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泵站安裝撤除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一、液壓泵站安裝程序
第104條液壓泵站運輸、安裝、拆除中的安全注意事項和標準要求按照《綜采工作面機電安裝或撤除作業規程》的規定執行。
第105條液壓泵站及其附屬設備都是固定在專用的平板車上,在地面把所有能做的安裝工作(如檢查、加油試運轉等)全部做完后,按照設計要求與順槽其他移動設備編組后,順序下井進入軌道順槽鋪設的專用軌道上,在規定地段進行安裝,泵站車組一般排放在距工作面接近的一端。
第106條安裝方法及程序如下:
1、接通液壓泵和供液箱間的所有膠管。
2、把供回液膠管向工作面用液壓支架和其他用液點鋪設,并接好。
3、把供水管接到液箱的入口上。
4、按照規定的比例配制乳化液。將乳化液配比裝置安裝調試好。
5、將所需用的電纜、管線敷設吊掛安裝好,然后接通電源和操作按鈕。
6、對泵站和液壓系統進行全面檢查。
7、試運轉并檢查運行狀況。
二、液壓泵站的撤除程序
第107條液壓泵站的撤除是和順槽內其他移動設備一起從軌道巷內順序撤出的,撤除程序如下:
1、拆除供電電纜和操作系統。
2、拆除供水管。
3、拆除各用液裝置的供回液膠管。
4、拆除泵與液箱之間所有連接膠管。
5、同順槽內的其他移動設備一起順序撤出軌道巷。
篇2:撤除農村配網舊砼桿典型安全措施
農村配網老(舊)砼桿因運行時間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可能斷裂等隱性缺陷。為防止農村配網檢修作業,改造施工中因風險控制不到位而發生倒(斷)桿事故,制定了以下典型措施。
1、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老(舊)砼桿進行檢查。根據豎立位置和運行情況,下列位置的砼桿應進行重點檢查。
1.1因受力不均衡,可能有損傷的砼桿。
1.1.1發生過斷桿(線)處相鄰檔的砼桿。
1.1.2線路不均衡檔距兩側的砼桿。
1.1.3長期處于風口、背陽、潮濕等環境下的砼桿。
1.1.4大檔距或高差較大的砼桿。
1.1.5耐張、轉角、T接等承力較大的砼桿。
1.2受地質影響,埋設不牢固、水土侵蝕較重或埋深不足的砼桿。
1.2.1位于土質松軟等特殊地質的砼桿。
1.2.2長期浸泡在河塘、水渠、水田、沼澤中的砼桿。
1.2.3位于鹽堿地等易受腐蝕地段的砼桿。
1.2.4豎立與地質堅硬且易造成埋深不足的砼桿。
1.2.5位于山體滑坡、風沙流動、水土侵蝕較重,桿基土層易流失地段的砼桿。
1.3可能有外破損傷的砼桿。
1.3.1位于各類道路邊沿以及可能受到撞擊的砼桿。
1.3.2位于采石、開挖等地段易受外力破壞的砼桿。
1.4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拉線進行檢查。
1.4.1對埋設于坑塘、泥沼等易受腐蝕地段的拉線棒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掏挖檢查。
1.4.2檢查拉線是否銹蝕、拉線組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2、檢查的一般方法
2.1檢查砼桿本體的典型方法
2.1.1外觀檢查
檢查砼桿是否有裂紋、砼桿是否嚴重傾斜,砼桿保護層是否酥松脫落,是否有漏筋、風化、蜂窩等現象。
2.1.2砼桿傾斜與變形檢查
2.1.2.1采取觀測弧垂法進行檢查。綜合導線弧垂不平衡、砼桿傾斜與變形等情況進行判斷。
2.1.2.2采取察看拉線的張弛情況進行檢查。拉線一側是否有明顯松弛而另一側過緊拉力來檢查電桿。
2.1.3桿根檢查
對有嚴重傾斜的砼桿、受到過撞擊等的砼桿,若撤桿時需要人工登高,應檢查桿根是否完好。采取掏挖的方式檢查桿根時,掏挖深度一般不超過砼桿埋設深度的1/3。
觀察方法:處于潮濕地段的桿根,一般可通過觀察濕氣蒸發時砼桿根部水漬分布情況,察看是否有裂紋;對處于干燥地段的桿根,肉眼難以直接判斷是否有裂紋時,可用水澆濕砼桿,觀察砼桿上水漬分布情況。
2.2檢查砼桿埋設牢固度的典型方法
2.2.1檢查埋設深度:有埋深標示線的砼桿通過埋深線檢查埋深;沒有標示線的電桿可采取察看周圍地貌、土層是否變化、采用儀器測量等方法檢查砼桿埋深。
2.2.2電桿基礎周圍是否存在開挖、塌方、滑坡等情況。
2.2.3老(舊)拉線埋深是否符合要求,四周是否有松散、裂縫、沉降、流失、開挖、取土等情況。
2.2.3農村低壓線路中使用的老(舊)小方桿(手摸桿)混凝土是否酥松、木桿是否牢固。
2.2.4桿位距穩定的邊坡、陡坎處的距離是否滿足防傾覆要求。
2.3檢查時安全注意事項
2.3.1采用掏挖方式檢查電桿根部,作業前應在地面立好支架,或用長桿將拉繩推到砼桿上部后,打好臨時拉線(拉繩),各方臨時拉繩應受力均勻。
2.3.2檢查完畢后,砼桿確無斷裂等嚴重安全隱患,及時回填夯實后,方可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若發現砼桿有斷裂等嚴重安全隱患,不得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
2.3.3拉線斷股、拉線基礎松動,應增設臨時拉線(拉繩)等措施。
3.撤桿(線)作業安全注意事項
3.1作業前應根據作業現場的危險、復雜程度,制定可靠的危險點預防措施,并落實到施工的安全措施、技術措施、組織措施、施工方案和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卡中。
3.2作業前準備工作要點
3.2.1為防止拆除老(舊)線路時發生成片倒桿斷線,施工前應對交叉跨越或臨近帶電的線路進行停電,防止老(舊)線路拆除過程中觸及帶電設施。
3.2.2起吊作業的施工機械自身安全措施必須到位,防止因重心偏移不穩定、支撐不牢靠、操作不規范等原因發生傾翻,起重吊鉤必須有防脫扣閉鎖。
3.3作業中安全控制要點
3.3.1撤桿工作應分工明確,信號統一、動作協調。要劃定作業區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3.3.2根據桿根檢查、電桿埋設牢固度檢查、拉線及組件檢查情況,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的砼桿,采取增加臨時拉線(或支好架桿)、培土加固等措施。
3.3.3根據檢查情況,對已開裂(斷裂)電桿應使用吊車等施工機械拆除。
3.3.4登桿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桿上有人作業時嚴禁調整或拆除拉線。
3.3.5應事先在耐張、轉角等承力桿的橫擔上打好臨時拉線,松開耐張段內所有直線桿上導線綁線,將導線放入滑車,在耐張桿用機具或人力控制繩索,緩慢松線,禁止采用突然剪斷導線的方式松線。
3.3.6作業中要控制好電桿重心和電桿起立角度。控制、牽引等拉繩的操作應由有經驗的人員進行,并統一指揮,必要時可采取增加臨時晃繩等措施。
3.3.7拆除小方桿(手摸桿)時在未采取確保人身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嚴禁工作人員直接攀登小方桿進行桿上作業。提倡采用施工機械等措施進行安全拆除。
3.3.8撤桿前不得隨意拆除受力構件。
篇3:撤除配網老(舊)砼桿典型安全措施
農村配網老(舊)砼桿因運行時間長,受多種因素影響,可能存在斷裂等隱性缺陷。為防止農村配網檢修作業、改造施工中因風險控制不到位而發生倒(斷)桿事故,制定了以下典型措施。
1.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老(舊)砼桿進行檢查。根據豎立位置和運行情況,下列位置的砼桿應重點檢查。
1.1因受力不均衡,可能有損傷的砼桿。
1.1.1發生過斷桿(線)處相鄰檔的砼桿。
1.1.2線路不均衡檔距兩側的砼桿。
1.1.3長期處于風口、背陽、潮濕等特殊環境下的砼桿。
1.1.4大檔距或高差較大的砼桿。
1.1.5耐張、轉角、T接等承力較大的砼桿。
1.2受地質影響,埋設不牢固、水土侵蝕較重或埋深不足的砼桿。
1.2.1位于土質松軟等特殊地質的砼桿。
1.2.2長期浸泡在河塘、水渠、水田、沼澤中的砼桿。
1.2.3位于鹽堿地等易受腐蝕地段的砼桿。
1.2.4豎立于地質堅硬且易造成埋深不足的砼桿
1.2.5位于山體滑坡、風沙流動、水土侵蝕較重,桿基土層易流失地段的砼桿。
1.3可能有外破損傷的砼桿。
1.3.1位于各類道路邊沿以及可能受到撞擊的砼桿。
1.3.2位于采石、開挖等地段易受外力破壞的砼桿。
1.4制定撤除方案時,要對拉線進行檢查。
1.4.1對埋設于坑塘、泥沼等易受腐蝕地段的拉棒進行檢查,必要時應進行掏挖檢查。
1.4.2檢查拉線是否銹蝕、拉線組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2.檢查的一般方法2.1檢查砼桿本體的典型方法
2.1.1外觀檢查檢查砼桿是否有裂紋、砼桿是否嚴重傾斜,砼桿保護層是否酥松脫落,是否有露筋、風化、蜂窩等現象。
2.1.2砼桿傾斜與變形檢查
2.1.2.1采取觀測弧垂法進行檢查。綜合導線弧垂不平衡、砼桿傾斜與變形等情況進行判斷。2.1.2.2采取察看拉線的張弛情況進行檢查。拉線一側是否有明顯松弛而另一側過緊拉力來檢查電桿。
2.1.3桿根檢查對有嚴重傾斜的砼桿、受到過撞擊等的砼桿,若撤桿時需要人工登高,應檢查桿根是否完好。采取掏挖的方式檢查桿根時,掏挖深度一般不超過砼桿埋設深度的1/3。觀察方法:處于潮濕地段的桿根,一般可通過觀察濕氣蒸發時砼桿根部水漬分布情況,察看是否有裂紋;對處于干燥地段的桿根,肉眼難以直接判斷是否有裂紋時,可用水澆濕砼桿,觀察砼桿上水漬分布情況。
2.2檢查砼桿埋設牢固度的典型方法
2.2.1檢查埋設深度:有埋深標示線的砼桿通過埋深線檢查埋深;沒有標示線的電桿可采取察看周圍地貌、土層是否變化、采用儀器測量等方法檢查砼桿埋深。
2.2.2電桿基礎周圍是否存在開挖、塌方、滑坡等情況。
2.2.3老(舊)拉線埋深是否符合要求,四周是否有松散、裂縫、沉降、流失、開挖、取土等情況。
2.2.3農村低壓線路中使用的老(舊)小方桿(手模桿)混凝土是否酥松、木桿是否牢固。2.2.4桿位距穩定的邊坡、陡坎處的距離是否滿足防傾覆要求。
2.3檢查時安全注意事項
2.3.1采用陶挖方式檢查電桿根部,作業前應在地面立好支架,或用長桿將拉繩推到砼桿上部后,打好臨時拉線(拉繩),各方臨時拉繩應受力均勻。
2.3.2檢查完畢后,砼桿確無斷裂等嚴重安全隱患,及時回填夯實后,方可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若發現砼桿有斷裂等
嚴重安全隱患,不得拆除臨時支架或拉繩。
2.3.3拉線斷股、拉線基礎松動,應增設臨時拉線(拉繩)等措施。
3.撤桿(線)作業安全注意事項
3.1作業前應根據作業現場的危險、復雜程度,制定可靠的危險點預控措施,并落實到施工的安全措施、技術措施、組織措施、施工方案和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卡中。
3.2作業前準備工作要點
3.2.1為防止拆除老(舊)線路時發生成片倒桿斷線,施工前應對交叉跨越或臨近帶電的線路進行停電,防止老(舊)線路拆除過程中觸及帶電設施。
3.2.2起吊作業的施工機械自身安全措施必須到位,防止因重心偏移不穩定、支撐不牢靠、操作不規范等原因發生傾翻,起重吊鉤必須有防脫扣閉鎖。
3.3作業中安全控制要點
3.3.1撤桿工作應分工明確,信號統一、動作協調。要劃定作業區域,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3.3.2根據桿根檢查、電桿埋設牢固度檢查、拉線及組件檢查情況,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的砼桿,采取增加臨時拉線(或支好架桿)、培土加固等措施。
3.3.3根據檢查情況,對已開裂(斷裂)電桿應使用吊車等施工機械拆除。
3.3.4登桿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桿上有人作業時禁止調整或拆除拉線。
3.3.5應事先在耐張、轉角等承力桿的橫擔上打好臨時拉線,松開耐張段內所有直線桿上導線綁線,將導線放入滑車,在耐張桿用機具或人力控制繩索,緩慢松線,禁止采用突然剪斷導地線的方式松線。
3.3.6作業中要控制好電桿重心和電桿起立角度。控制、牽引等拉繩的操作應由有經驗的人員進行,并統一指揮,必要時可采取增加臨時晃繩等措施。
3.3.7撤除小方桿(手模桿)時在未采取確保人身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嚴禁工作人員直接攀登小方桿進行桿上作業。提倡采用施工機械等措施進行安全拆除。
3.3.8撤桿前不得隨意拆除受力構件。附件:撤除老(舊)砼桿的典型施工方法
附件:撤除老(舊)砼桿的典型施工方法典型施工方法一:人工撤桿法適合范圍:10米以下砼桿、手摸桿、方桿,交通困難且施工機具難以到達的地區。
拆除步驟:
1.工器具準備、人員分工;
2.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裝設好四方臨時拉線并在兩側綁扎好拉繩;
3.松線、拆線后,根據現場地形情況,在砼桿準備傾倒的方向開好馬道(深度接近砼桿埋深、寬度稍寬于砼桿底部外徑)
4.若馬道開挖困難,在砼桿根部平地面部位欲傾倒方向截斷部分電桿;
5.解除四方臨時拉,人力用拉繩將砼桿向開槽、或截斷方向傾倒(撤桿過程中,人員均處于砼桿高度的1.2倍距離之外)。
典型施工方法二:抱桿撤桿法適合范圍:10米及以上砼桿,交通困難且起重機械難以到達的地區。
1.工器具準備、人員分工;
2.打好四方臨時拉,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四方綁扎好拉繩;
3.起立抱桿,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綁扎吊點,受力后,松線、拆線、拆除臨時拉線、桿坑開挖,檢查有無卡盤或障礙物;
4.將砼桿試拔緩慢起吊,逐漸拔出,通過操作拉繩,掌握桿頭方向然后將拆除的砼桿落放到合適的位置。
典型施工方法三:
機械撤桿法適合范圍:適用于交通便利起重機械易到達的地區。對拆除老(舊)砼桿的施工作業,如條件允許的,宜采用機械拆撤桿,避免人員直接蹬桿作業。
拆除步驟:
1.工器具準備(起重設備或人字抱桿、大繩等)人員分工;
2.打好四方臨時拉,在砼桿重心以上合適部位四方綁扎好拉繩;
3.將吊車停放在適當位置并支墊穩定,在砼桿重心適當位置以上綁好鋼絲繩套,在砼桿上下兩端綁上控制繩;受力后,松線、拆線、拆除臨時拉線、桿坑開挖,檢查有無卡盤或障礙物;4.將砼桿緩慢起吊,逐漸拔出,通過操作控制繩(晃繩),掌握桿頭方向然后將拆除的砼桿落放到合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