牽引等拉繩的操作應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進行,并統(tǒng)一指揮,必要時可采取增加臨時晃繩等措施。

3.3.7拆除小方桿(手摸桿)時在未采取確保人身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嚴禁工作人員直接攀登小方桿進行桿上作業(yè)。提倡采用施工機械等措施進行安全拆除。

3.3.8撤桿前不得隨意拆除受力構件。

篇3:撤除配網(wǎng)老(舊)砼桿典型安全措施

農(nóng)村配網(wǎng)老(舊)砼桿因運行時間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可能存在斷裂等隱性缺陷。為防止農(nóng)村配網(wǎng)檢修作業(yè)、改造施工中因風險控制不到位而發(fā)生倒(斷)桿事故,制定了以下典型措施。

1.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老(舊)砼桿進行檢查。根據(jù)豎立位置和運行情況,下列位置的砼桿應重點檢查。

1.1因受力不均衡,可能有損傷的砼桿。

1.1.1發(fā)生過斷桿(線)處相鄰檔的砼桿。

1.1.2線路不均衡檔距兩側的砼桿。

1.1.3長期處于風口、背陽、潮濕等特殊環(huán)境下的砼桿。

1.1.4大檔距或高差較大的砼桿。

1.1.5耐張、轉角、T接等承力較大的砼桿。

1.2受地質影響,埋設不牢固、水土侵蝕較重或埋深不足的砼桿。

1.2.1位于土質松軟等特殊地質的砼桿。

1.2.2長期浸泡在河塘、水渠、水田、沼澤中的砼桿。

1.2.3位于鹽堿地等易受腐蝕地段的砼桿。

1.2.4豎立于地質堅硬且易造成埋深不足的砼桿

1.2.5位于山體滑坡、風沙流動、水土侵蝕較重,桿基土層易流失地段的砼桿。

1.3可能有外破損傷的砼桿。

1.3.1位于各類道路邊沿以及可能受到撞擊的砼桿。

1.3.2位于采石、開挖等地段易受外力破壞的砼桿。

1.4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拉線進行檢查。

1.4.1對埋設于坑塘、泥沼等易受腐蝕地段的拉棒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掏挖檢查。

1.4.2檢查拉線是否銹蝕、拉線組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2.檢查的一般方法2.1檢查砼桿本體的典型方法

2.1.1外觀檢查檢查砼桿是否有裂紋、砼桿是否嚴重傾斜,砼桿保護層是否酥松脫落,是否有露筋、風化、蜂窩等現(xiàn)象。

2.1.2砼桿傾斜與變形檢查

2.1.2.1采取觀測弧垂法進行檢查。綜合導線弧垂不平衡、砼桿傾斜與變形等情況進行判斷。2.1.2.2采取察看拉線的張弛情況進行檢查。拉線一側是否有明顯松弛而另一側過緊拉力來檢查電桿。

2.1.3桿根檢查對有嚴重傾斜的砼桿、受到過撞擊等的砼桿,若撤桿時需要人工登高,應檢查桿根是否完好。采取掏挖的方式檢查桿根時,掏挖深度一般不超過砼桿埋設深度的1/3。觀察方法:處于潮濕地段的桿根,一般可通過觀察濕氣蒸發(fā)時砼桿根部水漬分布情況,察看是否有裂紋;對處于干燥地段的桿根,肉眼難以直接判斷是否有裂紋時,可用水澆濕砼桿,觀察砼桿上水漬分布情況。

2.2檢查砼桿埋設牢固度的典型方法

2.2.1檢查埋設深度:有埋深標示線的砼桿通過埋深線檢查埋深;沒有標示線的電桿可采取察看周圍地貌、土層是否變化、采用儀器測量等方法檢查砼桿埋深。

2.2.2電桿基礎周圍是否存在開挖、塌方、滑坡等情況。

2.2.3老(舊)拉線埋深是否符合要求,四周是否有松散、裂縫、沉降、流失、開挖、取土等情況。

2.2.3農(nóng)村低壓線路中使用的老(舊)小方桿(手模桿)混凝土是否酥松、木桿是否牢固。2.2.4桿位距穩(wěn)定的邊坡、陡坎處的距離是否滿足防傾覆要求。

2.3檢查時安全注意事項

2.3.1采用陶挖方式檢查電桿根部,作業(yè)前應在地面立好支架,或用長桿將拉繩推到砼桿上部后,打好臨時拉線(拉繩),各方臨時拉繩應受力均勻。

2.3.2檢查完畢后,砼桿確無斷裂等嚴重安全隱患,及時回填夯實后,方可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若發(fā)現(xiàn)砼桿有斷裂等

嚴重安全隱患,不得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

2.3.3拉線斷股、拉線基礎松動,應增設臨時拉線(拉繩)等措施。

3.撤桿(線)作業(yè)安全注意事項

3.1作業(yè)前應根據(jù)作業(yè)現(xiàn)場的危險、復雜程度,制定可靠的危險點預控措施,并落實到施工的安全措施、技術措施、組織措施、施工方案和現(xiàn)場標準化作業(yè)指導卡中。

3.2作業(yè)前準備工作要點

3.2.1為防止拆除老(舊)線路時發(fā)生成片倒桿斷線,施工前應對交叉跨越或臨近帶電的線路進行停電,防止老(舊)線路拆除過程中觸及帶電設施。

3.2.2起吊作業(yè)的施工機械自身安全措施必須到位,防止因重心偏移不穩(wěn)定、支撐不牢靠、操作不規(guī)范等原因發(fā)生傾翻,起重吊鉤必須有防脫扣閉鎖。

3.3作業(yè)中安全控制要點

3.3.1撤桿工作應分工明確,信號統(tǒng)一、動作協(xié)調。要劃定作業(yè)區(qū)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xiàn)場。

3.3.2根據(jù)桿根檢查、電桿埋設牢固度檢查、拉線及組件檢查情況,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的砼桿,采取增加臨時拉線(或支好架桿)、培土加固等措施。

3.3.3根據(jù)檢查情況,對已開裂(斷裂)電桿應使用吊車等施工機械拆除。

3.3.4登桿作業(yè)必須設專人監(jiān)護,桿上有人作業(yè)時禁止調整或拆除拉線。

3.3.5應事先在耐張、轉角等承力桿的橫擔上打好臨時拉線,松開耐張段內所有直線桿上導線綁線,將導線放入滑車,在耐張桿用機具或人力控制繩索,緩慢松線,禁止采用突然剪斷導地線的方式松線。

3.3.6作業(yè)中要控制好電桿重心和電桿起立角度??刂?、牽引等拉繩的操作應由有經(jīng)驗的人員進行,并統(tǒng)一指揮,必要時可采取增加臨時晃繩等措施。

3.3.7撤除小方桿(手模桿)時在未采取確保人身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嚴禁工作人員直接攀登小方桿進行桿上作業(yè)。提倡采用施工機械等措施進行安全拆除。

3.3.8撤桿前不得隨意拆除受力構件。附件:撤除老(舊)砼桿的典型施工方法

附件:撤除老(舊)砼桿的典型施工方法典型施工方法一:人工撤桿法適合范圍:10米以下砼桿、手摸桿、方桿,交通困難且施工機具難以到達的地區(qū)。

拆除步驟:

1.工器具準備、人員分工;

2.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裝設好四方臨時拉線并在兩側綁扎好拉繩;

3.松線、拆線后,根據(jù)現(xiàn)場地形情況,在砼桿準備傾倒的方向開好馬道(深度接近砼桿埋深、寬度稍寬于砼桿底部外徑)

4.若馬道開挖困難,在砼桿根部平地面部位欲傾倒方向截斷部分電桿;

5.解除四方臨時拉,人力用拉繩將砼桿向開槽、或截斷方向傾倒(撤桿過程中,人員均處于砼桿高度的1.2倍距離之外)。

典型施工方法二:抱桿撤桿法適合范圍:10米及以上砼桿,交通困難且起重機械難以到達的地區(qū)。

1.工器具準備、人員分工;

2.打好四方臨時拉,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四方綁扎好拉繩;

3.起立抱桿,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綁扎吊點,受力后,松線、拆線、拆除臨時拉線、桿坑開挖,檢查有無卡盤或障礙物;

4.將砼桿試拔緩慢起吊,逐漸拔出,通過操作拉繩,掌握桿頭方向然后將拆除的砼桿落放到合適的位置。

典型施工方法三:

機械撤桿法適合范圍:適用于交通便利起重機械易到達的地區(qū)。對拆除老(舊)砼桿的施工作業(yè),如條件允許的,宜采用機械拆撤桿,避免人員直接蹬桿作業(yè)。

拆除步驟:

1.工器具準備(起重設備或人字抱桿、大繩等)人員分工;

2.打好四方臨時拉,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四方綁扎好拉繩;

3.將吊車停放在適當位置并支墊穩(wěn)定,在砼桿重心適當位置以上綁好鋼絲繩套,在砼桿上下兩端綁上控制繩;受力后,松線、拆線、拆除臨時拉線、桿坑開挖,檢查有無卡盤或障礙物;4.將砼桿緩慢起吊,逐漸拔出,通過操作控制繩(晃繩),掌握桿頭方向然后將拆除的砼桿落放到合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