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現場六項安全管理措施
一、十項安全措施
1、按規定使用“安全三件寶”;
2、機械設備的安全防護裝置一定要齊全有效;
3、塔吊、人貨電梯、物料提升機等起重設備必須有限位保險裝置,不準“帶病”運轉,不準超負荷作業,不準在運轉中維修保養;
4、配電線路架設必須符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5、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要設置漏電保護裝置;
6、腳手架材料及腳手架的搭設必須符合規范要求;
7、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8、在建工程的“四口”、“五臨邊”,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9、嚴禁赤腳或穿高跟鞋、拖鞋進入施工現場,高處作業不準穿硬底或帶釘易滑的鞋靴;
10、施工現場的危險部位應有警示標志,夜間要設紅燈示警。
二、建筑施工現場的防火措施
建筑工地火災的主要特點是:施工現場易燃、可燃材料多,施工工地臨時線路多、容易跑電,人員素質低,缺乏應有的防火常識。
針對建筑施工中的火險特點,應該加強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對施工現場的平面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劃分明確的用火區,對易燃、可燃材料集中堆放和管理,并建立各項防火安全規章制度,購置消防器材,設置消防水源等,并在施工工地設置消防通道,保障消防車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暢通。對于臨時性工棚、食堂、宿舍的搭建,要符合防火要求,保持一定的防火間距。
同時,要采取切實的防火措施:
1、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將施工現場的平面布置圖、施工方法等和消防安全要求一并結合考慮;
2、做好消防宣傳,現場要有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和消防制度牌;
3、對火災危險性較大的工種,要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
4、施工現場消防車道,必須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暢通無阻;
5、現場應有消防水源。消防水管直徑應大于100毫米或配置足夠的消防器材;
6、建立義務消防隊伍,對義務消防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和教育。
三、施工中防止物體打擊
主要措施:
1、高空作業使用的工具,必須放入工具袋內或工具箱內,不得隨意亂放;
2、不準上下投擲材料,工具等物件;
3、盡量避免上下垂直作業。分層作業時,應設置隔離設施;
4、進入施工現場應戴安全帽。
四、“三寶”防護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三件寶”指的是現場施工作業中必備的安全帽、安全帶和安全網。正確使用“三寶”防護措施,應做到:
1、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帽襯和帽殼之間應保持4-5厘米的間隙,并系好帽帶防止脫落;
2、凡在2米以上懸空作業的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若懸空作業點沒有掛安全帶的條件時,應該設置安全拉繩或安全欄桿等;
3、懸空高處作業點的下方必須設置安全網。
五、“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
“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為了有效地防止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凡在樓梯口、電梯口(包括垃圾口)、預留洞口,必須設置欄桿或蓋板、架設安全網;正在施工的建筑物的所有出入口,必須搭設牢固的防護棚。在施工過程中,尚未安裝欄桿的陽臺周邊、無外架防護屋面周邊、框架工程樓面周邊、跑道(斜道)兩側邊、卸料臺的外側邊等,必須設置1.2米高的兩到防護欄桿、擋腳板或設防護立網。
六、建筑工地防雷保護
雷電產生的沖擊電壓可達數十萬至數百萬伏。高層建筑物施工工地由于四周的起重機、井字架,門式架、腳手架矗立很高,易遭雷擊,更應做好防雷保護工作。
篇2:不中斷交通等專項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制度
項目部牽頭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制專項施工措施。
專項施工措施編制后,項目部經公司技術負責人、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審查后,才能實施。
防臺、防汛、防暑、防凍和夜間、不中斷交通等專業性強、危險性大的施工項目,項目部編制專項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報集團公司論證審查,報監理公司審批后實施。
專項施工措施方案的編制必須結合實際,從施工技術上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從防護技術上采取措施保證安全,對使用的機械設備,從安全保險的有效設置方面采取措施保證安全。
專項施工措施方案應根據需要進行必要的設計計算,對所引用的計算方法和數據,必須注明其來源和依據;所選用的力學模型,必須與實際構造或實際情況相符合,并應有必要的圖示說明。
項目技術負責人員必須參與措施實施的驗收和檢查。
現場安全維護人員對其所管轄的路段要不斷的巡查,對撞壞的標志、標牌要及時上報專業單位更換,對撞離的要及時歸位,并經常進行清洗,保證線形美觀、色彩醒目,以便達到警示、誘導的最佳效果。
工作區設有工程車輛專門的進口和出口。承擔材料運輸的駕駛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和駕駛技術,運輸車輛應覆蓋嚴密,不得拋撒滴漏。
增加反光服,確保在交通組織施工區域作業人員人人穿反光服。增加交通指揮維護人員,指揮過往車輛順利有序地通過雙向交通路段。
施工中嚴格按上報的交通維護方案設置安全標志,始終要保持各種標志的齊全、規范,不得缺漏、遺失,損壞的要及時補上。
安全人員要聽從經理部、交警及路政大隊等的指揮。必要時,項目經理部請交警、路政大隊的同志為安全維護小組成員,為各部門負責人、作業班組負責人、關鍵崗位骨干開設安全講座.增強安全維護人員在緊急狀態下的應對能力。
施工過程中應加強與氣象、水文等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氣象、風暴和汛情等預報,做好防范工作。
篇3:礦山施工安全技術措施審批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礦井技術管理,夯實礦井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基礎,使各項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既有現場施工、作業征對性,又具有科學實用、可操作及規范延續性,使其更好地指導作業現場,更好地服務于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望各相關單位嚴格遵照執行:
一、規程、安全技術措施編制時間及貫徹學習
采掘作業規程的編寫必須于工程開工前由施工單位15天編寫完成,提前10天由總(副總)工程師組織有關部門會審,提前7天組織本隊全體職工進行學習、簽名并考試。只有全體參與施工人員考試合格,并由本隊做好各項學習、貫徹、考核等記錄后,方可按相關設計要求開工,否則,一律視為違章開工。
各采掘工作面安裝、回撤、加減架、貫通等單項(單位)工程開
**煤電股份公司**煤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度匯編
工前,必須編制相應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審批后嚴格貫徹執行。對沒有專項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或安全技術措施未經批準貫徹學習,工程不得開工,擅自開工的對本單位行政正職處以500元以上罰款,對主管技術的副隊長(技術員)各處以400元以上罰款,造成事故的,按相關規定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二、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貫徹實施組織管理
1、各單位由技術副隊長(技術員)負責,必須建立建全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貫徹學習、考核等專用制度及臺帳,并負責實施。
2、施工時,必須嚴格按規程及安全措施規定施工,當工作面地質、施工條件等發生變化時,必須及時修改或補充作業規程及安全技術措施,并進行審批和貫徹學習執行。
3、施工過程中認真做好各種施工記錄,確保施工安全及質量,堅持開展工程質量、頂板管理、規程兌現及安全隱患的班評估工作。
4、各單位每月要對正在施工的規程及安全技術措施至少再進行一次貫徹學習。
5、對于變換工種及新上崗人員,必須重新學習規程及相關安全技術措施,并簽訂導師帶徒協議,特殊工種必須經培訓合格并取得上崗操作證后方可上崗作業。
6、規程、安全技術措施貫徹、學習及施工記錄等趕寫必須真實有效,保持原始性,不得弄虛作假,否則每發現一次對相關責任人處以200~500元罰款。
7、每月由礦總(副總)工程師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規程貫徹學習及執行情況進行一次復審復查并簽字,并針對現場施工條件變化,會審人員應提出改進意見,并按改進意見對規程做以必要的修改和補充,且認真貫徹落實。
8、對在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施工過程中查出未執行或執行不力的措施,各單位必須及時糾正,嚴格貫徹執行,對未執行或執行不力因此而造成事故的,視情節輕重,給予相關責任人500~1000元的罰款,違法的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三、規程編寫格式
1、分章節編寫,并有總則,在總則中寫明編制依據、貫徹執行管理制度、檢查標準、在規程貫徹執行中需做好哪些記錄內容等;
2、規程目錄內容齊全,目錄標定章節頁碼與正文位置相符,封面名稱統一編號;
3、規程頁面整潔,打印文本不得隨意手寫更改;
4、規程排板美觀,封面設計舒適,裝訂正規。
四、規程編制內容電股份公司**煤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度匯編一)采煤工作面作業規程編制內容
(一)編制依據
1、有已批準的設計文件、資料;
2、有地測部門提供的已批準的地質說明書及施工現場地質條件變化的勘查資料;
3、有同一煤層或臨近工作面的礦壓觀測、瓦斯等級和煤塵爆炸性、煤的自燃傾向性鑒定、水害等資料;
4、有通風部門提供的通風資料;
5、有機電部門提供的供電系統圖和機電設備資料;
6、有關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如崗位責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7、編制時以《煤礦作業規程編制指南》為標準編寫。
(二)編制內容
1、文字部分
1)工作面工程概況的內容齊全:有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關系、煤層特征、煤層頂底板、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影響回采的其它因素和儲量及服務年限等內容;
2)采煤方法中,有巷道布置情況說明和由準備到破、支、裝、運、回、處等的回采工藝描述;有回采工藝流程圖;有采煤機進刀方式及進刀長度、深度;有采煤機割煤方式、牽引方式、牽引速度;有工作面采煤、支護、運輸等設備的名稱、型號、主要技術參數及數量;
采用爆破落煤的,要有炮眼布置設計;有炮眼三視圖;有裝藥結構示意圖;有封孔及聯線等內容的爆破說明書;
3)頂板管理中有頂板支護設計依據、支護設計采用的方法、支護強度、支護密度及端頭、兩巷頂板控制、礦壓觀測等內容;
4)生產系統中有運輸、通風、行人、通訊照明、安全監控、供電、冷卻噴霧供水、壓風、排水、注氮、注漿、注凝膠、瓦斯抽放等系統說明及系統圖;
5)勞動組織、勞動組織方式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6)煤質管理;
7)安全技術措施應包括一般規定、一通三防、安全監控、頂板管理、爆破、防治水、運輸、機電和其它措施等;
8)有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2、圖表部分
1)工作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圖;
2)工作面支架布置圖;
3)工作面設備布置示意圖,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及端頭支護份公司**煤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度匯編
示意圖(平剖面);
4)采煤機進刀方式示意圖;
5)工作面地質綜合柱狀圖;
6)回采工藝流程圖;
7)通風系統、瓦斯抽放系統示意圖;
8)供電系統示意圖;
9)排水系統示意圖;
10)工作面防塵、注漿、注氮系統圖;
11)通風監測儀器儀表布置圖;
12)運煤、供料路線圖;
13)(采用爆破落煤時)裝藥結構示意圖;
14)放炮設崗示意圖;
15)避災路線圖;
16)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圖;
17)勞動組織、正規循環圖表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18)設備配備表;
19)礦壓觀測參數表;
20)作業規程學習考試記錄表、補充學習考試記錄表和復查記錄表;
21)其它需要補充說明的圖表。
二)掘進工作面作業規程編制內容
(一)編制依據
1、有已批準的設計文件、資料;
2、有地測部門提供的已批準的地質說明書;
3、有臨近工作面的礦壓觀測、瓦斯等級和煤塵爆炸性、煤的自燃傾向性鑒定、水害等資料;
4、有通風部門提供的通風資料;
5、有機電部門提供的供電系統圖和機電設備資料;
6、有關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如崗位責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7、編制時以《煤礦作業規程編制指南》為標準編寫。
(二)編制內容
1、文字部分
1)工作面工程概況的內容齊全:有巷道名稱、位置及與相鄰巷道關系、巷道用途及設計參數,施工中的特殊技術要求、需要重點說明的問題等內容;
2)地面相對位置及支護說明中,有與地面相對位置及鄰近采區
**煤電股份公司**煤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制度匯編
開采情況,煤(巖)賦存特征,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情況;
3)頂板管理中有頂板支護設計依據、支護設計采用的方法、支護強度、支護密度及端頭、兩巷頂板控制、礦壓觀測等內容;
4)施工工藝中有施工方法(包括開口施工方法和特殊條件下施工方法),鑿巖方式,爆破作業中有爆破條件、爆破說明、炮眼布置圖、裝藥結構示意圖;采用機掘巷道中應明確一次截割深度、有截割示意圖;有裝截與運輸方式、管線及軌道敷設、設備及工具配備等內容;應有詳細的支護工藝和工序;
5)生產系統中有運輸、通風、行人、通訊照明、安全監控、供電、冷卻噴霧供水、壓風、排水等內容及詳細的支護工藝和工序;
6)勞動組織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中有作業方式、勞動組織方式;
7)安全技術措施應包括一般規定、一通三防、安全監控、頂板管理、爆破、防治水、運輸、機電、工程質量保證措施和其它措施等;
8)有災害應急措施及避災路線。
2、圖表部分
1)巷道布置平面圖;
2)巷道支護平、斷面圖;
3)工作面超前支護平、剖面;
4)掘進機截割方式或炮眼布置圖、設備布置圖;
5)按比例匯制地質綜合柱狀圖;
6)工藝流程圖;
7)通風系統示意圖;
8)供電系統示意圖;
9)排水系統示意圖;
10)風水管路布置圖;
11)通風監測儀器儀表布置圖;
12)運輸系統示意圖;
13)炮眼布置三視圖、裝藥結構圖;
14)放炮設崗示意圖;
15)避災路線圖;
16)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圖;
17)勞動組織、正規循環圖表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18)設備及工具配備表;
19)礦壓觀測表;
20)作業規程學習考試記錄表、補充學習考試記錄表和復查記錄表;
21)其它需要補充說明的圖表。公司**煤礦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五、資料提供
1、生產科:提供工作面或巷道設計圖、工作面或巷道支護設計、工作面設備布置圖、水文地質資料等;
2、機電科:提供工作面配備設備、通訊、照明等資料;
3、調度室:提供工作面監測系統資料;
4、通滅科:提供工作面一通三防、瓦斯抽放等資料;
5、礦壓辦:提供相應煤層或工作面礦壓觀測資料;
6、安全監察部:提供相關安全管理制度;
7、企管科:提供工作面相關技術經濟控制指標等。
六、說明
1、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2、廢止原《采掘工作面作業規程及安全措施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