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低溫混凝土施工方案

低溫混凝土施工方案

2024-07-13 閱讀 3787

1.為了滿足在寒冷地區或晝夜溫差大的地區進行混凝土施工,如何使混凝土能在低溫和負溫的情況下正常施工,并且能夠減小和避免對混凝土的凍害,需要一種科學合理的低溫混凝土施工方案確保混凝土工程的順利進行,現提出如下混凝土施工方案以供參考.

2.混凝土質量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2.1.1水泥

根據我國各部門多年來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為了保證低溫下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水泥品種應該采用活性高,水化熱大的水泥品種,宜優先選用硅酸鹽和普通硅酸鹽水泥。低溫施工的混凝土一般采用水泥強度不低于32。5級,水泥用量最低不少于300KG/M3

2.1.2集料

混凝土骨料分粗骨料和細骨料,粗骨料宜優先選用經過15次凍融后總質量損失小于5%的堅實級配石英巖或花崗石碎石,骨料顆粒級配連續,粒徑宜在5mm---40mm范圍內.不應有風化的顆粒且含泥量小于1%并且其他指標均應滿足標準GB/T14685--20**要求.細集料細度模數宜優選大于2.4的中砂,含泥量小于3%且顆粒級配及其他各項指標滿足GB/T14684―20**要求.作為大宗材料的集料,多處于露天堆置條件,集料要求提前清洗和儲備,作到集料清潔,無凍塊或摻有冰雪以避免冰溶化時吸收熱量降低混凝土溫度。施工所用的集料儲備場地選擇地勢較高,不積水的地方,

2.1.2外加劑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當溫度低于常溫時,混凝土內部產生新復合物的化學反應速度減慢,混凝土強度的增長延緩,當溫度低于4℃時,水的體積就會膨脹,如果為了進行水化所需的水結冰,就不能繼續與水化合,則混凝土內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新復合物就大為減少,會造成混凝土強度,耐久性的永久傷害.因此,進行低溫條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時應該加入適量的外加劑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點,便于混凝土施工并且可以促進混凝土的硬化減少養護時間和受凍機會,摻用外加劑的混凝土適用的結構部位應嚴格遵照《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范圍使用,低溫施工時外加劑宜優先選用混凝土防凍劑,所摻用的混凝土防凍劑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劑》的質量要求。

2.1.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方法及步驟與常溫條件下普通混凝土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空隙率和孔結構特征對抵抗凍害起著顯著的作用,而水灰比有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孔結構,故低溫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應不大于0.60.混凝土的配制強度等級高出混凝土設計強度一個強度等級且最小水灰比不宜小于0.4。

在混凝土的試配過程中應該考慮混凝土所用水泥與混凝土外加劑的適應性問題,在混凝土試配過程中不得出現假凝,初凝時間過長,凝結異常等現象。宜通過多次的試配以期確定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和摻加方法。

3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

3.1材料加熱法施工

3.1.1基本原則

低溫施工混凝土的原材料一般需要加熱,通過混凝土材料的加熱,使混凝土在攪拌、運輸、澆注以后,還蓄有相當的熱量,具有適當的溫度,以不致受到凍害,并在一定的養護條件下硬化,逐步增長到所需的強度,根據工地實際情況首選耗能小的水加熱法,水的加熱最簡單,易于控制,且水的比熱較砂石高5倍左右,如果水加熱至規定溫度尚不能使攪拌的混凝土達到規定的溫度時則考慮砂、石的加熱。原材料的加熱需要通過嚴格的熱工計算來確定加熱溫度。為了防止水泥“假凝”,水的加熱溫度不宜超過80℃。如經過熱工計算80℃的水所含的熱量還不能滿足要求,可以適當提高水溫,但是須將砂石與熱水先行攪拌,等砂石和熱水溫度降低后再加入水泥攪拌成混凝土,以防水泥“假凝”而影響混凝土強度。

3.1.2加熱方法

水的加熱方法可以用鍋爐直接燒水或向水箱能導入蒸汽、在水箱里插入電極等方法加熱。

砂石的加熱方法可以采用直接將蒸汽管通到需要加熱的骨料中等方法加熱,但是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加熱必須先求出每天的最大用料量和要求達到的溫度。

3.2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控制

低溫條件下施工時外界溫度很低,由于空氣和容器的傳導,在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和澆注過程中熱量損失很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攪拌的熱量損失應根據周圍環境的溫度決定,一般應使攪拌機溫度保持在5℃以上,使攪拌的熱量損失盡量減少。

2.運輸的熱量損失應該根據運轉次數、運輸時間和工具的保溫及室外溫度而定。在低溫施工準備時,應該有周密的計劃,使運輸距離縮短,運輸次數減少和做好運輸工具的保溫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樣的溫差的情況下,刮風時較無風時具有更大的熱量損失。因此在具體施工時應該經常測溫,適當增加混凝土的攪拌溫度,最終滿足入模溫度。

3.3不同溫度下施工配合比的改變。

低溫條件下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應該隨著外部溫度制度的變化而相應變化,低溫情況可以大致劃分為5℃―0℃和0℃以下兩個溫度梯度。

篇2:高溫低溫作業制度

一、目的

為使高溫、低溫條件下作業正常,減少對職工身體影響,從而保證生產的穩定運行,制定本制度。

二、實用范圍

實用于公司的生產作業范圍

三、工作職責

1、生產管理部為高溫、低溫作業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高溫、低溫作業制度的監督管理。

2、生產設備科為高溫、低溫作業的日常管理部門,負責高溫、低溫作業的日常檢查,負責作業點高溫、低溫作業組織的評價。

3、各生產車間和作業管理部門負責高溫、低溫作業的日常管理。

四、管理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保證高溫、低溫作業職工的身體健康。

2、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好高溫、低溫作業的防護工作。

3、不斷改善高溫、低溫作業條件,創造適宜的工作環境。

4、對經常接觸高溫工作的職工放發高溫補貼。

五、作業內容管理

1、各生產單位應做好夏天防高溫工作,減少和避免職工中暑。

2、各生產單位應做好冬天的防寒工作,減少和避免職工凍傷。

3、各生產單位應做好冬天管道、閥門、儀表等防凍保溫工作。

4、備煤車間受煤坑、煤塔處冬天應有取暖條件,保障生產正常。

5、煉焦車間焦爐地下室、換向室、調火值班室處應有降溫條件或通風條件。

6、對經常接觸煉焦爐受高溫影響的工種,安排工作時應合理調度,避免職工因時間較長而中暑。

7、煉焦車間搗固、篩焦樓等處冬天應有取暖條件。

8、各廠、車間職工在受限空間溫度較高的地點工作時,應盡量改善通風條件,工作時有監護人。

9、在接觸高溫可能產生煬傷的工作時應有防護措施。

10、在冬天氣溫較低時,從事高空作業應有防寒措施。

六、管理要求及考核

1、各生產單位對高溫、低溫工作點應進行充分辨識和評價,并按評價結論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如因工作安排不當而使職工中暑、煬傷、凍傷,每次處罰責任單位1000元,第一責任人承擔200元。

2、因違章指揮作業而使職工中暑、煬傷、凍傷,每次處罰違章指揮責任人2000元,情節嚴重,按安全管理相關制度進行處罰。

七、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篇3:低溫液態氧氣瓶使用操作規定

1.給液氧氣瓶的汽化器用氣閥上安裝合適的減壓器;

2.用配套的金屬軟管連接好汽化器進口與液態氧氣瓶的使用閥;根據使用情況確定用液相或氣相閥;

3.在用氣設備和減壓器之間連接合適的用氣管路;

4.按順序打開汽化器進口閥,液態氧氣瓶上增壓閥;

5.通過觀察液態氧氣瓶的壓力表,可將液態氧氣瓶壓力增壓至設定的壓力值,打開使用閥,調整管路減壓器至合適的用氣壓力,開始止常用氣;

6.用氣完畢,按順序關閉液態氧氣瓶增壓閥,用氣閥打開放空閥,將瓶內壓力降至0.6MPa后關閉;(各閥門均有標牌)

7.當瓶內液氧用完時,按以下步驟更換液態氧氣瓶;

a.關閉液態氧氣瓶增壓閥;

b.關閉液態氧氣瓶用氣閥;

c.打開放空閥將壓力降至安全壓力(0.6MPa)

d.關閉汽化器進口閥門,拆開汽化器與液態氧氣瓶連接接頭;

e.更換新的液態氧氣瓶;

f.然后重復4-6步驟繼續使用。

注意:

1.在使用和更換液態氧氣瓶時,應帶防護手套并建議穿長袖、工作服,以防凍傷。

2.供氣點必須遠離熱源并經常保持場地整潔,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米。

3.供氣前,應對回火器、防止器、氧氣壓力表等安全保護裝置進行仔細檢查、確認正常,方可工作。

4.送氣時,要觀察氣瓶輸送管道,閥門等滲漏現象

5.供應點應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風,不準吸煙,不準戴沾有油污的手套

6.下班后,要關閉供氣閥和氧氣瓶閥,打掃環境,確認安全后,方可離開現場。