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重大事項報告制度
為進一步推進鎮村兩級民主政治建設,提高各項事務決策的科學性,及時準確掌握農村重大事項的動態,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的監督,現就在鎮村兩級推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結果公開和備案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規范鎮村兩級事務民主決策,增強重大事項決策的科學性,努力推進農村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和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報告內容
(一)鎮級報告內容
1、國有資產管理按照《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意見》(府發〔〕4號)要求,在做好各項工作的同時,認真執行請示報告制度,發生國有資產變更等按照有關程序及時請示報告。
2、涉及到集體利益的各類合同的簽訂、變更和解除要切實按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和的通知》(府辦發〔〕18號)要求,按照規定程序做好各項工作。
3、招商引資要及時與有關部門加強溝通聯系,有關情況要及時報告有關縣領導。
4、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報送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工作的通知》(委辦〔〕86號)文件要求執行。
5、安全生產事故按照安全生產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執行。
(二)村級報告內容
經濟類:
1、村級集體土地、林地、堰的承包、租賃等涉及村組集體利益的各類合同的簽訂、變更和解除。
2、引進工業、農業等項目,新建企業。
3、村(社區)集體借款、以私人名義為集體貸款。
4、果園、林地、房屋、礦產等集體資產資源的開發、拍賣、發包或租賃等。
管理類:
1、以村組為業主,建設項目安排和招投標金額在3萬元以上的。
2、以村為單位,需動用集體資金開支3000元以上的事項。
3、需向村民籌資、投勞的“一事一議”事項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政策出臺。
安全類:
1、群體性事件、安全生產突發事件(必須在第一時間上報分管領導)。
2、重大案件、災情等(要求在半小時內及時上報分管領導)。
3、涉及村民非正常死亡的,必須向上報告。
4、外地人(本地人)在本村轄區內進行危險品加工和生產的必須向上報告。
5、農村進行大規模聚餐(五人以上)如果發生食物中毒等,應該立即報告。
穩定類:
1、具有較強政策性、敏感性的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事項。
2、其他村級應向鎮黨委、政府報告的重大事項。
3、涉及*(如法*、中功、一貫道)在村轄區即使內有人修煉和串聯的,應及時向分管領導和辦公室申報。
4、涉及三人以上打架斗毆(動刀、動槍的),必須立即報告分管領導,不管是否在轄區內化解都必須將情況第一時間向分管領導報告,事后將相關情況書面匯報給辦公室。
5、發生(三人以上)有證據表明有可能轉化成非法*,必須報告分管領導。
6、其他重大事項群眾反映強事態亦有失控的可能都必須向綜治辦報告。
三、報告程序
(一)鎮級報告程序按縣上有關規定執行。
(二)村級報告程序
1、由村黨支部、村委會主持召開村兩委會議、全體黨員、村民代表會議,經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表決通過。
2、鎮包片領導、鎮聯系村干部要全程參與,并親自參、加有關會議,審查把關。
3、會議決議需書面報請鎮黨委、政府批準。
4、鎮黨委、政府安排相關部門、人員進行考察論證,必要時需申報上一級黨委、政府核實、批準。
5、鎮黨委、政府下達書面批準意見。
四、檔案管理制度
1、鎮級重大事項,決策的過程要以會議原始記錄的形式記錄保存并立卷歸檔。
2、村級重大事項要做出相關書面報告,經鎮黨委政府或上級部門審批后,村文書要將批復、書面報告、相關會議記錄本和資料一起存檔備案。任何人不得私自保管。凡因檔案管理不善造成重要資料丟失的,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五、責任追究制度
1、將村級重大事項決策請示報告制度列入年度目標考核。
2、凡涉及村向鎮報告的重大事項,必須如實向鎮黨委、政府報告,在未經鎮審議前不得組織實施。違反本辦法規定的,鎮黨委政府將依法廢止無效合同、非法合同。
3、凡違反報告制度擅自組織實施,造成重大損失的、構成違法違規的,要依據有關規定從嚴查處
篇2:建筑集團重大事項集體審議制度
zz集團重大事項集體審議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要求,規范集團公司重大事項決策行為,充分體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集團公司重大事項適用本制度。法律、法規和規章對重大事項決策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集團公司決定重大事項,實行董事長負責制,采用集體議事,并以會議決定形式體現集體意志,不以傳閱、會簽或個別征求意見等形式代替集體議事和會議決定。
第四條集團公司決定的重大事項需要集團黨委審議的,按照集團黨委議事規則執行。
第二章重大事項的范圍
第五條集團公司決定的重大事項是指:
一、重大決策:
(一)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確定和調整;
(二)年度工作計劃的確定和調整;
(三)重要專項工作方案的確定和調整;
(四)重要活動方案的確定和調整;
(五)重要改革措施的確定和調整;
(六)企業設立、更名和撤消的審批;
(七)年度財務預算的確定和調整;
(八)員工工資福利方案的確定和調整;
(九)重要合同、協議的審批;
(十)各類獎勵、處罰、考核結果的審批;
二、重要干部任免:
(十一)企業領導班子的任免;
(十二)公司總部部門負責人的任免;
三、重大項目安排:
(十三)工程項目的立項和調整;
(十四)重大節慶活動方案的確定和調整;
四、大額度資金使用:
(十五)5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的使用;
(十六)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的使用。
第三章重大事項的決策形式
第六條集團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形式為領導班子會議。根據重大事項的相關內容,有些事項需經領導班子會議和集團黨委會議分別審議,按照領導班子會議和集團黨委會議的議事形式決策。
第七條決定集團公司重大事項的領導班子會議,須有法定參會人員的半數以上到會方可舉行。
第八條如遇重大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無法召開領導班子會議決定的,由董事長審核決定,但事后應及時召開領導班子會議予以確認。
第四章重大事項的決策程序
第九條集團公司重大事項決策的具體程序如下:
(一)提出事項。重大事項由分管領導提出,由責任部門擬定供領導班子會議決策的方案和說明,并附有關材料。如事項涉及法律事務的,應事先由集團公司法律顧問提出書面意見,意見隨上會材料一并上會審議。如事項需要在較大范圍內研究和征求意見的,應在提出事項前完成前期的研究和征求意見,并形成文字說明一并上會審議。
(二)列入議題。集團公司辦公室匯總重大事項及其相關材料后,交董事長審定,由董事長確認是否列入領導班子會議的議題。
(三)提前通知。召開領導班子會議的通知(含議題及有關資料)須至少提前2個工作日送達與會人員。
(四)討論決定。領導班子會議由董事長或董事長委托副總經理主持。會議中先由事項提出部門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并作說明,由參會人員對議題進行充分討論,最后由主持會議的董事長或副總經理在聽取其他參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會議討論中,每位參會人員應表明個人意見,董事長或副總經理應表明贊同或不贊同的意見。
(五)形成紀要。領導班子會議對重大事項作出決策后,由集團公司辦公室負責整理會議記錄,并形成“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須寫明會議名稱、會議主持人、參會人員、會議記錄人員、事項提出部門負責人對方案的介紹和說明、分管領導的意見和主持會議的董事長或副總經理的決定等內容。“會議紀要”經董事長簽發后,由辦公室負責分送。
(六)正式行文。對集團公司決定的重大事項,需要行文的,經董事長簽發,由集團公司辦公室下文。
(七)企務公開。對集團公司決定的重大事項,除涉密事項外,都應采用適當的形式公布。
第五章附則
第十條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十一條本制度解釋權屬集團公司。
篇3:附院重大經濟事項領導責任追究制度
附屬醫院重大經濟事項領導責任追究制度
1、為切實保證"重大經濟事項領導負責制度"的有效貫徹執行,正確處理違反重大經濟事項領導負責制的行為,特制定本制度。
2、凡屬"重大經濟事項領導負責制度"適用范圍中的領導均適用本制度。
3、實施責任追究應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客觀公正、嚴肅紀律、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責任追究要分清集體責任和個人責任、主要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重在對領導干部個人責任的追究,不得以集體責任代替個人責任。
5、領導成員集體做出錯誤決定或采取錯誤行動的,追究領導班子的責任時,應根據各自所起的作用和應負的責任,對其主要負責人以及其他成員分別追究個人責任。其中明確提出反對意見的可不予追究。
6、對領導干部實施責任追究的方式有:批評教育、責令書面檢查、通報批評、待崗以及黨紀、政紀處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對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領導干部,責令其予以經濟賠償,賠付金額按經濟損失10%~50%的范圍,由醫院黨委會集體研究決定。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于追究或從輕、減輕處理:
1)職責范圍內出現經濟問題,經查實不是領導干部失職造成的;
2)對職責范圍內出現的問題,敢于揭露,主動查處,認真整改的;
3)積極采取措施,減輕或挽回損失,或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或擴大的。
8、有下列情形之一,應從重或加重處理:
1)推卸、轉嫁責任的;
2)在職責范圍內出現問題后,采取掩蓋、袒護等做法或不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致使危害結果擴大的;
3)職責范圍內多次發生重大經濟案件或受到追究仍拒不糾正的。
9、追究工作在院黨委和行政的統一領導下進行。
1)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書面檢查的處分,由上級負責人組織實施,必要時可請紀檢、監察部門和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人參加;
2)給予通報批評、待崗等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實施;
3)給予黨紀處分,由所在黨組織或紀檢部門按照黨紀處分條例的規定辦理;給予行政處分,由任免機關依法辦理。
10、本級查處的案件中涉及到上一級領導機關管轄和領導干部的責任時,應按照移送案件的有關規定提請上一級黨委或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11、領導干部責任追究的有關材料按照有關規定歸入干部的個人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