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管土方開挖工程危險源安全監理細則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范圍為建安、寶民路、流塘路、新安路所包圍的街區,既寶安區79區。設計范圍內的排水管網將改造成雨、污分流制。現狀管網作為污水管道,重新建設一套雨水管道系統;并且對該小區范圍內的西北角居民宅區流塘新區進行整體填高,及小區內因排水整治造成的道路、綠化、電纜、給水、污水等破壞的修復工作等。
1、土方開挖設計情況
⑴開挖深度:6.3m
⑵開挖面積:40㎡×兩處
⑶其他設計要點
A、檢查井及接收井采用沉井施工,先挖土到2m左右,制作井深及刃腳,達到設計強度后人工挖土下沉。
B、檢查井底板、井深、頂板采用C25混凝土,封底采用C20混凝土。
C、頂管管材采用Ф1000鋼筋混凝土管。
D、頂管過程中加強監測,有偏位現象立即糾偏,頂管后管道達到驗收合格標準。
2、其它需說明對容
本工程D線D7-D9段、F線F6-F8段倒吸虹管施工段開挖部分土方后,發現有DN1200鋼筋混凝土給水管、D300鋼管給水管、110KV高壓電纜、電信網等管線,經相關單位研究決定采用頂管施工。D線設一座5.3×3m工作井,1.5×2m接收井,頂管為Ф1000㎜鋼筋混凝土排水管,F線設一座5.3×3m工作井,1.5×2m接收井,頂管為Ф800㎜鋼筋混凝土排水管,兩段總長39米。
二、安全行為監理
1、由于土方開挖工程設計深度≥5m,根據建設部相關規定,要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
2、審閱專項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施工單位按規范要修定專項施工方案,并在此基礎上落實到施工中。
3、批準符合規范要求的專項施工組織設計。
4、定期組織建設方、施工方對土方開挖工程進行安全檢查,巡視復核檢測情況和數據,對存在的安全隱患發出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實整改。
三、土方開挖工程危險源識別與監控
1、土方開挖工程事故的類型
⑴影響邊坡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穩定。
⑵引起機械事故。
⑶邊坡土堆放材料傾落。
⑷土方塌落直接傷人。
2、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
⑴開挖較深,放坡不夠;或通過不同土層時,沒有根據土的特性分別確定不同的放坡坡度,致使邊坡失去穩定而造成塌方。
⑵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層開挖時,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層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響而濕化,內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穩定而引起塌方和滑坡。
⑶邊坡頂部堆載過大,或受外力振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土體失去穩定;而塌方。
⑷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3、危險源的監控
⑴根據土的種類、力學性質確定適當的邊坡坡度。
⑵當基坑深度較大時,放坡開挖不經濟,或環境不允許放坡時,應采用直立放坡,并進行可靠的支護。
⑶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⑷在基坑(槽)邊坡上側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動施工機械時,應與挖方邊緣保持一定距離,以保證邊坡和直立坑壁的穩定。當土質良好時,堆土或材料應距邊坡邊緣0.8m以外,高度不超過1.5m。
四、土方開挖工程施工時監理旁站措施
1、旁站監理在總監理工程師指導下,由現場監理人員負責具體實施。
2、旁站監理人員的主要職責是:
⑴檢查承包商現場安全員是否到位(要求一定要到崗),特殊工種持證上崗、證書是否合法有效(包括人證要相符)、施工機械、安全器材(如警戒區、安全網、必要的防護、通信工具、安全帽、安全帶等)的準備情況。
⑵在現場跟班監督主要施工環節和事故易發工序的施工執行安全(專項)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強制性條款的情況。
⑶檢查進場施工機械(具)、安全器材、電氣設備、材料的出廠合格證明和年檢合格證及檢驗報告等,并可在現場監督承包商進行檢驗或者委托具有資格的第三方進行復驗。
⑷做好旁站監理記錄(重點是承包商安全員到位情況,發現的問題,整改跟蹤過程,最后落實情況)和監理日記,保存旁站監理原始資料。
3、旁站監理人員應當認真履行職責,對需要實施旁站的重要施工環節和事故易發工序在施工現場跟班監督,及時發現和處理旁站過程中出現的安全(文明)問題,如實準確的做好旁站監理記錄,凡旁站監理人員和承包商現場安全人員未在旁站記錄上簽字的,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旁站監理人員實施旁站監理時,發現施工企業有違反施工安全技術標準強制性條款的,應當發責令承包商立即整改,發現其施工活動已經有或者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應當及時向監理工程師或者總監理工程師報告,由總監理工程師下達局部暫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應急措施(包括上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機構)。
5、旁站監理的記錄是監理工程師或者總監理工程師依法行使有關簽字權的重要依據,對于需要旁站的重要施工環節和事故易發工序的施工,凡沒有實施旁站監理或者沒有旁站監理記錄的,監理工程師或者總監理工程師不得在相應的文件上簽字。
6、要求承包商在工程竣工驗收后,應當將旁站監理記錄存檔備查。
五、土方開挖工程的安全監理工作控制要點
㈠事前控制監理要點
1、督促承包商檢查施工范圍內和周圍環境的地面、空間線路和地下管線、障礙物,并做好防護和處理。
2、審查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施工方案,確定施工安全防護方案,對深基坑施工的土方工程還應審查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并督促施工企業組織專家組對專項安全技術方案進行論證審查。
3、審核施工單位資質,檢查施工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監管機構的建立、健全及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情況。確認特殊工種人員是否持證上崗、證書是否有效。
4、嚴格檢查進場各種施工機械、設備的完好程度。
5、嚴格檢查現場施工人員的生活用房、臨時設施、加工場所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各種設施能夠適應自然及氣候條件變化的能力。
6、督促施工方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制度、檢查內容和檢查重點。
7、開工前要對所有的現場施工人員進行安全行為和技術教育,進行安全施工交底。
8、制定施工安全監理方案,包括施工安全監理工作、施工安全監理人員的職責、施工安全監理內容、施工安全監理措施、安全事故處理程度序等。
㈡事中控制監理要點
1、嚴格按施工方案施工,嚴格按專項安全技術方案執行,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實行嚴格檢查。
2、工程施工時,應設專職防護員巡視防護,發現險情立即通知施工人員撤離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必須聽從安全員和巡防員的指揮。
3、對施工過程中檢查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下整改通知,實行全程追蹤落實,必要時報上級主管部門反映,直至隱患消除。
4、施工區要采用封閉管理,坑槽邊設防護欄。
5、開挖土方的操作人員和機械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6、在危險處和通道處及行人過路處開挖的槽、溝、坑,必須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防止人員墜落,夜間應設紅色標志燈。
7、采用人工挑、抬運土,應檢查籮筐、土箕、抬杠、扁擔、繩索等的牢固程度;采用機械出土時應有專人指揮,開挖工作應與土方吊運作業面相互錯開,嚴禁上、下同步作業。
8、施工中如遇土體不穩、發生坍塌、水位上升等情況,應立即停工,人、機撤至安全地點。當施工地段發生交通堵塞、地面出現陷車、機械運行道路發生打滑、防護設施毀壞失效,或工作面不足以保證安全作業時,也應暫停施工,待恢復正常后方可繼續施工。
9、在靠近建筑物、設備基礎、電桿及各種腳手架附近挖土時,必須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再挖土。
10、開挖工作中如遇地下水涌出,應先排水后開挖;施工人員對坡面上松動的土、石塊必須及時清除,嚴禁在危石下方作業,休息和存放機具。
11、對地下及周邊的現有管線應隨土方施工對其進行有效保護,并設立明顯標識,加強現場巡查。
12、對于爆破器材的管理,必須按照國家對爆破器材的管理規定,嚴格管理制度,領用必須登記,每日清點,剩余必須回收保管。
13、嚴格要求施工單位做好施工機械的日常維修保養,各種機械的使用應遵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的規定,以保證機械的使用安全。
14、施工現場的材料保管依據材料性能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曬、防凍、防火、防爆等措施。
15、施工現場必須設專人指揮運輸車輛。
㈢事后控制監理要點
1、跟蹤檢查事故隱患和存在問題的整改。
2、督促施工單位對上級主管部門下發的停工令或整改通知書、監理單位下發的整改通知書等進行整改回復。
3、督促施工單位做到月報(安全快報)按要求時間上報,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反映工程的安全工作情況。
4、督促施工單位按有關規定要求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歸檔。
5、項目監理組應將有關安全生產的技術文件、驗收記錄、監理規劃、監理實施細則、監理月報、監理會議紀要及相關書面通知等按規定立卷歸檔。
六、土方開挖工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1、監理工程師應做好預想工作,盡可能提醒建設方和施工方作好防范工作,對自然災害和有征兆的突發事件要發出預警通知。
2、在處理突發事件時,監理機構內部應分工合作,統籌協調,由總監理工程師統一指揮,以一個聲音與建設方和施工方協同作戰,出注意、想辦法,處理好各種危機。
3、發生突發事件后,應急處理的第一任務是搶救遇難人員,盡一切努力確保人身安全,不使傷亡的范圍和程度擴大。當完成了人員救助工作后,中心工作是消除危險源,減少損失,避免產生新的傷害。
4、當工程項目集體自身能力不足或自身經驗不足,無法救出遇難人員時,應在不擴大事態的情況下,迅速報告上級和社會救援力量,爭取獲得110、119和120等社會力量的救援,等待并配合外部救援力量搶救遇難人員。
5、救助現場必須統一指揮。工程項目的搶救指揮,以熟悉施工技術和安全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擔任為宜,這樣便于統一調度搶救人員和設備機械。當社會救援力量到達搶險時,現場搶救指揮應通報現場情況,提供遇難人數、危險源類型及數量,幫助、提供搶險機械和物質,與社會救援力量指揮人員通力合作,完成搶險任務。
6、搶救現場應劃出警戒區域,撤退警戒區域內的無關人員,以避免增加無謂傷亡及影響搶救工作。
7、要求工程項目各單位應迅速清查本單位人員情況,確定失蹤人員名單及可能遇難位置,為救援指揮人員的救援方案提供線索。
8、切斷事故現場電力、燃氣等線路,撤除各種易燃、易爆、腐蝕、污染的危險源。向事故現場提供應急移動電源供搶險工作使用。
9、突發事件發生后,各級管理人員應迅速逐級報告。
10、封存事件現場,等待事故調查。
七、土方開挖工程事故處理
1、事故報告程序
事故發生后,作業人員、班組長、現場負責人、項目部安全主管等應逐級上報,并聯絡報警,組織急救。
2、事故報告
事故發生后應逐級上報:一般順序為現場事故知情人員、作業隊、班組安全員、施工單位專職安全員。發生重大事故(包括人員死亡、重傷及財產損失等嚴重事故)時,應立即向上級領導匯報,并在24h內向上級主管部門作出書面報告。
3、現場事故應急處理
當支護結構系統位移量過大時,應停止開挖施工。當出現邊坡失穩或坍塌現象時,應采取土包或其他材料反壓加固坡腳,以防事態發展,并盡可能在坡頂削坡減小荷載,必要時回填。
4、人員傷亡應急處理
⑴向項目部匯報。
⑵應立即排除其他隱患,防止救援人員遭到傷害。
⑶積極進行傷員搶救。
⑷做好死亡者的善后工作,對其家屬進行撫恤。
⑸應急培訓和演練:
①應急反應組織和預案確定后,應要求施工單位應急組長組織所有應急人員進行應急培訓。
②要求組長按照有關預案進行分項演練,對演練效果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完善。
③在確認險情和事故處置妥當后,要求應急反應小組應進行現場拍照、繪圖,收集證據,保留物證。
④經業主同意后,協助施工單位清理現場恢復生產。
⑤單位領導將應急情況向現場項目部報告組織事故的調查處理。
⑥在事故處理后,將所有調查資料分別報送業主、監理單位和有關安全管理部門。
6、應急通信聯絡
遇到緊急情況要首先總監或總監代表匯報,利用電話或傳真向上級部門匯報并采取相應救援措施。要求施工班組應制定詳細的應急反應計劃,列明各營地及相關人員通信聯系方式,并在施工現場、營地的顯要位置張貼,以便緊急情況下使用。
篇2: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有效控制作業場所物、環境和能量引發事故的潛在危險因素,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確保職工的人身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辯識》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公司《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和一煉鋼廠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適用于一煉鋼廠各級危險源點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和監督等管理。
第三條本制度中的危險源是指在企業里的設備、作業場所和崗位潛在著可能發生事故的危險因素。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第二章管理職責
第四條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對危險源按風險實行A、B、C、D四級劃分,按公司級、廠級、作業區(庫房)級和班組級進行重點控制管理,各級的危險源均由所屬業務主管部門及崗位操作人員嚴格控制和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各級安全員負責監督;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按公司授權管理。
第五條生產技術科
(一)負責組織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部門有關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
(二)負責組織開展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制定完善一煉鋼廠危險源管理制度,對各科室、作業區(庫房)工作執行情況進行督促和檢查,并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三)負責建立健全一煉鋼廠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危險源管理系統,不斷完善預測、預警工作;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做到可控備案;
(四)負責督促落實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對存在的問題落實技術方案,并限期整改;組織制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
(五)負責向公司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評價,并按照規定將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第六條綜合管理科負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培訓管理,并對從事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人員進行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培訓。
第七條設備管理科負責組織或實施其主管業務范圍內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工作。
第八條各作業區(庫房)
(一)負責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危險源管理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及一煉鋼廠的規章制度;
(二)負責實施本作業區(庫房)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對本作業區(庫房)的危險源做好預測、預警工作,做到可控在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必須責任到人;
(三)負責按《危險源管理臺帳》(附件1)建立健全危險源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檔案,做到專人負責,專人管理,及時準確,定期和不定期對危險源狀況及其防控措施開展安全檢查;
(四)負責在危險源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加強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有關設備、設施的安全管理。
(五)負責完善本作業區(庫房)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崗位應急救援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第三章工作內容
第九條危險源辨識、評估和登記
(一)每年10月一煉鋼廠制訂下年度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計劃,并于10月30日前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二)根據實際采用適合一煉鋼廠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方法。
(三)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由一煉鋼廠的主管領導負責組織和實施,從生產崗位、班組到作業區(庫房)按活動(或設備)逐一進行危險因素的辨識、評價,同時填寫相應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表》(附件2),策劃表由一煉鋼廠安辦組織評審,匯總形成一煉鋼廠《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表》,經主管領導審批,作為一煉鋼廠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據。同時根據風險的性質,將其中的不可承受風險以《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表》的形式對口上報相應的職能主管部門,并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四)對所有辨識出的危險源,都要制定控制措施,并下發至班組。對不可承受的風險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使風險降低或消除,對可能出現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制定應急預案。
(五)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每年組織一次普查和辨識,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評估工作。
(六)對辨識出的危險源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分級登記建檔,填寫《危險源管理臺帳》。公司級危險源和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還應建立詳細臺帳內容:危險源基本情況、危險源設備維修保養和檢測情況、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和嚴重程度、危險源等級、安全對策措施、應急救援措施等。
第十條危險源變更
(一)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發生變化或生產工藝、設施、作業方式變化,使評估結果失效時,要重新進行相應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并填寫《危險源變更審批表》(附件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生產過程、材料、工藝、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變化時,對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及時上報公司并進行新的安全評價(評估)。對已不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應及時核銷。
(二)危險源的升、降級和增減
1、危險源潛在風險程度增加時,應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和安全管理部門申報該危險源升級。凡升級的危險源所屬單位,要重新開展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工作,并更換新的危險源標志牌。
2、當危險源潛在的危險程度,經過技術改造和采取安全措施,在一個相當時期或階段內,能確保有效抑制其潛在危險的發生而減輕其危險度時,經安委會或安辦會研究討論可以決定或將該危險源(點)級別降低,并修訂相應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同時更換相應的危險源標志牌。
3、當危險源通過風險控制措施,能完全徹底消除潛在危險時,或由于生產場所的變遷,危險源不再存在時,經安委會或安辦會研究討論應及時核銷該危險源,并及時上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4、A級危險源變更由一煉鋼廠報公司相關職能部門審核,公司安辦批準后變更。
5、B級危險源變更由一煉鋼廠安委會討論審核,經廠領導批準后變更,報公司安辦備案,升級時要報相關職能部門審核。
6、C級危險源變更由廠安辦批準后變更,報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7、D級危險源變更由作業長(庫長)批準后變更,報生產技術科備案。
第十一條危險源的編號和標志
(一)編號規定:
級別編號級別編號級別編號
A級WA1、WA2、……B級WB1、WB2、……C級WC1、WC2、……
(二)標志:C級以上危險源必須設立標志牌,懸掛在危險源點附近,且要在醒目的地方。
(三)內容:在標志牌上寫好名稱、級別、編號、區域、負責人以及注意事項(預防事故的主要措施)。
(四)標志牌的要求
1、形狀:長方形,右上角畫有一個警鐘,左下角填寫內容。
2、尺寸:長600mm,寬450mm。
3、顏色:不同級別的危險源有不同的顏色,如表:
等級背景色對比色
A級紅色粉白色
B級藍色黃白色
C級黃色黑色
第十二條危險源的評審和建檔
(一)A級危險源由一煉鋼廠報公司安全管理部門組織核實,經公司安辦成員單位會議討論、審核及風險評價確認后,建立危險源檔案。
(二)B級危險源由一煉鋼廠安辦組織核實,經安辦會議討論、審核,并會同有關主管部門進行風險評價確認后,建立危險源檔案并報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三)C級危險源由作業區(庫房)組織核實,經廠安辦會議討論、審核,請相關部門進行風險評價確認后,建立危險源檔案并報一煉鋼廠安全管理部門備案。
(四)D級危險源由作業長(庫長)核實、確認后,報生產技術科備案。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十三條危險源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檢查
(一)一煉鋼廠安辦每月對A級危險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組織一次全面檢查,平時進行不定期自查,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隱患整改通知書》的形式要求限期整改,一旦出現險情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二)B級危險源由一煉鋼廠的相關業務部門組織專業人員檢查,每月至少檢查一次,一煉鋼廠安全管理部門負責抽查。
(三)C級危險源由作業長(庫長)組織專業人員檢查,每周至少檢查一次。
(四)D級危險源由班組長具體負責,并定期向作業長(庫長)匯報;每班要進行檢查,并落實控制措施。
第十四條管理要求
(一)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設備、設施、場所都要列入本單位重點部位,落實保衛責任,建立進出登記制度,外來人員須有專人陪同方可入內。
(二)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落實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做到消防設施、器材齊全有效,消防通道暢通,安全警示標志齊全,與其它建筑物的防火距離符合規程規定。易燃、易爆場所要做到防雷、防靜電設施齊全有效。
(三)加強現有放射性物質的管理。放射源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許可證,相關工作人員要熟悉放射性物質的特性和防護知識,配備防護用品,淘汰的放射性物質必須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處置。
(四)嚴格執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各車間要按照危險化學品的特性與易燃易爆等物品分開儲存,生產中設置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裝置,使用防爆電器,消防安全措施到位,并控制危險化學品的庫存量。
(五)各單位所屬生活后勤、其它產業等,如存在以下危險源,必須進行統一的監督管理,確保安全。
1、叉車、電瓶車等駕駛員,必須經有關部門培訓,取得相應資質、有一定駕駛經驗的人員擔任;車輛要定期檢修保養,確保狀況良好,滅火消防器材齊全有效;不得超員、超速、超載、酒后開車等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有關規定。
2、油罐、氣瓶庫要嚴格遵守國家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行業的設計、生產運行、操作、檢修維護的規定;落實防火、防爆的有關規定,做好消防安全預防措施,使易燃易爆物品的儲存量低于國家規定的臨界量。
(六)其它有可能發生重大人身傷亡、火災、爆炸及對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設備、設施、場所等,由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補充完善,并落實監督管理責任,確保安全。
(七)人員培訓與應急救援
1、對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運行、檢修、維護及監督管理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國家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安全操作規程》、防火、防爆、緊急應急救援等安全知識的培訓。
2、健全和完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應急救援機構及職責;
2)危險辨識與評估;
3)應急設備與設施;
4)應急能力與應急資源配置
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6)事故應急程序與行動方案;
7)保護措施;
8)事故后的恢復程序;
9)培訓與演練;
(八)涉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單位要定期開展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的演練。
第五章附側
第十五條違反本制度的按一煉鋼廠《安全生產獎懲制度》考核。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煙花爆竹重大危險源倉庫管理制度
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件規定,本公司煙花爆竹倉庫最大儲存藥量超過5t,已滿足重大危險源申報條件,應按重大危險源進行監督、管理。為防止本重大危險源發生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特制定本辦法。
1、本倉庫應向當地縣、市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重大危險源申報,接受安全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
2、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安全管理人員或倉庫保管員應及時對倉庫中的產品數量(藥量)進行記錄。
3、人防:每天24小時有值班守護人員,守護員要經過安全培訓,值班守護人員嚴禁飲酒上班、私自脫崗;夜間至少巡邏三次,并做好巡邏記錄。
4、犬防:庫區養犬,輔助夜間值班。
5、安全監控與報警設施:采用科學、有效、實用的監控與報警設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實時監控,確保安全。
6、發現事故隱患,及時報告主要負責人,并有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監督整改,及時消除隱患;特別是重大危險源周邊環境發生變化,外部安全距離不夠時,要及時報告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協同處理。
7、建立應急救援組織,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定期進行演練,并做好演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