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車間危險源辨識考試試卷
熱處理車間危險源辨識考試試卷工號:???姓名:?崗位:???成績:?一、填空題(40分)
?1、危險源辨識的范圍包括所有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所有進入作業場所人員?的(包括承包商和參觀者)活動,所有?作業場所內的設施?,無論是本公司提供的還是他人提供的。
?2、危險源在辨識過程中,我們要考慮三種狀態,即?正常?狀態,?異常狀態,?緊急?狀態,和三種時態即?過去?時態,現在?時態,?將來?時態。
?3、危險源辨識中物的不安全狀態分為以下幾方面:1、裝置、設備、工具、廠房等方面,包括a)?設計不良b)?防護不良?,c)?維修不良?2、物料方面,包括a)?物理性,b)?化學性?,c)?生物性?,3、?有害噪聲?的產生,4、?有害震動?的產生,5有害電磁輻射的產生。
?4、物的不安全狀態方面,物理性的不安全狀態包括,高溫物,?低溫物?,粉塵和氣溶膠,運動物。二、簡答題(15分)
?1、請說出危險源的定義(7分)答:危險源是指在企業里的設備、作業場所和崗位潛在著可能發生事故的危險因素,這些設備、場所和崗位一旦放生事故,將會導致人身傷亡、建筑物破壞、設備損壞,是重點控制和管理的部位。2、請寫出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哪些(至少寫出8點)。(8分)①不按規定的方法②不采取安全措施③對運轉的設備、裝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調節④使安全防護裝置失效⑤制造危險狀態⑥使用防護用具的缺陷⑦不安全放置⑧接近危險場所⑨某些不安全行為⑩誤動作?其它三、綜述題(45分)1、請用表格形式寫用出自己崗位的危險源點,可能導致的事故及現有的控制措施。(本崗位危險源點超過10個的寫出10點即可,本崗位不超過10個的要寫全)(25分)。先在表頭處寫出自己的崗位。序號危險源可能導致的事故現有的控制措施1非工作人員在板坯庫穿,不走安全通道砸傷①增加醒目的標②加強班組教育③制定有力措施2長時間使用電腦易引起眼部炎癥①注意眼部休息②主控室人員2小時出去查料一次③實行人員交互作業3進入天然氣區域未帶報警器,天然氣泄漏無法檢測中毒必須帶報警儀才允許進入天然氣區域作業,作業時要求兩人或兩人以上進入現場。4經過天橋時腳底打滑摔傷①經過天橋時腳要站牢,手要抓扶梯②保證天橋橋面清潔5勞護用品穿戴不齊落下(砸傷)①進入現場必須按規定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和勞保鞋②加強班組內部自查,一般2小時檢查一次6離爐門口太近爐氣外溢燙傷①司爐工司爐時保持爐內微正壓②與爐門保持安全距離7加熱爐點火烘爐中毒、爆炸①確認安全連鎖均正常②按相關規程和制度進行點火、烘爐8加熱爐烘爐送天然氣中毒、爆炸按相關管理制度和規程進行停送天然氣,具備烘爐條件,氮氣置換完畢,檢查確認減壓閥良好,檢查確認烘爐燒嘴閥關閉嚴密,慢慢打開天然氣來源閥9加熱爐停天然氣爆炸按相關管理制度和規程關閉天然氣燒嘴閥,關閉切斷閥,打開末端放散閥,在天然氣調壓站上接氮氣管,打開氮氣閥,開始吹掃主管路,吹掃完畢取樣合格,關閉氮氣閥,拆卸氮氣軟管10加熱爐天然氣泄漏中毒、爆炸按相關管理制度和規程①穿戴好空氣呼吸器,帶好天然氣報警儀②找到泄漏點,關閉泄漏點處的閥門,用排風扇吹掃泄漏點的天然氣,降低空氣中天然氣濃度③通知檢修人員及時處理11水杯,水瓶等放在操作臺的控制面板上水杯、水瓶翻倒引起電路短路①按規定不把水杯、水瓶等盛液體的容器放在控制面板上?②加強班組教育12操作室內電氣老化、短路火災①?加強檢查對老化的電氣設備、電線及時更換②規范使用電源,不亂接電線、插座,不在操作室內使用與工作無關的電器③一旦起火,按應急處理規程處理。2、請用表格形式寫出自己崗位外的5個重要崗位的危險源點,可能導致的事故及現有的控制措(每個崗位寫兩個)(20分)。序號崗位危險源可能導致的事故現有的控制措施1備料系統作業行車吸盤磁力不夠鋼板墜落砸傷按標準堆放鋼板,吊運鋼板時吸盤吸力要夠,按時檢查吸盤完好情況2拋丸機作業丸料飛濺物體打擊①增加醒目提示標語②加強班組教育③加強自身防護措施3MES管理員開關漏電觸電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電工,杜絕私自操作4取樣剪(6CS)輥道倒鋼板撞壞下刀臺下刀片嚴禁尾部過下刀臺以后的鋼板倒運5冷矯作業7CS2塊鋼板疊矯機械損壞①?嚴禁多塊鋼板疊矯②吊運鋼板時仔細檢查,以免鋼板吸附在下面。6火焰切割作業夏季人工火焰切割溫度過高中暑降溫措施保持完好,發放夏令用品,工作時相互替換配合
篇2:道路運輸危險源辨識制度
一、危險源的辨識
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識或確認高危性的物質。由政府主管部門和權威機構在物質毒性、燃燒、爆炸特性基礎上,制定出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通過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可以確定哪些是可能發生事故的潛在危險源。
二、危險源的評價
根據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進行危險源辨識和確認后,就應對其進行風險分析評價。
一般來說,危險源的風險分析評價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1、辨識各類危險因素及其原因與機制。
2、一次評價已辨識的危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3、評價危險事件的后果。
4、進行風險評價,即評價危險事件發生率和發生后果的聯合作用。
5、風險控制即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安全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風險值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否則需進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險水平。
三、危險源的安全報告
企業應對場所的安全生產負主要責任。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和評價后,應對每一個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四、危險源的安全報告
要求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危害性的設施,則應在其投入運轉之前提交安全報告。安全報告應詳細說明危險源的情況,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以及前提條件,安全操作和預防失誤的控制措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現場應急預案等。
安全報告應根據危險源的變化以及新知識和技術進展情況進行修改和增補,并由政府部門經常檢查和評審
五、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是危險源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負責制定現場應急預案,并且定期檢驗和評估現場應急預案和程序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場外應急預案的目的是抑制突發事件,減少事故對工人、居民和環境的危害。因此應急預案應提出詳盡、使用、明確和有效地技術與組織措施。政府主管部門應保證將發生事故時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確做法的有關資料散發給可能受事故影響的公眾,并保證公眾充分了解發生重大事故時的安全措施,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應盡快報警。每隔適當的時間應修訂和重新散發應急預案宣傳材料。收銀制度
篇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制度
1、目的
通過對危險源的正確辨識,系統地診斷車間、工藝過程或機械設備以及各種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約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發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過到安全生產。
2、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1)詢問、交談。對于本組織的某項工作要主動與有經驗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現場觀察。通過對作業環境的現場觀察,可發現其存在的危險源。
(3)查閱有關記錄。查閱組織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記錄,從中吸取經驗,發現存在的危險源。
(4)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似組織、文獻資料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識本組織存在的危險源。
(5)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分析組織成員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識別出有關的危險源。
3、風險評價的內容
(1)設備、設施風險評價。如作業現場照明、樓梯護欄、手欄等防護設施是否完好,與裝配、操作、維護、修理和拆卸有關的設備、裝置、機械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2)危險物料。如工具、物料等從高處墜落、可傷害眼睛的物質試濟、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吸收而造成傷害的物質等。
(3)交通運輸。各種交通運輸機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關標準。
(4)火災和爆炸。油庫、庫房(尤其是炸藥庫)各種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為性。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員從高處墜落、員工的暴力行為等。
(6)工程地質。對各項工程從圖紙設計到工程質量情況進行全面審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險源。
4、風險評價的程序(風險評價計劃)
(1)全面細致地了解系統的功能、結構、工藝條件等有關信息,包括系統或同類系統發生過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
(2)收集與工藝系統有關的標準。
(3)按系統的功能、結構、系統安全性的因素及公認的安全要求,分析可能造成影響的部件、零件等。
(4)針對危險因素、提出相關安全要求及應達到的安全指標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