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高處墜落預防措施

高處墜落預防措施

2024-07-12 閱讀 3444

一、高處墜落事故的特點

從發生事故的主體看,由于違反操作規程或勞動紀律及由于未使用或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而造成墜落事故的占事故總數的68.2%。從發生事故的主體的年齡來看,23~45周歲的人居多,約占全部事故70%以上。

從發生事故的客體看,原因多方面,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好,安全經費投入不足,安全檢查流于形式,勞動組織不合理,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現場缺乏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與生產秩序等。

從發生事故的結果看,作業離地面越高,凈擊力越大,傷害程度越大。

從發生事故的類型看,高處墜落事故最易在建筑安裝登高架設作業過程中與腳手架、吊籃處、使用梯子登高作業時以及懸空高處作業時發生。其次在“四口五臨邊”處,輕型屋面處墜落,還有些墜落事故是在拆除工程時、和其它作業時發生。

二、高處墜落事故成因

任何事故的原因都可從人、物、方法、管理、環境五個方面進行分析,高處墜落事故成因分析也不例外: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l、作業者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癲癇病等防礙高處作業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2、作業者本身處于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日。處于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日,反應遲鈍,懶于思考,動作失誤增多,而導致事故發生。

3、作業者生理或心理上過度疲勞,使之注意力分散,反應遲緩,動作失誤,思維判斷失誤增多,導致事故發生。

4、作業者習慣性違章行為,如酒后作業,乘吊籃上下,在無可靠防護措施的輕型屋面上行走。

5、作業者對安全操作技術不掌握。如懸空作業時未系或未正確使用安全帶,操作時彎腰、轉身時不慎碰撞桿件等使身體失去平衡。走動時不慎踩空或腳底打滑。

6、缺乏勞動危險性認識。表現為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思想上麻痹,在欄桿或腳手架上休息打鬧,意識不到潛在的危險性。安全工作上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飛鳥拉糞,哪這么巧落在我頭上!”。

(二)物的不安全狀態

l、腳手板漏鋪或有探頭板,或鋪設不平衡。

2、材料有缺陷。如使用竹竿為青嫩、枯黃、黑斑、蟲蛀以及裂紋貫通二節以上的毛竹:使用木桿為易腐蝕、易折裂以及枯節,蟲眼的木料:鋼管與扣件不符合要求。

3、安全裝置失效或不齊全。如人字梯無防滑、防陷措施,無保險鏈。

4、腳手架架設不規范。如未綁扎防護欄桿或防護欄桿損壞,操作層下面未鋪設安全防護層。

5、個人防護用品本身有缺陷。如使用三無產品或已老化的產品。

6、材料堆放過多造成腳手架超載斷裂。

7、安全網損壞或間距過大,寬度不足或未設安全網。

8、“四口五臨邊”無防護設施或安全設施不牢固、已損壞未及時處理。

9、屋面坡度超過25度,元防滑措施

(三)方法不當

l、行走或移動不小心,走動時踩空、腳底打滑或被拌倒、跌倒。

2、用力過猛,身體失去平衡。

3、登高作業時未踩穩腳踏物。

(四)管理的不到位

1、腳手架搭設方案指導性不強。

2、勞動組織不合理。如安排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進行高處作業。

3、安全教育不到位。從事高空作業人員未經培訓就上崗,對遵守安全操作規程認識不足。

4、安全檢查不仔細,流于形式,腳手架安裝完畢后,未經驗收或草率驗收了事。在使用前未檢查作業環境。

(五)環境不適:

在大風、大雨、大雪等惡劣天氣從事露天高空作業。

在照明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從事夜間懸空作業。

三、高空墜落事故預防

(一)控制人的因素,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經常對從事高處作業人員進行觀察檢查,一旦發現不安全情況,或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心理壓力,或調離崗位。禁止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等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從事高處作業,應當定期給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進行體格檢查,發現有妨礙高處作業疾病或生理缺陷的人員,應將其調離崗位。

對高處作業人員除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外,還應加強安全態度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身防護能力,減少作業風險。

運用行為科學理論對違章行為負強化,對遵章行為強化,從而提高遵章守紀的自覺性。

施工企業領導應當主動關心職工的生活、工作思想情況,及時了解他們各自的需要,排除干擾安全生產的生理疲勞及心理疲勞因素特別要做好五種人(不懂技術粗魯人,盲目蠻干的野蠻人,結婚前后的幸福人,探親歸來的疲勞人,家庭糾紛的煩惱人)的安全防范措施。

組織從事高處作業人員對有關規程、標準進行學習。

尋找事故發生規律,做好高空作業人員二重或三重臨界日或情緒臨界目的安全防護工作或根據情況調高崗位。

(二)控制物的因素,減少物的不安全狀態

把好材料關,施工中所搭設的腳手架必須堅固、可靠,滿足有關規定的要求。

根據不同的施工條件設置安全網,安全網必須經過試驗,以lOOkg重的沙袋從高處拋下,沙袋落網后安全網的網繩、邊繩和系繩均不斷,方為合格。

堅持“四口五臨邊”防護措施

從事懸空作業或具有危險性的高處作業的人員應掛好安全帶。安全上必須三證齊全。

(三)控制操作方法,防止違章行為

為預防墜落事故,首先應盡量避免采用高處作業的方式,其次對不屬于高處作業的工種,也應注意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加強對腳手架搭設方案的審核,審批工作與腳手架搭設后檢查驗收工作。

從事高處作業人員禁止穿高跟鞋、硬底鞋、拖鞋等易滑鞋上崗或酒后作業。

從事高處作業人員應注意身體重心,注意用力方法,防止因身體重心超出支承面而發生事故。

(四)強化組織管理,避免違章指揮

嚴格高處作業檢查、教育制度,堅持“四勤”(即勤教育、勤檢查、勤深入作業現場進行指導,勤發動群眾提合理化建議活動),查身邊事故隱患,實現“三不傷害”(即我不傷害自已,我不傷害他入,我不被他人傷害)的目的。

應該及時根據季節變化,調整作息時間,防止高處作業人員產生過度生理疲勞。

落實強化安全責任制、將安全生產工作實績與年終分配考核結果聯系在一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有關規定,應當為高處作業人員進行社會工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盡量減少作業風險。

(五)控制環境因索,改良作業環境

禁止在大雨,大雪及六級以上強風天等惡劣天氣從事露天懸空作業。大雪、大雨、六級以上強風天過后,應當對腳手架進行檢查和清理。

在腳手架上進行撬、撥、推拉、沖地、沖擊等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應當采取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

夜間施工,照明光線不足.不得從事懸空作業。

篇2:工程高處墜落預防措施

工程項目危險源控制預防措施(1)

一、高處墜落的預防

1、凡是臨邊作業,都要按《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在臨邊處設置兩道能承受1000N外力的防護欄桿(上桿高1.0~1.2m,下桿距離地面高度0.5~0.6m),在腳手架的外側除了防護欄桿以外,還要設置18cm高的踏腳板。采用密目式安全網將建筑物的周邊圍起來做到全封閉。洞口處要進行覆蓋,避免人員墜落,或者物料墜落打擊了下面的人員;攀登作業要佩戴安全帶等防止墜落的防護用品;懸空作業的下方應張掛安全網,或為懸空作業人員設置操作平臺等,防止墜落。

2、在垂直運輸的接料平臺上接送材料時,作業之前首先要查看一下平臺周圍是否按照《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在周邊設置了防護欄和安全門;提升機上是否按照《龍門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機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在每層平臺處設置安全停靠裝置。如果這些裝置不全、不可靠就不能作業。從龍門架或井字架吊盤上卸料時要待吊盤到位,穩停在停靠裝置上以后再進入吊盤,卸料時應按順序,不要幾個人同時進入吊盤。卸完料后把接料平臺處的安全門關好,再發出啟動信號。在吊盤沒到位時不要先上接料平臺或在接料平臺上等候觀望。龍門架、井字架吊盤不能載人。裝卸作業要由一人專人指揮和發信號,不能任人亂喊,以免造成誤操作發生事故。

3、在腳手架上運送材料作業時,作業之前首先要查看跳板鋪裝是否嚴密牢固,防護欄桿是否齊全。發現問題要報告項目經理或安全員,不能在有隱患的情況下工作。在腳手架上用手推車運送材料,手推車之間要拉開距離,不要集中在一起。也不要多人聚集在一塊跳板上,防止發生荷載集中,造成腳手架局部超載而坍塌。推車時不要猛跑,避免撞車碰人。在推車時快跑急停使腳手架產生較大的水平荷載,可能造成腳手架倒塌。在腳手架上堆放材料時要擺放平穩,不要堆積過高,防止腳手架顫動使材料墜落砸人。運送較長的材料時要前后照顧,防止碰撞了其他的作業人員。轉彎處要防止刮碰造成推車人因失重而發生事故。

4、在安裝柱、梁、板等結構的模板時,要站在腳手架或平臺上操作,不能站在墻上或蹬在模板的楞木上作業,也不要在模板上行走。因為模在支架過程中沒有構成整體式穩定性較差,作業人員攀登或行走產生的動荷載易使模板倒塌。在高處拆模時要搭設操作平臺或其它能站立的設施。作業時要站穩,保持身體重心平衡,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失穩被幌下去造成傷害,在梯子上作業時,梯子的下腳要有防滑措施。放梯子的坡度要合適。坡度大了梯子腳易滑移,太陡了人上去易發生重心外移傾倒,都可能造成事故,所以要求梯子與地面夾角在65~50度之間。拆下的模板隨拆隨清理、碼垛,防治人員行走時被絆倒。

5、建筑物的外部裝修工程,采用吊籃腳手架的,作業前要檢查吊籃架的索具栓接的是否牢靠,懸挑梁或吊籃是否穩定,外側是否用密目網封閉,跳板是否鋪嚴拴牢。上下吊籃要搭設通道,不能從窗口爬上爬下,防止吊籃移動造成墜落事故。作業人員在操作時架體易晃動或有水平位移,操作者要系好安全帶。

6、人工安裝門窗過梁、陽臺板、欄板等小型構件時,操作人員不能站在墻上,應站在腳手架或操作平臺上,并系好安全帶。構件就位時面朝墻外慢慢撬動,避免用力過猛使構件墜落或把操作者閃落。

7、架子工在搭設腳手架時必須按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要求進行搭設。未經專業培訓的架子工不能單獨搭設腳手架。在高處遞送腳手架材料時,要站在樓層上遞送,必須上腳手架時,要看看跳板是否鋪好,鋪牢,上腳手架時要走通道,不能從高處往下跳,防止架子受沖擊荷載造成塌落。搭設和拆除腳手架時操作者要系好安全帶。

篇3:十項高處墜落事故預防措施

根據國家建設部頒發的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結合建筑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通過對220起高處墜落事故的綜合分析認為,要最大限度的避免和減少高處墜落事故,必須把好以下十道關。

1、要重點抓好架子工的安全管理,把好腳手架的安全防護關。從對高處墜落事故分析可以看出,架子工在操作中不慎墜落的事故占總數的14.1%。由于腳手架存在缺陷和工人違章操作,工人從腳手架上墜落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比例較大。因此,架子工必須嚴格遵守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國家頒發的腳手架搭設規范,對腳手架搭設的高度必須始終超過施工層高度1.5M,防護欄桿、連墻桿、踢腳桿、密目式圍護網、腳手內立桿與構筑物的水平封閉必須按國家標準設置,腳手架必須搭設斜道,嚴禁工人翻爬腳手架和使用探頭板,鋼管使用長度不得超過6.5M,鋼管和扣件的質量必須達到國家標準。

2、要教育職工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和工作鞋,把好工人的個人防護用品使用關。經統計分析,工人登高懸空作業墜落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20.9%,多因未使用安全帶或雖用安全帶未生根造成。工人進入工地戴安全帽必須扣好帽扣,架子工、木工、電焊工等工種在高處危險部位作業時必須正確使用安全帶,嚴禁高跟鞋和帶釘易滑的鞋登上高處作業。

3、要搞好“四口”、“五臨邊”的安全防護,把好施工現場洞口臨邊防護關。據統計分析,工人操作不慎從“四口”墜落的事故占事故總數15.9%。因此,樓梯口必須設雙欄桿,預留洞口必須設蓋板和圍欄;電梯井必須設防護欄柵和水平封閉;人員進出通道口必須設雙層防護棚;屋檐邊必須設外腳手防護,樓板邊無外腳手架必須設水平網,墻角邊防護必須形成180°,陽臺邊必須設防護欄桿和安全網。井字架提升機、塔吊進出口通道邊和卸料平臺邊必須設雙層防護欄桿,并采取封閉措施。

4、要加強對工人操作技術和安全知識教育,把好對新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和工人的常規安全教育關。據統計分析,工人高處墜落事故年齡在25歲以下的占事故總數的比例較大,由此可見,安全教育貴在警鐘長鳴,貴在努力提高培訓的質量。

5、要切實加強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檢查和技術指導,把好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關。據統計分析,在高處墜落事故中,屬于安全防護存在缺陷的事故占總數的比例較大,這些事故隱患主要是施工現場缺乏自我檢查,未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工人違章作業所造成。由于安全管理是動態管理,施工現場必須堅持專人負責,人人參與,天天進行安全檢查,上級組織對下級進行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進行跟蹤復查。

6、要加強對登高作業人員的管理,把好勞動力合理組織關。據統計分析,由于登高作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不符合安全要求和年齡偏大,以及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作業等造成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9.1%。因此,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法規,對登高人員要定期體檢,對患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和登高恐懼癥的人員,年齡偏大,體質又較差,從事特種作業但未經勞動部門培訓的無證人員,不準從事高處作業。

7、要加強對職工反對違章作業、反對違章指揮和反對違反勞動紀律行為的教育,把好職工的遵章守紀關。據統計分析,屬于“三違”行為造成的事故占事故總數的比例較大。建筑施工違章作業人員涉及到16個工種,反“三違”的核心是要求每個職工嚴格遵守各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做到自己不傷害自己,自己不傷害別人,自己不被他人傷害。

8、要認真貫徹國家女工勞動保護法,把好對女職工的安全保護關。據統計分析,女職工在操作中不慎墜落的多為油漆工,占事故總數的3.2%,油漆工大部分是在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多由操作不當,個人防護和登高設施存在缺陷而發生事故,往往是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不能忽視。

9、要把好夜晚施工燈光照明和登高作業氣候條件關。防止因狂風、暴雨等惡劣氣候狀況和夜晚燈光照明不足、通道不良而發生事故。夜間施工,照明光線如果不足,不得從事懸空作業,6級以上的大風及雷暴雨天氣,禁止在露天進行高空作業。

10、要把好竹梯、人字梯的安全使用關。防止因竹梯、人字梯使用不當而發生高處墜落事故。使用竹梯要有防滑措施,下面要有人監護,使用人字梯要有保險鏈,并根據需要正確使用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