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軌道上山換裝硐室正臺階安全施工措施

X軌道上山換裝硐室正臺階安全施工措施

2024-07-13 閱讀 7489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設計斷面大,不能一次全部爆破,研究決定采用正臺階施工方法,為了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安全施工,特編寫安全施工措施。

一、工程概況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布置于213區輔運上山設計范圍內。

1、巷道名稱:本<;>;掘進巷道為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

2、巷道用途:巷道作用于213采區大型機械設備的組裝、分解。

3、巷道布置: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位置在213區輔運上山巷道導1點前56.5m,工程量20m,巷道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平巷掘進。

4、巷道斷面: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斷面規格:設計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掘寬6300mm,拱高3150mm、直墻5300mm,掘全高8450mm;

支護方式:

⑴錨網與錨索聯合支護;錨桿間排距為800×800mm,呈正方形布置,錨桿規格φ20mm×2200mm,端頭錨固,每根錨桿使用兩卷z2360樹脂錨固劑錨固,錨桿外露不大于40mm;網采用長×寬=2000×1000mm的直徑為6.5mm、網格見方120mm的鋼筋網,錨網壓茬100mm;錨索3-1-3布置,排距3000mm;錨索鋼絞線規格φ17.8×8000mm,托板規格:14#槽鋼長400mm,中間加焊150×150×10mm的鋼板,鋼板眼孔φ19mm,居于托板中間,每根錨索使用三卷z2360樹脂錨固劑錨固。

⑵如遇地質構造,上述支護方式無法滿足支護要求時,改用29u型鋼架棚支護方式,頂板及兩幫使用木背板按照500mm距離均勻擺放,活動的木背板必須使用木鍥打實,鐵絲網必須鋪平,充分展開,并有10cm壓茬,連網牢固,每隔200mm用16#鐵絲連接。

5、水文地質:

根據現有施工巷道實際揭露情況,預計巷道掘進無水害影響。

鉆孔等資料分析,巷道附近無老空、老巷,無鉆孔布置,所以不存在老空水和鉆孔水隱患。

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綜合治理”的防治水原則,提前做好水害預報和排放水準備工作(做好臨時水倉、安裝敷設好水泵及排水管路等)。

掘進過程中,如遇異常地質和水文問題,及時與地測科聯系以便處理。

三、施工方案

1、施工方法

(1)、臺階劃分:拱基線以上為上行臺階,拱基線以下2.8米范圍內為中行臺階、剩余2.5米為下行臺階,上臺階高度為3.15米,即上行臺階斷面為15.57㎡、中行臺階斷面17.64m?、下行臺階斷面積為15.75㎡。

(2)、上行臺階施工4.0米后,返回施工中行臺階2.0米;再施工上行臺階2.0米后,施工中、下行臺階2.0米,形成正規循環作業。

2、施工工藝

(1)、主要施工工序:敲幫問頂→工作面打眼→放炮→敲幫問頂、找掉→臨時支護→出矸→打頂錨桿眼(打幫錨桿眼)→放置藥卷、鋪網→安裝錨桿→錨桿螺母二次緊固→噴漿

(2)、放炮后架設臨時支護,出貨后打錨桿孔,組裝錨桿、上好托板、放置樹脂藥卷、攪拌,必須一次完成。

3、臨時支護:采用2根4米的12#槽鋼,用自制吊環固定在錨桿頭上,間距為1.2m,順巷均勻布置,前探到空頂區,并在槽鋼前、后端用1.4m長的木背板勾實迎頭頂板;使用時,將吊掛式前探梁伸進放炮后的空頂區內,上面放置3塊背板,兩頭背實,人員在其下進行找掉險石活矸、出渣;在施工頂部錨桿眼前,將吊掛式前探梁后移,人員站在原支護完好區域進行操作錨桿機。

4、作業制度:三班掘進,采用三八制作業,即0點、8點、16點;作業方式:濕式打眼、放炮落矸。

三、主要生產系統

1、通風系統

⑴通風方式: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該掘進工作面的供風局扇安裝在1010大巷新鮮風流中。

⑵新風路線:地面→副立井→井底車場→1010大巷→213區輔運上山掘進工作面

⑶乏風路線:213區輔運上山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2#回風斜井→地面。

2、壓風系統

⑴壓風主管路規格:采用4寸鋼管,每隔50m安裝1個閘閥及分風閥,迎頭20m使用2寸膠皮管變1寸膠皮管。

⑵壓風機放置地點:地面壓風機房。

⑶壓風路線:地面壓風機房→1010大巷→掘進工作面

3、運輸系統

⑴材料運輸系統:

地面料場→副立井→井底車場→1010大巷→掘進工作面

運輸方式:軌道運輸。

⑵煤矸運輸系統: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運輸方式:耙裝機→軌道→副立井主絞

四、避災路線

1、發生火、瓦斯、煤塵爆炸避災路線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2、發生水災避災路線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五、安全技術措施

1、加強頂板管理,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次施工前,爆破前、后(待施工地點炮煙散盡),由兩名操作經驗豐富的同志采用長柄工具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由外向里找掉頂板危巖活石,對施工地點前、后10m范圍內的錨桿,進行二次緊固使其牢固可靠;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

2、裝藥前,由組長派專人到距爆破地點直線巷道100m、曲線巷道75m以外的安全處設置警戒,站崗人員負責由里向外撤出所有與裝藥工作無關人員至警戒線外安全處,爆破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及有關爆破管理規定,爆破后由班長親自撤崗,站崗人員接不到通知不得私自撤崗、不得睡崗。

3、錨桿要垂直巷道頂底板,其角度偏差不超過±15°,頂部角度不小于75°。

4、在施工過程中,堅持1人操作,1人監護的原則。

5、及時延接風筒,風筒距迎頭不大于5米,吊掛成線,逢環必掛,不得隨意破壞風筒。

6、嚴格執行炮前炮后灑水防塵制度。

7、每班施工結束后,必須清理現場的材料及雜物,并灑水防塵,把工具、材料分類碼放整齊。

8、本措施未盡事宜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有關規程中規定執行!

六、附圖(件):

1、巷道平面布置圖

2、巷道斷面支護圖

3、避災路線示意圖

4、爆破警戒位置示意圖

5、正臺階掘進分層施工放大圖

篇2:X軌道上山換裝硐室正臺階安全施工措施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設計斷面大,不能一次全部爆破,研究決定采用正臺階施工方法,為了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安全施工,特編寫安全施工措施。

一、工程概況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布置于213區輔運上山設計范圍內。

1、巷道名稱:本<;>;掘進巷道為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

2、巷道用途:巷道作用于213采區大型機械設備的組裝、分解。

3、巷道布置: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位置在213區輔運上山巷道導1點前56.5m,工程量20m,巷道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平巷掘進。

4、巷道斷面: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斷面規格:設計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掘寬6300mm,拱高3150mm、直墻5300mm,掘全高8450mm;

支護方式:

⑴錨網與錨索聯合支護;錨桿間排距為800×800mm,呈正方形布置,錨桿規格φ20mm×2200mm,端頭錨固,每根錨桿使用兩卷z2360樹脂錨固劑錨固,錨桿外露不大于40mm;網采用長×寬=2000×1000mm的直徑為6.5mm、網格見方120mm的鋼筋網,錨網壓茬100mm;錨索3-1-3布置,排距3000mm;錨索鋼絞線規格φ17.8×8000mm,托板規格:14#槽鋼長400mm,中間加焊150×150×10mm的鋼板,鋼板眼孔φ19mm,居于托板中間,每根錨索使用三卷z2360樹脂錨固劑錨固。

⑵如遇地質構造,上述支護方式無法滿足支護要求時,改用29u型鋼架棚支護方式,頂板及兩幫使用木背板按照500mm距離均勻擺放,活動的木背板必須使用木鍥打實,鐵絲網必須鋪平,充分展開,并有10cm壓茬,連網牢固,每隔200mm用16#鐵絲連接。

5、水文地質:

根據現有施工巷道實際揭露情況,預計巷道掘進無水害影響。

鉆孔等資料分析,巷道附近無老空、老巷,無鉆孔布置,所以不存在老空水和鉆孔水隱患。

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綜合治理”的防治水原則,提前做好水害預報和排放水準備工作(做好臨時水倉、安裝敷設好水泵及排水管路等)。

掘進過程中,如遇異常地質和水文問題,及時與地測科聯系以便處理。

三、施工方案

1、施工方法

(1)、臺階劃分:拱基線以上為上行臺階,拱基線以下2.8米范圍內為中行臺階、剩余2.5米為下行臺階,上臺階高度為3.15米,即上行臺階斷面為15.57㎡、中行臺階斷面17.64m?、下行臺階斷面積為15.75㎡。

(2)、上行臺階施工4.0米后,返回施工中行臺階2.0米;再施工上行臺階2.0米后,施工中、下行臺階2.0米,形成正規循環作業。

2、施工工藝

(1)、主要施工工序:敲幫問頂→工作面打眼→放炮→敲幫問頂、找掉→臨時支護→出矸→打頂錨桿眼(打幫錨桿眼)→放置藥卷、鋪網→安裝錨桿→錨桿螺母二次緊固→噴漿

(2)、放炮后架設臨時支護,出貨后打錨桿孔,組裝錨桿、上好托板、放置樹脂藥卷、攪拌,必須一次完成。

3、臨時支護:采用2根4米的12#槽鋼,用自制吊環固定在錨桿頭上,間距為1.2m,順巷均勻布置,前探到空頂區,并在槽鋼前、后端用1.4m長的木背板勾實迎頭頂板;使用時,將吊掛式前探梁伸進放炮后的空頂區內,上面放置3塊背板,兩頭背實,人員在其下進行找掉險石活矸、出渣;在施工頂部錨桿眼前,將吊掛式前探梁后移,人員站在原支護完好區域進行操作錨桿機。

4、作業制度:三班掘進,采用三八制作業,即0點、8點、16點;作業方式:濕式打眼、放炮落矸。

三、主要生產系統

1、通風系統

⑴通風方式: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該掘進工作面的供風局扇安裝在1010大巷新鮮風流中。

⑵新風路線:地面→副立井→井底車場→1010大巷→213區輔運上山掘進工作面

⑶乏風路線:213區輔運上山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2#回風斜井→地面。

2、壓風系統

⑴壓風主管路規格:采用4寸鋼管,每隔50m安裝1個閘閥及分風閥,迎頭20m使用2寸膠皮管變1寸膠皮管。

⑵壓風機放置地點:地面壓風機房。

⑶壓風路線:地面壓風機房→1010大巷→掘進工作面

3、運輸系統

⑴材料運輸系統:

地面料場→副立井→井底車場→1010大巷→掘進工作面

運輸方式:軌道運輸。

⑵煤矸運輸系統: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運輸方式:耙裝機→軌道→副立井主絞

四、避災路線

1、發生火、瓦斯、煤塵爆炸避災路線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2、發生水災避災路線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五、安全技術措施

1、加強頂板管理,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次施工前,爆破前、后(待施工地點炮煙散盡),由兩名操作經驗豐富的同志采用長柄工具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由外向里找掉頂板危巖活石,對施工地點前、后10m范圍內的錨桿,進行二次緊固使其牢固可靠;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

2、裝藥前,由組長派專人到距爆破地點直線巷道100m、曲線巷道75m以外的安全處設置警戒,站崗人員負責由里向外撤出所有與裝藥工作無關人員至警戒線外安全處,爆破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及有關爆破管理規定,爆破后由班長親自撤崗,站崗人員接不到通知不得私自撤崗、不得睡崗。

3、錨桿要垂直巷道頂底板,其角度偏差不超過±15°,頂部角度不小于75°。

4、在施工過程中,堅持1人操作,1人監護的原則。

5、及時延接風筒,風筒距迎頭不大于5米,吊掛成線,逢環必掛,不得隨意破壞風筒。

6、嚴格執行炮前炮后灑水防塵制度。

7、每班施工結束后,必須清理現場的材料及雜物,并灑水防塵,把工具、材料分類碼放整齊。

8、本措施未盡事宜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有關規程中規定執行!

六、附圖(件):

1、巷道平面布置圖

2、巷道斷面支護圖

3、避災路線示意圖

4、爆破警戒位置示意圖

5、正臺階掘進分層施工放大圖

篇3:軌道上山換裝硐室正臺階安全施工措施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設計斷面大,不能一次全部爆破,研究決定采用正臺階施工方法,為了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安全施工,特編寫安全施工措施。

一、工程概況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布置于213區輔運上山設計范圍內。

1、巷道名稱:本<>掘進巷道為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

2、巷道用途:巷道作用于213采區大型機械設備的組裝、分解。

3、巷道布置: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位置在213區輔運上山巷道導1點前56.5m,工程量20m,巷道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平巷掘進。

4、巷道斷面:

213區輔運上山換裝硐室斷面規格:設計斷面為直墻半圓拱形,掘寬6300mm,拱高3150mm、直墻5300mm,掘全高8450mm;

支護方式:

⑴錨網與錨索聯合支護;錨桿間排距為800×800mm,呈正方形布置,錨桿規格Φ20mm×2200mm,端頭錨固,每根錨桿使用兩卷Z2360樹脂錨固劑錨固,錨桿外露不大于40mm;網采用長×寬=2000×1000mm的直徑為6.5mm、網格見方120mm的鋼筋網,錨網壓茬100mm;錨索3-1-3布置,排距3000mm;錨索鋼絞線規格Φ17.8×8000mm,托板規格:14#槽鋼長400mm,中間加焊150×150×10mm的鋼板,鋼板眼孔Φ19mm,居于托板中間,每根錨索使用三卷Z2360樹脂錨固劑錨固。

⑵如遇地質構造,上述支護方式無法滿足支護要求時,改用29U型鋼架棚支護方式,頂板及兩幫使用木背板按照500mm距離均勻擺放,活動的木背板必須使用木鍥打實,鐵絲網必須鋪平,充分展開,并有10cm壓茬,連網牢固,每隔200mm用16#鐵絲連接。

5、水文地質:

根據現有施工巷道實際揭露情況,預計巷道掘進無水害影響。

鉆孔等資料分析,巷道附近無老空、老巷,無鉆孔布置,所以不存在老空水和鉆孔水隱患。

堅持“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綜合治理”的防治水原則,提前做好水害預報和排放水準備工作(做好臨時水倉、安裝敷設好水泵及排水管路等)。

掘進過程中,如遇異常地質和水文問題,及時與地測科聯系以便處理。

三、施工方案

1、施工方法

(1)、臺階劃分:拱基線以上為上行臺階,拱基線以下2.8米范圍內為中行臺階、剩余2.5米為下行臺階,上臺階高度為3.15米,即上行臺階斷面為15.57㎡、中行臺階斷面17.64m?、下行臺階斷面積為15.75㎡。

(2)、上行臺階施工4.0米后,返回施工中行臺階2.0米;再施工上行臺階2.0米后,施工中、下行臺階2.0米,形成正規循環作業。

2、施工工藝

(1)、主要施工工序:敲幫問頂→工作面打眼→放炮→敲幫問頂、找掉→臨時支護→出矸→打頂錨桿眼(打幫錨桿眼)→放置藥卷、鋪網→安裝錨桿→錨桿螺母二次緊固→噴漿

(2)、放炮后架設臨時支護,出貨后打錨桿孔,組裝錨桿、上好托板、放置樹脂藥卷、攪拌,必須一次完成。

3、臨時支護:采用2根4米的12#槽鋼,用自制吊環固定在錨桿頭上,間距為1.2m,順巷均勻布置,前探到空頂區,并在槽鋼前、后端用1.4m長的木背板勾實迎頭頂板;使用時,將吊掛式前探梁伸進放炮后的空頂區內,上面放置3塊背板,兩頭背實,人員在其下進行找掉險石活矸、出渣;在施工頂部錨桿眼前,將吊掛式前探梁后移,人員站在原支護完好區域進行操作錨桿機。

4、作業制度:三班掘進,采用三八制作業,即0點、8點、16點;作業方式:濕式打眼、放炮落矸。

三、主要生產系統

1、通風系統

⑴通風方式:采用壓入式通風方式,該掘進工作面的供風局扇安裝在1010大巷新鮮風流中。

⑵新風路線:地面→副立井→井底車場→1010大巷→213區輔運上山掘進工作面

⑶乏風路線:213區輔運上山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2#回風斜井→地面。

2、壓風系統

⑴壓風主管路規格:采用4寸鋼管,每隔50m安裝1個閘閥及分風閥,迎頭20m使用2寸膠皮管變1寸膠皮管。

⑵壓風機放置地點:地面壓風機房。

⑶壓風路線:地面壓風機房→1010大巷→掘進工作面

3、運輸系統

⑴材料運輸系統:

地面料場→副立井→井底車場→1010大巷→掘進工作面

運輸方式:軌道運輸。

⑵煤矸運輸系統: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運輸方式:耙裝機→軌道→副立井主絞

四、避災路線

1、發生火、瓦斯、煤塵爆炸避災路線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2、發生水災避災路線

掘進工作面→1010大巷→井底車場→副立井→地面

五、安全技術措施

1、加強頂板管理,認真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次施工前,爆破前、后(待施工地點炮煙散盡),由兩名操作經驗豐富的同志采用長柄工具一人操作,一人監護,由外向里找掉頂板危巖活石,對施工地點前、后10m范圍內的錨桿,進行二次緊固使其牢固可靠;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

2、裝藥前,由組長派專人到距爆破地點直線巷道100m、曲線巷道75m以外的安全處設置警戒,站崗人員負責由里向外撤出所有與裝藥工作無關人員至警戒線外安全處,爆破嚴格執行“一炮三檢”、“三人連鎖”及有關爆破管理規定,爆破后由班長親自撤崗,站崗人員接不到通知不得私自撤崗、不得睡崗。

3、錨桿要垂直巷道頂底板,其角度偏差不超過±15°,頂部角度不小于75°。

4、在施工過程中,堅持1人操作,1人監護的原則。

5、及時延接風筒,風筒距迎頭不大于5米,吊掛成線,逢環必掛,不得隨意破壞風筒。

6、嚴格執行炮前炮后灑水防塵制度。

7、每班施工結束后,必須清理現場的材料及雜物,并灑水防塵,把工具、材料分類碼放整齊。

8、本措施未盡事宜必須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有關規程中規定執行!

六、附圖(件):

1、巷道平面布置圖

2、巷道斷面支護圖

3、避災路線示意圖

4、爆破警戒位置示意圖

5、正臺階掘進分層施工放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