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商綜樓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應急預案控制措施

商綜樓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應急預案控制措施

2024-07-11 閱讀 5114

商綜樓工程危險源辨識及應急預案控制措施

一、重大風險清單(附后)

序號分項工程作業活動風險可能導致的事故風險級別控制措施備注

1房屋建筑主體施工防護不當造成高空墜物傷亡四級a、b

2人工挖土方確定開挖順序和

坡度基坑臨邊無防護措施〈基坑深度超過2m以上〉造成高處墜落傷亡四級a、b

3機械挖土方修邊和清底邊坡不穩固造成塌方傷亡四級a、b

4模板工程模板拼裝、加固支撐失穩造成倒塌傷亡四級a、b

5落地式外腳手架立桿基礎設計計算出錯、荷載過大或過小造成架體變形造成倒塌傷亡四級a、b

6懸挑外腳手架懸挑結構荷載過大或附墻結構不牢造成架體變形造成垮塌傷亡四級

7三寶四口防護陽臺、樓板、屋面等臨邊防護防護不到位,不牢固,底部不設防護擋板,造成墜落傷亡四級a、e

8施工用電接地與接零保護系統未采用TN-S,地線與工作零線混接造成觸電傷亡四級a、b

9施工用電電器裝置電器裝置接地或接零不正確,造成設備外殼帶電而觸電傷亡四級a、e

10物料提升機限位保險裝置材料不合格,限位失靈,造成冒頂傷亡四級a、e

注:控制措施指:a.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方案;b.運行控制和操作規程;c.培訓與教育;d.應急預案與響應;e.加強現場安全檢查;f.保持現有措施。

(1)主體階段外腳手架封閉和防護棚搭設方案(詳見腳手架施工方案)

(2)接地與接零保護系統改造方案(詳見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

(3)物料提升機上下限位改造方案(詳見物料提升機專項施工方案)

(4)現場宿舍防火、防煤氣中毒措施(詳見應急救援預案方案)

二、工程安全環境特征

1.現場場地開闊,三通一平已基本完善。工程建設場地周圍人流密集。

2.本工程施工安全的重點為做好高空落物及噪音、粉塵等環境污染的預防工作;對于施工現場內的作業人員(包括施工、監理、建設單位人員和其它進入現場的人員)安全影響的重點為防高空落物造成的物體打擊、高處作業造成的高空墜落等。

3.為預防危害和同時塑造企業的良好形象,在施工中應加強對腳手架工程、高處作業、環保及文明施工的管理,避免高空墜落和物體打擊造成的傷害。

三、應急預案控制措施

1.目的

預防和控制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出現時做出及時、有效的響應,最大限度的減輕可能產生的事故后果。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工程施工生產及相關過程中或作業區域內可能發生的坍塌、高空墜落、物體打擊、觸電、中毒、火災、機械傷害、爆炸事故及季節氣候條件等引發的緊急情況。

3.領導小組

為加強對本項目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組織領導,項目部決定成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由責任項目經理擔任,副組長由技術負責人,成員由施工員、安全員等管理人員擔任。

當項目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領導小組成員迅速到達指定崗位。

組長:**

副組長:**

救援實施組組員:***

通訊聯絡組組員:**、

疏散組組員:**

4.職責分工

1)、應急指揮

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長計云江(項目經理)擔任現場應急救援總指揮

2)、通訊聯絡組

***職責:負責重大安全事故搶險救援期間的通訊聯絡工作。

3)、救援實施組

***職責: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時應急救援小組成員保護事故現場、消除險情、搶救傷員和國家財產、組織后援與救治。

4)、善后與事故調查組

項目經理、安全員協同分公司、公司工程施工部、黨群綜合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職責:善后處理、事故調查等。

5.應急救援程序

1、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后,項目部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及時組織搶險、保護現場。同時,迅速向分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和公司報告。

2、分公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3、公司各部門及相關單位按照公司應急救援預案的分工要求負責搶險救援工作,在搶險救援工作中要服從領導小組的指揮,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保證搶險救援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6.應急措施

1)、中暑

(1)對中暑患者,應立即脫離高溫環境,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平躺,給予口服各種含鹽的清涼飲料(仁丹口含、清涼油涂抹等)。

(2)將患者移至空調室內,沒有空調設備時,可在室內放置冰塊、電風扇,盡快使室溫降至25℃以下。

(3)用涼水沐浴,用冰水或酒精擦浴,亦可在頭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放置冰袋。

(4)保持呼吸道暢通,改善缺氧,同時指定專人撥打120急救電話,盡快將患者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2)、食物中毒

(1)清除毒物,輕癥且未嘔吐者可用手指刺激咽喉后壁催吐,催吐后數小時內暫停進食,好轉后進些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條、稀飯等。可多飲溫開水或淡鹽水和糖水,并注意臥床休息。

(2)嚴重者(如脫水呼吸困難)應及時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3)、氣體中毒

(1)應立即組織人員將中毒者脫離中毒現場,搶救者可用濕毛巾捂住鼻子迅速打開門窗,保持室內通風透氣,把中毒者抬到室外通風的地方。

(2)保持呼吸道暢通:解開中毒者衣領、褲帶,讓其呼吸新鮮空氣,以提高吸入空氣中的氧成分。

(3)神志不清者不要飲水,以防誤入氣管導致患者窒息,有嘔吐者須將其頭部轉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將氣管堵塞導致窒息。

(4)如果患者心跳和呼吸停止,應立即采取心臟擠壓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并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5)對中毒嚴重者,在緊急搶救的同時迅速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送往就近醫院治療,及時糾正缺氧,防止腦水腫(包括高壓氧、高滲水劑、利尿劑和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治療)。

4)、觸電

(1)切斷總電源:如電源總開關在附近,則迅速切斷電源。否則采取下一步措施。

(2)脫離電源。用絕緣物體迅速將電線、電器與觸電人員分

離開,同時要防止相繼觸電。

(3)用藥物包扎傷口,如有出血采取止血措施。

(4)心跳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心臟復蘇。

(5)轉送就近醫院治療。

5)、燒傷與燙傷

(1)立即脫離險境但不能帶火奔跑。這樣不利滅火,并加重呼吸道感染。

(2)帶火者迅速臥倒,就地打滾滅火或用水滅火,也可用棉被、大衣等覆蓋滅火。

(3)冷卻受傷部位,用冷水沖洗傷肢、冷卻燒傷處。

(4)脫掉傷處的手表、戒指、衣物。

(5)消毒敷料(清潔的毛巾等)覆蓋傷處以防感染。

(6)勿刺破水泡,傷處勿涂藥膏,勿粘貼受傷皮膚。

(7)口渴嚴重時可飲用鹽水,有利于預防休克。

(8)迅速轉送就近醫院治療。

6)、高空墜落

(1)高空墜落時,由于人體反射作用,大多數情況下為足踝-下肢-脊柱-顱腦連鎖損傷。引起足、踝關節、下肢、脊柱、顱腦開放性或閉合性骨折。其中脊椎壓縮性骨折,椎體脫位可導致癱瘓,顱內出血、原發性腦干傷可危及生命,由于建筑工地零亂多半來不及救治即已死亡。

(2)發生脊椎性骨折,切忌一人抱胸,一人扶腿搬運,加重骨折損傷脊椎神經。運送時只能用硬板擔架或簡易門板擔架,工地上可用跳板制作成簡易擔架運送。傷員上擔架時應由3~4人分別用手托胸、臀和腿,保持動作一致平穩,避免脊柱扭曲加重傷情。

(3)迅速撥打120急救中心電話或轉送就近醫院治療。

7)、創傷

(1)創傷急救:原則上應先搶救,后固定,再搬運。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傷情加重,需要送醫院救治的,應先采取措施保護傷員然后送醫院治療。

(2)救前先使傷員安靜躺平,判斷全身情況和受傷程度,有無出血、骨折、休克等。

(3)外部出血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過多而休克,外觀無傷,但呈休克狀態、神志不清,或昏迷者,要考慮胸腹部內臟或腦部受傷的可能性。

(4)為防止傷口感染,應用清潔的毛巾或布覆蓋,救護人員不得用手直接接觸傷口,更不能在傷口內填塞任何東西或隨便用藥。

(5)搬運時,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腰部要束在擔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運時傷員的頭部在后,上下樓及下坡時應頭部在上,搬運中應嚴密觀察傷員,防止傷情突變。

8)、應急處理

(1)事故發生后,如受傷嚴重須報急救中心120電話。報醫療急救電話時應講明受害人數、受害原因、嚴重程度以及致害物、傷害地點、行走路線等基本情況,并派人到附近路口接應。

(2)火災報警程序及措施

火災發生時,應迅速撥打報警電話119報警。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聯系人電話號碼等基本情況,并派人到附近路口接警。并立即將此信息報告公司主管副總經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及公司有關職能部門,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撲救初期火災,防止事故擴大。

(3)應急疏散組織程序和措施

①當火災、爆炸發生時,項目部負責人應立即組織全體員工由安全通道撤出,由現場管理人員及時通知毗鄰及周邊單位。

②疏散引導成員在火災發生后,首先要了解火場有無人員被困及其被困地點和搶救的通道以便進行安全疏散。

③疏散時,如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時,應在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員帶領下,離開火場,帶領人可用繩子牽引、喊話或前后牽扯衣物的方法將人員撤至安全地點。

④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所困時,由于煙氣一般向上流動,地面上煙氣相對稀薄,因此可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如有條件,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以便迅速撤離煙霧區。沿安全通道的指示方向撤離火災現場。

⑤初起火災時,由滅火行動組組織人員進入撲救行動,先切斷電源,打開消火栓展開水龍帶并安裝消火栓的對接口,接上水槍,打開消火栓閥門,對準著火點噴射。

⑥火勢太大,用滅火器或消火栓不能將火撲滅時,要等人員撤離完畢后,控制火勢,等待消防人員到來,再撤出火場。

7.保障措施

1)、培訓和演練

(1)項目部副經理、技術負責人組織項目進行應急救援的模擬演練。各組員按其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完成演練。根據演練的要求進行調整或更新并記錄。

(2)技術負責人負責對相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培訓。

2)、應急物資的準備、維護、保養

(1)應急物資的準備:簡易單架、跌達損傷藥品、包扎紗布。

(2)各種應急物資要配備齊全并加強日常管理。

3)、事故處理:

(1)迅速搶救傷員和保護事故現場,同時報告有關部門;

(2)組織調查組;

(3)現場勘察;

(4)分析事故的原因、確定事故的性質;

(5)制定、完善防止事故再發生的防范措施,對事故的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6)寫出事故調查報告;

(7)事故的審理和結案;

篇2:道路運輸危險源辨識制度

一、危險源的辨識

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辨識或確認高危性的物質。由政府主管部門和權威機構在物質毒性、燃燒、爆炸特性基礎上,制定出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通過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可以確定哪些是可能發生事故的潛在危險源。

二、危險源的評價

根據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進行危險源辨識和確認后,就應對其進行風險分析評價。

一般來說,危險源的風險分析評價包括下述幾個方面:

1、辨識各類危險因素及其原因與機制。

2、一次評價已辨識的危險事件發生的概率。

3、評價危險事件的后果。

4、進行風險評價,即評價危險事件發生率和發生后果的聯合作用。

5、風險控制即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安全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風險值是否達到可接受水平,否則需進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險水平。

三、危險源的安全報告

企業應對場所的安全生產負主要責任。在對危險源進行辨識和評價后,應對每一個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四、危險源的安全報告

要求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危害性的設施,則應在其投入運轉之前提交安全報告。安全報告應詳細說明危險源的情況,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以及前提條件,安全操作和預防失誤的控制措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現場應急預案等。

安全報告應根據危險源的變化以及新知識和技術進展情況進行修改和增補,并由政府部門經常檢查和評審

五、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是危險源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負責制定現場應急預案,并且定期檢驗和評估現場應急預案和程序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場外應急預案的目的是抑制突發事件,減少事故對工人、居民和環境的危害。因此應急預案應提出詳盡、使用、明確和有效地技術與組織措施。政府主管部門應保證將發生事故時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確做法的有關資料散發給可能受事故影響的公眾,并保證公眾充分了解發生重大事故時的安全措施,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應盡快報警。每隔適當的時間應修訂和重新散發應急預案宣傳材料。收銀制度

篇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制度

1、目的

通過對危險源的正確辨識,系統地診斷車間、工藝過程或機械設備以及各種操作、管理和組織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約束、控制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發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過到安全生產。

2、危險源辨識的方法

(1)詢問、交談。對于本組織的某項工作要主動與有經驗的人交流、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

(2)現場觀察。通過對作業環境的現場觀察,可發現其存在的危險源。

(3)查閱有關記錄。查閱組織以往的安全事故的記錄,從中吸取經驗,發現存在的危險源。

(4)獲取外部信息。從有關似組織、文獻資料等方面獲取有關危險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辨識本組織存在的危險源。

(5)工作任務分析。通過分析組織成員工作任務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識別出有關的危險源。

3、風險評價的內容

(1)設備、設施風險評價。如作業現場照明、樓梯護欄、手欄等防護設施是否完好,與裝配、操作、維護、修理和拆卸有關的設備、裝置、機械是否存在危險因素。

(2)危險物料。如工具、物料等從高處墜落、可傷害眼睛的物質試濟、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吸收而造成傷害的物質等。

(3)交通運輸。各種交通運輸機具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關標準。

(4)火災和爆炸。油庫、庫房(尤其是炸藥庫)各種安全措施是否完好。

(5)行為性。如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人員從高處墜落、員工的暴力行為等。

(6)工程地質。對各項工程從圖紙設計到工程質量情況進行全面審查,了解其安全性,是否存在危險源。

4、風險評價的程序(風險評價計劃)

(1)全面細致地了解系統的功能、結構、工藝條件等有關信息,包括系統或同類系統發生過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

(2)收集與工藝系統有關的標準。

(3)按系統的功能、結構、系統安全性的因素及公認的安全要求,分析可能造成影響的部件、零件等。

(4)針對危險因素、提出相關安全要求及應達到的安全指標和應采取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