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深厚粘土層補充施工技術安全措施
一、概況
山東省生建煤礦主井設計生產能力0.45mt/a,采用主井開拓方式,凍結法施工,凍結深度488m,現主井筒外壁已掘砌施工至-430.3m,距下段深厚粘土層7.6m,為保證安全順利地通過該段深厚粘土層,特編制本補充措施。
二、技術特征
1、粘土層位置及特性
據主井檢查孔柱狀圖資料,粘土層位置在-437.9~-457.78m,層厚19.88m。
該層粘土特性:上部棕黃、灰綠、灰白色,中部以灰綠色為主,夾紫紅色,下部以灰白色為主,夾綠色,呈半固狀,有滑感,含少量姜結石及石英小礫石。
2、技術特征
該段設計掘進斷面49.61m2,壁厚800mm,鋪設泡沫板厚度75mm,砼標號C55,外井壁結構為雙層鋼筋砼結構,內排豎筋、環筋Φ25mm,@300×300mm,外排豎筋、環筋Φ25mm,@300×300mm,聯系筋φ8mm,間距600mm。
注:技術參數如有變動以設計院設計更改為準。
3、凍結情況
據特殊工程公司濟西制冷凍結工程日報表,目前井幫溫度(測點深度-430m),N:-12.2?C,S:-10.8?C,E:-7.8?C,W:-11.5?C。測溫孔溫度-25.7?C/-410m。現工作面已全斷面凍實。
三、施工方案
1、方案比較
方案12.2m段高整體金屬模板
優點:主井隊大模板施工經驗較成熟,脫模、立模時間較短,接茬少,合茬質量好,井壁成形質量規整,整體性好,能保證連續作業。
缺點:2.2m段高掘砌時間較長。
方案21.2m段高井圈繩捆金屬模板
優點:1.2m段高掘砌時間較短、支護及時。
缺點:①不能連續施工,刃角處井幫暴露時間較長;②接茬多,井壁整體性差,成井質量差;③工序多,安全因素差,支模、拆模時間長;④鋼筋搭接增多,鋼筋消耗量增大;⑤整體模板需拆除升井,以后還需下井安裝影響時間較長。
通過方案比較:雖然方案2掘砌時間較短,由于不能連續施工,造成段高總施工時間與方案1基本一樣,且小段高井壁接茬多,整體性差,安全因素差,鋼筋消耗增大,過深厚粘土層優選方案1進行施工,只有在井幫位移量大且方案1掘砌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方考慮采用方案2施工。
2、停止掘進、套壁
當出現異常情況時,如大面積片幫、凍結壁嚴重變形,已施工的外壁突發性變形破壞,危及施工安全等現象時,應立即停止掘進,封閉迎頭,進行套壁工作。
四、過深厚粘土層綜合治理措施
1、加強施工組織管理,加快施工速度,減少井幫暴露時間
由于粘土具有突變性和流變性,且隨暴露時間的增加其變形位移速度加快,因此需加強施工組織管理,配足小班施工人員,增加風鎬數量,采取激勵機制,開展勞動競賽,實行小班加獎,加強崗位責任制,組織多工序平行交叉作業,采用定工作量不定時間的滾班作業制等各項措施,加快施工速度,減少井幫暴露時間。
2、加強砼攪拌制質量,提高砼早期強度
加強砼拌制質量,攪拌站設專職工程師負責。在粘土段施工前,應對計量器具進行校核,以保證準確計量。
提高砼早期強度,在砼拌制時嚴格按設計要求摻加高效減水劑、硅粉等添加劑。在氣溫較低時應使用熱水拌制砼,保證砼入模溫度不低于20?C。
3、粘土段施工過程中,若井幫位移量較大時,可考慮加大泡沫板鋪設厚度,即由75mm增加至100mm(需經設計院同意),以緩解粘土膨脹對井壁的壓力。
4、當井幫位移量較大且片幫現象嚴重時,可采用金屬井圈配木背板花背臨時支護措施,接實井幫。
5、強化全員質量意識,嚴把質量關,確保施工質量。
6、提升、運輸、壓風管路及攪拌系統等輔助設施,機運隊應提前維護、檢修,保證施工時能正常運轉,確保施工的連續性。
五、施工技術安全措施
1、深厚粘土段施工前項目部成立過粘土段領導小組,以便組織、指導施工,落實各項措施。
粘土段施工領導小組組長:
成員:
在粘土段掘進期間每天設專人對井壁-366m~-404m(即138段高~155段高)段進行觀察,并對觀察結果做記錄(重點觀察-387m段即148段高)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匯報領導小組。
2、粘土段施工時每段高設4個點,測量井幫位移,測量數據應及時匯報領導小組,以指導下段高施工,并能及時制訂應變措施。
3、粘土段施工時應備齊水泥、黃沙、石子等支護材料,并有一定儲量。
4、特殊情況下采用小段高施工,所用金屬井圈、模板、合茬板、插銷、臨時支護用金屬井圈及套壁用滑模等準備齊全,以作應急之用。
六、其它
1、粘土段施工提升,運輸、掘進、砌壁等系統及本措施未盡事項按《主井外壁掘砌施工技術安全措施》及《主井及井底車場、相關硐室掘砌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執行。
2、本措施未盡事項按《煤礦安全規程》(20**版)執行。
篇2:原油罐基礎工程回填土層質量控制措施
原油罐基礎工程回填土層的質量控制措施
1、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保證填方的強度和穩定性,土料中不得含有磚塊、石子和植物根莖等有機質雜物。
2、填方土料在夯實前應先實驗,以得到符合密實度要求條件的最優含水量和最少夯實遍數。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為適宜。
3、在工作面上預先安好5m×5m網格標樁,控制每層回填厚度、標高。
4、土方采用18T振動壓路機分層壓實;環墻周邊采用打夯機夯實,防止壓路機壓不到的地方出現不密實的情況,采用電動打夯機,夯實時搭接1/3以上,分層打夯,每層夯實至密實度符合要求為止。
5、對每層回填土的質量進行檢驗,采用環刀法取樣測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實度,或用小輕便觸探儀直接通過錘擊數來檢驗干密度和密實度,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層。
6、回填土密實度試驗:每層100~500m2取樣一組。
篇3:穿越無效土層超長雙鋼筋籠試驗樁施工工法
去年,北京城建建設公司在沈陽恒隆市府廣場工程中采用的穿越無效土層的超長雙鋼筋籠試驗樁施工工法被評為國家級工法。
本工法在關鍵技術原理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采用設置兩層鋼套筒的辦法解決了消除無效土層側摩阻力的問題。它的原理是:外側套筒與土層接觸,內套筒與樁身接觸,兩層套筒中間存在間隙即兩層套筒不接觸,當樁進行試驗時,內套筒在抗壓或抗拔力的作用下向下或向上移動,外套筒在周圍土層壓力作用下不動且與內套筒不接觸,即外套筒不與內套筒發生力學關系,從而實現內套筒不與外套筒和無效段土層發生力學關系,即能直接消除該段土層側摩阻力。
該技術已申請專利(專利號為)。
(1)將鋼筋籠從單雙層鋼筋籠位置分成兩段,上段雙層鋼筋籠加工成一整體,下部單層鋼筋籠加工成一整體,兩段鋼筋籠在孔口處對接。上段雙層鋼筋籠通過臨時設置“十”字筋與內外籠的加強環焊接,對內外鋼筋籠進行定位,采用Z形鋼筋與內外鋼筋籠主筋焊接使內外鋼筋籠形成整體以便吊裝。該技術經科技查新未見相關文獻報道。
(2)采用套管焊接連接方式使上下兩段鋼筋籠上的聲測管、后壓漿管在孔口處順利連接,防止管路對位有少許偏差時兩段管路無法對接連接。
(1)將直螺紋套筒連接方式引入到鋼筋應力計與鋼筋籠主筋的連接上,代替常規應力計與鋼筋焊接連接方式,避免鋼筋間距較近時焊接操作無法實施、焊接存在熱效應容易損傷應力計測試部件等問題,同時施工質量容易控制、加工設備較簡單、勞動強度較小。
該技術已申請專利(專利號為)。
(2)在樁頂上下1.5米范圍內采用塑料管或PVC管對應力計數據線進行保護,防止鑿樁頭時破壞數據線。
將耦合液的排出和聲測管的回填兩個難題結合在一起,通過一個過程解決了這兩個難題。具體做法是:聲測管做完檢測試驗后,通過在聲測管內插入一根塑料管到管底,然后用注漿泵通過塑料管注入灌漿料到管底,頂出檢測耦合液的同時實現聲測管的回填。
本工法施工方法科學合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施工質量,施工成本較低,節省了大量工期和投入,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參考依據,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