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石灰土路床:技術交底

石灰土路床: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4742

單位:主送單位編號工程名稱日期交底內容:石灰土采用路拌法施工程序如下: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布土→檢查布土厚度及含水量→攤鋪石灰→路拌機拌和→檢查拌和深度、含水量和石灰劑量→粗平→穩壓→精平→碾壓成型→質量檢查。1、施工準備(1)石灰土的下承層表面應平整、堅實,具有規定的路拱,下承層的平整度和壓實度應符合質量標準的規定。(2)石灰土施工前,對下承層土基用12~15t三輪壓路機或等效的碾壓機械進行3~4遍碾壓檢驗。在碾壓過程中,如發現土過干、表層松散,應適當灑水;如土過濕,發生“彈簧”現象,應采用挖開晾曬、換土、摻石灰等、路拌、摻水泥、碾壓措施進行處理。(3)土基面上的低洼和坑洞,應仔細填補和壓實;搓板和轍槽應刮除;松散處,應耙松灑水并重新碾壓,達到平整密實。2、施工要求(1)石灰土在夏季不受氣溫的影響,避免在雨天進行石灰土底基層的施工。(2)石灰土施工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①細粒土盡可能粉碎,土塊最大尺寸不應大于10mm;②液限≤50%,塑性指數≤26。③配料必須準確;④石灰必須攤鋪均勻,每層厚度≤30;⑤拌合必須均勻;⑥要嚴格掌握石灰土層厚度和高程,路拱橫坡與面層一致;⑦應在石灰土處于或略小于(如小于最佳含水量1~2%)最佳含水量時進行碾壓,直至達到設計壓實度:3、施工放樣(1)在土路基的面層上恢復中線,直線段每20m設標志樁,平曲線段需加密每10m設一樁,并在兩側路肩邊緣外設置指示樁。(2)根據路面的設計標高,推算出路基頂面設計標高,確定路基填筑高度,以滿足路基設計標準,每層壓實后需及時進行標高測量,以控制下層回填厚度。也可以在邊樁位置設立指示樁,并將路基各層位標高測放到指示樁上進行施工控制。攤鋪石灰a)攤鋪石灰前彈出灰線。松鋪厚度按實驗段數據進行攤鋪。石灰土施工打方格計量布灰b)攤鋪石灰時用刮板將石灰均勻攤開,石灰攤鋪完后,表面應沒有空白的位置,專人量測石灰的松鋪厚度,根據石灰的含水量和松密度校核石灰用量是否合適。4、路拌法施工技術措施a)石灰土施工前下層路基表面應平整,堅實,按設計要求設置2%的路拱,沒有任何松集料和軟弱地點;b)石灰土攤鋪前要逐個斷面檢查下土路基是否符合設計要求;5、灑水悶料如土過干,要事先灑水悶料,使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佳值,細粒土悶料一夜,中粒土和粗粒土視細土含量多少可適當縮短悶料時間。6、拌合與灑水a)集料采用穩定土路拌機拌和,拌合深度要達到穩定層底,施工過程中設專人跟隨路拌機,隨時檢查拌合深度,嚴禁在拌合層底部留有“素土”夾層,拌合應破壞(約1㎝左右)下承層的表面,以利上下層的粘結。b)在拌合過程中,應及時檢查含水量,用灑水車補充灑水,使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值(視土類而定可大于1%左右),灑水距離應長些,水車起灑處和另一端“調頭”處都應超出拌合段2m以上。灑水車不得正在進行拌合以及當天計劃拌合的路段上“調頭”和停留,以防局部水量過大。拌合機械要緊跟在灑水車后面進行拌合,以減少水分流失。c)在灑水拌合過程中,要配合人工揀出超尺寸的顆粒,消除粗細集料“窩”以及局部過分潮濕之處,拌合完成的標志是:混合料色澤一致,含有灰條、灰團和花面,沒有粗細集料“窩”,且水分合適均勻。7、整型a)石灰土拌合均勻后,先用平地機初步整平,在直線段,平地機由兩側向路中心進行刮平,在平曲線段,平地機由內側向外側進行刮平,必要時在返回刮一次。在用平地機整平前,先用齒耙把低洼處的表層5㎝以上耙松,避免在較光滑的表面上產生薄層上找補的情況,在整型前,先要用平地機快速碾壓1~2遍,以暴露潛在的不平整。b)每次整型都要按設計的坡度和路拱進行,并應特別注意接縫處的整平,必須使接縫順適平整。在整型過程中,嚴禁任何車輛通過。8、碾壓a)石灰土施工前,根據試驗段施工情況,由土路基上和松鋪后各測量一次標高,兩次所得標高相減得出松鋪厚度;壓實后再測一次標高,此次標高減去填前所測標高所得值為壓實厚度。由此控制松鋪厚度及壓實系數K。b)整型后,當石灰土處于最佳含水量±1%時,可以進行碾壓。c)先采用三輪壓路機碾壓一遍,再用平地機進行整平、整型,經檢查達到規定標高后再進行壓實,然后用振動壓路機全寬碾壓1~2遍,每次重疊1/2輪寬,再強振1~2遍、弱振1~2遍,最后再穩壓整平。整個過程一般需碾壓6~8遍。碾壓原則為先輕型后重型,每層松鋪厚度不得超過30㎝。碾壓直線段時,由兩側路肩向路中心碾壓,平曲線段,由內側路肩向外側路肩進行碾壓。碾壓一直進行到要求的密實度為止,同時表面沒有明顯輪跡,壓路機的碾壓速度頭兩遍采用1.5~1.7km/h,以后用2.0~2.5km/h。路邊的兩側要多壓2~3遍。d)嚴禁壓路機在以完成的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調頭”和急剎車,以保證表面土層不受破壞。碾壓過程中,石灰土表面的水分蒸發的太快,及時補灑少量的水,碾壓過程中如又“彈簧”土、松散、起皮等現象,要及時翻開重新拌合,以達到質量要求。e)在碾壓結束之前,用平地機再終平一次,使其縱向順適,路拱和標高符合要求。終平應仔細進行,必須將局部高出部分刮除路外,對于局部低洼之處,不再進行找補,留待上層攤鋪時處理。9、接縫和調頭處的處理1)同日施工的兩工作段的銜接處,應采用搭接形式。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8m不進行碾壓,后一段施工時,要與前段留下未壓部分一起再進行拌和。2)拌和機械及其他機械不得在已壓成的石灰土上調頭。3)縱縫:在前一幅施工時,在靠中央一側用方木或剛模版做支撐,方木或鋼模板的高度與石灰土層壓實厚度相同4)混合料拌和結束后,靠近支撐木的一部分,應人工進行補充拌和,然后整形碾壓5)養生結束后,在鋪筑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撐木。6)第二幅混合料拌和結束后,靠近第一幅的部分,應人工進行補充拌和,然后進行整形和碾壓。9、養生及交通管制1)養生期間要保持一定的濕度,不應過濕或忽干忽濕。養生不少于7天,每次灑水后,用兩輪壓路機將表層壓實。2)在養生期間未采用覆蓋措施的石灰土上,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在采用覆蓋措施的石灰土上,不能封閉交通時,要限制車速不得超過30km/h,禁止重型卡車通行。3)分層施工時,下層石灰土碾壓完成后,可立即鋪筑上一層石灰土,不需專門養生期(但試驗段需養生)。編制審核接收人

篇2:路床石灰土施工安全交底

一、國家安全生產方針、政策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方針?!鞍踩谝弧笔且笪覀冊诠ぷ髦惺冀K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邦A防為主”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時刻注意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生產各環節,要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認真履行崗位安全職責,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發現事故隱患要立即處理,自己不能處理的要及時上報,要積極主動地預防事故的發生?!熬C合治理”就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齊下,并充分發揮社會、職工、輿論的監督作用,實現安全生產的齊抓共管。

二、項目部制定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及施工現場施工隊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項目級安全交底內容:

一、起重吊裝危險源識別:

1、機械傷害

機械傷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

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如人檢修、檢查作業,不切斷電源,未掛不準合閘警示牌,未設專人監護等措施而造成嚴重后果。也有的因當時受定時電源開關作用或發生臨時停電等因素誤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雖然對設備斷電,但因未等至設備慣性運轉徹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樣造成嚴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裝置。如有的機械傳動帶、齒機、接近地面的聯軸節、皮帶輪、飛輪等易傷害人體部位沒有完好防護裝置。

3、自制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

4、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干活、清掃、揀物等)。

5、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其他人員亂動機械。

二、危險源相應的預防措施

三、事故應急救援措施

班組級交底內容:

一、人機同時施工時,施工人員須與施工機械保持5M以上的安全施工距離。機械施工中作各種轉向動作前須鳴笛提示。

二、機械作業時,任何人員不得站立于機械前進或后退的路徑上。

三、各種機械不論是否正在施工,一律禁止無關人員攀爬。非機械操作員禁止私自亂動,亂開機械車輛。

四、路床施工時,要輕裝、輕卸,減少施工現場的揚塵。

五、施工現場人員配備防塵口罩、安全帽等必備安全防護用品。

六、在便道與施工交界口處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提醒過往車輛注意瞭望,鳴笛慢行。

七、運輸車輛作業時,駕駛室嚴禁超員,運輸時嚴禁超載和偏載。會車時應輕車讓重車,通過窄路、十字路口、轉彎時,應注意來往行人及車輛。重車運行,前后兩車間距必須大于10m,下坡時,間距不小于l5m,并嚴禁車上乘人,卸料后應等車廂完全復位后方可行駛。

八、平地機作業時,刮刀的回轉與鏟土角的調整以及向機外傾斜都必須在停機時進行。

九、壓路機作業時,必須在壓路機前后、左右無障礙物和人員時才能啟動。壓路機靠近路基邊緣作業,應根據路基邊緣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離,兩臺以上壓路機同時作業,其前后間距不得小于3米,在坡道上縱隊行駛時,其間距不得小于20米,振動壓路機碾壓松軟路基,先在不振情況下碾壓1~2遍然后再振動碾壓。

十、機械在危險地段作業時,必須設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應設專人站在操作人員能看清的地方指揮。駕機人員必須且只能接受指揮人員發出的規定信號,但對于任何人發出的立即停止信號均應執行。

十一、所有機械設備必須持證上崗,嚴禁違章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