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市某某區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應急預案

市某某區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應急預案

2024-07-13 閱讀 8661

為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保障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的社會穩定,確保良好的交通秩序環境,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更好的應對突發、偶發事件,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工作預案。一、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維護市民和出租汽車經營者利益。2、預防為主的原則,把預防作為應對突發事故(件)工作的中心環節和主要任務,高度警惕,增加過程綜合管理和緊急處置能力。3、協調配合的原則,建立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組織指揮機構。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及其指揮權限。二、組織指揮1、應急處置組織機構與職責本次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應急工作,按《溫江區突發事故(件)應急處置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在區領導的支持下,由區交通局牽頭,區公安局、安監辦、信訪辦等相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全力配合,并根據各自的管理職責,承擔協調管理責任,編制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預案。區交通局是我區交通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具體應急處置的過程管理責任。區交通局建立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小組,馬曉薔局長擔任組長,分管局長左良驥任常務副組長,紀檢組長馬躍明、副局長談邦才任副組長,組員由局運輸科負責人、區交管所班子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交管所,應急指揮室設在交管所辦公室,主任由谷志成同志擔任。2、組織體系框架三、任務分工(一)出租汽車公司:所有公司管理工作人員每日必須深入各出租汽車駕駛員和車主,掌握出租汽車駕駛員和車主的思想動態,留意駕駛員私下聚集、散布不穩定言論的行為,按照“有問題立即上報、無事報平安”的要求,每日17時前必須將本公司的穩定和安全情況上報交管所和交通局運輸安全科。(二)交管所執法中隊:加強路檢路查和營運秩序管理,特別要加強出租汽車、營運班車和人力三輪車的動態檢查,凡發生營運秩序異常及非正常聚集等可能影響穩定的現象,及時上報交管所領導并立即進行疏散。(三)區信訪辦:聽取社會各界對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的反映,若有異常情況及負面*,立即上報分管區長,并通報區交通局。(四)交管所:1、保持高度警惕,加強隊伍管理,3個執法中隊在1月14日至26日期間不得放假,隨時上路巡邏;2、及時收集和上報相關情況;3、在法規范圍內適當放松和放寬對各類交通運輸違章行為的處罰力度,減少不穩定源頭;4、進一步加非法營運行為的打擊力度,為出租汽車經營創造寬松的環境。5、配合拍賣公司完善公開、公正的拍賣程序,選擇易于疏散人群眾和保障安全的拍賣會場,派出3名執法隊員維護報名秩序,1月24日派出10人以的執法隊員維護會場秩序。(五)區運輸安全科:監督拍賣公司拍賣程序符合“公開、公正、公平”的要求;綜合協調交管所、拍賣公司、出租汽車公司的聯系,確保政令暢通;及時收集運輸市場的動員,若有異常情況及負面言論,立即上報局領導。(六)區公安局:依據部門職責制定相關工作預案,落實25人以上的干警,當營運市場發生突發不穩定事件時,調度部署警力配合交通部門進行處置,5-10分鐘內趕到現場,對周邊道路進行秩序維護疏導,維護正常公共秩序;1月24日,干警協助維護會場和道路秩序。(七)區安監辦:與消防部門取得聯系,牽頭協助交通部門和拍賣公司抓好拍賣會場的安全、消防工作。四、處置措施1、當發生不穩定和安全突發事件時,由應急工作隊小組負責組織指揮,交通局、公安局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和管理干部應立即趕赴現場,協調處置,并及時向區領導匯報情況。區交管所執法隊伍、區公安局干警應在5—10分鐘趕到現場,疏導交通、疏散人群。2、不穩定行為所涉及的公司領導班子和管理人員,立即趕到現場,落實責任,分人、分車進行宣傳教育和思想開導,將本公司的員工和車輛及時帶離現場。五、工作要求2、各單位對此項工作要高度重視,一把手親自組織、部署措施的落實,逐級明確責任,切實作到干部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力度到位,決不能因為我們工作失誤或麻痹大意貽誤戰機。3、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干部職工的思想發動工作,要教育干部職工時刻警惕,要在思想上認識到突發偶發事件隨時隨刻都有可能發生。4、建立應急處置通信聯絡制度,各單位的相關人員隨身的通訊設備應保持24小時待機狀態,從而確保應急通訊的暢通,果斷做好處置工作。5、加強對突發事故(件)的預測和預警,對已發生和預計可能發生的突發事故(件),應及時報告工作小組辦公室。6、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配合,統一部署,協同作戰,發揮整體作戰的威力。二〇〇五年一月十五日

篇2:市某某區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應急預案

為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保障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的社會穩定,確保良好的交通秩序環境,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更好的應對突發、偶發事件,根據我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工作預案。一、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維護市民和出租汽車經營者利益。2、預防為主的原則,把預防作為應對突發事故(件)工作的中心環節和主要任務,高度警惕,增加過程綜合管理和緊急處置能力。3、協調配合的原則,建立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組織指揮機構。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及其指揮權限。二、組織指揮1、應急處置組織機構與職責本次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應急工作,按《溫江區突發事故(件)應急處置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在區領導的支持下,由區交通局牽頭,區公安局、安監辦、信訪辦等相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全力配合,并根據各自的管理職責,承擔協調管理責任,編制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預案。區交通局是我區交通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具體應急處置的過程管理責任。區交通局建立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穩定及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小組,馬曉薔局長擔任組長,分管局長左良驥任常務副組長,紀檢組長馬躍明、副局長談邦才任副組長,組員由局運輸科負責人、區交管所班子組成。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交管所,應急指揮室設在交管所辦公室,主任由谷志成同志擔任。2、組織體系框架三、任務分工(一)出租汽車公司:所有公司管理工作人員每日必須深入各出租汽車駕駛員和車主,掌握出租汽車駕駛員和車主的思想動態,留意駕駛員私下聚集、散布不穩定言論的行為,按照“有問題立即上報、無事報平安”的要求,每日17時前必須將本公司的穩定和安全情況上報交管所和交通局運輸安全科。(二)交管所執法中隊:加強路檢路查和營運秩序管理,特別要加強出租汽車、營運班車和人力三輪車的動態檢查,凡發生營運秩序異常及非正常聚集等可能影響穩定的現象,及時上報交管所領導并立即進行疏散。(三)區信訪辦:聽取社會各界對新增出租汽車運力的反映,若有異常情況及負面*,立即上報分管區長,并通報區交通局。(四)交管所:1、保持高度警惕,加強隊伍管理,3個執法中隊在1月14日至26日期間不得放假,隨時上路巡邏;2、及時收集和上報相關情況;3、在法規范圍內適當放松和放寬對各類交通運輸違章行為的處罰力度,減少不穩定源頭;4、進一步加非法營運行為的打擊力度,為出租汽車經營創造寬松的環境。5、配合拍賣公司完善公開、公正的拍賣程序,選擇易于疏散人群眾和保障安全的拍賣會場,派出3名執法隊員維護報名秩序,1月24日派出10人以的執法隊員維護會場秩序。(五)區運輸安全科:監督拍賣公司拍賣程序符合“公開、公正、公平”的要求;綜合協調交管所、拍賣公司、出租汽車公司的聯系,確保政令暢通;及時收集運輸市場的動員,若有異常情況及負面言論,立即上報局領導。(六)區公安局:依據部門職責制定相關工作預案,落實25人以上的干警,當營運市場發生突發不穩定事件時,調度部署警力配合交通部門進行處置,5-10分鐘內趕到現場,對周邊道路進行秩序維護疏導,維護正常公共秩序;1月24日,干警協助維護會場和道路秩序。(七)區安監辦:與消防部門取得聯系,牽頭協助交通部門和拍賣公司抓好拍賣會場的安全、消防工作。四、處置措施1、當發生不穩定和安全突發事件時,由應急工作隊小組負責組織指揮,交通局、公安局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和管理干部應立即趕赴現場,協調處置,并及時向區領導匯報情況。區交管所執法隊伍、區公安局干警應在5—10分鐘趕到現場,疏導交通、疏散人群。2、不穩定行為所涉及的公司領導班子和管理人員,立即趕到現場,落實責任,分人、分車進行宣傳教育和思想開導,將本公司的員工和車輛及時帶離現場。五、工作要求2、各單位對此項工作要高度重視,一把手親自組織、部署措施的落實,逐級明確責任,切實作到干部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力度到位,決不能因為我們工作失誤或麻痹大意貽誤戰機。3、日常工作中,要做好干部職工的思想發動工作,要教育干部職工時刻警惕,要在思想上認識到突發偶發事件隨時隨刻都有可能發生。4、建立應急處置通信聯絡制度,各單位的相關人員隨身的通訊設備應保持24小時待機狀態,從而確保應急通訊的暢通,果斷做好處置工作。5、加強對突發事故(件)的預測和預警,對已發生和預計可能發生的突發事故(件),應及時報告工作小組辦公室。6、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工作配合,統一部署,協同作戰,發揮整體作戰的威力。二〇〇五年一月十五日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