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制度

社區精神衛生工作制度

2024-07-12 閱讀 6216

一、社區精神衛生工作人員職責

1、社區精神衛生防治工作人員負責本地區的社區精神衛生工作。按北京市社區精神衛生管理相關配套文件的規定對轄區登記在冊病人進行管理。

2、全面掌握本地區人口學基本資料,包括戶籍人口數、常住人口數、流動人口數、戶在人在數、戶在人不在數,人在戶不在數等。

3、全面掌握本地區精神病人的動態,做到每個病人有登記,變化有記錄,規范使用各種表冊卡片,做到底數清,動態明。

4、新發現的病人要及時與病人及家屬見面,及時為病人登記建卡,納入統一管理。

5、在節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動期間與公安、民政、殘聯等部門密切配合,對重點精神病人提出治療意見,加強隨訪和投藥,與各部門共同做好病人監護工作。對肇事肇禍事件要及時上報區縣精神衛生防治機構。

6、開設精神科門診,為精神病人就近就醫提供方便條件,對病人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監護到位、康復措施落實。

7、對精神病人按四期管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隨訪工作,按要求將數據及時錄入計算機內存檔。

8、參加區縣或市組織的各項業務學習,或學術報告等,以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9、定時參加區縣精保所例會,匯報工作,做好各項統計按時上報。

10、按上級有關部門要求實行社區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

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區檔案管理制度

1、對居住在本轄區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均需建立健康檔案。

2、檔案以社區為單位分組使用保管。

3、新發病、新發現病人要隨時建檔,并上報區縣精神衛生管理機構。

4、遷入、遷出、死亡病人檔案變動時均要將時間、地點、原因注明。

5、檔案資料要注意保存、經常核對,不可有漏登、重登或遺失。

6、一切統計資料或數字均以檔案總數為準,不得有錯誤或虛構。

三、隨訪制度

1、隨訪對象:本轄區所有登記在卡病人及其新發現病人。

2、隨訪方式、內容:以入戶訪視為主,通過多種渠道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包括:①目前精神癥狀及用藥情況,②日常活動范圍及生活自理情況,③勞動能力及適應環境情況,④家庭監護情況,家屬治療態度、意見及需求,⑤復核診斷及監督治療預防復發。

3、隨訪時間:每月隨訪不少于一次。

4、隨訪記錄:內容要詳盡,字跡要清晰,未服藥病人要注明原因并由病人家屬簽字。

5、重點隨訪、不定期隨訪:

①在接到出院病人的出院通知單后二周內隨訪,督促病人復查、服藥。

②疾病期與波動期病人癥狀活躍、病人或家屬/監護人拒絕治療者,每月需掌握病人情況,查明拒治原因,動員接受治療。

③重大時期前應對重點精神病人進行隨訪,提出治療意見,配合公安部門及居家委會解決治療問題。

四、肇事肇禍及關鎖病人登記上報制度

1、按要求上報重點病人(有肇事肇禍行為及傾向病人)名單,精神病人嚴重肇事肇禍事件后,在24小時內上報公安機關或上級衛生部門。

2、按要求記錄事件經過、處理結果,填寫肇事肇禍登記表。

3、發現所轄地區有關鎖病人要及時上報公安機關或上級衛生部門。

4、上報時按要求記錄關鎖原因及解決措施

1、肇事肇禍行為發生的相關因素(重點精神病人的判斷依據):

1.男性,青壯年

2.既往有攻擊、沖動行為或犯罪史

3.既往有嚴重自傷、自殺行為史

4.既往或目前有藥物、酒精濫用史

5.早年不良家庭環境,遭受父母虐待

6.目前有攻擊性、威脅性語言或行為

7.目前有明顯的社會心理刺激

8.目前缺乏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

9.目前有明顯的與被害有關的幻覺、妄想、猜疑、激越、興奮等精神病性癥狀礙

10.具有沖動、判斷力差、不成熟、情緒不穩、自控力差等性格特征或*型、沖動型人格障

2、與精神病人交往的技巧

1.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要有安全的逃離通道

2.避免直接的目光對視,避免給患者過度的刺激(聲光),盡量保持開放的身體姿勢

3.不要隨便打斷患者的談話,尊重、認可患者的感受,予以足夠的個人空間

4.及時發現患者憤怒的跡象,取走患者攜帶的兇器等。

5.多做言語的安撫,以減少患者的恐懼,向患者表示隨時愿意提供幫助

6.勸阻患者停止暴力無效時,可予以身體約束,及時與公安或上級衛生部門聯系

篇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神衛生工作制度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神衛生工作制度

1.成立地區精神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精神衛生三級管理網絡(街道、居委會、監護人),制定工作計劃,定期召開例會。

2.開展精神衛生流行病學調查,準確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準確上報精神衛生工作統計報表。

3.開展重點人群的心理衛生咨詢、心理行為干預、精神疾病預防等服務,早期發現精神疾患病人。

4.開展對慢性或服用維持劑量藥物的精神病人診治,對新發現或疑似病人應及時轉診至上級專業機構確診。

5.建立隨訪制度。定期走訪居委會,按疾病分期隨訪精神病人,及時掌握病情變化、治療情況、去向,填寫隨訪記錄,進行康復治療指導。

6.指導監護人督促病人按時服藥、觀察可能出現的藥物副反應和精神癥狀,動員病人參加社區組織的康復活動。

7.病人就診或醫務人員到病人家中診療時,應有家屬或監護人陪同。

8.做好重點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禍事件的發生。

9.對"三無"精神病人登記造冊并上報;對生活困難、符合免費服藥治療標準的患者,幫助申請享受、發放免費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