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遼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局:
市工交辦擬定的《雙遼市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批轉給你們,望認真遵照執行。
二00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雙遼市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
應急救援預案
(市工交辦2003年5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六十八條、國務院第302號令第七條、吉林省人民政府第128號令第九條之規定,為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全市基本情況
地理位置:雙遼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地處吉、遼、蒙三省(區)交界處,西鄰內蒙古科左中、后旗、南鄰遼寧省昌圖縣,北鄰吉林省長嶺縣,東鄰吉林省公主嶺市,東南與吉林省梨樹縣接壤??偯娣e3121.2平方公里,總人口40.3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2.6萬人,鄉鎮人口27.7萬人,所轄鄉鎮14個,行政村189個,街道辦事處5個。市內交通發達,有鄭大線、平齊線兩條鐵路通過;有沈明、集錫兩條國道和長鄭、鄭太兩條省級公路貫通全境。
土壤氣候。雙遼市有東、西兩條遼河從境內通過,過境河段長約94公里,東南部土壤肥沃,屬易耕地區,西北部土質堿性較大,有近8萬公頃草原牧場和較大的生態草種植面積。氣候屬中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度、降水、光照等季節性變化顯著,年平均氣溫5.1℃年降水量470.7毫米,平均風速3.7米/秒。春秋兩季風沙大,西南風較多;冬季寒冷少雪,北風和西北風較多。
產業結構特點及安全防范重點
產業結構特點
雙遼市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之一,20**年糧食產量達到43萬噸;畜牧業基礎好,發展速度快,并且正在形成一定規模。
工業形成了以火力發電、優質浮法玻璃制造為主體,有矽砂、化工、醫藥、制酒、食品、木材加工、機構制造、肉牛深加工等構成的工業體系。
境內西部近百公里范圍內硅砂質原料基地。位于長鄭公路兩側的長鄭經濟開發帶開始建設,遼東、遼西兩個工業園區正建設中。
市區內商業繁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
安全防范重點
危險化學品重點
全市涉危重點企業有45家,其中加油站37家,油庫1家,液化汽站3家,硫酸生產企業1家,糠醛、2-由基呋喃生產企業1家,油漆生產企業1家,電廠實業公司氣氧氣廠1家,分布在市區及鄉鎮。
非煤礦山企業
全市現有非煤礦山企業57家,其中矽砂礦6家,建筑砂場8家,磚廠2家,采石場41家,包括勃勃吐山22家,小哈拉巴19家.
民用爆炸物品
全市民用爆炸物品重點防范部位包括勃勃吐山、小哈拉巴山、鐵路采石場3個火工材料庫,鞭炮煙花銷售中心倉庫和紅旗鞭炮煙花倉庫。
森林
市內有林場8個,苗圃1個。分別是:雙遼市實驗林場、雙山林場、興隆林場、天興林場、向陽林場,臥虎林場、那木林場、玻璃山林場和鄭家屯苗圃。
庫區
市內現在中型水庫4座。分別是位于雙山鎮西南的八一水庫,其庫容量1650萬立方米;位于雙山鎮川頭村的川頭水庫,其庫容量為1455萬立方米;位于臥虎鎮孤店與玻璃山鎮巨寶村之間的駱駝嶺水庫,其庫容量為1058萬立方米;位于永加鄉、興隆鎮和雙山鎮之間的小山水庫,其庫容量為2368萬立方米。另外還有小型水庫6座。
糧食收儲企業
市內有雙山糧庫、紅旗糧庫、秀水糧庫、洪源糧庫、服先糧庫、茂林糧庫、興隆糧庫、向陽糧庫、王奔糧庫、柳東糧庫、新立糧庫、鄭家屯糧庫、玻璃山糧庫、雙遼遼市第二糧庫等14個鄉鎮糧庫和吉林雙遼臥虎國家糧食儲備庫,平均常年糧食儲存量70萬噸左右。
公眾聚集場所
全市現有大型公眾聚會場所74個,包括綠洲大廈,閃光賓館,政府賓館,遼河賓館,迎春賓館,中山酒樓,圣潔飯莊等餐飲服務性企業,物華樓,鄭家屯商城,滿客隆超市,商貿廣場,溫州商城,天寶商場,站前商城,西環鐵市場等大型商貿場所,雙遼市人民醫院,雙遼市中醫院等醫療場所,客運站,養老院,幼兒園,體育場館,公共娛樂等其它場所。
建筑安裝施工企業
市內有雙遼市建筑工程公司,宏興建筑工程公司,雙遼市電力安裝公司,雙遼市市政工程維修處,雙遼市公路管理段。
道路交通
市內公路,鐵路交織成網。平齊,大鄭鐵路,集錫,沈明,長鄭公路從市區經過,市內有公鐵立交橋一座,平交道口31處,每天都有發征各地的客運汽車。
10、重點企業
市內重點企業有雙遼發電廠,福耀集團雙遼浮法玻璃廠。
三、組織機構及職責
(一)成立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其組成人員如下:
總指揮:孟繁有市委副書記、市長
總總指揮:卞國友市政府副市長、市安委會主任
成員:張英杰市工交辦主任
李平善市總工會主席
邢冠林市人武部部長
薛漢市公安局局長
權明遠市衛生局局長
高文軍市監察局局長
于臣市民政局局長
楊文學市工交辦副主任、市安委辦主任
高建業市消防大隊大隊長
王鐵剛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市自毀前程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是:
接到重大、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立即趕到事故現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擴大,實施搶救,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及時、準確地查清人員傷亡情況,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調動有關部門參加救援,贏得外援支持和幫助。
成立事故調查組,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確定事故性質,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意見,制定預防措施,嚴肅處理責任者。
在指揮領導下,成立應急救援小組:
保衛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控制,現場保衛及人員疏散工作。
組長:市公安局局長薛漢
成員:市公安局各警種干警
消防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消防工作
組長:市消防大隊大隊長高建業
成員:市消防大隊全體官兵
搶救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的搶救及清理工作。
組長:市人武部部長邢冠林
成員:預備役官兵,駐軍及事故單位職工
醫療組
職責:負責事故現場傷員的救護工作。
組長:市衛生局局長權明遠
成員:衛生局科室人員及衛生系統醫院,站,所
后勤組
職責:負責組織救援物資,運輸,傷亡家屬的接待工作
組長:市民政局局長于臣
成員:市民政局,公安局,交通局,財政局,水利局,林業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供電公司。
事故調查組
職責:負責調查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責任,確定事故性質,對事故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
組長:市工交辦主任張英杰
成員:市安委辦,公安局,監察局,總工會
緊急事故救援隊的組成
勃勃吐山各采石場,小哈拉巴山各采石場在自身建立輔助救援隊的基礎上,預備役官兵,駐軍根據需要參加支援。
森林防火在林業系統建立輔助救援隊的基礎上,預備役官兵、駐軍呆根據需要參加支援。
庫區防洪在水利系統建立輔助救援隊的基礎上,預備役官兵、駐軍可根據需要參加支援。
其它救援隊由各單位自己組成,需要增援的由指揮部調動相關部門參加支援。
(四)救援器材及裝備的分布
非煤礦山救援器材,裝備由礦山自備儲備,相鄰礦山互相支援。
森林防火,庫區防洪的救援器材,裝備由林業,水利部門提供和儲備。
危險化學品和易燃易爆品的救援器材,裝備由涉爆單位根據產品特點自備和儲備。
救援中所所需電力,通訊和大型機械(吊車、鏟車,掘土機等)分別由電力、通訊和要關的建筑施工企業提供支援。
(五)救援演練
全市模仿不同類型的生產安全事故,有針對性地進行救援演練,做好演練記錄,對演練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
各鄉鎮政府、市政府各部門要針對自身實際和存在的危險因素,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救援演練。
四、現場行動方案
(一)疏散方式及要求
事故發生后,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由保衛組負責現場內人員及周邊居民的疏散工作,如危及大多數職工群眾和周邊居民的生命安全時,由保恥組人員統一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疏散,如危及個別人的生命安全時,由保衛組組織個別人離開事故現場,撤到安全地帶。
(二)現場搶救及救護
事故發生后,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由搶救組負責事故現場的搶救工作,搶救器材和裝備要統一調動,科學合理,防止搶救中人員的再次傷亡,搶救出的傷員,由醫療組迅速轉移到安全地帶進行應急處理后送醫院救治。
(三)事故調查的開展與配合
事故發生后,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由事故調查組負責調查事故原因,事故單位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向調查組提供有關資料,配合調查組工作,不得隱瞞事實真相,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不得毀滅有關證據。
(四)公告和信息發布
公告和信息發布
事故發生后,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或委派發言人在電臺、電視臺上發表公開對外進行信息發布。
(五)現場保護與清理
事故發生后,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各組按照各自分工恪盡職守,互相配合,做好本職工作,確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經指揮部和事故調查組同意,按勘察要求對重要痕跡,物證做出標志,進行拍照,攝像,繪制現場圖,詳細記錄后才能進行清理。
五、安全事故應急措施
(一)預防事故措施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政標準。
建立健全各級以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定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制。
制定本部門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保證投入足夠的資金用于安全生產,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完善安全生產設施。
加強對企業職工的管理,企業經營進,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要定期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進行檢查,及時清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組織制定并實施本部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及時如實報告生產事故,做到警鐘長鳴。
(二)報告及公告聯絡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建立健全各級以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字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制。
制定本部門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保證投入足夠的資金用于安全生產,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完善安全生產設施。
加強對企業職工的管理,企業經營者,安全生產監管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相關部門要定期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進行檢查,及時清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組織制定并實施本部門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及時如實報告生產事故,做一警鐘長鳴。
(二)報告及公告聯絡
事故發生后,按照國家規定立即如實報告事故情況,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拖延不報。
事故發生后,按照國家規定規定將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傷亡情況,損失情況,救援情況,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
保證聯絡系統暢通,指揮部設專人值班,值班電話:7223232、7222998
事故發生后,如需相關部門支援幫助的,在征得指揮部領導同意后,立即進行救援聯系,聯系電話:
四平市安委辦:3624400雙遼市安委辦:7244321
雙遼市公安局:7287711-6303雙遼市主大隊:7287826
雙遼市衛生局:7222983雙遼市交警中心:7220122
雙遼市交通局:7236464
雙遼市急救中心:120
篇2:施工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施工項目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執行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切實加強本項目對突發事故處理的綜合指揮能力,提高緊急救援的快速反應和協調能力,減少重特大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對社會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徽省觀志實業有限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要求,特制定《和平新村12、15號樓項目部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下稱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重特大事故,是指在本工程建設活動中出現下例情況的:
(1)責任過失造成機械設備損壞造成人身傷亡。
(2)安全設施失穩造成人身傷亡。
(3)由于職工不安全施工行為造成人身傷亡。
(4)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以及社會性質特別嚴重,產生重大社會影響的事故。
第三條凡一次事故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包括發生事故以后30日內因事故而死亡的或一次性造成經濟損失在5萬元以上或在社會上產生重大社會不良影響的事故或一次性造成職工10人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均是重大事故。
第四條重特大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的原則:預防第一、自救為主、統一指揮、分工負責。
條五條在本項目人事工程建設活動的所有施工人員,若發生重特大事故,必須按應急救援預案規定及時開展實施搶救工作。
第六條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附后),建立健全網絡,配備有兼職應急救援人員。
第七條項目經理對本項目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工作全面負責,各施工班組長對本班組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工作全面負責。
第八條項目部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和勞動防護用品,并進行經常性檢查和維修保養,保證在突發事故應急時能得到正常的使用。
第九條對在突發事故施救過程中不遵守應急救援預案實施搶救的班組或個人,將按照公司相關管理制度和項目部有關制度對主要責任人進行處理,對情節嚴重的將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條在工程建設活動中對提高安全防護水平和改善勞動條件,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發生或參與事故搶救過程中有顯著成績的個人按項目部和公司相關制度獎勵。
第二章組織機構網絡
第十一條為了加強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和事故發生后的應急救援工作的領導,項目部成立由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安全員為副組長的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面領導急救工作。
第十二條根據領導小組設立急救援機構和組織網絡。
第十三條項目部組織機構的工作接受公司的監督和領導,負責本項目的重特大事故的搶救工作。
第十四條組織機構各人員的相關人員職責:
(一)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項目部辦公室,領導小組名單附后,主要傳達貫徹公司的工作指導,負責本項目部所經營業務范圍內的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指揮和平時開展的安全管理的指導工作,接受公司的領導,對公司的領導小組負責。
(二)設現場分指揮部:各班組長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要求明確本班組的第一責任人,對突發事故的應急救援進行具體指揮、搶救、報告和平時在施工現場開展的安全檢查、交底、教育等安全活動工作,接受公司和項目部的直接領導。
(三)設立應急救援專業隊,具體為現場處理組、專業搶修組、警戒維護組、通訊聯絡組、醫療救護組、交通運輸組、后勤保障組、后事處理組,具體負責事故現場應急救的搶救工作。
1、現場處理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上級部門指示,報告事故處理情況,協調和指揮有關班組分工負責救援工作,完成公司交辦的各項任務,該小組中應有組長牽頭。
2、專業搶修組:主要任務是對事故進行現場救治,如使用吊機、滅火,架體設備拆除、救援工作平臺搭設等等,該小組中應由副組長牽頭。
3、警戒維護組:負責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組織危險區域內人員撤離,勸說作業人員撤離施工現場,該小組中應由架子工班組長牽頭。
4、通訊聯絡組:保證現場指揮與上級的通訊聯絡暢通,溝通指揮部與外界的聯系,該小組中應由現場的施工員牽頭。
5、醫療救護組:開設現場救護所,負責受傷、中毒人員的救護,保證救治藥品和救護器材的供應,該小組中應有安全員牽頭。
6、交通運輸組:運送現場急需物資、裝備、藥品等,輸送現場人員撤離,該小組中應由鋼筋工班組長牽頭。
7、后勤保障組:負責指揮人員現場住宿安排,保證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協助處理傷員的救護工作,該小組中應由泥工班組長牽頭。
8、后事處理組:負責對死難、受傷家屬的安撫、慰問工作,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妥善處理好后事,消除不安全的因素,該小組中應組長牽頭。
第三章事故快報制度
第十四條若施工現場發生安全事故,現場管理人員或知情人或目擊人,有責任人、的認為立即將事故地點、時間、類別、傷亡情況電話通知項目經理或班組長、管理人員或公司的領導。
第十五條班組長、管理人員和公司或分公司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趕赴施工現場,組織人員進行現場施救工作,并按事故的傷亡快報制度在2小時內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第十六條項目部管理人員、公司領導按照本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施工現場的各應急救援專業組開展事故施救,同時應及時安排相關人員對事故傷亡報表進行填寫,并送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由于事故的突發性未能進行有效控制,使傷亡人數增加的應及時進行傷亡人員補報手續。
第四章應急救援預案名稱
第十八條根據建筑行業特點,結合近年的重特大事故類型,確定重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名稱。
第十九條應急救援預案名稱
1、高空墜落:包括外架、井架、屋頂等處的高墜及入坑、洞等。
2、物體打擊:包括落物、滾石、錘擊、碰傷等。
3、觸電事故:包括雷擊傷害、觸電傷害等。
4、坍塌:包括建筑物、大型機具、堆置物、土方倒塌等。
5、機械傷害:包括絞、碾、碰、割、戳等。
6、中毒:包括毒氣中毒、食物中毒等。
7、消防火災:由于明火作業,或電氣著火等。
第五章應急救援預案程序及具體內容
第二十條為及時、正確、有效地對突發性重大事故,有步驟的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根據現場各類應急救援預案名稱類別,結合實際情況對施救程序和具體內容進行明確。
第二十一條應急救援預案施
救程序。
(一)堅持"三同步"原則,即同時施救、同時保護、同時上報。
施救:事故發生施工現場的指揮組應對受傷人員、財務、物資進行緊急搶救、搶險、搶修。
保護:保護事故現場,維護現場秩序,防止與重特大事故有關物品、文件等被隨意挪動或丟失,若確因施救需移動的應做好標志,繪制現場簡圖并做好記錄,妥善保存現場痕跡、物證。
上報:與外部機械及時聯系,呼救。比如打120、119緊急救援電話等。應立即將事故的發生地點、時間、類別有關信息報告有關部門。
緊急電話:醫療電話:120火警電話:119匪警電話:110
(二)重特大事故施救程序
發生事故后,項目經理、企業領導人員及時趕赴出事現場,加強指導工作,協調有關力量,對一些重大問題作出決策。
工作步驟:
1、成立指揮機構,明確機構各部門職責分工。
2、調集力量,開展施救工作。
3、做好情況通報工作,堅持"逐級上報、及時準確"的原則,做好事故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工作,迅速將事故災情及救治工作按分類管理程序上報建設局,并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逐級傳達到基層。
第二十二條救援工作和器材配備,各搶救小組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責,認真迅速的開展施救工作。
第二十三條應急救援預案具體的施救措施
1、高空墜落:
(1)由醫療救護人員視傷害情況對傷員進行緊急止血、包扎、固定等,初步或局部搶救處理后,并由交通運輸組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或視情節嚴重送往各醫院。
(2)由于高墜事故多數出現骨折現象,在搬運傷員時應防止再次負傷,應對骨折處進行加固處理后,由交通運輸組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3)經專業人員現場拍照取證后,由專業搶修組對高空墜落防護設施工作進行加固整改。
2、物體打擊
(1)由醫療救護組緊急止血、包扎、固定等,初步或局部搶救處理后,再由交通運輸組視傷害情況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2)經專業人員現場拍照后,由專業搶修隊立即搬移肇事物。
3、觸電事故
(1)電器直接觸電的應立即關掉電源。
(2)由醫療救護組視傷員情況進行施救,傷員暫停呼吸的應進行人工呼吸施救,并由交通運輸組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3)專業人員對電器進行檢查,查明事故發生原因,消除安全隱患。
(4)若雷擊觸電的應視實際情況,由交通運輸組送往醫院進行搶救。
4、坍塌
(1)由專業搶修組立即組織清理覆蓋物,搶救傷員,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2次坍塌。
(2)醫療組人員對傷員進行施救,視受傷情況對骨折處進行簡單加固處理后,交通運輸組及時送傷員進醫院搶救。
(3)由警戒維護組安排立即撤退作業人員,設置警戒區域,準備事故調查。
5、機械傷害
(1)關閉電源,移至作害物。
(2)醫療人員對受傷者緊急施救,并由交通運輸組送醫院搶救。
(3)對設備進行作面的檢修,消除設備隱患。
6、中毒
(1)地下孔內作業中毒的立即對地下空氣進行測試,并做好通風工作,并由搶修組專業人員配戴好防毒呼吸器后,在其他人員監護下,實施有效的搶救,由醫療救護組對傷害人員進行簡單施救后,由交通運輸組將傷員送入醫院搶救。
(2)由警戒維護組人員進行隔離地下作業現場,設置警戒區,撤退作業人員,準備進行調查工作。
(3)由交通運輸組人員對食物中毒的人員立即送醫院搶救。
(4)由警戒維護組人員對現場的食堂食物進行隔離,以利于調查取證。
7、消防火災
(1)由專業搶修組立即進行滅火工作,警戒維護組負責警戒區域,防止閑雜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2)專業搶修組分派人員拉斷電源。
(3)通訊聯絡組人員對施工現場秩序進行維持。
(4)醫療救護組對傷員進行治療視情況由交通運輸組送醫院檢查治療。
第六章事故處理程序
第二十四條項目經理、企業領導對施救工作完成后應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
1、抽調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成立事故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工作。
2、調查小組應對事故現場進行勘查,收集證物,并通過拍照,繪制圖形等方式形成原始資料。
3、對事故發生的相關資料進入記錄,如受害人如肇事者身份的具體情況進行記錄。
4、事故發生前施工現場的材料、機具設備、架體等安全防護有關情況進行檢查,如事故發生前設備、設施的使用性能和質量及材料的物理性能、作業環境等。
5、目擊者口述材料的收集,通過與目擊者的交談和詢問,對事故發生的過程進行全面了解。
6、事故調查過程中應積極的形成原始記錄,包括文字記錄和現場相關的照片等。
第二十五條根據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傷害、原因、責任等進行分析。
1、傷害分析:包括受傷部位、受傷性質、傷害方式、起因物、致害物、不安全物狀態、不安全人的行為。
2、對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對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間接原因進行分析。
3、事故的責任分析,根據調查報告對事故原因進行分析,確認事故的事實,通過分析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主要原因、從全面確定事故的直接責任人,主要責任人、領導責任者。
第二十六條根據事故的分析,為預防該類事故的重復發生,對事故的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如對施工過程、作業環境、機具設備、架體防護等進行研究,并根據事故的引起原因,制定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并落實專人負責限期內整改完成。
第二十七條為認真吸取事故教訓,教導廣大職工對事故引以為戒,應由項目安全員對項目部所有施工人員要求組織召開現場安全教育會議,對事故發生的原因、經過、事故的責任進行通報,提高職工的安全防范意識,確保其它工程的施工安全。
第二十八條由安全部員對《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報告書》進行填報,并按規定送企業主管部門及其它有關部門審批。
第二十九條根據事故責任分析,對相關責任人進行項目內的處罰。
第三十條項目管理人員應積極配合和參與主管部門或公司領導對事故進行調查和結案,并接受相應的處罰。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一
條本應急救援預案是對本項目內重特大事故施救的總體部署,各施工班組和施工人員應遵守本規定。
第三十二條本應急救援預案接授公司的監督,并接授各班組或個人的合理建議,對本預案不斷的進行修改完善。
第三十三條本應急救援預案自開工之日起實施。
篇3:州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黃南州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黃政〔2004〕47號)
為確保在發生突發性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時,能夠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一、應急救援的工作原則
(一)統一指揮、分級負責、部門配合、快速高效。
(二)事故發生單位自救、當地政府組織搶救和社會各界、上級政府實施救援相結合。
(三)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支持、配合事故救援工作,提供施救所需的一切便利條件。
(四)救援工作由專業救援隊伍(人員)在自身防護完備的前提下組織實施。
二、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及職責分工
州人民政府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以下稱指揮部)統一組織指揮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指揮部組成人員:總指揮由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州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州政府秘書長擔任;指揮部成員由州公安局、州計委、州經貿委、州財政局、州衛生局、州交通局、州建設局、州公安消防支隊、州公安交警支隊、州文體廣電局、州電信局、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州藥監局、州氣象局、州工會、州民政局、州工商局等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和軍隊、武警部門負責人組成。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辦公室根據指揮部的決策,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分管領導擔任。必要時,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集中辦公。根據應急救援情況,指揮部決定設立施救組、警戒保衛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護組和善后處理組。
(一)指揮部主要職責
1、適時發布啟動和解除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決定。
2、按照本預案程序,統一組織、協調、指揮州人民政府各部門及事故發生地的縣、鄉(鎮)人民政府實施應急救援預案。
3、組織制定并實施重特大生產事故的施救方案。
4、必要時,請求州人民政府聯系駐軍參與應急救援工作。
5、必要時,向省生產安全應急救援中心或專業生產安全應急救援中心發出救援請求。
(二)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1、負責擬訂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計劃和保障方案。
2、根據事故發生狀態,負責事故應急處理的綜合協調工作,統一部署應急預案的實施,并把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報告指揮部,根據指揮部的決定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3、負責協調在全州范圍內緊急征用、調配施救物資、設備、車輛和人員;協調事故救援組、警戒保衛組、醫療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和善后處理組的工作;按照指揮部的指令,負責事故情況和救援信息的發布。
4、根據預案實施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和問題,及時對預案提出調整、修訂和補充意見。
5、組織、檢查應急預案的編制、審查和備案工作;監督指導各縣政府、各部門、重點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和完善生產安全應急救援體系。
6、組織檢查應急救援機構的應急準備工作情況,建立全州應急救援聯絡員制度,分析預測重特大事故風險,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7、根據預案實施情況向指揮部提出實施預案單位和個人獎懲意見,辦理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指揮部下設各分組職責
1、施救組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安全”的原則,以事故類別分別由州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牽頭負責,州直有關部門及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和事故單位負責人參加。其中:
(1)重特大道路交通、旅客運輸、火災、公共安全等事故的施救組由州公安局、州公安交警支隊、州公安消防支隊、州經貿委、州衛生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公安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2)重特大道路旅客運輸、水上運輸交通等事故的施救組由州交通局、李家峽水運安全監管局、州公安局、州旅游局、州經貿委、州衛生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交通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3)重特大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設備等事故的施救組由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州公安局、州衛生局、州經貿委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質監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4)重特大礦山生產安全等事故的施救組由州國土資源局、州公安局、州經貿委、州衛生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國土資源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5)重特大建筑、交通工程安全事故的施救組由州建設局、州交通局、州公安局、州衛生局、州經貿委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建設局、州交通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6)重特大草原、森林火災事故的施救組由州農牧局、州林業環保局、州公安局、州消防支隊、州衛生局、州經貿委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農牧局、州林業環保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任組長。
(7)重特大爆破器材、危險化學品、劇毒農藥、中毒事故的施救組由州公安局、州消防支隊、州農牧局、州衛生局、州經貿委、州藥品監督局、州旅游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公安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8)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的施救組由州旅游局、州交通局、州水運局、州公安局、州衛生局、州經貿委、州林業環保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旅游局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9)電力、通信、氣象、教育、文化等行業發生的重特大事故,分別成立行業施救組,負責各自的應急救援工作,組長由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州公安局、州衛生局、州經貿委等部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政府負責人參加。
(10)重特大水利建設工程施工和水庫大壩運行安全的施救組由州水務局、州公安局、州衛生局、州發展計劃委員會、州經貿委、州農牧局、州林業環保局和事故發生地的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組成,組長由州水務局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11)因舉辦各種重大社會性活動而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按照“誰主辦、誰負責安全”的原則,由主辦單位和所在地的縣鄉人民政府抽調相關單位成立施救組,組成由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或指揮部指定的人員擔任。
施救組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故發生地的報告,及時查明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性質、類別、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會同有關專家判斷事故后果物發展的趨勢,制定搶險與救援方案,報指揮部審定后實施;迅速制定并實施安全防范措施;統一指揮現場施救隊伍,指揮搶險救災、傷員救治及轉運工作;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2、警戒保衛組由事故發生地的縣人民政府及公安、武警部隊人員組成,縣鄉人民政府負責人擔任組長,其主要職責是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和區域內群眾及財產安全,控制圍觀者進入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進行交通疏導管制和人員疏散及撤離;防止和處理事故現場可能發生的騷亂、圍攻、搶劫、盜竊等其他案件,防止未經批準的人員進入現場采訪、拍攝;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3、醫療救護組由事故發生地的縣人民政府及衛生、藥監和醫療單位組成,其主要職責是立即組織醫療急救隊伍,準備各種醫療設施,搶救傷員,及時提供所需救護藥品;掌握危險物質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并進行醫療救護;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4、后勤保障組由事故發生地的縣人民政府及財政、公安、民政、交通、經貿等部門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調集應急救援所需的交通工具、物資、設備和資金;保證事故發生區域內的通信、供電、供水暢通;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5、善后處理組由事故發生地的縣人民政府及勞動保障、人事、民政、公安、工會、保險等部門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核實傷亡人員姓名、身份等;負責受災人員的安置、遇難人員善后、傷亡人員親屬的安撫工作;承辦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應急救援預案的啟動
有下列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時,應立即啟動本應急救援預案:
(一)在本州行政區域內發生一次死亡10人及10人以上或一次急性中毒50人至50人以上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時。
(二)在本州行政區域內一次死亡3人及10人以下或一次急性中毒30人至50人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或事故可能繼續擴大、造成嚴重后果,應縣級人民政府請求時。
四、責任及獎懲
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后,縣級以上政府及各有關部門要立即按照各級政府、行業的應急救援預案積極投入搶險救援,不得推諉、拖延。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要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及主要負責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對有關地區、部門予以通報批評。違反國家法律或構成犯罪的,依法予以處罰或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不按照本預案規定和指揮部的要求實施應急救援措施的;
(二)違抗命令,拒不承擔應急任務的;
(三)工作人員在緊急救援中不堅守崗位,玩忽職守,失職瀆職或對應急救援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為。
對有下列突出表現的地區、部門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一)出色完成應急救援任務的或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且效果顯著的;
(二)有其他突出貢獻的。
五、其他
本預案公布后,各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行業要根據自身的工作職責在60日以內制定出本地區、部門和行業的應急救援預案,預案要切實、可行、易于操作,并明確各種狀態下的處理方案和程序。預案制定后報州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